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浆蜂蜜双高产蜂种饲养管理技术要领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蜂王浆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以蜂王浆蜂蜜双高产蜂种培育为龙头的蜜蜂饲养管理繁育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下面就蜂王浆蜂蜜双高产蜂种的饲养管理技术做一总结,以供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王浆高产
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基础
蜂王浆是由适龄泌浆蜂分泌的,决定王浆产量的内因包括泌浆蜂的数量和泌浆能力。在正常蜂群内,泌浆蜂在总体工蜂中占有一定比例,群势越强,工蜂数量越多,泌浆蜂的数量也越多,总的泌浆能力就越强,所以越强的蜂群有越强的泌浆能力,这是蜂王浆能高产的重要条件。只要气温在15℃以上,蜂群内有充足的蜜粉供应,就能生产蜂王浆,如浙江地区蜂王浆的生产期可长达7个月~8个月,只有在生产季节保持强壮的蜂群,才能获得高产。
良种是王浆高产的关键
蜂群的泌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种的遗传基础。同样强壮的蜂群、同样的环境条件、同样的管理水平,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蜂王浆产量,这就是蜂种的差异所引起的。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一群蜂年产蜂王浆不到1000克,经过广大蜂农和蜂业科技工作者的精心选育,蜂王浆单产逐步提高。如浙江大学蜂业科技工作者采用蜜蜂集团闭锁繁育技术,收集杭州、平湖、嘉兴、桐庐、绍兴、龙游等地区王浆高产蜂群作为育种素材,运用太湖岛屿隔离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连续多代选择,形成生产性能优越、遗传稳定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见图1)。该品种具有王浆产量高、采蜜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与本意相比,王浆产量提高两倍以上,蜂蜜和花粉产量分别比本意提高两成和四成,该品种获1995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已推广到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生产用王先后九次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和法国,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已受到广大用户的充分肯定,累计推广蜂王18000多只,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
2009年4月16日~18日,浙江大学实验蜂场淳安千岛湖石头埠基地,发现三群超高产蜂群,三群三天平均产量达到群均产蜂王浆633.7克,具体产量(见下表)。
蜜粉源是王浆高产的保证
生产王浆离不了蜜粉源,维持群势也离不了蜜粉源,但蜜粉源在一个地方不可能在整个适宜王浆生产的时期都源源不断,总有缺粉少蜜的时候,因此,在蜜源少的时候,花粉多的时候,除了保持继箱里有几千克储蜜,还应该给蜜蜂经常奖励喂饲。如果外界自然花粉不多,蜂巢里总的储粉量不足半足框,就应该进行花粉喂饲,用大豆粉也可以代替。喂饲花粉可以制成花粉糖饼放在框梁上,也可以灌在脾里加在继箱的王浆框边上,以后者为好。总之,生产季节蜂群内不能缺粉少蜜。
提高产浆操作水平夺高产
产浆操作主要包括产浆群组织、移虫、补虫、割台、镊虫、取浆、清台等。产浆群的组织一般是繁殖区放6张脾~8张脾,生产区放4张脾~6张脾,根据生产季节和蜜粉源情况不同而异。移虫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王台接受率,王台接受率差,直接影响蜂王浆产量。移虫的大小也影响王浆的产量,一般移的幼虫虫龄都在24小时以内,而接近24小时的幼虫和小于12小时的幼虫在取浆时是有大小区别的,幼虫过大则消耗的王浆多,留在王台里的王浆就少了,影响产量。所以,只要蜂群能接受,移入的幼虫越小越好。
到目前为止,我国蜂王浆生产还是靠人工操作,在想方设法提高每群蜜蜂的蜂王浆产量的同时,提高人的操作水平,就能使每位养蜂员尽可能多地增加养蜂的数量,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蜂王浆的总产量。因此,养蜂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水平,从而取得高产高效。培养适龄幼虫的方法是在移虫前4天,向提供幼虫群加入空巢脾让蜂王产卵,加入的空脾不要太新,因为新脾容易在移虫时被移虫针戳破,同时新脾颜色浅,和幼虫色差小,不易看清而影响移虫速度。
现在蜂场都用塑料台基,新台基绑在王浆框上,要放在蜂群里让蜜蜂清理,一开始蜜蜂不愿意到台基上去,所以最好把台基条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后再放入蜂群里,蜜蜂就比较容易清理;如果时间紧张,也可以在杯子里放一些蜂王浆加点清水搅匀,用毛笔蘸后向王台里涂上这种液体,再放入蜂群中,蜜蜂也会很快清理,清理过的台基移进去的幼虫蜜蜂也容易接受。一般群强高产王浆的蜂群,接受率会高一些。
根据台浆量和接受率确定放置台基和王浆框的数量,能够充分挖掘蜂群的产浆潜力,达到高产目的。
蜂蜜高产
选用蜂蜜高产蜂种
与蜂王浆高产相似,蜂种也是决定蜂群蜂蜜产量的内在重要因素,不同蜂种的工蜂采集积极性、速度和采蜜量存在差异,饲养蜂蜜高产蜂种,在同样群势、天气和蜜源条件下可以取得比较高的产量。
在流蜜期适当控制蜂王产卵,提高蜂子比值
蜂子比值是指蜂群内以千克计的工蜂数量与以足框计的子脾数量之比,蜂子比值用于反映蜂群内子脾的相对数量多少。蜂群内的采集蜂在采集花粉花蜜回巢后,会通过舞蹈语言的振动方式刺激其他工蜂出巢采集,并在跳舞过程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工蜂出巢采集,这样出巢采集的工蜂越来越多,在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条件下,蜜粉源对蜂群的采集积极性的刺激起主导作用。我们在大流蜜期观察到,即使蜂群内子脾不多的蜂群,其采集积极性依然很高。如果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条件下,蜂群内的子脾数量多,需要更多的工蜂在巢内哺育幼虫,影响出巢采集工蜂的数量,且消耗更多的花粉花蜜,单位蜜蜂的采蜜量降低。所以,在流蜜期间培养新王或囚王减轻流蜜期蜂群里的幼虫负担,提高蜂子比值而增加蜂蜜产量。
适时取蜜,添加多继箱,保证优质高产
当蜜蜂把蜂巢里的脾都装满蜂蜜后,会影响采蜜的积极性而减少出勤,因此适时取蜜也是增加产量的措施之一。可以通过添加多继箱的方法(见图2),提高蜂蜜质量,如果方法得当,条件许可,同样可以获得蜂蜜高产。笔者于2000年在意大利米兰科莫泰塔曼提养蜂场学习交流时,亲身体会多箱体养蜂的优越性,在意大利南部塔兰托地区的柑橘花期,一个强群能加上5个浅继箱,每个浅继箱产蜜20多千克,一个花期产蜜100多千克。采用先进的生产模式,加上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提高养蜂人的生产效率,多养蜂群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养蜂员队伍面临严峻挑战,养蜂员的经济收入相对增长缓慢,如何提高养蜂人的生产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已变得非常迫切。扩大养蜂场规模,多养蜂群,提高养蜂人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入。扩大规模意味着风险加大,这就需要精明的策划、成熟的技术、麻利熟练的操作加上刻苦的劳作。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强群饲养
强群是获得蜂产品优质高产的基础,饲养强群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双王群或主副群饲养,提高王蜂指数
王蜂指数是指一个蜂场内饲养的产卵蜂王数量与以千克计的工蜂数值之比。在0.2~1之间,王蜂指数越大,蜂群群势增长速度越快。通过饲养双王群,可让相同群势蜂场的王蜂指数提高一倍;饲养主副群,把副群内的子脾补移到主群内,有利于蜂群维持强盛。
双王互补饲养法(双王群=浆王+蜜王)
该方法是采用双王群饲养,一边饲养蜂王浆高产蜂王,另一边饲养蜂蜜高产蜂种;比如可以一边饲养浆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另一边饲养利用零星蜜源好,饲料节约的黑蜂。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两个蜂种的优势,做到王浆蜂蜜产量高,饲料又可以节省。
保证蜂群内食物储备充足
蜂群内供蜜蜂取食的食物主要是蜂蜜和花粉,人们除了喂糖之外,还必须保证群内蛋白饲料充足,如不够就要及时补充人工花粉饲料。人工花粉脾制作方法:
人工花粉的配伍:应满足蜜蜂对营养的需要,由多种原料配合而成,可用如下配方:脱脂豆粉30%,天然花粉30%,酵母粉20%,白砂糖20%,适量蜜和水调配。
原料预混:先把各种干粉原料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加入少量蜜糖水,使干粉湿润,再加入前一天用开水泡湿的天然花粉,充分搅揉,使成颗粒状,然后用16目筛网过筛,再把白糖粉加入筛下的小颗粒中。
制作人工花粉脾:把巢房割去一簿层,平铺在塑料布上,巢脾上盖一块剪成中空或实心的椭圆形硬纸板,再往暴露的空巢房内灌人工花粉颗粒,最后用毛刷刷实,加脾前几个小时往人工花粉脾喷上蜜水就可使用。用这种方法做成的人工花粉脾有实心和空心两种,每种又有大、中、小之分,可根据蜂群对花粉的需求选择添加。
蜂多于脾,群势密集
不论在开始繁殖之初,还是在生产季节,蜂群内须保持群势密集、蜂多于脾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个蜂巢的温湿度调节,而且有利于蜜蜂照顾好子脾和蜂巢,保证子脾发育健康,有利于维持强群。
蜂螨和疾病危害
蜂群不论在哪个季节都必须注意防范蜂螨和疾病的危害,螨害和多种疾病的控制可以通过饲养管理技术得以控制,目前较多地依赖药物加以控制,发展趋势是选育抗螨抗病蜂种,既能防控病敌害,也能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蜂王培育
蜂王质量不仅受蜂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培育时的环境条件如蜜源、温湿度和蜂群的群势、健康状况等也影响培育蜂王质量。
外界蜜源充足、温湿度适宜季节培育雄蜂和处女王
培育优质雄蜂和处女王必须有充足的蜜粉饲料,如果蜜粉饲料不足,即使蜂王在雄蜂巢房里产下未受精卵,也不能健康发育而被工蜂拖掉。因此,培育雄蜂和处女王的蜂群要有充足的蜜粉饲料。蜜蜂幼虫发育的适宜巢内温度是34℃~35℃,外界适宜气温是15℃~25℃,相对湿度是70%~80%,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幼虫的正常发育。春季培育雄蜂和处女王要注意紧脾保温,炎热季节要遮阳、通风、降温。
选择强盛健康蜂群培育处女王
培育处女王的蜂群叫哺育群,哺育群必须是健康强壮的蜂群,哺育力充足。利用有王群育王比无王群好,但在蜂群不强壮又必须早育王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无王群做哺育群。利用种用母群兼做哺育群,能使其优良性状更好地遗传给下一代。注意不能选用有严重分蜂热的蜂群做哺育群,否则会影响蜂王质量。
注意交尾场有足够的优质雄蜂
交尾场要有足够的雄蜂以满足处女王交配的需要,根据育王数量来确定培育雄蜂的数量。正常情况下,一只蜂王在婚飞过程中与7只~27只雄蜂交尾。春夏季培育雄蜂与蜂王的比例约为80∶1,计划培育成功1只蜂王,需要先培育80只雄蜂,因为通常培育出的雄蜂性成熟率只能达到70%~80%,其中只有部分性成熟的雄蜂参加交尾。秋季培育雄蜂与蜂王的比例约为100∶1。这样才能保证蜂王的正常交尾和充分授精。
与附近兄弟蜂场交流协作,共同提高
处女王婚飞的范围很大,交配常发生在离蜂场10千米以外的地方,相距18.5千米的平原地区处女王与雄蜂还能发生交尾现象。所以,一个蜂场培育的处女王往往与周围蜂场培育的雄蜂发生交配,如果周围蜂场的雄蜂种性不好,就会影响所培育的产卵王的种性。加强与附近蜂场的交流与协作,共同提高种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蜂王种性。
蜂种选育
注意高产性能和抗病、抗螨、抗逆性能考察
科学研究表明蜜蜂的王浆、蜂蜜、蜂胶、蜂花粉等的高产性能和抗病、抗螨、抗逆性能均与蜂种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且能不同程度地遗传给下一代,不同蜂种、不同蜂群在高产性能和抗病抗逆性能上表现差异,这就为这些优良性状的选育提供可能。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各蜂群生产能性和抗病抗逆性能的考察,勤做记录,注意选育性能优异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培育雄蜂和处女王。
种用雄蜂和蜂王的选择同等重要
蜂群的生产性能是由该群的蜂王和储存在这只蜂王体内的雄蜂精子的遗传特性共同决定的,蜂王本身对该群的遗传贡献率只占一半,另一半由雄蜂精子决定,所以育种时雄蜂的选育与处女王的选育同等重要。通过生产性能考察,选择表现最好的蜂群作为母群,表现较好的5个~10个蜂群作为父群培育雄蜂,在选择母群和父群时要特别注意其性等位基因不能一样,生产上应避免同一蜂群既是母群又是父群,否则培育的产卵王会因二倍体雄蜂的出现而影响子脾的育成率和生产性能表现。
避免近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蜜蜂的性等位基因纯合会产生二倍体雄蜂,在蜂群中,二倍体雄蜂发育到幼虫时会被工蜂吃掉或清除而出现“花子”现象,近交交配不仅会产生二倍体雄蜂,而且会因部分不良隐性基因纯合而表现出抗病力差生活力低的性状,所以,在养蜂生产上应避免近亲交配。杂交优势是利用血缘关系较远的蜂种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既避免近交产生的不良后果,又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如果父母本选择得当,就会产生明显的杂交优势。
上一篇:再论巢脾横放与蜂箱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