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读后感 >

读后感灿烂千阳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希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其中之一是私生女玛丽雅姆,有钱的父亲与其女佣所生下的孩子。私生女,这就是她一出生就被贴上的标签,是走在大街上会被扔石头的那种小孩。十五岁的生日愿望仅仅是想去父亲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而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父亲没有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山去寻父亲,而他不肯见她,她在外面等了一夜,被送回家的时候发现了已自杀身亡的母亲。随后几天内被父亲的其他妻子迅速嫁掉。

嫁给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纯真少女,眨眼间,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童年,失去了一生。初嫁之时,玛丽雅姆还算幸福,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偶尔还能得到丈夫的温情,但是连续七次流产之后他所能面对的只有丈夫那不知何时会降落在她头上的恐怖暴力。

而莱拉,则是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她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那是邻居塔里克。他可以挥舞着自己的一条假腿像骑士一样为自己的公主莱拉去作战。在战争中塔里克全家逃亡,临行前塔里克和莱拉偷尝禁果,他请求她嫁给他并和他一起走。但她拒绝了,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她不能自私地逃跑,尽管她很想那么做。

战火越烧越旺,莱拉父母也准备举家搬迁。就在搬运行李的时候,一枚火箭弹瞬间就让她父母双亡无家可归了。重伤中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她。拉希德垂涎她的美貌并无耻地买通了别人来告诉她塔里克已死的假消息,而她在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之后别无选择必须嫁给拉希德,那是塔里克的一部分。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女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从一开始的水火不容,到后来的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到最后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而自己遭到塔利班的枪毙。

读完小说,真不敢想象在今天的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角落,没有生活在那里,真是我们的幸运,当满大街的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出门还要穿着布卡(布卡由一件完整的外套组成,它在背后拖到地面,前面的长度到臀部或上面一点,眼睛的地方有一张网纱或格子,是一种盖住全身的面纱);我们随时可以出门,而阿富汗女人出门必须要男人陪伴,否则要被惩罚;我们自由恋爱,而阿富汗女孩十五六岁就会被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而且,她可能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老婆。

我们在家可以当家作主,而阿富汗妇女在家承担所有家务,还要随时接受抡过来的拳头。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封闭民族,一个饱经战争之苦不能给人安全感的民族。平常,你可能会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但是读完《灿烂千阳》,你就会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2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我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可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齐。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哈拉米”(私生子)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以往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欢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我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

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之后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忙下(与希拉德对打中打死了他)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可是玛丽雅姆在最终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终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我的最终力气帮忙了她们,她觉得自我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灿烂千阳》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可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灿烂千阳》的名字,我错以为应当是简便欢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间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明白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明白风筝是否最终能够欢乐地飘扬,仅有祝福、仅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完美与幸福的景象吧。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3

我最近一向在读一本书,我跟随着故事情节悲痛流泪欢乐。似乎这本书牵动着我每一个情绪细胞。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过去的那里经常发生战争?

故事中先后出现了两位女孩……

一位是私生女,她的妈妈是一位富人家庭中的仆人,她怀上了男主人的孩子,被赶了出来。于是她生下了故事的女主人公之一的小女孩,她在女孩面前咒骂着她的父亲。女孩的父亲很有钱,并且有三位妻子,他会不定时的来看望小女孩,并给她带来礼物。女孩怀疑她的妈妈,她觉得她的妈妈在诋毁她的父亲。女孩不愿意与她母亲交谈,更喜欢与一位驼背老爷爷谈论一切。

在这位私生子女孩长成20岁的女人时,另一位女主人公登场了,那是一位刚出生的女婴,女婴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活泼的现代女子。女婴很漂亮。

回到刚才所述,私生女厌倦了她母亲谩骂她父亲的言论,于是独自踏上了寻找父亲的征程,她期望能和父亲生活在一齐。她顺利的找到了父亲,可是父亲为了颜面,并没有见她。冰冷的夜,她独自坐在父亲家的庭院门口,睡了一宿。第二天他父亲的司机把她送回她与妈妈共同生活的泥屋,她似乎相信她妈妈描述的父亲。到家的时候,她发现妈妈已经上吊死去了。她开始责怪自我,她相信一切都是由于她背叛母亲造成的。于是她再次回到了父亲的身旁,变得沉默寡言。那年小女孩15岁,父亲的妻子为了家庭名誉,决定把她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嫁给一个鞋匠,40岁又臭又暴力的鹦勾鼻子的胖鞋匠。她的父亲默许了,她和老鞋匠坐上客车之前,她的父亲试图与她交谈,她一言不发,表示失望并且告诉父亲永远也不想见到他。和鞋匠生活一段时间后,鞋匠发现女孩没有生育本事,于是每一天都会骂她甚至用皮带打她,把她抛起来扔在墙上,让她咀嚼沙子和石块直到流血。

私生女也慢慢长大,变成了皮肤粗糙的女人,在她20岁那年,邻居的孩子出生了,是个漂亮的女孩。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战争不断。妇女受到非礼遇般的对待,精神肉体受尽了折磨。她看到邻居的孩子出生,是个可爱的孩子。可是在这个战争年代,漂亮女婴的爸爸失业了,哥哥战乱而死,妈妈也疯疯癫癫。

过了几年,女人的父亲来看她,因为战争不断,他的父亲相继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父亲恳求她的原谅当年的软弱,期望能看看她,并与她交谈。她没有见父亲,直到父亲离开,才打开窗帘。父亲给她留了信,她撕碎了信,没看那封信。

邻居家漂亮的小女孩渐渐长大,她和一位青梅竹马的邻家少年相爱的。少年和女孩年纪相当,少年保护那位小女孩,送给她礼物,给她讲故事,并且承诺必须会娶她。他们一齐玩耍、一齐长大。可是战乱的硝烟蔓延着整个城市,男孩的父母为了家庭,打算带男孩离开那里。分别前,男孩和小女孩发生了一些事情,男孩告诉小女孩,必须要等他,他会回来娶她。男孩走了,小女孩悲痛极了。

少年走了不久之后,小女孩父母也决定带着她逃离那里。就在出发前一刻,一刻炸弹落在她的家中,她的父母身亡了,她受了重伤。是邻居臭鞋匠和可怜的女人救了她。

漂亮女孩爱着那位少年,她发现自我的肚子里有了少年的孩子。外面硝烟不断,她伤势已好,却无处可逃。而那位肮脏的臭鞋匠早就打起了女孩的主意。一天一位自称是少年朋友的男人来访家中,女孩急迫的与他交谈,得知少年已经死了。她痛苦极了,于是同意嫁给老鞋匠,她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孩子出生不久,老鞋匠便发现孩子并不像他,并且不是梦寐以求的儿子,于是殴打她变成了家常便饭。可怜的女人们试图逃跑,却被遣回到来。之后受到鞋匠更痛苦的折磨。

几年后,漂亮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苍老的女人,而那位私生女也变成了更老的女人,岁月为他们洗礼。女人再次为老鞋匠生了儿子,这是鞋匠的孩子。可是鞋匠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皮鞭,他挥打着皮鞭,抽打着可怜的女人和老女人。两位女人相依为命,老女人更像女人的妈妈,她们无话不谈。

就这样她们忍受着,很多很多年……

有一天,女人在一次外出的时候,看到了少年,少年已经变成了老男人,但仍像当年一样温和。原先当年的少年没有死,他的父母病死后,他受人指使去送一件大衣,原先是毒品,被警察抓进了监狱很多年。他并不认识当年那位报信的男人,也不明白是谁编造他死的消息。

当然,老鞋匠很快就明白女人和当年的少年约会,他这次要她死。是满脸布满皱纹的老女人救了她,在鞋匠要掐死女人的一刻,也许是压抑太久了,老女人用铁锹砸死了老鞋匠。于是老女人被判以死刑,她不后悔。女人来到那位老女人小时候住过的泥屋,发现之后她父亲给他写的忏悔的信,原先多年前她父亲去看望她,是请求她原谅,是他明白自我立刻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老女人没有看父亲给她的信,也没有依照父亲的意愿回到泥屋,更没有见父亲最终一面。

少年、漂亮女孩、孩子,这一切都很完美的落幕。他们在一齐幸福的生活。一切都过去了,战争结束了,完美的生活开始了…………

读完故事,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4

如果说看中国的文学作品能让我更加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中国,那么《灿烂千阳》则把我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有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一面,这一面,尽管很阴暗,很残酷,但能让我的世界观更加的健全,而不是狭隘的。

故事的主人公玛利雅姆是一个阿富汗的女子,在阿富汗中,女人的地位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女性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掌控了全家的权力。更加令我感到惊讶的就是阿富汗的女人不能单独的外出,得有丈夫的陪同才能出远门,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状态。在饱受家庭暴力中,她们没有人能够投诉,她们唯一能做的只是选择默默的忍受,她们的痛,我不能真正的体会到,可是,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痛苦。她们为了自我的家庭贡献了自我的青春和时间,换来的只是丈夫时不时的打骂。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期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期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一样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以往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

痊愈的伤疤。

以往的中国妇女们以往也经受过这种痛苦,可是在我们国家的不断提高中,她们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此刻能够说已经撑起半边天了,的确,人人生来平等,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男女都一样。众所周知,阿富汗是全世界比较乱的国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所有的这些不公的社会制度,都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何来发展?何来改革?人民仅有的是仇恨,不满与痛苦。表面上是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问题,属于内部问题,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这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分不开。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看一个国家,不是想着如何帮它一把,而是想着如何从中捞到好处,真的只是仅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吗?其实,我们不仅仅能够这样的,我们也能够互利共赢。

当世界某个地方的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我们活在如此完美的环境之中,我们不应当整天还在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公,我们命运的艰苦,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易,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他们面前的光环,他们背后的汗水与泪水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人人都需要给这个世界一点点的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的完美!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5

《灿烂千阳》主要讲了私生女玛利亚姆的童年生活在她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生日时因定期探访的父亲没有来接她,她便乘出租车来到她父亲家前,谁知父亲却不给她开门,无奈之下,玛利亚姆只好再坐车回家。没想到她妈妈娜娜在自家门前-- 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泥屋前的大树旁上吊自杀,灵魂归天。

安葬好她母亲之后,她就被她父亲接到他的宅邸住下。没过几天,她就被迫嫁给喀布尔市中年鞋匠拉希德。以后数年玛利亚姆一共怀了6,7胎,但每次都以流产告终。与此同时,玛利亚姆受到的待遇日益俱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暴力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十八年后,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因形势所迫她亦被迫嫁给了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一起经受着战乱的侵蚀,贫困和严重的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的悲痛与忍耐交织,曾经让她们相处得水火不容。后来又因为几件事让她们互相感动,重归于好,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相濡以泣。隐藏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归宿何方?

《灿烂千阳》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它,让我感动。

《灿烂千阳》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里面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要忍耐的种.种。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6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是一本即《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次深深感动我的书,感谢作者带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感受,让我认识了阿富汗,让我去了解阿富汗人民所经历过的苦难,尽管这苦难或许只是一部分。

作者展示给我的是人性的光辉,人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两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带着不属于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摧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宽恕的年代,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最终,自由与幸福抵达了穿越了战乱的莱拉,用玛利亚姆的生命。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阿富汗,这使我十分震惊,我意外于此般生活竟然在这么近的年代发生,这并不是过去,或者这还是未痊愈的伤疤。

我没法去深刻地体会阿富汗女性的苦难生活,我无法了解她们一生的深重灾难,但是,由她们,我更加感激并珍惜现在的生活,我自由,我拥有自己的权利。我出生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度。

我喜欢看书中字里行间传递给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毅力,她们有她们的信仰,或许我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的信仰对她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隐约可以体会,信仰是她们身体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就像大脑,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实施残暴、谋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零星感受。我相信,它能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7

两派敌对政治势力互相向对方统治下的地区发射火箭弹。每一发炮弹爆炸,都有若干个被炸飞的老百姓躯体,造成新的残垣断壁……

塔利班治下回归落后的传统,残暴酷刑、歧视女性、抵制现代化、仇视一切异教,使民众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

战乱导致极端贫困,大人孩子面临濒于死亡的境地……

前苏联的悍然入侵制造了国家动乱的源头……

美国大兵对“9。11”的报复造成新的百姓伤亡和社会动乱……

多灾多难、苦难深重的现实毁掉了无数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被野蛮传统束缚的女性……

这些场景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新作《灿烂千阳》给世人描绘的情景。

地处中亚,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阿富汗,因为从16世纪至今长期遭受英国、俄国、前苏联、美国的反复蹂躏,一直被全世界所瞩目。大家都知道这个处于大国政治旋涡之中无法自己的国家,也会从媒体上各种各样的新闻中断断续续地知道一些他们国内发生的大事。但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承受着什么样的苦难,却是一片空白,无从得知。

《灿烂千阳》以一个一夫两妻家庭的悲剧故事,对以上内容全方位进行了展示。第一次使世界上知道了在数次动乱和战争中,阿富汗普通百姓的悲惨境遇。所描述的一切,令人揪心、令人悲催、令人发指。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竟然就发生在当下,发生在中国的近邻,而不是追忆一个久远的故事……

战争与和平,这个困扰古今中外无数人的话题,随着二战和冷战的结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人们享受着和平时光,关注着小家庭生活和小环境圈子。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增加。战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年代远多于和平时期。一个战争结束了,很快就开始孕育着下一场战争。因为国家利益、因为经济纠纷、因为强权政治、因为对政府的不满……

而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总是会忘了战争的残酷性,忘了战争对国家、对百姓、对社会的摧残。为了一件自己感觉气不过的国际纠纷、为了自身利益的遭受损害,一些人会疯狂地高喊“太气人了,应该打一仗”。

轻言战争的结果,是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会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完全不由人们控制,谁也无法左右。无论是小范围的局部战争,还是多国混战,最终倒霉的总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一切不是妄言,《灿烂千阳》中描述的场景就发生在昨天。而中东地区频繁的炮火乃至欧洲一些地方时而发生的造成尸横遍野的轰然爆炸声,还犹在耳边。

让我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吧!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8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期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杯具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其中之一是私生女玛丽雅姆,有钱的父亲与其女佣所生下的孩子。私生女,这就是她一出生就被贴上的标签,是走在大街上会被扔石头的那种小孩。十五岁的生日愿望仅仅是想去父亲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而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父亲没有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山去寻父亲,而他不肯见她,她在外面等了一夜,被送回家的时候发现了已自杀身亡的母亲。随后几天内被父亲的其他妻子迅速嫁掉。嫁给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纯真少女,眨眼间,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童年,失去了一生。初嫁之时,玛丽雅姆还算幸福,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偶尔还能得到丈夫的温情,可是连续七次流产之后他所能应对的仅有丈夫那不知何时会降落在她头上的恐怖暴力。

而莱拉,则是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她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那是邻居塔里克。他能够挥舞着自我的一条假腿像骑士一样为自我的公主莱拉去作战。在战争中塔里克全家逃亡,临行前塔里克和莱拉偷尝禁果,他请求她嫁给他并和他一齐走。但她拒绝了,她想起了自我的父母,她不能自私地逃跑,尽管她很想那么做。

战火越烧越旺,莱拉父母也准备举家搬迁。就在搬运行李的时候,一枚火箭弹瞬间就让她父母双亡无家可归了。重伤中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她。拉希德垂涎她的美貌并无耻地买通了别人来告诉她塔里克已死的假消息,而她在发现自我有了身孕之后别无选择必须嫁给拉希德,那是塔里克的一部分。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女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从一开始的水火不容,99.,到之后的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到最终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而自我遭到塔利班的枪毙。

读完小说,真不敢想象在今日的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角落,没有生活在那里,真是我们的幸运,当满大街的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出门还要穿着布卡(布卡由一件完整的外套组成,它在背后拖到地面,前面的长度到臀部或上头一点,眼睛的地方有一张网纱或格子,是一种盖住全身的面纱);我们随时能够出门,而阿富汗女人出门必须要男人陪伴,否则要被惩罚;我们自由恋爱,而阿富汗女孩十五六岁就会被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并且,她可能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老婆。我们在家能够当家作主,而阿富汗妇女在家承担所有家务,还要随时理解抡过来的拳头。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封闭民族,一个饱经战争之苦不能给人安全感的民族。平常,你可能会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可是读完《灿烂千阳》,你就会觉得我们此刻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9

“一个不可宽恕的时代,给一些人心灵上的重创,也造就了一代人的心灵美。”

火箭弹如图夏雨般密集而凌厉地散布在喀布尔。条条火箭弹呼啸地划过天际,那闪亮刺眼的白光想也是能照亮黑夜中凿壁偷光的匡衡了。而每每呼啸声的收场,只会又增添几片人们的哭喊呻吟和呛人的烟雾。这个美丽迷人的城市,上演着无数的战争与杀戮,浸泡着暗红色的血液。

可是,就算是在这纷乱的时代,女人的自尊难道就没有被政权的党羽们剥削吗?

“女人请注意。你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待在家里。禁止女孩上学。禁止所有的女人工作。禁止在没有男性亲属陪伴的情况下出门,否则就得挨打”种.种条例,在那个时代,阿富汗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变得理所当然了。

真是令人战栗。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一半的人口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一半的人口完全没有文化这个国家还会有希望,还会进步吗?

而阿富汗的妇女们,没有为此而停下生活的脚步。她们用她们的希望和爱来抚平这个残酷、绝望、苦难的世界。

玛丽雅姆,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的“哈拉米”,一件人们所鄙弃的东西。一颗杂草。她依然有释放爱的皈依莱拉和阿兹莎。可生活却总是喜欢揭穿谎言,莱拉和拉希德争吵、扭打。残暴的拉希德竟然欲掐死莱拉。千钧一发的时候,玛丽雅姆做出了改变了所有人生活轨迹的举动杀死拉希德。她甘愿自首,只为了心灵的救赎和另一个女人的幸福。

在这一个动荡的年代,家庭暴力,生活的阴影笼罩着玛丽雅姆。但她仍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予另一个妇女得以幸福平安。这种无私的精神,这种广博的境界,怎能不让人为之肃然起敬?怎能不让人为之热泪盈眶?

这,让我不仅想起了雪莲花。

她生在高山之巅,一袭银袍,绽放于厚雪之隅。你所享受阳光少之又少,你所吮吸的雨露冰凉刺骨,但是千年的光阴与磨难之中,她依然不该正义和善良本性,决意与纯净的雪峰为友,与皑皑白雪相依偎。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几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上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愿那如灿烂千阳的女性之光,在阿富汗,在全世界,都能释放出自己的美丽光辉!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10

我的心萦绕着淡淡的忧伤。

我明白这是看了《灿烂千阳》后的影响。

很久没有这么迫不及待看书的感觉了。在书店看到简单的书评和介绍我就买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两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说伊拉克也行他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们,那些可怜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床上看了。我只看了两章。在刚看两页时我就深深地牵挂着那个叫玛利亚姆的小女孩的命运,看到她小时候和父亲一齐时的天真、单纯和极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话般的场景时心里却是隐隐地痛,为她将来可能的悲惨命运。

果然,她的美丽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亲是个胆小鬼、伪君子,她自我并不是父亲心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她勇敢地独自寻找父亲的行为导致视她为唯一支柱的母亲的自杀身亡;她在父亲家里短短地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多久就被父亲和他的妻子们许配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而她才十五岁;当妻子们张罗着说服她答应婚事时她还那么抱着一线期望,期望她伟大的父亲会挺身而出保护她反对婚事,可是坐在旁边的父亲除了痛苦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最终应对眼泪汪汪的女儿的祈求,他只说了一句“你别逼我,亲爱的玛利亚姆”。高大的泰山轰然倒下,美丽的肥皂泡彻底破裂。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明白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明白了结果会影响自我看书的情绪。

还有要说的话。

我一般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我指的是小说,而不是故事。小说是有灵魂有思想的,而故事没有),以前并不明白原因。之后以为是因为自我从来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对人的禁锢,那种压抑;以为是因为此刻的中国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些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东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罗写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国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种人文关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爱,所以中国的很多小说不乏细致、刻骨、深刻,可是总是有一种骨子里的冷漠。于是我明白,我不喜欢中国小说的真实原因就是这个,那种刻骨的冷漠,那种刽子手般揭示阴暗的冷漠,让我每次看完都很不舒服。而俄罗斯的、欧洲的包括《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他们的作品虽然也有描述底层民众的苦难,可是我却能感受作者的那种发自心底的悲悯,那种情不自禁的对笔下主人公的温暖情怀。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1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期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杯具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其中之一是私生女玛丽雅姆,有钱的父亲与其女佣所生下的孩子。私生女,这就是她一出生就被贴上的标签,是走在大街上会被扔石头的那种小孩。十五岁的生日愿望仅仅是想去父亲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而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父亲没有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山去寻父亲,而他不肯见她,她在外面等了一夜,被送回家的时候发现了已自杀身亡的母亲。随后几天内被父亲的其他妻子迅速嫁掉。嫁给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纯真少女,眨眼间,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童年,失去了一生。初嫁之时,玛丽雅姆还算幸福,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偶尔还能得到丈夫的温情,但是连续七次流产之后他所能应对的只有丈夫那不知何时会降落在她头上的恐怖暴力。

而莱拉,则是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她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那是邻居塔里克。他能够挥舞着自我的一条假腿像骑士一样为自我的公主莱拉去作战。在战争中塔里克全家逃亡,临行前塔里克和莱拉偷尝禁果,他请求她嫁给他并和他一齐走。但她拒绝了,她想起了自我的父母,她不能自私地逃跑,尽管她很想那么做。

战火越烧越旺,莱拉父母也准备举家搬迁。就在搬运行李的时候,一枚火箭弹瞬间就让她父母双亡无家可归了。重伤中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她。拉希德垂涎她的美貌并无耻地买通了别人来告诉她塔里克已死的假消息,而她在发现自我有了身孕之后别无选取务必嫁给拉希德,那是塔里克的一部分。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女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从一开始的水火不容,,到之后的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到最后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而自我遭到塔利班的枪毙。

读完小说,真不敢想象在这天的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角落,没有生活在那里,真是我们的幸运,当满大街的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出门还要穿着布卡(布卡由一件完整的外套组成,它在背后拖到地面,前面的长度到臀部或上面一点,眼睛的地方有一张网纱或格子,是一种盖住全身的面纱);我们随时能够出门,而阿富汗女人出门务必要男人陪伴,否则要被惩罚;我们自由恋爱,而阿富汗女孩十五六岁就会被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而且,她可能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老婆。我们在家能够当家作主,而阿富汗妇女在家承担所有家务,还要随时理解抡过来的拳头。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封闭民族,一个饱经战争之苦不能给人安全感的民族。平常,你可能会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但是读完《灿烂千阳》,你就会觉得我们此刻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

读后感灿烂千阳篇12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献给阿富汗的女性。”

——题记

灿烂千阳,完美、温暖的名字,也是我如此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首美丽的诗歌——《喀布尔》: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集/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部小说虽然有点沉重,却又带给我感动与一种信仰。正如作者胡赛尼所说:“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期望的阳光。”

这部小说让我们见证了两个女人的悲惨命运。私生女玛丽雅姆,在十五岁生日时:母亲自杀,有三个妻子的富商父亲,为了面子将她嫁给大她二十多岁的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被邻居拉希德所骗,为了心上人的骨肉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齐。

能够想象,在生命完美的年华时被迫嫁给比自我年长很多并且不喜欢的人,还要遭受那个人的粗暴对待,这样的生活必定是痛苦的。玛丽雅姆能做的就像母亲娜娜当初警告过的一样:“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仅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而在忍耐了十八年以后,丈夫竟然又再娶了一个更为年轻的女人回来,甚至可是说是女孩也不为过。玛丽雅姆与莱拉,同住一个屋檐下,刚开始时彼此看彼此不顺眼,水火不容,背着丈夫吵架、打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遭受丈夫残忍对待的两人,同样有着悲惨遭遇与满腔痛苦的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玛丽亚姆从心里慢慢理解了莱拉这个纯真的女孩,她给予她一个母亲般的爱护。

最终拉希德的谎言戳破,莱拉的恋人塔里克并没有死!就在拉希德毒打莱拉之时,忍受了几十年家庭暴力的玛丽雅姆挥动铁锹打死了拉希德,让莱拉带着两个孩子与塔里克一齐逃到了巴基斯坦,而玛丽雅姆自我走上了断头台。莱拉则带着玛丽雅姆那份深沉的爱,以及对玛丽雅姆的爱与怀念,继续生活着。

以往,玛丽雅姆跟莱拉是多么的水火不容,可到了之后,她们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相互慰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到最终,玛丽雅姆甚至愿意为莱拉的幸福付出生命;我想,是一种大爱,让玛丽雅姆在隐忍了这么多年、麻木了这么多年之后为了莱拉而不惜代价“挺身而出”;这也是玛丽雅姆的一种自我救赎,死亡对她来并不可怕,甚至能够说是一种解脱吧。

作者胡塞尼还展示给我们一种信仰:人们心底埋藏着关于期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期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

玛丽雅姆跟莱拉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特例,我相信在阿富汗还有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女性同样过着苦难的生活,有着悲惨的命运;但在这样的困境里她们始终坚持着完美的品质——她们善良、温柔、多情、勤劳、朴实、忠实、忍耐、坚强。我期

8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