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精神解读
党的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篇党的精神解读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精神解读范文篇一
一、大会概况
党的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其中2名代表在名单公布后因病去世,大会应出席代表2268名,特邀代表57人,共2325人,实到2309人 。
大会议程:
听取和审查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审查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选举届中央委员会
选举届中央纪律检查委会
会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1月14号上午,大会闭幕。 11月15日,召开了党的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政治局委员25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7名。全会还确定了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全会结束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
二、的主要精神
(一)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报告主要内容
共12个部分,共讲到6大建设,32项任务和要求,2.8万字左右。
(三)报告蕴含的新意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意识和理念方面,以前是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对可持续因素考虑得比较少,但近年来我们强调又好又快,这是理念的重大改变。这次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把环境、民生等作为谋划发展的重要要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是对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的改革,消除“GDP指挥棒”的负面影响,把工作重点调整到惠“民生”、解“民困”、舒“民怨”的重要位臵上来,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好处。
2.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报告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更全面更精确更权威的阐释,同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一番
报告提出?要确保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上的具体目标是“双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双翻番”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目标的又一次调整。这一目标既强调了中国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兼顾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对于热衷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双翻番”目标又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指挥棒。今后对于人均居民收入增长的考核将会加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GDP规模为4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这意味着中国年的GDP规模要达到80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要达到近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达到1.2万元。从过去的经验和目标要求来看达到这两个目标应该不难GDP增速大概平均每年保持在7.2%即可这与“十二五”定的年均增速7%的目标相差不大在人均收入方面年均增速保持在7%-7.5%之间即可达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其年均增速分别约为9%和8%。
4.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报告提出,面向未来“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这里提出的“五位一体”,是对过去历届党代会关于中国发展总体布局的修正和丰富。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可以称之为“两手抓”。此后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延续了经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后,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上,又进一步扩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从十二届六中全会到,总体布局从“二”到“五”的变化?显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只重经济,此后开始强调政治与文化建设,其后发现社会建设是个短板,这一次又把长期欠账的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列入总体布局。这将会在未来的决策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实际上,生态文明问题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目标和内容上都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五位一体”覆盖的问题比过去更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决策中,将会更多的体现兼顾与平衡。
5.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七大主题中是建设,是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变化。
6.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面临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报告指出,要想经受考验、化解危险,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关键词
每一届的报告,专家们和网友们都会关注其中的一些新提法和关键词,也不例外,现在和大家一起学习几个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不走老路和邪路
关于中国未来发展与改革的路线问题?报告明确提出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中国要始终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这里的“老路”是指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路子,而“邪路”是指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报告的这一表态,对中国未来的整体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定下了基调,尤其是明确拒绝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西方道路的可能性。但是,正如
大报告在政治改革部分所谈我们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同时,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的确,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当然,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在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另辟道路,改旗易臶。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建什么样的社会,是影响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能回到过去;中国的发展不允许走上歧途,也绝不能走上歧途。我们只有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关键词二: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像这样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这还是第一次。翻阅历届党代会报告,大家可以发现,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到“集中统一”,但都是一笔带过,寥寥数语。这次不仅用大量篇幅详细论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重要性、必要性,而且使用黑体字,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部分内容的二级标题,无论是篇幅还是分量,较之以往都不可同日而语。
在党的理论表述中,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集中统一则党的力量所在,二者分别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体两面。毛泽东同志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的一种政治局面。”显然,没有党内民主,就会缺少“心情舒畅、生动活泼”;而没有集中统一,就会纪律涣散、组织松弛、各自为战,沦为毫无战斗力的一盘散沙。
古人云:孤则易折,合则难摧。从抗击非典到北京奥运,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到抗震救灾,各类灾害中的浴火重生、各种艰难中的绝地逢生,哪一个离得开党的领导和集中统一?同样,在未来,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还是需要党的集中统一和坚强领导。
关键词三: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对比过去的党代会报告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单独成篇这是报告的一个创举,“美丽中国”也是一个新概念。要指出的是,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总体格局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生态文明也是过去十年的中央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理念、重要标签。强调“生态文明”,这比过去单独强调环境保护提升了高度和层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将是中国未来追求的社会发展状态。我们有理由相信,对生态文明的强调,将会在未来的诸多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上体现出来,在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目标上体现出来,在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多种规划中也会有更多的体现。环境保护部等生态及环境政策部门,将会在立法、决策、执法等环节发挥更多的作用,从过去的“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关键词四:24字概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原来的表述: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由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具体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老祖宗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关键词五:反腐倡廉
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对__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查处,这让海内外对中共在上提出的反腐措施充满期待。在新华网等门户网站近期推出的各类关于的网络调查中,反腐倡廉往往居关注点排行榜前列。胡锦涛8日在上作的报告回应了人们关于反腐败的期待。报告强调:“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由此可见,在之后的诸多工作中,反腐败将会提到更高的重要的位臵,并以此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补充。从此次会议期间多名高级官员公开谈到财产公开制度来看,类似财产公开的制度改革,可能成为下一届中央政府寻求反腐败突破的重要武器。
近年来,不少腐败案件刺激了人们的神经。__、陈良宇、刘志军、康日新、许宗衡……虽然惩治这些腐败分子的力度和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每个腐败分子都挑战着人们对权力运行和公平正义的信任。
还有一些腐败发生在基层。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这种腐败的影响打了个生动的比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就像“苍蝇”,虽然这些腐败现象单个案件的直接危害可能不一定很大,案值也不一定都很高,但它发生在群众的眼皮底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极大。
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
推进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化、法制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的方向。报告中关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有这样一句话: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让我们感觉到,后,在社会层面,将会有更大范围的社会监督机制,包括新闻媒体、新兴媒体等对党内腐败问题的监督。
从“房叔”蔡彬到“表哥”杨达才,再到之前查办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近两年因网上热议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最终处理的腐败问题成为新时期的一种现象。网络反腐、微博反腐,也暴露了现实反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改革现实社会的反腐机制,就要让程序透明有效。人民参与了、机制透明了、权力制衡了、党带头了,依法治国才能有效推进,腐败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牢固。
三、的重要意义
对于的重要意义,我想用一句排比句来表述,那就是: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臶、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十年成就经验的科学总结意义重大
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意义重大
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意义重大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总之,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的精神解读范文”
p副标题e
党的精神解读范文篇二
会议情况
1、时间:年11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1月14日闭幕,会期共7天。
2、主题: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3、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选举:按照党章规定,这次大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闭幕后,11月15日,召开党的届一中全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中央政治局7人,分别是、、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选举为中共中央。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机构:王岐山为中纪委书记。
5、意义:党的,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强调,党的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报读解读
——十大关键词
1、科学发展观 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两个目标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
3、“五位一体”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5、协商民主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24个字7、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8、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9、建设海洋强国 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报告强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0、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同志论述为“打铁还需自身硬”)
“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简单说,就是党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是党员勇担责任、应尽义务的体现。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11月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作重要讲话。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继往开来,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最后强调, 兴的光荣与梦想。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的精神解读范文”
p副标题e
党的精神解读范文篇三
周天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教授
同志们好,党的刚刚闭幕,今天由我来讲关于经济的一些内容。
一、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
里首先对于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给予了一些总结,很多方面是经济方面。一个,十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期,报告首先提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0年的时候有12.67亿人口,年底13.47亿,当我国的GDP从2000年的不到10万亿,99214亿,到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471564亿,这个规模,我们在这十年里超过德国、日本,排到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经济体的第二大国家。47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我们的GDP达到7.6万亿,人均GDP从2000年的1000美元左右增长到年的5414美元,当然还有一些汇率的变动,我们这十一年其实翻了两、三番多。政治收入,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一万三千亿,到年,我国的财政预算内收入10万亿。城市化水平也从2000年的36提高到年的51。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2万亿到年的82万亿。这十年,我国的经济是迅猛、快速地发展。整个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
另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在加入WTO加入以后,在各方面的体制都随着入世进行了改革。另外,我国本身一些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进展,如资源税、社保体制的改革、价值体系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开放,看这三个数据,我国的外汇从2000年的1600多亿,从1600亿到去年外汇储备的余额到31800亿;进出口总额我国2000年的时候才4700亿,去年(年)的进出口总规模是36000亿;外商直接投资,2000年的时候407亿,去年一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是1160亿。所以整个开放从数据上看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像从城乡居民的生活看,首先从居民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从6280元上涨到去年的2397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提高到去年的6977元。
而且这十年居民生活在每百户拥有轿车数量、家电的更新,特别是在农村移动通信的普及、互联网,居民在耐用消费品普及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增速也非常快。这是我国十年在经济上,国外的许多媒体评价中国在这十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的成就,这十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来了。也客观、实事求是地向代表,向全国人民,甚至向全世界都认为我们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从提出问题的一些方面看,从经济角度,当然还有政治、社会这些问题,但和经济有关的问题来看,大概是这么一些方面,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东西不平衡,城乡,东中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发展有差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如国内经济和“走出去”,对外开放可能有不协调的地方。产业结构一些方面也有不协调的方面。不可持续就是生态、环境,虽然我国这十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节能减排这些措施,但问题依然还是存在,而且报告提出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如比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论从大专院校,从企业,从国企,从国有企业,从个体,从私营企业以及从各个区域城市来看,整个创新能力比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还是不合理,如第一产业里就业的劳动率太多,服务业的比例太低,工业产业结构中,产业水平低,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低等还是存在。农业的基础依然还是薄弱,如农业的水利、道路、高产的农产田,特别是生态性的农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资源、环境的约束还是加剧。因为经济增长快,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对一些铁矿、淡水、土地这些,资源的约束还是加剧。环境排放,既要发展又要来减少排放,这些都是一个矛盾。制约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也有一些问题,而且转变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与经济有关的城乡区域发展的持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巨大、较大。如东中西的差距,发展人均GDP这些差距还是比较大,城乡差距还是在3以上,所以居民收入差距这几年虽然局势有得到控制,但问题依然严重,财富在居民之间的分配,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等贫富差距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像农村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也是有一种拉大的趋势。
还有一些就业、社会保障这些方面,另外还有一些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城镇的一些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像社会保障方面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面,我国这十年社会保障方面进展比较大,但保障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另外就业方面,如大学生就业也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要以这次报告提出,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自1978年以来,小平同志主要了一个在发展方面“三步走”的战略,即是为我们立了一个目标。第二,解决了姓社姓资,过去一直困扰我们发展的一些观念、问题。第三,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型进行了体制改革。
总的来说,这30多年我们一心一意地谋发展,包括江的13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劳动、知识分子,他们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这些来解决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些动力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通过这么多年,特别是总结前面承前启后这十年的过程中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这次党的也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一个科学发展观是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贯穿到未来的发展之中,作为指导思想。所以,从这个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要求来看,一个发展还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地谋发展,这是这次的一个精神。
第二,人民利益,发展要顾及人民的利益,给人民带来利益。另外,要尊重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首创精神,要调动活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发展要全面可持续,你不能光发展经济,社会、文化这一块不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不可持续,在资源、环境这些方面不可持续,如债务过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等这都是不可秩序的。另外一个方面,各方面要协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要协调,城乡发展要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要协调,国内和国外发展也要进行协调,所以各方面要协调。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要为人民谋求利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可持续以及各方面要协调,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思想路线。
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部分中,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最后讲,最后这一次解读的。它首先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这么几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核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是看不见的手,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如价格、市场供需、供需的一些信息,信息的发布,通过这些来调节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政府要管好市场以外的一些调节。如政府要宏
观调控,要稳定价格,政府要把社保体系建立起来,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而且要监督一些市场,让市场有秩序。反对垄断,反对欺诈。
这一次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且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这句话非常重要。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如一些社会化的一些企业,如养老共同基金,很大的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些现代企业的一种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另外,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关键领域,如一些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因为它长期不愿意投,所以要投入这些方面,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这次重申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同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首先,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要毫不动摇,还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这是一个。另外,民营企业在取得要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资金,不能说是银行贷给国有企业,不贷给私营企业,平等地使用,如获得一些资源,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要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只保护国有财产,不保护私有财产,这不行,把这从法律上明确。
另外一个,经济体制改革上去建立现代市场体制加强宏观目标政策、手段和机制化的建设。如我们在一些资源分配方面要进行改革,当然我们有时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房屋的限购,现在是行政性的。我们未来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机制化建设,尊重市场调节,但把它变成机制化的宏观调控手段。
另外一个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这里边有两个重点,一个,要健全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从现在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不明,哪一级政府负责什么,哪一级政府负责了什么,另外一个,从现在来看,正规收入中,如税收大部分都是中央拿走的,但其他地方政府筹资,如土地出让金,所以它要想有多的收入,它就得卖地。另外是收费的非税收入,它想办法要增加收费、罚款。还有一个,去搞融资平台,借债。因此,从收入的来源方面来看,正规渠道地方收入还是比较少。另外,很多社会事业的建设,公共服务,地方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地方开支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杂,而且人民的要求越来越多,向民生倾斜的越来越多。地方的支出越来越大,所以,和它收入的财力,和它要负担的事就不匹配。所以,以后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定要把这当做一个比较重大的改革来推动,合理划分地方和中央的各自负担的事务,合理按照它们的事务进行来源的规定,合理地按照地方需要的透明、公开、公正地进行科学的转移支付。当然,它也提出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结构。税制结构也要进行改革,一个要促进发展,第二税收改革要有利于公平,第三税收要降低成本,整个征税的成本,另外一个,税种的分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要合理。
还有一个,提出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这主要是指石油、煤炭这些资源要进行资源税的改革,要提高资源税的比例。如移动、通信、航空在使用空间以及通信频道的资源也要收取合理的资源税,我们现在虽然收一点钱,收得非常少,象征性的。如一些公共事业的一些房屋的出租,都要纳入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轨道。
另外,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里边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三板”,像中关村的。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利率,我们现在体制内的利率和银行收取服务费这个利率,以及整个社会资金的利率都有差别,不利于资本的优化、分配,而且中间有的人就炒作,高利贷这些都是这种形式形成的。就像我们过去国有粮店、粮食供应,平价粮、黑市粮就有价格差别。现在也是,国有里边,国家批准的资金店,银行里边查低一些,但到黑市上资金的利率就高,民间的借贷,黑市资金利率就高。民间借贷利率就高,所以一定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还有一个,要推进人民币资本的项目的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放开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办民营银行、社区银行这些要加快,要放开。你要利率市场化了,但银行机构的供给不增加,利率市场化就垄断资金了,垄断你到那儿去贷款的成本还是很高或者贷不到钱,所以一定要多发展社区银行、民间银行,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