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蜜蜂蜂箱的演变
方文富(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KT/1{+pEa~&-7m]
地质学的证据表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开始猎取蜂巢以前,蜜蜂就已存在数百万年了。原始时期,人类尚未开始饲养蜜蜂,野生的蜜蜂穴居于黑暗的枯心树干或干燥的岩洞、土窟内。在气候温和、敌害稀少的地区,有的蜜蜂甚至在灌木丛中或树干下面露天筑巢,繁衍生息(图1)。[ ^"Q+`C2[JJB,LMA8]
图 1 野生状态的蜂巢(左:西方蜜蜂在树丛中营巢 中:中华蜜蜂在房角营巢 右:蜜蜂在树洞中营巢)
中石器时期,由于原始人无法切断和挖空树段,因此开始时是利用天然的树洞或岩穴来饲养蜜蜂。这种情况在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和中世纪的北欧都曾有 过。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定居务农,在劳动工具还不能把营有蜂巢的空心树干截取下来之前,最早家养蜜蜂的蜂窝是采用树皮卷成筒形,两端盖住,但留有蜜蜂进出通路的树皮蜂箱。至今,中非有的养蜂者仍采用这种树皮蜂箱涂上蜂蜜或蜂蜡挂在树上引诱野生蜂,当其中充满蜂蜜时用烟火驱蜂收取蜜蜡。青铜器时期,随着社 会的发展,人类有了金属工具,出现截取营有野生蜂的空心树干,变野生蜂为家养。其后,发展到凿空橡木、白杨、软木等树的树干内部,制成树段蜂箱养蜂(图 2)。树段蜂箱的大小随树段而异,竖立放置时多以石板或木板作顶盖,树段的底部或中部有小孔作巢门;横放时则以木板或竹席掩盖两端,巢门开设在树段的中部 或端部。目前,在东非、欧洲中北部、阿拉伯、阿富汗、西班牙、土耳其、英国中南部、前苏联以及中国的云南等一些养蜂不发达地区仍有采用。[ 2u^JFDoH€=NU S]
图 2 树段蜂窝
古代,在缺乏森林的地带,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在地中海与爱琴海沿岸一带,采用泥土烧制土窝养蜂。如在希腊克利特(Crete)岛发现的泥制蜂 窝,系公元前3400年迈诺斯( Minos)文明时期的产物。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最早的土窝,有3种:第一种泥制蜂窝呈圆锥台形,长670mm,前端直径250mm,后端直径 220mm,两端部用松木板盖住并用泥土封固,巢门设置在距后端部100mm处。使用时,水平排放在避风的小山坡下、高500~700mm的石墙上。第二 种泥制蜂窝呈直立式倒圆锥台形,上口直径为350mm,下口直径220mm,高 390 mm;蜂窝的上口沿外径增大到400mm,以承架10根长约450mm、宽约35mm供作巢脾上梁的木条;蜂窝的下口有一个80×6mm的巢门。第三种泥 制蜂窝在当地称为“Varaski”,即古希腊养蜂者在直立式蜂窝内使用活动巢框的意思。这种蜂窝可容纳10个巢脾;蜂窝的上部2/3直立,下部1/3 倾斜向外作为蜜蜂进入蜂窝的通道;蜂窝的上顶用树叶编织或用泥土烧制而成的盖板遮蔽,以抵挡风雨;蜂窝两侧距上口300mm处分别有一个扣手。使用时,成 排置于东南向避风的山脚下。在埃及,发现在公元前2400年建造的太阳神庙内的石壁浮雕中和在公元前1450年第80朝代 Rekh-mi-re 坟墓的壁画中,有描绘与上述相类似的巢门朝向室外、成叠堆在一起的蜂窝画面(图 3)。在希腊的阿堤卡瓦利(Attica Vari)地区,发现大量公元前450~400年的缸状泥制蜂窝(图 4)。这种蜂窝直径320~400mm,高400~500mm,底平口阔,配有一个直径与之相同,但高为65~90mm的套环(类似活框蜂箱的继箱);蜂 窝的盖呈扁圆形,其上有数个小孔供蜜蜂进出和用于穿绳索、树枝等,把盖、套环和缸体联成一体。使用时,成百个堆叠在一起,巢门向外。[ B jM"#i{vCS]`)]
图 3 埃及建于公元前1450年第80朝代 Rekh-mi-re 的坟墓中描绘养蜂者从蜂窝中取蜜情景的壁画
图 4 在希腊阿堤卡瓦利地区发现的公元前450~400年的缸状泥制蜂窝(下)和采用缸状泥制蜂窝养蜂的情景(上)
三千年以前,古希腊人已开始采用柳条编制的蜂窝。这种蜂窝呈倒圆锥台形,上口直径380mm,下口直径300mm,高 580 mm,内外涂以泥浆和牛粪的混合物,底部铺以泥土。窝内有 9片38mm宽的竹条或木条作上梁,供蜜蜂筑造巢脾;蜂窝的顶部盖一木板,并以稻草遮阴防雨。1590年意大利的 Rucellai G 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这种蜂窝。1600年这种柳编蜂窝已初具活框蜂箱的雏形。1679年英国的Wheeler在希腊的 Hymettus 山区和1790年法国的 Rocca D 在希腊的 Archipalago 都发现有这种柳编蜂窝。目前,在黎巴嫩、意大利、伊拉克、前南斯拉夫、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山区仍有采用。[ 1d;2_8F*P-9x%23]
数千年前,许多地区还采用竹编蜂窝。埃及人在数千年前就已采用内外涂以河泥与牛粪的混合物的竹编蜂窝。此外,高加索、土耳其和英国的赫勒福德郡地区也都有采用涂以河泥与牛粪的管状竹编蜂窝。这种蜂窝通常水平置于地上使用。
继柳条和竹编蜂窝之后,出现了采用麦秸和稻草编的草编蜂窝(图 5)。这种蜂窝在德国、比利时、荷兰和英国采用较多,法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有采用。德国在公元世纪初就出现以草索编的圆顶式稻草蜂窝。18世纪末期,草 编蜂窝在英国十分流行,编制的技巧高,形式多样,出现了重壁的和类似当代叠加式蜂箱的叠加式草编蜂窝,有的甚至在草编蜂窝上面倒扣一个玻璃容器生产巢蜜。 1865年德国的 Gravanhorst编制了一种带有活动巢框、可以自由检查蜂群和取蜜的篮式草编蜂窝(图 5)。[ M = !CRH6l!s@I1c)]
图 5 草编蜂窝(右:带巢框草编蜂窝)
此外,古代也有一些地区凿石作窟以饲养蜜蜂。 如在匈牙利,公元前 9~14世纪,有一群居住在匈牙利Szomolya 地区的巴尔干原始人,在一座小山上凿了90个高600mm、宽300 mm、深250mm的石洞作为蜂窝饲养收捕来的野生蜂(图 6)。1960年匈牙利政府已把这些石窟蜂窝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之列。[ ^|S`SbV=`?IP|I_]
图 6 匈牙利的石窟蜂窝
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木板制的蜂箱(图 7)。这从公元前 5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Herodotus 的著作中,有一段关于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南部科林斯(Corinth )的皇帝 Kypselos 幼小时因其亲戚叛乱,母亲把他藏在一个用香柏木制成的木板蜂箱中避难的记载可得到印证。早期的木板制箱称为“箱式蜂箱”,通常由一个300~380mm见 方、高460~600mm的木箱构成,其内无巢框,上顶无法开启,蜜蜂的巢脾直接附着在箱内顶板上,有的在箱子的中部横插 2~3根木条供蜜蜂附着巢脾。箱式蜂箱实质上只是树段蜂窝的变相,蜂巢内部情况不能观察。这种蜂箱在公元14世纪以前多以单层的型式出现,往后逐渐趋向叠 加式、具有继箱的箱式蜂箱。采用叠加式的箱式蜂箱养蜂取蜜时,用一条细线横割过上下两个箱体的接缝处,把它们之间相连的巢脾割断,然后取出上层充满蜂蜜的继箱,在原位加上另一个空箱体,供蜜蜂继续筑巢贮蜜。公元1634年,Butles 在其著作中曾述及向上叠加4个继箱的箱式蜂箱。[ v`QG}(wrD#;&EeI(]^2]
图 7 箱式蜂窝 图 8 Kerr R 的八角形蜂箱
公元1649年,英国的 MeweW 制造了一种能够叠加继箱的八角形蜂箱, 箱体的侧壁嵌装有玻璃可供观察。1655年,英国的 Wren C 也设计了一种与 Mewe W 设计相似的八角形蜂箱,箱体上下共有 3层,每层的顶板有一个圆孔相通;箱体的两侧壁也设计有玻璃窗。1675年,苏格兰的 Geddes 又对这种三层的八角形蜂箱作了改进,箱体每层高 305mm,边长228 mm;各箱体顶板中央均有一个100mm见方、能启闭的活门供蜜蜂上下相通, 箱体的侧壁设计有玻璃窗供观察;蜂箱的基部有六个小孔作巢门;各个箱体内都有一个立方形的框架,供蜜蜂筑巢。Geddes 的八角形蜂箱包含了继箱的观念和巢框的初胚, 但由于箱体采用薄板制作,所以只能置于室内使用。1819年,英国的 Kerr R 又对八角形蜂箱进行了改良(图 8),他采用较厚的木板制造蜂箱,使之能置于室外使用,而且以横木条取代框架,并在木条的腹面粘上小块巢脾作始工条诱导蜜蜂造脾,横木之间用玻璃条间隔蜂路;还配有能调节的巢门。这种蜂箱的巢脾长短不一,不能调动,使用不便。其后,八角形蜂箱通过增加巢框逐渐得到改良,大约在19世纪才被活框蜂箱所取代。[ }K0jv6Fu)€y rXhI]
图 9 Nutt T 的横卧式蜂箱
约在1690年,法国的养蜂者也开始研制向上叠加继箱的四方形蜂箱。1750年Palteau 在其发表的著作中述及了在每个箱体的顶板上开设小洞供蜜蜂上下继箱的蜂箱。1756年,英国的WhiteS设计了向两侧增加箱体, 扩大蜂巢供蜜蜂贮蜜的蜂箱。White S 的蜂箱含有现代横卧式蜂箱的原理。1822~1832年,英国的 Nutt T 改良了White S 的蜂箱,并倡导使用。Nutt T 的蜂箱(图 9)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为育虫箱,两侧为贮蜜箱,当育虫箱的蜜蜂拥挤时可以通过两个箱体之间板壁上具有类似隔王板的小孔向两个侧箱发展。在育虫箱的上面有 一个玻璃容器,蜜蜂可以在其 内造脾贮蜜,至流蜜期末把充满蜂蜜的玻璃容器和贮蜜箱撤下取蜜。此外,在 3个箱体的下部分别设计有一个抽屉式的饲喂器。Nutt T 的这种蜂箱至1868年英国仍有部分养蜂者采用。自19世纪中叶美国的朗氏发明活框蜂箱以后,这种横向扩大蜂巢的蜂箱有了较大的发展:19世纪末期,美国 的养蜂者Poppleton O O 制造了纵长形的蜂箱,箱内可以容纳30~50个巢脾,巢脾横向排列,巢门设在蜂箱的前向。20世纪初,日本的养蜂者青柳浩次郎著书大力提倡采用横向扩大蜂 巢的横卧式蜂箱,5~10个蜂群集体饲养在一个蜂箱内,群间用框式纱闸板隔开,每群14个巢脾,其中6个用于育虫,8个用于贮蜜,育虫区与贮蜜区用框式隔 王板间隔。20世纪中叶,阿拉伯的养蜂者根据 Nutt T 蜂箱横向扩大蜂巢的原理制造了三个箱体共用一个箱底板的蜂箱,每个箱体大小为 250×250×370mm(长×宽×高),并各有一个巢门,箱体间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目前,匈牙利流行一种“ Boczonodi”横卧式蜂箱,箱长1056mm,宽 520mm,高 560mm,箱内可以容纳24个巢脾。此外,目前中国部分养蜂者采用一种十六框横卧式蜂箱(图 16)。[ g%;@6=Y\L=%F6w]
图 10 Huber F 的页式蜂箱
1789年,瑞士著名的盲人博物学家 Huber F 改进了意大利的 Maradi 1652 年发明的单框玻璃观察箱,研制了一种页式蜂箱(图 10)。页式蜂箱由12个305×254 ×32mm的矩形框架以铰链连成一体,各个框架前向的下部均开设有一个小巢门。框架合拢时即成为一个蜂箱,摊开时则像翻开竖着的书一样,可以观察蜂群内部 的情况。当蜂群强盛时可用一块闸板插在框架之间,把蜜蜂分成两群。页式蜂箱在生产上没有实用意义,但它对活框蜂箱的设计有一定的启发。[ \f676.€IB,QA`T8]
图 11 Rocca 的橱式蜂箱
1790年,法国的 Rocca D 研制了一种橱式蜂箱(图 11)。 橱式蜂箱由两层巢箱叠联在一起构成,上下两层以类似隔王板的栅片间隔,蜜蜂可以上下通行;各层的前向和侧向都有可以开启的箱门。蜂箱的巢门位于蜂箱的基 部。蜂箱内采用宽40mm、厚14mm的活动框梁,框梁的两端加宽以间隔蜂路,框梁的断面呈倒三角形,其尖顶作蜜蜂筑脾的准绳,采用这种框梁筑造的巢脾不互相粘联。Rocca 的这种框梁设计在当时是一项独特而有意义的创举,朗氏对其推崇甚力。[ *`rw44CD,M 6F C|]
虽然活动框梁的巢脾和一定间隔的蜂路初步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巢脾的其它三个边无框条,巢脾仍常常粘联于箱体上,给检查蜂群和采收蜂蜜造成困难。因此,在19世纪前半叶许多养蜂者仍继续致力于活框蜂箱的研究。[ p*g@{3{9pAjF7]
1807年,俄国的 Prokopovitch P 首先研制了具有活动巢框的蜂箱(图 12)。这种蜂箱形似橱柜,箱内分 3层,每层可容纳10个类似现代蜂路巢蜜格的长方形匣框,从蜂箱的后向推入箱内各层的后向和侧向均有可开启的箱门,供处理蜂群。1830年 Prokopovitch P 采用这种蜂箱养蜂达三千余群,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头的养蜂家。[ Y~%+J*y%bT= 8y(]
图 12 Prokopovitch P 研制的蜂箱 图 13 Munn 的活框蜂箱
1834年,英国的 Munn 设计了一种比较成功的活框蜂箱(图 13)。该蜂箱的结构与现代活框蜂箱相近,箱盖呈“人”字形,以铰链与蜂箱前壁相联,开箱时向前翻开。箱内前、后壁分别钉有用于悬挂巢框的木条。巢框上梁 的两端突出形成框耳。蜂箱底板的后半部向上倾斜便于蜜蜂上脾。巢框系悬挂在箱内,检查蜂群时可从蜂箱上方任意提脾,因此这种蜂箱是朗氏活框蜂箱发明之前的比较理想的蜂箱。Munn 的蜂箱在1838年获得法国专利。[ @s?LwV`zN tr9 ]
继 Munn 之后,德国的 Berlepsch B V 研制出一种下面两层用于育虫、 上面一层用于贮蜜的三层蜂箱,并在1853年又研制出上、下梁端部加宽作蜂路间隔装置的蜂路巢框。此外,许多书藉上都记载波兰的 Dzierzon J 曾在1845年发明活动巢框。事实上,他设计的活动巢框是在1855年以后的事,那时 Dzierzon J 设计的巢框与朗氏的活动巢框相差无几, 但巢框的两侧条向下延伸成为脚架,以使巢框能站立于箱内。Dzierzon J 设计的蜂箱多种, 最后设计的是一种多层蜂箱(图 14)。该蜂箱共 4层,每层饲养两群蜜蜂,巢门互向开设,巢脾从侧向推入箱内。[ C^T(0D^MvOEw`€[]]
图 14 Dzierzon J 的多层蜂箱 图 15 朗氏发明的活框蜂箱
在19世纪中叶以前,虽出现多种有框蜂箱,但终因巢框和蜂路结构设计不当,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直至1851年,美国费城的杰出养蜂家朗氏发现了蜂 路原理,并综合了前人在蜂箱设计上的精华,发明了新法养蜂所不可缺少的活框蜂箱(图 15)。朗氏的活框蜂箱从上顶开启,巢脾悬挂在箱内,可以从蜂箱上方任意提取,并可随意水平调动;箱内巢脾与巢脾之间、巢脾与箱体各部之间都具有适当的蜂 路;贮蜜的继箱可叠加在巢箱之上。[ (HAAS7LFFS|%sR}]
1852年夏季,朗氏把自己蜂场上的所有蜜蜂都过箱到新式的活框蜂箱内饲养。实践证明,他的设计完全合乎生产要求。1853年朗氏发明的蜂箱获得了 专利。同年,朗氏在其著名的著作《蜂箱与蜜蜂》中详尽介绍了活框蜂箱的制作技巧。其后,各国养蜂者竞相仿效,朗氏的活框蜂箱逐渐推广应用,并被公认为是饲 养西方蜜蜂的标准蜂箱。[ (#_Pa&{@ao.+{Q8]
朗氏活框蜂箱的发明,宣告了数千年来养蜂毁巢取蜜生产方式的结束,新法养蜂的基础因此奠定,养蜂业的发展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活框蜂箱发明与应用,加上巢础机和分蜜机等许多主要蜂机具的问世,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应用,养蜂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vM?Z3A€`b)Qj)]
继朗氏活框蜂箱发明之后,各国的养蜂者根据朗氏蜂箱的蜂路原理,结合当地饲养的蜂种、蜜粉源与气候条件、养蜂习惯等情况,设计出各种型式的活框蜂箱,如 十六框卧式蜂箱(图 16)、Dadant 式蜂箱(图 17)、十二框方形蜂箱(图18)和“Dadant-Blaze”蜂箱等(图14),促进了各国养蜂生产的发展。[ E]d~Y% .;E (=SiM]
图 16 十六框卧式蜂箱 图 17 达旦式蜂箱 图 18 “Dadant-Blaze”蜂箱
下一篇:中蜂十框标准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