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载体,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年工作回顾
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重大自然灾害叠加的严峻考验,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砥砺奋进,攻坚破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最大限度释放了发展潜能。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60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8%。
——最大限度提升了质量效益。三产增加值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57.3:26.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2位,总量在全省升2位;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广义城镇化率提高3.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最大限度增进了民生福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2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23元,增长13.2%,实现了“九连快”;新增城镇就业3.64万人;6.5万人实现脱贫;人口自然增长率3.34‰。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紧紧围绕“三四五翻番”和“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有序有力,大力实施“七大会战、三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积极向好”的良好势头。
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更加优化。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产业发展正逐步迈向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放量增长,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泡菜等5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7%。龙头企业规模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2户、限额以上商贸单位236户、50亿元企业集团1户。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市场消费日益活跃,全年旅游收入142.1亿元,增长28.9%。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产业质态不断优化。工业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亿元,增长28%;入库税金24.2亿元,增长8%。单位GDP能耗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质量强市成效明显,品牌竞争力增强,建成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级泡菜质检分中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建成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聚集效应显著提升。彭山经开区、甘眉园区、视高开发区晋级百亿园区,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现代物流聚集区。现代农业“两城三园七片”强力推进,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眉山奶业获全省“科教兴川示范基地”称号。
突出项目带动,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坚持项目总抓手,投资主驱动,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活力不断增强。项目投资强力支撑。项目会战、项目竣工高潮迭起,全年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82个,竣工项目137个,完成投资275亿元。100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投资30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新增信贷首次突破100亿元,成功发行了我市首支城投债券16亿元。重点区域强力突破。天府新区强力推进,新落户项目3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5亿元。眉山现代工业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总部经济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彭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眉山经开区扩区调位工作全面启动。岷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1亿元。东坡岛整体开发有序推进,东坡湖综合整治进展良好。开放合作强力推进。央企入眉、民企入眉行动深入开展,成眉、甘眉合作亮点纷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分别保持全省第2、3位。新引进IBM、华润万家、苏宁云商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对外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增长43%。
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强力推进城乡要素保障、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依法用地,可持续发展载体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有力推进。“两宋荣光”眉州大道全面完成“两桥一站”和西段核心段建设,“四箭齐发”完成投资22亿元。乐雅高速眉山段建成通车。成都经济区环线、仁沐新高速眉山段成功招商,遂资眉高速眉山段加快推进。龚家堰水库扩容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德绵眉乐城际铁路眉山段、岷江汉阳航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推进人的城镇化,全年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5.62万人,转变为产业工人8.9万人,转变为三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3.57万人,转变为现代农业业主1661户。城镇规模扩张、品质提升,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6.17平方公里。城乡规划大会战基本实现规划一步到位。产村相融推进新村建设,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1个。生态建设有效推进。围绕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加快“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建设,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丰硕。
突出增进福祉,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坚持民之所系、责之所在,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6%。超额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7.59亿元,超年度计划15.1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工5788套,开工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保持全省第一。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素质教育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高考上线率居全省前列,新引进高校总数全省第一。深入推进文化立市,成功举办市第三届运动会、第四届东坡文化节暨第五届四川泡菜展销会,东坡宋城建设全面开工,社区书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93%全省第二,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55.32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20万元/年、12万元/年。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市深入推进,首批进入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行列。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眉山建设,继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社会矛盾化解“大调解”体系,创新建立维稳跟着项目走、群众来访当天办理制度,全市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连续6年保持全省末位。眉山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获中期评估全国第一。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全面落实 “一岗双责”,关闭小煤矿3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突出务实高效,自身建设更加有为。坚持依法行政、高效勤政、廉洁从政,全面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五型”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沉着应对自然灾害多发、突发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成功抵御了“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认真编制“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51项。创新建立“三大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政府公信力全面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建成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引入网上竞价,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六个坚持”,市级“三公”经费下降10.5%。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极其艰难、极为复杂的严峻形势下,爬坡上坎、加力加劲、倍道兼程,努力开创了眉山跨越发展新局面!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解放军驻眉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眉山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进取之路,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问题不容忽视,忧患才能兴市。虽然宏观形势严峻复杂、经济整体下行、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去年一些目标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但是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仍是眉山跨越发展的根本问题;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仍是眉山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仍是眉山永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治理结构不够合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仍是建设现代政府的主要差距。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回顾一年来的砥砺之路,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年,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在砥砺中前行的一年。这一年,是我们追逐富裕美好和谐“眉山梦”,在探索中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是我们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在跨越中突破的一年。实践证明,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眉山人民!只要我们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落地有声、有令必行的锐气抓执行,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豪气抓推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抓落实,就一定能够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在眉山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回顾一年来的奋斗之路,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为先,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旋律,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积跬步至千里、汇万江成大海,开创富裕美好和谐眉山新局面。必须坚持创新实干,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新产生动力,实干催生希望。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闸门”,不断寻求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冲破制约发展的困境,实现眉山跨越发展新提升。必须坚持民生至上,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必须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赢得人民的信赖与支持,迸发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力量!
年重点工作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 “三四五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动摇,扎实做好“改革创新突破年、产业转型升级年、统筹城乡攻坚年、产业集群招商年、创业就业惠民年”“五个主题年”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奋力走在全省加快发展前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省下达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30项重点工作。
一、致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加快发展
改革因问题而产生,开放更是倒逼改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统领发展全局,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才能充分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范围,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各类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组织,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预算制度,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
2.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推进“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全域全面放开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解决城镇稳定就业常住人口的落户问题,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开展农村各类产权确权,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加快构建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平等进入金融、能源及公益性企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4.全力招强引优。深入实施“376”招商战略,创新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方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强引优,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开展校(院)市合作、央企入眉、民企入眉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
5.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台等区域的经济合作。培育开放新优势,深入实施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成眉甘眉合作范围,加快推进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眉石化园区、甘眉园区建设,力争成为次级会展中心城市。深入开展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三大活动,确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6%。
二、致力创新驱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
转型是时代的主题,升级是发展的主线。只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换挡不失速,创新又创造,才能构建眉山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眉山经济升级版。
6.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个,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带动实现产值60亿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加快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和团队。
7.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七大主导产业,突出链条延伸、“两化”融合、集聚发展,深入推进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三百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到19%。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金象赛瑞、千禾味业2家企业成功上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10亿元以上企业5户,新培育省级以上品牌30个。
8.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加快总部经济区建设,打造核心区和配套区。加快推进阳光坚端铝业、中科兴业聚芳硫醚砜等10个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眉山经开区、彭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9.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加快推进陶瓷、水泥、造纸等行业整合重组,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2亿元。
1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充分依托“两城三园七片”,加快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扎实推进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办好泡菜展销会,力争全年泡菜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20个,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7%。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灌溉面积5.5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户、现代农业业主1500户、家庭农场50个、标准化合作社30个。
11.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努力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加快推进彭山青龙、仁寿文林物流园区、IBM西南云计算中心和西南网贸港、苏宁集团西南运营基地、亚马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限额以上商贸单位达到500户以上。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新增金融机构2家、贷款115亿元以上。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亮点,充分释放消费基础作用的新动能,力争创建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市。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2.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整体推进东坡宋城、瓦屋山、柳江古镇、黑龙滩、三岔湖仁寿景区、彭祖山、中岩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峨眉旅游西环线、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旅游项目投入60亿元。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启动七里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
三、致力统筹城乡,全面推进一体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的最大瓶颈,城市二元结构是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才能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13.优化城镇发展体系。坚持“三规衔接、三规并举、三城一体”,完善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形态,规范城镇空间秩序,走出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成功申报一批省级试点镇。
14.完善城乡基础建设。大力构建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网,全力打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轨道交通、水路通道建设攻坚战,加速推进“四箭齐发”、成都经济区环线、成德绵眉乐城际铁路、遂资眉高速、仁沐新高速、岷江航运航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连汪燕铁路,确保完成综合交通项目投资95亿元,力争100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善工程200公里,行政村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85%。加快天然气管网、电力配套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数字眉山”,新建4G移动基站776个。
15.加快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联合利华(四川)全球生产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天府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尽快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强力推进岷东新区建设,基本形成城市道路框架,加快推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启动中心城区南北郊区建设,强力推进东坡岛整体开发,全面完成东坡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16.夯实底部基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按照现代城市标准建设5个县城,着力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抓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独具风格的现代城镇和精品小镇。坚持“产村相融”推进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和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启动9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试点,新开工建设新农村综合体20个,力争建成13个。
17.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四大主题公园建设,完成 “两宋荣光”眉州大道改造、一环路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中心城区绕城路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化,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
四、致力生态文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全域生态化,才能把绿水青山留给眉山人民,让眉山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8.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建成环境优美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庄45个。严格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推进造纸、食品加工行业深度治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通惠河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加快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2.5%。
19.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海明珠”建设,完成交通干道多色谱林业景观带和24个景观节点建设。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覆盖率保持45%以上。着力加快“千湖之城”和“四湖”建设,实施引水入城、入镇、入村、入园,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1.14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洪雅、丹棱、青神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东坡、彭山创建省级生态县。
20.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
21.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建立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制度,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全程管理机制。积极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
五、致力民生改善,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共享是最大的公平,民生是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严守 “底线民生”,改善 “重点民生”,保障 “基本民生”,实施 “十大民生工程”,突出办好为民实事,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22.大力促进创业就业。深入推进创业就业优先战略,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9+3”藏区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完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
2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实现养老、工伤、生育、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加强贷后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加快征地拆迁安置住房建设,确保安置1.5万人。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度,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全市开工建设公租房4010套、竣工1813套,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启动5455套、完成1787套。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24.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全力抓好“学校安全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校舍5万平方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25.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实现每个县有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加大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力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6.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东坡宋城、中国竹编艺术城建设和三苏祠灾后恢复重建。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7.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强力推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升发展灾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推动灾区面貌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28.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和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积极抓好妇女儿童、人口计生、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侨台、广播电视、气象、地方志、保密、档案、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扶贫移民等各项社会事业。
29.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双拥模范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推进建立食品生产销售全程追溯制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三零”工作法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和处理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平安眉山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30.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法治眉山建设,强化依法治市“八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等机制,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努力建设现代政府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政府。
建设科学理政能力。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政府治理,寓改革创新于治理之中。创新治理方式,加快从微观管理、正面清单、行政手段为主向宏观调控、负面清单、综合手段为主转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建立更加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建设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和仲裁工作。
建设高效勤政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市县区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完善电子政务、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政务服务五级体系。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
建设民主治政能力。严格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健全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政协委员提案“绿色通道”。深入推进行政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高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机制。
建设廉洁从政能力。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整治“四风”,努力实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对标先进、扎实苦干,为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而努力奋斗!
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及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眉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文化立市、环境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爬坡上坎中转型升级,在改革创新中攻坚拔寨,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值得振奋的是,眉山发展动能得到大释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五年基本翻番,成功站上千亿级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县域经济全部晋位升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0亿元,年均增长19.4 % ;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 % ;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4 %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74 % 。
这五年,值得喜悦的是,眉山经济质效得到大提升。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1.7 % ,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是2010年的3.37倍,在全省排名升2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43亿元、贷款余额69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5倍、2.59倍,存贷比47.9 % ,提高2.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42 % ,提高7.9个百分点;省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这五年,值得欣慰的是,眉山民生福祉得到大改善。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0 % 以上用于民生,实施民生工程703项,累计投入 19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1.28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1.9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0年的2.23缩小到2.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七年全省第4位;新增城镇就业15.9万人,累计脱贫22.4万人。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追赶发展,从速度规模型走向质量效益型,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在追赶跨越中缩小差距,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产业发展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8.8:54.9:26.3调整为15.4:57.7:26.9。“4 + 4”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构建,机械装备、新型建材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23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的21 %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实现2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 % ,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度假区1个。“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加快发展,总产值实现583亿元。产业质态不断优化。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净增规上企业 23户达622户,新增50亿元企业集团1户;工业利润、入库税金分别比2010年增长1.3倍、1.7倍。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0 % ,淘汰和关闭落后产能企业93户。质量强市成效明显,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建成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个。“东坡泡菜”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载体,13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全面整合,工业集中度达到64.3 % 。建成3个百亿园区、4个50亿园区,彭山经开区、甘眉园区、视高开发区成功纳入省“51025”重点园区培育范围。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物流聚集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两城三园七片”强力推进,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3个、国家级种业基地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眉山成为全省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的3个示范市之一。
坚持创新发展,从要素驱动型走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活力更加强劲。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改革亮点纷呈,彭山区成功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入推进,发展“521”体系经验全省推广,“银会对接”模式全国推广。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有力,率先在全省建立“三张清单”,清理优化权力事项5158项、责任事项3673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拓展,眉山农商行筹建进展顺利,政府平台融资36.9亿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1549个。创新驱动成绩斐然。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市,新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建成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2个。协同创新推进有力,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与1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申请发明专利980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98项、产值400亿元。产业创新成效明显,新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基地)和聚集区5个,创客空间、创意坊6个,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超过30 % ,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60 % 。仁寿县、青神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开放合作成果丰硕。成眉合作、甘眉合作、雅眉合作全面推进。“中法农业科技园”落户眉山。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眉山片区建成区面积突破 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74户。现代工业新城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区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入760亿元。招商引资“376”战略深入实施,中外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接连开展,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32家,地方股份制银行3家,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连续八年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全省前列,眉山成为全省除成都以外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市州。
坚持跨越发展,从注重物的城镇化走向注重人的城镇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力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跨越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五年转变农村居民85.3万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建设累计投入867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51平方公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申报成功。彭山撤县建区,岷东新区初具规模,眉山大城市格局基本奠定。乡镇建设品质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总规、控规和城镇形象设计全覆盖,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新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5个。城乡基础明显夯实。综合交通颠覆区位,五年完成投入456亿元,新增公路里程560公里,“两横三纵”高速路网全面建成,“三横九纵”铁路网日益完善,“四箭齐发”加快推进,眉山到成都、到区县“半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成功迈入“双高”“双港”时代。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新改建农村公路2660公里。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121.7万亩,新增耕地9.2万亩、建设用地2.79万亩,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04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328公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五乱”“三线”有效治理,“大城管”“大环卫”工作格局全面构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首批通过国家验收,东坡湖综合整治顺利完成,“龙鹄模式”眉山经验全国推广。“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48.08 % ,城乡绿化覆盖率50.8 % ,新增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新建和建成各类公园92个。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四苏公园”赢得群众热烈点赞,眉山城市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眉山城市内涵得到极大丰富。洪雅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全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3位。
坚持和谐发展,从基本民生走向幸福民生,社会环境更加良好。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12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棚户区改造31834户,解决住房困难群众9万人。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9937户,完成投入27.2亿元。百万安居工程建设开工率、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连续4年全省第一,地质灾害防治连续7年实现零伤亡。住房公积金管理率先在全国实现“贯标”。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整合,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镇居民“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各项事业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五年完成教育投入15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30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高校总数居全省第3位。卫生计生事业不断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全部达标,县 (区)人民医院全部创建为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立市“123”工程深入推进,“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I期顺利竣工,三苏祠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成功举办中国泡菜展销会,成功申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青神竹编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第九届残运会飞镖和盲人门球项目圆满承办。社会治理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八大体系”深入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平安眉山”建设成效明显,“大调解”体制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完善,“六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诉非衔接”改革试点被中央改革办列为全国首批30个改革成功案例,眉山经验上升为国家经验。“维稳跟着项目走”工作模式全国推广,信访“三无”创建、网上信访和群众来访“四个当天”办理制度全面推行,进京到省上访总量连续八年全省末位。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省级双拥模范城市成功创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无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坚持从严从实,从转变职能走向法治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为。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五型”政府建设这个核心抓手,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突反应迅速,成功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灾、“6·13”映天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27个纳入全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顺利竣工,65698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加固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深入实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成投运,制定出台各类规范性文件415份。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51 项,转变管理方式81项。大力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国建立“三大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推进行政权力集中进中心,全市131个乡镇(街道)、 1103个村(社区)、8487个村民小组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五级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五星级管理做法被编入全国政务服务工作创新案例。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 。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 “十项规定”、市委“六个坚持”,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34.86 % ,政府系统公文减少19.5 % 。
各位代表!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目标攻坚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始终坚持在综合施策中稳增长,始终坚持在动能转换中调结构,始终坚持在包容共享中惠民生,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转”的进程不断加快,“进”的态势积极向好。回顾一年的奋斗历程,虽然困难比预料的多,但结果比预想的好,我们顺利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GDP增长10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0亿元,增长10.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增长10.5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增长12.5 % ;三产增加值增长10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 % 、10 % 。
五年拼搏不平凡,五年成就不寻常。“十二五”时期的接续奋斗和艰辛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解放军驻眉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眉山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仍是眉山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仍是眉山永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不配套,仍是眉山均衡发展的最大短板;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系统风险加剧,仍是眉山和谐发展的最大挑战;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仍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最大主题。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发展目标的考虑
围绕市委《建议》“两个率先”“五个先行”的总要求,《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实现“两个率先”,需要在提高发展质效基础上保持必要增速。眉山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产业支撑不强仍然是主要矛盾,解决眉山所有的问题,关键还是发展,有必要确立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另一方面,从未来发展支撑看,完全有条件实现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速。在基础上,全市GDP上千亿,按照经济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将跃上新阶段。在机遇上,眉山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必将对我市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在潜力上,我市处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双加速”时期,发展已由以点带动变成了点、线、面共进,形成了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同时,各项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眉山既有发展空间、又有发展动力。
二、关于发展重点的考虑
完成好“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需要找准主攻方向,《纲要(草案)》在对标“两个率先”、保障“五个先行”中着力突出了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十三五”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只有转得好才能最终赶得上。《纲要(草案)》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安排,使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二是着力弥补发展短板。这是确保决战决胜的关键之举。《纲要(草案)》着力弥补民生事业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弥补区域城乡短板,加快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着力弥补生态环境短板,改善大气等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有效防控各种风险。今后五年,各方面风险可能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纲要(草案)》强调,要建立多元化防范处置风险体系,坚决守住安全稳定的底线,确保我市发展行稳致远。
三、关于发展路径的考虑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坚定走好符合眉山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这是“十三五”发展的根本遵循。《纲要(草案)》用了5 个专篇就此进行了规划。为此,《纲要(草案)》提出: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分别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分别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方面。围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分别就持之以恒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建设,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分别就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方面。围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分别就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冲刺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奋力在新常态、千亿级的全新起点上再出发,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推动“两个率先”“五个先行”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 % 、9.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 % 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35项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在动能转换中提高发展质效
1.强力推进国家综合试点。全力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等八大任务,在土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等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重点突破,闯出新路,确保年与全国第一批试点地区同步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眉山经验。全年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
2.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项,技术创新投资增长15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努力获取一批发明专利。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深化校(院、所)市合作,新增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2个。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孵化中心、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2个。
3.强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使用PPP模式,探索“拨改投”等财政投入方式创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推进债券发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抓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积极支持保险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登记改革,逐步实现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好降低企业成本“组合拳”,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 % 。
4.强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承包地流转面积40 % 。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增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商资本投资农业25亿元以上。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全面推动金融创新服务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计划。大力深化彭山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5.强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深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深化殡葬改革,全域推行绿色殡葬。
6.强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创新并联审批、联动审批和网上审批方式,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7.强力推进“两个高端”。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眉山制造2025规划纲要》,培育壮大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4大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技改投入27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23 % , “眉山制造”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培育云服务、数字消费、物联网等服务新业态。坚持产业政策要准,创新支持产业方式,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四川名牌5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3件。
8.强力打造“东坡味道”。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两城三园七片”等区域为重点,打造优势农业产业核心区和聚集区,争创全省各类农业重点县、示范县。以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为目标,加快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东坡味道”总产值达到650亿元。以“粮安工程”为基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160万吨以上,打造粮食流通经济强市。
9.强力实施“互联网 + ”。大力推进“互联网 + ”行动计划,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建设“互联网 + 旅游”“互联网 + 文化”等四大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数字眉山、智慧眉山”,信息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以上。以建设“全省电商第二城”为目标,启动实施“3553”工程,促进农村、社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鼓励快递企业向镇、村一级布局,打造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启动全市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打造重点智能企业5户、智慧园区2 个。
10.强力推进“双创”行动。强力推进“22345”创新创业攻坚,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天使、风险投资。积极推进载体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创新创业核心聚集区,打造一批孵化楼宇、创业社区、创业小镇。完善创业创新配套机制,细化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复退军人创业扶持和发展计划”,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新登记小微企业 2000户,个体工商户1万户。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在全面统筹中推进发展平衡
11.加快优化发展布局。优化区域布局,建立完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大力发展“走廊经济”,着力构建“一心两翼三带”布局。强力推进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和眉山现代工业新城加快发展,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15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 % 、11 % 。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三百工程”,努力形成产业聚集成链发展。强力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四化同步”,加快构建具有眉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乡形态。
12.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按照“一尊重五统筹”要求,着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东坡、彭山“一城双核”融合发展,抓好眉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设计优化。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岷东新区、东坡岛等新区新城开发建设,开工建设眉彭大道等重大项目。大力消化房地产库存,支持农村居民进城购房置业,大力推行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13.加快夯实城乡基础。坚持交通先行,全面推进“四箭齐发”、成都经济区环线眉山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眉山段、汤坝航电工程、虎渡溪航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完成综合交通投资95亿元。加快推进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发展后劲。
14.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深化“两扩两强”改革,建立完善县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新机制。加快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推动各区县晋位升级。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加快国家级重点镇、省级试点镇、市级特色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力争全年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4.2万人、产业工人1.8万人、三产经营(从业)者3万人、现代农业业主1230户。
15.加快提升城乡文明。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抓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文化立市“123”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开工建设“五馆一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打造 “眉山东坡大舞台”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支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深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弘扬和传承眉山特色文化,提升东坡文化品牌。
16.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做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征兵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努力为驻眉部队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建设中实现发展永续
17.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建设“绿海明珠”,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 % 以上,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 以上。办好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大力建设“千湖之城”,全面推进“一江两堰四湖”建设,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大力建设“百园之市”,全市公园总量达到117个。大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市、县(区)创建,东坡、彭山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
18.持续加强环境治理。打好治霾治水攻坚战,确保PM10浓度下降4 % 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实施好醴泉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两区四县城全面达到环境优美示范标准,新创一批环境优美示范乡村。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环保违法行为。
19.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突出旅游目的地建设,精心打造瓦屋山、彭祖山、柳江古镇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黑龙滩长岛、云中花岭等一批重点项目。突出旅游品牌创建,加快推进七里坪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国际竹艺城、丹棱大雅堂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黑龙滩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推进传统乡镇、传统村落创建,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完成旅游投入80亿元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65亿元以上。
20.持续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实施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在重点耗能行业推行效能对标,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 % 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 ,工业废气排放量控制在指标以内,新建民用建筑100 % 达到绿色标准。
21.持续加强资源利用。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扶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互联互通中拓展发展空间
22.坚持不懈招大引强引优。大力实施“376”招商引资战略,紧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天府新区这个金字招牌,实施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大力引进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高端产业项目和创新能力强、税收贡献高、资源占有少的优质企业,更加注重引技引智。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23.坚持不懈强化项目推进。强化项目招商实效,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开(竣)工、季度一盘点”项目推进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协调服务,大力推进苏宁云商、LED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359个以上、续建项目28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287个以上。
24.坚持不懈筑牢开放平台。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大力加强园区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上档升级、做大做强,推动眉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省上举办的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展会,精心组织“三走一请”、中外知名电商眉山行、“东坡味道”全球行、第八届中国泡菜展销会等招商推介活动。
25.坚持不懈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交流合作,适时举办眉山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推介宣传。坚定不移实施“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战略,加强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化扩大合作领域,加快推进天府新区、成眉石化园区、成眉工业集中区和甘眉园区建设。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等区域的经济合作,深化东坡遗迹遗址地城市合作。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公平正义中增强发展获得
26.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强力推进“1593”扶贫攻坚,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推进机制,完善扶贫攻坚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把“六个精准” 要求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减贫行动计划和“九大领域”脱贫摘帽工程,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
27.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比重稳定在80 % 以上。继续实施好“十大民生工程”,突出办好改善住房条件、方便就学就医、加强扶残济困等20件民生大事。
28.促进城乡就业增收。落实完善就业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统筹被征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完善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29.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保体系,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低保标准。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平衡推进。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救助,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提升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稳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关爱保护。
30.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公益普惠覆盖面,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增加城区和城镇小学、初中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校舍5万平方米,洪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引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31.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启动市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工作。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支持发展医养结合等新型健康服务业。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强化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32.强化人口计生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大力推进工作转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抓好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3.大力建设平安眉山。树立新型安全观,切实抓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好公共安全平台,大力推进城市“智慧小区”和农村 “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常态化暴恐快反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社区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构建食品药品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体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4.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启动“七五”普法,强化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营造全民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抓好群众和信访工作,巩固“诉非衔接”和“大调解”工作成果,丰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的“眉山经验”,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35.统筹做好其他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扎实抓好民族宗教、外侨台、地方志、审计、统计、保密、档案、防震减灾、气象、测绘、供销、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导向,加快构建“B2G”新型政企关系、“R2G”新型政民关系,努力打造政府与市场主体、与市民的沟通平台,努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政府服务“一张网”。大力加强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网上党务政务大厅办事功能,建成全市完整统一、规范有序、有形有为的政府服务一张网。加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提升政务服务实体平台,与网上平台结合,形成线下与线上互为补充的“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归并,强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功能。
政府效能“两提升”。全面提升政府决策效能,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程序,完善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加强政府协商,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协各界别的意见,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狠抓政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电子监察、社会监督和督查落实,坚决治理 “庸懒散浮拖”等不良现象,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
政府治理“三清单”。不断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大力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全面推行政府责任清单制度,促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全面推行投资项目限制禁止清单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装点此江山,今朝更美好。今天的眉山,已站在“新常态、千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美好眉山而努力奋斗!
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年2月5日在眉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会议上,市长 宋朝华作了年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年工作回顾
年,是眉山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艰难和极具挑战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全力以赴稳增长;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贴身紧逼调结构;始终坚守为民底线,千方百计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在综合施策中稳增长,实现了换挡不失速的稳健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944.89亿元,增长10.1%,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98亿元,增长22.1%,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居全省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1亿元,增长12.9%,居全省第12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3%,居全省第3位。
——在扩大增量中调结构,实现了转型不失衡的提质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1:57.1:26.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19%,提高了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2亿元,同口径增长15.6%,占GDP比重为8%,居全省第6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74.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保持全省第2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在利民富民中办实事,实现了保障不失位的惠民发展。十大民生工程155个项目全面完成,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1%用于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35元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0433元增长11.8%,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减少贫困人口4.94万人。
一年来,我们围绕“五个主题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大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户,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10%。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36家,实现旅游收入180.6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3.85亿元,比年初增长12.45%,贷款余额625.17亿元,比年初增长17.52%。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万吨以上,粮食购销全省第一。质量强市深入推进,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各1件,新增四川名牌16个。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彭山经开区、甘眉园区、金象园区等13个工业园区实现产值850.3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的67.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0项,完成技改投资255.61亿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7户。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成为发展的主方向,机械装备、化工等6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7.4亿元,增长19.6%。产业模式不断创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互渗透,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24亿元。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园区”示范建设深入实施。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圆满完成,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入13.5亿元,现代农业绩效考核全省第一。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泡菜展销会并上升为国家展会。成功荣获年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主办权。
大力推进全域统筹,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岷东新区加快建设,东坡岛开发、一环路改造推进有力,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坡宋城I期、苏洵公园、苏辙公园等相继建成。完成城镇建设投入184.1亿元,新增城镇面积16.46平方公里。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大力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交通建设推进有力,成德绵眉乐高铁、遂资眉高速、眉山交通中心、岷江汉阳航电工程建成投运,成都经济区环线眉山段开工建设,仁沐新高速仁寿段加快建设,“四箭齐发”、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加快推进,完成综合交通投入121.8亿元。城乡体系日臻完善。中心城区“166”控制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仁寿、洪雅、丹棱、青神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推进,128个乡镇规划全面完成。坚持“四种模式”“四个转变”,全年农民新转变为城镇居民15.83万人、产业工人8.98万人、三产经营(从业)者3.8万人、现代农业业主1616户。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文化类设施投入4819万元。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五乱”整治深入开展,“大城管”工作格局全面构建。东坡湖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两岸交相辉映、湖水碧波荡漾”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眉山模式全国推广,丹棱“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工作全省第一。“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加快推进,新增水域面积3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5.97%。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通过验收,洪雅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黑龙滩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日益强劲。综合改革推进有力。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社会活力全面激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107个,民间投资增长17.9%,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46.16亿元。行政体制改革破冰前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彭山撤县设区工作全面完成,3个乡实现撤乡设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成功发行城投债券14亿元,推进10家企业在上海、成都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统筹城乡改革成效明显,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率达到30%,新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279个。对外开放占据高地。投资促进工作再上台阶,成功引进法国达能、中建钢构、中联重科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0亿元,西博会签约金额全省第二。对外贸易平稳发展,新增外贸企业53家,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增长15.33%。成功承办中韩自贸区第11轮谈判。区域合作纵深拓展。成眉合作成效明显,天府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完成投资103亿元,新落户项目23个。雅眉合作全面开启,成功签署框架协议和专项协议。甘眉合作深度发展,甘眉园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户,争取留州电量24亿千瓦时。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实事成效明显。棚户区改造首批争取国家开行贷款24.7亿元,占全省总额的1/13,保障性住房开工率全省第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镇居民“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全省第一。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全省第一,新农合参合率99.94%全省第二。“4·20”芦山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成功组建眉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正式招生,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天府校区、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成都七中实验东坡学校等开工建设。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参加青奥会、省运会分别获2枚和35枚金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立市“123”工程深入推进,“五馆一中心”完成深度规划,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成功举办。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加强,实现每个县有1所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全省第一,单独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公积金管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全省第一。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国防建设、民族宗教、老龄事业、妇女儿童、史志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眉山”建设,依法治市“八大体系”深入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切实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大调解”工作全省领先,“诉非衔接”改革试点终期评估全国第一。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化维稳跟着项目走,群众来访“四个当天”办理制度成效明显。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主要考核指标连续4年下降,无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大力推进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制宣传亮点纷呈,“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全国先进,“法律七进”工作经验全省交流。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行政执法公正透明,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行政监督保障有力,不断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强化部门专项监督,审计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推动放管结合,全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36项,清理非行政审批69项。扎牢扎密制度笼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27个。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逐步形成。创新政务服务星级管理,率先在全省建成“一目录、两平台、一大厅”,政府采购推行网上竞价,公共资源交易规范高效。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10.4%,政府公文减少12.78%,清退整改超标办公用房11000平方米。扎实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查处涉及“四风”问题案件160件170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59起。
各位代表!
发展凝聚心血,奋斗伴随艰辛。过去一年,在多重困难集中显现、多重风险相互交织的情势下,我们用坚韧和顽强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用勤劳和智慧解除了前进道路上的瓶颈障碍,用拼搏和汗水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丰硕成果,“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积极向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人民、解放军驻眉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眉山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不强、发展滞后不足,仍是眉山发展的最大问题;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粗放低效,仍是眉山发展的最大差距;重大影响项目缺乏、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行政效能不高,仍是眉山发展的最大瓶颈;社会矛盾增多、系统风险集聚、安全形势严峻,仍是眉山发展的最大矛盾。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年重点工作
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八大攻坚任务”,坚持内需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均衡拉动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奋力走在全省加快发展前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任务。
需要特别报告和说明的是,这些目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平均值,不是最低值,是预期目标,不是约束指标。考虑我市经济体量即将突破千亿,实现这样的中高速增长仍然催人奋进、非常不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务必坚持既抓紧转又加快赶、既讲平衡又求突破、既为当前又利长远,能快就不慢,能跑就不走,能跳就不站,为全面实现各项目标而加倍努力。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30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将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减、放”为原则,以“不减、不放”为特例,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省市县联动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培育金融市场主体,实现眉山农商行和仁寿、青神、丹棱农商行挂牌营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营改增”扩面,全面推行预算改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启动不动产登记,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推广使用PPP模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确权颁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新增现代农业业主1500户、家庭农场100个、农民合作社5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加快彭山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4.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引导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突出项目投资,增强经济动力
抓发展重点在抓项目,稳增长关键在稳投资。我们将坚持项目总抓手、投资主驱动,引进实施一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5.强力推进招强引优。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高端产业项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税收贡献高、资源占有少的优质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在上下游、左右链、曲线两端补足配套项目,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精心组织“三走一请”“东坡味道”全国行等重大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6亿元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6.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汇源果汁生产基地、西南IT产业园及电子商务基地、富生电器等53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8亿元。加快建设七里坪、黑龙滩长岛、老峨山、彭祖山等90个重点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全面推进18个省级重点项目和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4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四个一批”项目。
7.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四箭齐发”和成都经济区环线眉山段全线全段全面开工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1.6亿元和24亿元。全面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眉山段、仁沐新高速仁寿段、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眉彭大道等项目,完成综合交通投资90亿元。加快推进植物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东坡宋城、苏母公园和蟆颐观等开发建设与改造,充实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三、突出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实力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更要高点起步。我们将坚持产业兴市不动摇,坚持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融合互动,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努力在转方式中优存量,在调结构中扩增量。
8.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坚持聚焦工业、真抓工业、大干工业,深入推进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三百工程”。加快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1%。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56亿元。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推动园区产业整合、上档升级。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力争金象赛瑞、千禾味业上市,新增规上企业30户。
9.培育壮大第三产业。突出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现代保险、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跨界发展、创新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递、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10.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两城三园七片”,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继续做大做强泡菜、奶业、竹编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泡菜销售收入达130亿元,鲜奶产量达15万吨,新建改造竹海基地2万亩。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2%以上。积极鼓励种植业园区化、养殖业小区化,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资10亿元。加强以山水田林路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万亩。严守耕地红线,粮食产量保持在160万吨以上,深入推进“粮安工程”,打造全省粮食流通产业强市。
11.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推进江湾神木园、大雅堂、柳江古镇、中国泡菜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七里坪创建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主动对接和融入全省旅游精品线路,完成旅游项目投入6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94亿元。推进全市13个旅游集镇和14个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0亿元。
12.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建设,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年技术创新投资增长15%,实施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品项目60项,新增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1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
四、突出重点区域,发挥辐射引力
重点区域是推动发展的龙头,是追赶跨越的引擎。我们将创新机制、汇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形成区域带动、点极共兴、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13.天府新区“一马当先”。抢抓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机遇,重构产业发展、重构体制机制、重构规划对标,打造眉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确保全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8个,世界500强或国内行业100强企业2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实现产值38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环天府新区,推动全域天府新区建设。
14.工业新城“七驾齐驱”。优化七大园区的主导产业,机械装备、日用化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5%,完成投资15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加快上档升级,推动眉山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科学合理确定总部经济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总部经济区项目策划、控制性详规编制。
15.县域经济“六极共振”。深化“两扩两强”改革试点,激发六区县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实做强县域产业,确保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晋位升级。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支持县域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完成投资2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和富有活力的经济强镇。
16.区域合作“四城联动”。深入推进成眉、甘眉、雅眉合作,加快推进成眉工业集中区、成眉石化园区、甘眉园区建设,大力推进雅眉交通设施、旅游资源、要素市场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历史机遇,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密切与周边地区经济交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突出城乡统筹,释放发展潜力
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17.始终坚持布局优化。继续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一体两翼三带”,努力构建眉山经济发展新地图。抢抓彭山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东坡、彭山城市版块经济,推进彭山区与东坡区同城发展,努力打造“两区双轮”的现代都市经济带。抢抓成德绵眉乐高铁、遂资眉高速、岷江汉阳航电建成投运和成都二机场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谋划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两高双港”的现代枢纽经济带。加快推进天府新区青龙、视高两大区域建设,努力打造“两极双核”的现代产业经济带。
18.始终坚持聚焦城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总揽,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启动新一轮眉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建设计划”,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亿元。强力推进岷东新区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加快推进东坡岛和北部郊区建设。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提升城镇发展水平。继续抓好“百镇建设行动”,坚定不移做优小城镇,大力推进10个国家级重点镇、13个省级试点镇和22个市级特色镇建设。
19.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四种模式”“四个转变”,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力争全年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14.2万人、产业工人8.8万人、三产经营(从业)者3.1万人、现代农业业主1500户。统筹“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0个以上。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乡村。
20.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数字城管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城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抓紧建立城镇基础设施电子档案,着重加强城镇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积极创建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六、突出生态文明,彰显环境魅力
向污染宣战,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保护生态环境,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不断前进。
2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环境准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管执法,深入实施环保专项行动,PM10浓度下降2%。狠抓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环保“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22.坚持不懈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工业废气排放量控制在指标以内。
23.努力打造生态品牌。强力推进“绿海明珠”建设,森林覆盖率保持46%以上,新增城市绿地1万亩。强力推进“千湖之城”建设,恢复和新增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争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强力推进“百园之市”建设,新建和改造各类公园10个,“四大文化主题公园”全面建成。
七、突出民生改善,优化保障能力
民生问题是政治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我们将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关注“热点民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4.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大事,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实施精准扶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万人。大力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强力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改造棚户区12738户,建设保障性住房2906套,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确保公租房房源的30%以上定向分配给农民工。
2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及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城乡居民保障水平。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深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整合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眉山分会场工作。
26.实现充分就业创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好促进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失地农民、退伍军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专项行动,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
27.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立市”战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眉山东坡大舞台”品牌文化活动,推进数字电视、广播村村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五馆一中心”、中国竹编艺术城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促进文化体育消费。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繁荣艺术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28.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校舍5万平方米,加快青衣小学、青衣中学建设。加快市医院二期工程、市妇保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卫生监督执法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扎实抓好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侨台、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八、突出社会和谐,提升治理效力
稳定才能发展,平安才能和谐。我们将坚持以法治为引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9.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深入实施依法治市纲要,扎实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巩固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完善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和“诉非衔接”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
30.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树立新型安全观,抓好国家安全、保密和人民防空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双拥模范城。扎实推进“平安眉山”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机制,挂牌整治治安混乱地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做好应急、防震减灾、气象、测绘等工作,提升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崇尚法治、厉行法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坚持依法履职。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抓紧建立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责任清单”,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健全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建设。
坚持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建立决策跟踪评估制度,落实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减少行政执法队伍种类。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狠抓政府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行政权力行使监督,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坚决治理“庸懒散浮拖”等不良现象,努力让人民群众从地方行政和公务人员身上感受到新风正气。
各位代表!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只要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只要闯过转型升级的关口,只要守住风险防控的底线,眉山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有为、苦干实干,为建设富裕美好眉山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眉山市政府工作报告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