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其他蜂产品 > 蜂疗 >

蜂疗,蜂针的使用方法

|OK蜜蜂网
摘取蜂针可捏住蜜蜂尾部用镊子夹取,或用消毒纱布缠裹数层于小木板上,将活蜂尾部贴近纱布,蜂针刺入纱布后弃蜂取针,迅速点刺或散刺经穴。每日或隔日1次,或每周一至数次,可收保健强身之效。

用活蜂效果快而且好,但须忍痛。以下各组穴位可轮流交替使用:

1.肝俞、肾俞、三阴交、涌泉。

2.肺俞、大肠俞、关元俞、气海俞。

3.脾俞、足三里、中极、关元。

4.合谷、曲池、三焦俞、膀胱俞。

5.肾俞、脾俞、天枢、中脘、足三里、涌泉。

6.行间、太冲、关冲、下廉、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
 
7.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大椎、曲池、脾俞、肾俞、心俞、肝俞、肺俞。

蜂针
“针”:指蜂的尾刺似针,能刺激人体的经络、皮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指蜂针中的蜂针液输入人体,发挥了蜂针液的一系列药理功效;“灸”:是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似有温灸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强刺激,视个体反应辨证施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蜂针疗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疗效。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针液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追溯蜂疗的历史,最早当属公元前2~1世纪中医药古代文献中关于蜂蜜蜂蜡、蜂子、花粉等药用价值的记述;其后则有以蜂房、蜂针入药的记录。而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已对蜂蜜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相当的认识,遂有埃及艳后以蜂蜜为美容秘方的记载和传说。至于以蜂针蜇刺治疗,在中外民间古已有之,有据可考者首推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医家盖伦以蜂针止痛的记载;后有查理曼帝国查理曼根·福克兰大帝用蜂蜇保健;沙皇伊凡雷帝以之治愈痛风性关节炎的史实。
到了近代,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叶,奥地利医师菲力昔·特尔什实施蜂蜇疗法治疗大批风湿热病例,在《维也纳医学周刊》载文报道以来,先后有俄国留巴尔斯基、布拉格大学朗格教授、奥地利眼科医生R特尔什、美国贝克博士及其两位弟子凯里和奥康内尔医师,还有前苏联阿尔捷莫夫教授和医学博士约里什等就蜂针和提取蜂针液的疗效作出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并进行专题报道或长篇论述,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尤其在前苏联、美国、日本、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为蜂疗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50年代经前苏联传入我国,旋即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国蜂针用于医疗在民间流传既久且广,可惜多无文字记载  1936年蜂疗大师陈伟发现蜂蜇的神奇效用,开始从事蜂针治疗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至1987年治疗疾病30多种,113,740人次,并总结经验撰写了《蜂刺疗法》一书。
台湾蒋永昌先生在《中国文化的神奇——蜂毒与针灸》一书中汇总了自己20多年以蜂针结合针灸治疗各种疾病63种,病例千余的成效,时为1986年。连云港市蜂疗医院院长房柱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所蜂疗研究所和蜂疗医院,1959年在中华医学总会出版的《人民保健》杂志发表论文,正式提出蜂疗与中国传统经络学说结合,按经络穴位进行蜂针或注射蜂针液、通过这些专家学者长期卓有成效的努力,实现了蜂疗与我国古老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的完全接轨,成为蜂疗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由王金庸、王盂林、王润洲主编的《中医蜂疗学》出版问世。正如该书前言中所说,是一部“科学地、创造性地将国内外有关蜜蜂医疗和蜂毒结合到一起,形成并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蜂疗学”。该书以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将有史以来人类在蜂疗实践和蜂产品研究方面的成果熔为一炉,追根溯源,澄清了蜂疗与中医的血缘关系,为蜜蜂医疗体系寻求合理定位,并全面、详尽、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蜂产品如蜜、粉、胶、蜡、王浆、蜂针液、蜂体(虫、蛹、成蜂、王胎)的化学组成、生物药理效应、临床应用及有关制剂等内容,堪称古今中外最完整的一部蜂疗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