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读后感 >

青春之歌心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通过写心得,人们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什么样的青春之歌心得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青春之歌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青春之歌心得篇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出版了一批反映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红色书籍,它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青春之歌》就是其中之一。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出版于1958年,是作家杨沫以自己为主人公林道静的生活原型创作的。《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它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的生动叙述,展现了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这条路映衬出知识分子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在这个时代,读这些红色书籍,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有些过时了,因为当代人已经不再熟悉那个时代。林道静的生活时代和当代青年所处的条件虽不同, 但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在今天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 我们该走什么路,怎么走才有出路, 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坐标发挥我们的才干,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那么, 林道静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对金钱诱惑的蔑视, 对自我改造的迫切要求和不断追求奋斗的精神, 就是的最好答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道静样的革命青年以及当今的志愿者的人生历程说明,一个人的青春, 只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献身于人民的革命事业, 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 才有光明的前途, 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在与时俱进的竞争中发出闪闪光彩! 才能奏出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心得篇2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当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青春之歌》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斗争抒写豪情,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勉励着我不断前行。

作者杨沫以林道静,一位地主家庭出身的小姐,克服重重的苦难,挣脱精神的枷锁,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坚强的共产党员为故事主线,描写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段历史时期北平一批有爱国热情的青年人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史。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炼狱般的考验与折磨,促使道静完成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蜕变,她挺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

从林道静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既看到党的教育和革命理论的指引作用,又看她本人的主观努力和自觉改造;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使她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作者善于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展示林道静的内心世界和她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善于把人物外貌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些方面都使林道静的形象的性格鲜明感人。

当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共产主义战士们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一切,奋不顾身的投入的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上来,即使面对恐怖的白色威胁,面对着追杀与酷刑,他们都没有后退,将一切痛苦和血泪深埋心底,用最顽强最坚毅的一面与敌人对峙,正是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让一代代共产党员,前仆后继,最终战胜侵略者,迎来新中国的成立。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

知识分子的精粹,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的革命精神,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无私的信仰,他们一直以奉献者、殉道者的形象坚守着他们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们可以为信仰失去所有,他们可以为信仰去死,他们不仅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信仰,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也交给了信仰。

斗争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抬头看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听嫩枝上那清脆的鸟鸣,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详,似乎这片安静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惨痛的经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胜利。当我们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弃希望的想法,让青春之歌来唤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青春之歌心得篇3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近来我阅读了《青春之歌》这部优秀红色经典书籍。在积累自身素养的同时,也更深入了解党在各个时 期的历史和感人事迹。阅读过程中,我始终被书中的先进人物导引着,陪他们在成长和征战的道路上前行,感觉像在和林道静这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通过仔细品我读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 子形象,反应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的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 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中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典型。林道静具有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劳动者的善良品质。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给她打上了一定的阶级烙印,在她身上体现出小资产阶级的温情、狂热,不切 实际的幻想。她离家后,走的是个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泽分手,是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表现了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参加革命后也热情有余,冷静不足,缺乏斗争经验。初见戴愉,仅凭一声“同志”的称呼便在惊奇之余讲出了全部秘密,这都有说明她单纯、幼稚、缺乏斗争策略。入党后以坚强的信念为党忠实、顽强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点,成为一名先锋战士。

青春之歌心得篇4

纯白、高洁、清澈……这是我读《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的第一感。阴暗、无耻、肮脏……是我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评价。

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来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伤害。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接着,林家夫妇竟想利用林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但是她抵抗着,终于与亲人断绝了关系,离家出走。

因此,林道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林道静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起为新的社会努力着。

林道静在改变着,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导致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就算是白白牺牲,也永不后悔、至死不渝!

她不是一个人,她有着和她一样的一群人。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让他们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不像所谓的懦夫,呆在家里不闻不问。更不像那些欺软怕硬的小人,背叛祖国!他们是勇敢者,是他们站出来与敌人战斗!!正因为我们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人,才能战胜日本和众多侵略者。

我发现,最初林道静在我眼中,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现在,竟成了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春之歌心得篇5

生活在这个“和平”时代的我们几乎没有那股“为革命胜利而奉献自我”的冲劲,这股劲在久而久之的安宁中逐渐淡化,甚至将要化为乌烟。惟独从书本或影视中还能有所体会。杨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满了奋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的一首青春的赞歌。

这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小说的结构清晰明了,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展开的,由林道静散发开引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描绘林道静的形象。林道静是林道静是大地主林伯唐强暴佃户姑娘秀妮所生,母亲投河自尽后,小道静受尽了养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林道静的性格:倔强、富于反抗、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染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习性。在林道静的体内流着“红血液又有黑血液”。这一性格的双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她心地善良,同情民众,憎恨她的家庭,为摆脱可怕的鸟笼、可怕的婚姻,为追求自由,道静离家出走,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因绝望而走向自杀的道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然而现实不能把两个没有共同的追求目标的人捆绑在一起,这样只会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道静终究是要摆脱余永泽给她设置的鸟笼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内心涌动着滚滚热情,而余永泽在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在道静为与余永泽的爱情苦闷时结识了卢嘉川,他引导她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并逐渐投身于火热的斗争。日渐觉醒的林道静发现自己以前“好象个糊涂虫”,也使她进一步看清了余永泽自私、庸俗的真面貌。当余永泽赶走卢嘉川,导致卢被捕,最后牺牲时,林道静终于与他分手了。林道静的这段经历,不仅真实再现了30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路可走的痛苦处境,而且也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反抗是软弱无力的。从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决裂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经历。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

这以后,她经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训和斗争实践的艰苦磨炼,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干练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红的热情帮助,以及她那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她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是为人民,为革命而奋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温情狂热,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并自觉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终于成为英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知识青年只有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中,其青春才是最壮丽和辉煌的。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而且还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中有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林道静的引路人卢嘉川、江华和林红;有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的余永泽;有开始倾向革命,但最终因贪图享乐而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的白丽萍。正是这些与林道静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进步知识分子谱写了一曲青春的颂歌。

12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