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
党员应该深入学习,力求原原本本、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切实增进对报告精神的理解和领会,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篇一
近日来,省委党校学习党的精神活动不断深入,继七位党校专家解读报告后,11月15日下午,学校举行以“党的报告学习体会交流”为主题的学员论坛,六个主体班次学员聚集一堂,就党的报告精神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体会。副校长桑学成主持学员论坛。
六位学员代表申泰岳、王亚、李占超、骆志宏、王延光、洪钢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体会和思想认识,阐述对精神的学习与解读。发言学员通过对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生态沿海、建设美丽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科学发展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观点的深入论述,表达了大家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精神,将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动力,以一流业绩为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整场活动充分体现了党校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体现了党校学员用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桑学成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学员论坛活动准备充分、发言精彩,听后很受启发。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学习党的精神上走在前列。学员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交流心得,充分体现了党校先学一步、深学一步的要求,体现了党校姓党的原则。桑学成强调,党的报告,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待报告全文正式公布以后,我们还要组织学员深入学习,力求原原本本、扎扎实实的学,切实增进对报告精神的理解和领会,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篇二
党的召开以来,先后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同志在见面会上的讲话,新修订的《党章》等内容。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是深远广泛的,宣传报道,电视媒体,群众闲谈之中,都透露着的信息与影响,也加深了我对精神的理解与认识。报告所制定的美好蓝图,习所描绘的中国梦,都是让人振奋的,憧憬的,期待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既为我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荣耀,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现有形势的清醒认识感到欣喜,进一步坚定了我的党性认识,有一种力量和精神流遍全身。
作为极其微小的一份子,如何更好地学习贯彻精神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1)实干。那就是立足本职岗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把事情办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言不在多,贵在实干。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把涉及干部职工成长、发展、利益的各种事项办实办好,形成引领发展与体现原则的重要推动力;把党建管理、政治教育等“虚”的工作落到实处,转化为促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上级精神,组织决定,领导决策不折不扣地传达好、宣传好,把职工群众反映关注的实际问题、热切愿望原汁原味地向组织反馈,向领导汇报,营造畅通的信息渠道,形成单位和谐团结的促进力。
(2)巧干。那就是讲方法,要用心干事、用脑干事。组织人事工作事多人少,只有用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党的蕴涵丰富的方法论和科学的理论,学习贯彻要能理论联系实际,要能用的理论方法思考、分析、解剖、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湘潭局近年来在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局职工共同努力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级领导充分肯定,政府关系融洽,单位影响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事业发展的同时职工也得到实惠,认同感和行业自信不断提升,有一个向好的内部环境。但是不断有不和谐不团结的噪声给事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困扰,给单位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也反映了我们有些工作存在不够规范、滞后、流于形式等问题,还需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原因,找到突破口,化解矛盾与难题。
(3)苦干。那就是敢于硬碰硬,敢于啃硬骨头。苦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韧劲,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蛮劲。苦干,需要坚持“苦”字当头,少说空话,也意味着下更大的决心,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尤其是在作风建设上,在与不良风气作斗争上,更加要严格自律,谨小慎微,决不能抱丝毫侥幸。同时要善于作斗争,大力倡导新风尚,宣扬正能量,压缩不良风气的空间,让其无处遁形。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篇三
当前全镇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我认为,学习贯彻精神,目的是推进转型、实现跨越,前提是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关键是狠抓落实、坚决执行,方法是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根本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具体讲,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实施"五镇"战略的重要意义。
进入"十二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实际,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进行了精心谋划和反复研讨,在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业立镇、农业稳镇、旅游富镇、生态靓镇、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五镇"建设是思路,是路径,是举措,是方法,将对我镇科学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推进转型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p副标题e
"工业立镇"是建设新型能源基地的必然选择。常言说:"无工不富"。北留作为全市知名的经济强镇,除去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强力支撑外,事实上仍然更多地得益于境内几个规模庞大、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央企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实事求是地讲,由于受国家财税政策的限制,这些大型企业并没有为当地财政带来一分钱的收入,我们赢得的仅仅是中看不中用的空头名声。另外,随着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全面落实,煤炭企业对乡镇财政的贡献率也显著减少。从长远看,财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这一弊端迟早要被革除,但我们不能一味依赖于央企,依赖于煤炭企业,而应该未雨绸缪,从建立以中小企业为基本的工业体系入手,不断做大做优我们的中、小、微企业,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支撑镇域经济的中坚主力。同时,我们还要以北留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加快建设高新项目区、装备制造区、物流包装区,引进、启动、实施一批电力、煤炭、化工、制造、物流等方面的重量级、标杆性项目,并大力发展一批本土型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为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业立镇"战略正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我镇当前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的不利局面。只有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内生活力,才能确保北留在全市的经济强镇地位不被替代,才能始终保证北留工业经济在镇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为北留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农业稳镇"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我镇有三分之二的村属于纯农业村,尽管近年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事实,直接影响到这些村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以我镇当前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全部脱离农业去发展工商业和服务业,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周期长、变数大的弱质产业,随便一场干旱、洪涝、风暴、疫病、虫害,都可能让一年的辛苦劳动化为乌有,甚至血本无归。这就需要我们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来改善和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同时,农业又是一个"保底产业",或者叫做"兜底产业",是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最后一道支撑防线,所以有"无农不稳、无粮必乱"的形象比喻。发展好农业,就能为农村弱势群体起到"兜底"的特殊作用,就能有效扭转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不利局面,就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镇出台"农业稳镇"实施方案,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通过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农业保险以及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农民的收入高于外出务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民安心留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大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敢创新、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能够满足农村出现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需求,比如经营家庭农场的专业种植能手、或者种粮大户。另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鼓励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不断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让农民群众从农业方面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收效。
"旅游富镇"是解决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旅游是一项新兴的"绿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是我镇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旅游休闲日趋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旅游产业不可能对投资主体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回报,但它能够通过自身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需求,有效带动和充分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能够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在当地扶贫开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出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投入成本低、受益面宽等作用,成为致富一方的重要抓手。我们北留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和相对扎实的产业基础,并且经过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打造出像皇城相府这样的全国旅游行业知名品牌,应该说发展旅游我们有基础、条件、有经验,完全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以皇城相府为品牌,加快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的一体化整合和提升,不断扩大景区体量,加快延伸关联产业,积极提供多样化服务需求,让我镇广大群众从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
"生态靓镇"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是一个典型的煤矿工矿乡镇,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已经意识到甚至强烈地感受到伴随而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生态修复,那么长期下去,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将逐步变为生态受损、空气污染、环境恶劣、不宜居住的地方,那么我们所大力推进的工业化就会成为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愚昧之举。我们加大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是有着多重含义的理性抉择。一方面,通过扩大绿地、绿量,能够有效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为全体北留人民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下大力气绿化、美化秀美山川,建成纵横交错的生态林带和"绿色走廊",将进一步打造宜赏、宜游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生态底色。另外,植树造林、种草植绿还能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弱噪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因此,出台"生态靓镇"实施方案,是我们重视并加强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着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造福子孙后代的理性选择。
"文化强镇"是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民的首要载体。"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全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开展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主动把握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时代脉搏,着眼于改善文化民生,为全镇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高水准、多元化的内容服务,精心营造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通过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出蓬勃的文化生命力与推动力,使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享受更加均衡化、同质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移默化到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动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新征程。当前,摆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北留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抓紧工作,抓紧落实,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为到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我镇已形成由起步到快跑、由蓄势到乘势的强劲发展态势,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北留转型跨越提供了新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要求更加迫切,趋势不可逆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拥有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从发展机遇来看,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三农"等一系列宏观政策不断出台,省市县支柱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特别是国家把我市划入中原经济区建设范围,为我镇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发展基础来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北留已进入蓄势待发,赶超跨越的阶段。首先,经过多年来持续强劲的投资和项目建设,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为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经过我们持之以恒地调整产业结构,全镇以电力、化工、煤炭、旅游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已经成型,我镇丰富的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郑州铁路局中原公司、四川中江公司等企业纷纷走进北留、投资北留,铁路物流聚集园区、西气东输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新型项目、重点项目、转型项目陆续进入筹划和开工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发展氛围来看,广大干部群众的干劲越来越大,斗志越来越旺,自信心和自豪感越来越强,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奋勇争先、赶超跨越正成为全镇上下的广泛共识和崭新实践。因此,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把握得当,解放思想谋新的,同心同德务实的,顽强拼搏攻难的,奋发争先干大的,就一定能在充满挑战和蕴藏机遇的,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再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