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蜂产品生产 > 蜂产品营销 >

关于促进慈溪市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OK蜜蜂网

养蜂业是慈溪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近20年,我市的养蜂生产在国内数一数二,它不仅为我市农民勤劳致富开辟了一条途径,而且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出口创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安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各国食品供求与消费的主调。WTO的加入,为我国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蜂业利益,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和强化产品检疫等手段,制造隐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适应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需要,提高我市养蜂标准化水平,生产绿色安全蜂产品,促进我市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我市蜂业当前面临 的一大新课题。为此,我们在分析我市蜂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粗浅的对策措施供 领导参考。

1 蜂业现状

1.1 养蜂生产

我市养蜂生产的形势总的看是好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养蜂业发展迅猛,1988年全市蜂群饲养量达20.98万群,创历史最高。此后,由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蜂产品价格的波动,蜂群数开始回落,1996年跌至最低谷11.40万群,在国内保持15年的领先地位也降居第二位。近几年蜂群数有所回升,但基本保持在12~15万群之间。因受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影响、2002年是我市养蜂生产的萧条年,初步估计,全市12.3万群蜜蜂,群均产值为4如元,全市养蜂总产值6027万元,蜂农人均纯收入1.36万元,比去年平均减收13.4%。但与其他传统种养业相比,养蜂仍具显著的比较效益,发展养蜂尚有潜力。

1.2 蜂产品加工

目前我市有蜂产品专业加工企业2家,即慈溪市天保蜂业有限公司(生产句章牌系列产品)和慈溪市怡康蜂业有限公司(生产蜂博土牌系列产品)。加工产品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其中蜂蜜系列桶装原料浓缩蜜和各种小包装蜂蜜13种,蜂王浆有原料鲜王浆、原料冻干粉和冻干粉胶囊等三种产品,另外还有少量蜂花粉和蜂胶产品。我市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内外销相结合的路子,具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据初步统计,2002年前三季度全市蜂产品加工销售产值达1200万元,实现利润肋多万元,产量和产值均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幅度在5%~8%之间。

1.3 蜂产品购销

随着我市蜂业的发展,全市形成一支由蜂农演变而来的蜂产品原料购销队伍,他们随蜂场转地放养而流动经营。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市有如’多人专门从事蜂产品流通,共收购蜂蜜2500多吨,蜂王浆310吨和蜂花粉150吨,实现销售总额5000多万元。

2 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质量不稳定、缺乏竞争力

蜂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养蜂业发展和蜂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人世后各国蜂产品的竞争已不单是价格竞争,而是转变为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是影响我市以至我国蜂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部分蜂农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饲养管理技术,用药不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破旧蜜桶污染可能造成的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我市的蜂产品加工企业无论规模上还是资金和技术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产品科技含量低,如20余种蜜蜂系列产品中,有16种仅仅是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包装粗糙,科技附加值低,没有特色,更缺乏具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2.2 蜂农整体素质偏低

养蜂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素质的高低。目前我市蜂农的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养蜂后继乏人,具体表现在:我市现有1600余名蜂农中,有近80%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同时,蜂农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历%,35岁以下不足10%,新学养蜂的青年几乎没有。养蜂行业 的技术性强、流动性和风险大、不稳定因素多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大部分蜂农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对生产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忧患意识。

2.3 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

发达国家养蜂生产以集约化为特点,产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而我市养蜂生产属小规模分散经营,蜂场间技术管理水平极不平衡,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一,对国外市场蜂产品质量要求与价格变化信息反应迟钝,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我市蜂产品生产水平及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4产业链有待延长

我市养蜂多年来一直以生产蜂蜜和蜂王浆两类大宗产品为主,蜂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另外,蜜蜂授粉业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在养蜂发达国家,蜂场主的收入有近1/3来自出售和出租蜂群,为农作物授粉。农作物利用蜜蜂授粉,能有效避免果蔬因使用化学授粉剂而引起的品质污染,为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产品提供可能。近年来我国农民对蜜蜂的授粉作用也开始逐渐认识,尤其为大棚草莓授粉已使农民尝到甜头。我市蜂群除了被应用到本市大量的大棚草莓生产中,也开始进入嘉兴、上海青浦等大棚集中地区。

3 对策措施

3.1加大标准推广力度,生产绿色安全产品

制订标准只是一个手段,关键环节是标准技术的推广实施,目的在于将技术标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健全蜂产品标准化的实施推广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蜂产品标准化列为工作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DB330282/TO22.3-2002和《无公害蜂产品生产规范》DB330282/TO22.4-2002的普及推广,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冬闲季节,利用“三北田野”等栏目,进行多种形式的办班、讲课、传授标准化的生产和防病技术,规范蜂农的操作规程,全面提高我市养蜂生产的标准化程度,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绿色安全蜂产品。

3.2 提高蜂农素质,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通过多种途径对养蜂人员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与技术上扶持素质高的年轻养蜂户扩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我市养蜂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养蜂生产实现规模化,能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养蜂生产实现标难化,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我市养蜂业朝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

3.3 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担负着“内联干家万户,外联市场”的重要角色,既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发展产业化的核心。根据我市蜂业实际,一方面应对现有蜂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联合重组,使之成为真正的龙头;另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来资本进入蜂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为我市蜂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蜂农联合创办绿色蜂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03年,计划重点做好慈溪市天保蜂业有限公司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和虞纪浩蜂场绿色巢蜜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养蜂示范基地来带动全市养蜂户改变传统养蜂方式,走科技养蜂之路,从而推动我市蜂业产业化进程。

3.4 增强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

我市蜂产品发展必须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出“发,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我市蜂产品经营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公司+农户”等形式,实现产销利益共享,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现有品牌的知名度,争取尽快培育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产品,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市蜂产品的出口创汇,从而提高蜂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蜂业经济效益。

3.5 依靠科技创新,延长养蜂产业链

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技投人力度,有规模的开发生产具较强市场前景的蜂产品,如蜂胶、蜂毒、雄蜂蛹等产品,优化我市的蜂产品结构。同时,针对国内大棚作物和经济果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蜜蜂授粉需求月益增加的实际,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授粉技术,发挥我市蜂群多的优势,为开展蜜蜂授粉服务,既有利于养蜂的增收,也有利于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养蜂科技 2003(1)

罗建能 范益飞 陆学校

浙江省慈溪市养蜂管理站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