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蜂产品生产 > 蜂产品营销 >

论恢复天然成熟蜜生产问题

|OK蜜蜂网

摘要 我国有着生产天然成熟蜜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由于价格不能体现价值,蜂蜜价格度间差距小等原因,导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逐渐形成的低度蜜生产局面,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低度蜜加工成“浓缩蜜”出口,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低价贸易的主要根源之一。为了中国蜂业迅速发展,树立和恢复我国蜂蜜形象,务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返璞归真,回到天然成熟蜜生产方式上来,还其自然本色。

关键词 低度蜜;天然成熟蜜;浓缩蜜3度间价差

蜂蜜是大自然赋给人类的营养佳品,要保持它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务必天然、成熟、纯净、营养和安全。“返璞归真”比喻恰当与否且不论之,但它的用意是指要从低度蜜(又称不成熟蜜、稀蜜)生产经人们“加工”才完全成熟的蜂蜜,返回到由蜜蜂自己酿造的天然成熟蜜的生产方式上来,还其天然营养保健品自然本色。

所谓蜂蜜,系指蜜蜂主要采集蜜源植物蜜腺分泌的花蜜,经过反复酿造而成的黏稠透明或半透明的甜味物质。这里明确告诉人们:一是蜂蜜的原料是来自蜜蜂采集来的花蜜;二是黏稠的蜂蜜是经过蜜蜂反复酿制的封盖成熟蜜,而不是人们“加工”成熟的。含水量在20%以下,主要是单糖饱和液,蔗糖等含量一般不超过5%;淀粉酶值在8以上;酸度小于4;保持原有的色香味等等。而不成熟的低度蜜达不到以上要求,含水量高,营养价值低,香味淡,适口性差,易发酵变质,不利长期保存。

1 蜂蜜生产方式上的“变态”

天然成熟蜜的获得,是利用蜜蜂生命活动规律和它的特殊本能采集花蜜酿制成熟后由养蜂者摇取的。这种应顺自然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大优越性,蜜蜂群体即是“生物加工厂”,生产出优质蜂蜜,对人们来说投资少,省工省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一次性获得天然成熟蜜。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养蜂者频频取蜜,称之“高产经验”取得的低度蜜,实际上是花蜜或是花蜜向蜂蜜转化的过渡型糖液,人们采取加热浓缩办法完成了后熟阶段的转化,而得到的是“浓缩蜜”。我国“蜜蜂采集‘蜂蜜’+人工浓缩”为成熟蜜两次性(两步)的生产方式,却成为主流,天然成熟蜜的生产基本不复存在。和“蜂酿蜜”常态生产方式相比较,经过加热浓缩的“人酿蜜”不能不说是蜂蜜生产方式上的一种“变态”行为。虽然人工操作控温浓缩,仍会使蜂蜜中一部分活性物质丧失,色泽加深,蜜味变淡,适口性差,如要和天然成熟蜜相比,其“变态”之举则没取得积极效果。

世界上养蜂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也是一次性生产成熟蜜。饲养强群,采用多箱体生产,配备足够的空脾,到一个花期结束时,一次性地脱蜂、运蜜脾到车间取蜜,经过滤、装瓶投放市场,取得了高价的回报效应。

2 我国低度蜜生产格局的形成

我国养蜂取蜜的历史有2000多年,一直生产天然成熟蜜。在漫长的旧式养蜂时期,养蜂者一年只取1~2次蜜,多者3~4次,割下蜂巢两侧封盖蜜脾,以布裹之而榨取。到了20世纪初开始推广活框养蜂,摇蜜机所取到的蜂蜜亦是成熟蜜。用割蜜刀削去蜜房蜡盖则是取蜜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低度蜜生产开始抬头。1982年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制订了蜂蜜“三等四级”标准以及商业部颁布的蜂蜜理化指标中,允许生产和收购含水量25%的39波美度蜂蜜,并扩大开来[1]。在当时蜂蜜度间价差很小时情况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低度蜜生产盛行全国。直到现在36波美度、37波美度甚至35波美度特稀“蜂蜜”行销于市或成为“加工”的原料。张功勋也有同样的叙述(2004):20世纪60年代,收购部门拒收不成熟蜂蜜。由于没有市场只能生产成熟蜜;到了70年代收购部门把蜂蜜划分等级收购,随市场开放有蜜就有人要,加上成熟蜜和不成熟蜜一个价,促使养蜂者生产不成熟蜜。

3 长期维持低度蜜生产的症结

世人都知道低度蜜质量差,但有趣的是长期维持着低度蜜的生产状态。其症结却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商榷的问题,作者只能是抛砖引玉地轻率撰写此文,以求解决这个“顽症”。长期维护低度蜜生产症结有以下诸种议论:一是养蜂者不愿意生产成熟蜜;二是加工企业压低蜜价,乐意收购低度蜜;三是没有贯彻执行优质优价政策;四是生产低度蜜经历了30多年,习惯于这种生产方式,积重难返;五是主管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把蜂蜜由二类农副产品降为三类,实行议价议销后,没有及时调控和有效引导等。既然知道生产低度蜜影响出口和内销,“应停止生产和收购”。

近两年来作者利用养蜂会议、下乡指导、科普宣传、办培训班以及个别访问等形式,先后调查养蜂者(主要是蜂农)和蜂业界企业家、科技人员110多人。对养蜂者粗略统计:有85%左右的人愿意生产、完全有条件生产天然成熟蜜;有近12%的人认为养蜂者左右不了蜜价,只要有收益生产低度蜜也可以;有3%~5%的人态度不明朗,这些人多半是初学养蜂的年轻人,对天然成熟蜜认识不深。

养蜂者生产出来的低度蜜有市场,目前主要去向是卖给加工企业,经过浓缩成为“成熟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蜂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兴起,数量骤增。以安徽省为例,1978年前加工厂是个空白,而今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已达20多家,全国加工企业更多。每年争相收购低度蜜。据了解,有的厂家不收购成熟蜜或不给好价。对此,养蜂者不生产成熟蜜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有的养蜂者向成熟蜜内对水,变成低度蜜出售。虽不是普遍现象,但需要我们头脑更加清醒去对待它,蜂业发展的路如何走?这决不是像春秋时杞国一个人的那种“杞人忧天”。

养蜂者和加工企业是我国蜂业中的两大主体,都为蜂业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激烈竞争,出口企业承担着巨大压力,以争取多出口创汇。但就恢复天然成熟蜜生产而论,价格不合理,蜂蜜度间价差小,没有实行优质优价政策,这是长期维持低度蜜生产中的症结和存在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能解决此问题,给“南征北战”风餐露宿的生产者以合理蜜价,生产天然成熟蜜一定会蔚然成风,低度蜜生产习惯迅速改变,不是积重难返。

4 蜂蜜“返璞归真”势在必行

由现在生产低度蜜的格局改为生产天然成熟蜜的局面,是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30多年生产低度蜜的习惯,回归到生产天然成熟蜜状态难度存在,他涉及到方方面面。为了我国蜂业发展和前途,应顺回归自然历史潮流,要强忍阵痛决心“归真”。

4.1 一切为了消费者

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净化市场,做到蜂蜜等蜂产品不搀假不造假,向消费者提供纯净、安全的产品,当然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投放市场的蜂蜜应是天然成熟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保护蜂蜜天然色香味和它的全部营养成分,才能更加得到消费者欢迎并逐步扩大国内市场。

4.2 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国蜂蜜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蒙受很大损失。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即使我国蜂蜜进入国际市场,只能是低价成交,以数量求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浓缩蜜”而不是天然成熟蜜,很难竞争过其他国家。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务必“返璞归真”生产天然成熟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质高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蜂蜜吨价提高了,出口企业便从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而不是蝇头小利。

4.3 有利于蜂群管理和繁殖发展

生产成熟蜜,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人均管理蜂群数。另一方面可避免由于频频取蜜即开箱、抖蜂、提脾而给蜂群生息、繁衍以及采集活动等带来不良影响。

5 恢复天然成熟蜜生产的措施

欧美等针对我国蜂蜜出口,制造的“杀虫脒事件”(1987)、“重金属、丙三醇事件”(2000)、“氯霉素残留超标事件”(2002)等使我国蜂蜜贸易严重受挫。同样,长期处于低吨价出口的“浓缩蜜”亦给我国蜂蜜在世界贸易竞争中涂上一层不悦色彩。为了使我国蜂蜜在世界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少一点议论和呼吁,多一点“真枪实弹”的措施,尽快恢复天然成熟蜜生产。

a.蜂业主管部门会同商业、外贸、中国养蜂学会、中国蜂产品协会等,应认真做好产销协调事宜,拟订和调整蜂蜜指导性价格,积极引导养蜂者生产天然成熟蜜。

b.从国家蜂业发展和前途出发,以质量提高我国蜂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恢复20世纪60年代的规定,不收购39波美度以及以下的不成熟蜂蜜。不做到这一点,生产天然成熟蜜将是一句空话。

c.贯彻优质优价政策,要采用拉开蜂蜜度间差价这一有效措施,促进天然成熟蜜生产。试行以40波美度蜂蜜为基点,浓度每升一度,蜜价提高20%以上[2、3]。采取激励办法,必然调动起蜂农生产天然成熟蜜的积极性。

d.养蜂者和企业(包括收购商)签订合同,建立互信互惠关系。养蜂者保证提供天然成熟蜜,企业应优惠收购。收购天然成熟蜜也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是无利可图。第一、进厂的天然成熟蜜,勿需再费钱费时进行较复杂的浓缩工序,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第二、以优质蜜为原料,为创名牌打下了基础。第三、重要的直接效益是天然成熟蜜投放国际市场,可以大大提高吨位价。第四、能迅速、有效地恢复中国蜂蜜形象和地位,大大增强竞争力,取得长远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壮大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位三.论我国蜂蜜生产和贸易上的若干转变问题[J].养蜂科技,2003,(6):6~8

[2]颜永承.浅谈我国蜂产品价低的原因及对策[J].蜜蜂杂志,2005,(2):12~13.

[3]王启发,李位三.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成熟蜜生产问题的探讨[J].蜜蜂杂志,2004, (10):26~28

引自《蜜蜂杂志》2005(7)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