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文秘工作 > 工作报告 >

佛山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小龙 工作报告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和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3.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3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5%、47.7%,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3个千亿元大关,在年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6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74.93亿元、增加值4406.9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76.6%、69.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5.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7.2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657.2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76.5%、87.1%、27.2%,其中出口482.1亿美元,增长45.9%。实现财政总收入1474.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7.43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0.3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1.8%、82.2%、57.1%。在年全国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区中,佛山5个区均位列前50强[1]。

——这五年,是产业转型成效突出的五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9:62.6:35.5调整为年的1.7:60.5:37.8。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与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抢抓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机遇,加快建设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引进一汽大众、北汽福田、中国中车等一批龙头项目。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5.6%、7.3%,比2010年提高5.4、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7个百分点。145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576.2亿元,广东工业设计城、佛山创意产业园等14个园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西樵山、长鹿旅游休博园获评国家5A 旅游景区,岭南天地成为广东岭南文化旅游休闲胜地,顺德区荣获联合国“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成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预计高于2.6%,比2010年提高0.95个百分点。五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3.97万件、10.3万件,均比“十一五”时期增长超65%,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翻番。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年高技能人才达16.8万人,比2010年翻两番。全市共有博士后工作站59家,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推进金融创新“九个一”工程[2],年全市共有上市公司43家、股权投资基金(创投公司)276家、小额贷款公司39家,分别比2010年增加16家、220家和31家。重大产业平台扩容提质。佛山国家高新区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引领效应突出。中德工业服务区成为省六大重大发展平台和对德(欧)合作重要载体。广东金融高新区累计吸引252个金融企业和项目入驻,总投资额达525亿元,“金融后援基地+产业金融中心”态势显现。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年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1.8%,比2010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比2010年下降20%以上。

——这五年,是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的五年。实施“产城人”融合发展战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完成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1709.79亿元,建成项目316个,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强中心”战略成效显著,组团城市建设提速,岭南魅力小镇串珠成线。中德工业服务区成为全国首批“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市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文化新地标建成使用。交通体系日益完善,“两环五横四纵”[3]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年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达35.5%,比2010年提高23.5个百分点。“三旧”改造五年新增改造项目925个,用地面积7.07万亩,已完成项目367个,用地面积1.84万亩。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4.8%。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环保警察”。年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年下降26.4%、30.1%[4],22条重点整治河涌水质达V类标准。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完善大部门制和简政强镇改革,优化市、区、镇(街)事权财权配置,基层发展活力增强;市、区两级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995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48%;建成四级行政服务中心体系和网上办事大厅,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行政效能大幅提高;实施商事制度、投资管理体制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改革,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成为省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城市。财政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率先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公立医院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新进展。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两分离”改革、“两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两证”发放[5]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成效初显。开放合作取得新进步,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0.58亿美元、境外中方直接投资11.7亿美元,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增长44.3%、711.9%。广佛同城化成果丰硕,广佛肇城际轨道佛肇段、广明高速西樵至陈村段等建成通车,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首批落实CEPA示范城市。积极对口帮扶云浮、清远,援疆援藏、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突出。

——这五年,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的五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计达165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番,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2.7%。每年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8万元、2.21万元,比2010年增长67.3%、77.1%。五年新增就业45万人。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生育、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每年递增10%以上,近50万人受惠。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企业职工跨区享受居民门诊医保。五年建成保障性住房3.26万套,已安置2.85万套。成为全省首个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新市民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保持在70%以上,惠及近41万名学生。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比2010年增长6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五年新建社区体育公园144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平安佛山建设深入推进,年“110”日均刑事警情比2010年下降45.7%,5个镇(街)获评“全国安全社区”,里水镇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一五”时期分别下降17.4%、12.1%。完成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建设重点任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68个,建成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45个、食品安全示范点1285家,在全省率先开展肉品统一冷链配送和家禽集中屠宰试点。连续第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这五年,是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实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11”行动计划,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在全省率先公布实施。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征求公众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办法,成为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根据年中国政法大学发布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排名全国第3。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8件、政协提案1034件,办复率达100%,市政府领导牵头办理议案、建议成为常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整治“四风”问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事业,审计、粮食储备、应急管理、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档案方志、社会科学、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划上圆满句号。

稳定经济增长措施有力。出台稳增长工作方案,实现有效投资不断扩大、进出口保持稳定、社会消费持续增长。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59.52亿元、222.71亿元。贯彻落实各项外贸稳增长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出口额810.46亿元,增长31.2%。推动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出口总值比重达58.2%。推动连锁经营和社区商业发展,成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商品住房去库存加快,销售均价下降6%,销售面积上升41.4%。服务企业务实深入。召开民营企业家大会,出台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创业创新40条措施。开展企业“暖春行动”,建立收集处理问题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市、区两级共同设立企业融资专项资金15亿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收128.76亿元。下调堤围防护费和价格调节基金,减负5.2亿元。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2家。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依托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范例,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6]。出台《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和《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实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中关村“互联网+智能制造”国际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密歇根大学国际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签约落户,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中心开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揭牌,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7]合作项目落户,全省首个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在顺德区启动。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5.77亿元,增长15.5%。引进千山药机大健康产业基地、大族工业4.0高端装备工业园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项目,126家“工作母机”[8]制造业企业纳入省级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86.15亿元,增长38.6%。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与中兴通讯签订大数据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毕马威大中华区后援中心、泛家居电商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揭牌。成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国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顺德区获评全省首个电子商务创新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速,南庄生态休闲工程、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亚拉巴海创意生态农博城等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额982.33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佛山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市建设启动。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出台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政策意见的16条措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总数达716家。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全市共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家,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顺德区与国家工信部信息中心签约共建国家级产业众创空间,打造全国首个创客大学。全市新增省级、市级创新团队18个。省市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打造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启动建设广东“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联合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设立百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注册登记企业达1614家,帮助企业融资326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性债券融资扶持政策,“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模式全面推广。

城市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启动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禅城奇槎片区、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建设加快。南海金融公园建设收尾,千灯湖公园获年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奖第一名。中德工业服务区坊塔主体结构封顶,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奠基动工。顺德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核心带动作用增强。高明西江新城获“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三水北江新区加速成型,三水新城初具雏形。实施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完成203项古村落活化、241项城中村(旧社区)升级改造和508项“五好”新农村[9]项目建设。逢简村获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南海区和狮山镇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江罗高速佛山段、广明高速西延线完工,魁奇路西延线、乐龙公路一期等19条“断头路”建成通车。佛山西站、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南海新型交通系统建设顺利。光纤入户率达52%,新建公共场所AP接入点1.5万个。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佛山”建设。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102.6公里,新增公交车735辆。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清淤排水管1869公里。基本完成100项环保民生实事。淘汰黄标车5.5万辆,完成电力行业“超洁净排放”改造工程,整治淘汰小锅炉495台,治理VOCs[10]排放重点企业95家。基本完成42条“一河一策”河涌整治和104个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试点,广佛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成效在省“四河整治”[11]第三方评估中位居前列。启动“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建设,新建和改造半月岛湿地公园、桂畔湖湿地公园等花色主题景观项目11个。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出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互联网+易通关”。“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全面推行,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两证一章同发”[12]。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市、区两级网上服务事项5938项,达到一级、二级、三级办事深度分别占95.6%、92.9%、60.4%[13]。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成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现场会。广佛同城迈入新阶段。南海、顺德、三水区分别与广州市荔湾、番禺、花都区签订协议,共建合作示范区。海华大桥动工建设,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至顺德区调整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与中山、江门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佛中江协同发展。高明区与肇庆高要、江门鹤山、云浮新兴联手打造“百里西江旅游文化圈”。强化佛山云浮一体化帮扶,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入驻项目265个,总投资额404.14亿元。联合德国不莱梅、汉诺威等国内外城市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

人民满意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人民满意政府建设行动计划204个年度重点项目。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估,年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总体评价83.81分,比年提高1.35分。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城市社区公共服务“15分钟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一低保补差水平,失业保险城乡无差异化,大病保险参保人整体待遇提高17%。成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市、全省首个所有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的城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获联合国“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现医师多点执业备案制管理,非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比例近半。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区,南海区成为“中国曲艺之乡”,丹灶镇获评全国文明镇。成功承办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秋色欢乐节、“佛山韵律·和风鸣畅”等公共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成功申办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实施新市民积分制,2.69万名外来人员通过积分入户、人才引进等方式落户佛山。平安佛山建设成效明显。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逐步完善,“3+2”专项打击行动[14]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实施安全生产“三大行动计划”[15],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5663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2.9%。创建省食品安全城市试点,设立“食品药品警察”。登革热疫情防控效果显著,积极应对龙卷风等自然灾害。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报告,佛山排名全国地级市第5。

各位代表!我市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省驻佛山单位,驻佛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佛山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产业发展层次总体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艰巨;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城市建设水平与先进城市尚有差距,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亟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突出,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较重,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强;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佛山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从国内看,尽管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压力较大,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佛山看,我市发展虽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面临“互联网+智能制造”、新型城镇化、广佛同城化、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机遇。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新路,对全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起支撑作用。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内在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开放合作为关键路径,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价值品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达1.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此,必须着力做好以下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发挥佛山改革先行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推进改革创新,走佛山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二是突出统筹协调发展。以产业协调发展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国有、民营与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是突出开放合作发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广佛同城化及粤桂黔、佛港澳等区域合作,增强对粤西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四是突出绿色永续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五是突出共建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逐步扩大多层次、广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民生事业繁荣发展。营造机会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市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年工作安排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着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出口总额增长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建设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城市,走好“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4.0”示范[16]的转型升级之路。重点发展智能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等智能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企业,打造柔性化生产、场景化应用的示范工厂。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探索制定区域智能产品技术标准,推动佛山智能产品兼容互通,打造“佛山智造”品牌。全面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与制造业跨界融合,发挥“中国在线制造”云服务平台带动作用,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发展,推动浪潮集团云计算中心、中兴通讯大数据产业园及华南大数据研发平台等项目建设。办好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

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承办第二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契机,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基地。以“工作母机”型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提升发展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优势行业,培育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打造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积极参与构建装备制造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优势企业。推动一汽大众二期、千山药机大健康产业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平台,打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智能化成套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落实省工业技改事后奖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先进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扶持政策,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以上。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陶瓷、家电、金属加工、家具等优势产业链协同延伸,发展区域性产业联盟,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佛山家居”品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集约化生产的互联农业、品质农业和生态农业。

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争创国家服务贸易特色出口基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专业增值服务,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17]等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依托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做强工业设计产业,建设“工业设计之都”。以建设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佛山西站会展中心为契机,发展壮大会展产业链,塑造会展品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建设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支持石湾西片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促进“三去一降一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制定实施“去、降、补”行动方案,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退出机制,推动低效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促进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落实稳定住房消费政策,完善公积金异地贷款机制,引导发展都市型产业地产、分享型众创空间、综合性养老社区等业态,政企联动、多措并举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落实中央和省去杠杆政策措施,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落实各项税费优惠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和财务成本等,年为全市企业减负约280亿元[18]。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规模层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施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推广先进质量技术、工艺和管理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有效供给。

助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落实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创业创新40条措施,常态化开展各类暖企行动,帮助企业解除用工、用地等发展难题。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强化对“创二代”的培训。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等方式做强做优,发展壮大一批百亿规模龙头企业,促进小企业提升规模层次,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聚科学发展新动能

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依托佛山国家高新区、广东金融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禅西产业轴、南方智谷等高端平台,打造佛山特色区域创新走廊。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落实各项普惠性科技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注重开发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中高端发展的支撑作用。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加速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力争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实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组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和海外研发机构,力争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率分别达80%、20%。加快建设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展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区域性、行业性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和信息中心。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专业镇跨区域创新合作。

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建设广东“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全景网(广东)路演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佛山民间金融街升级为众创金融街。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发挥15亿元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作用,研究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和融资担保基金,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用好100亿元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市为契机,以佛山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为重要载体,强化创新服务改革,打破政策、行业和技术壁垒,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开放集聚共享,把个体式创业、孤岛式创新汇聚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四级孵化育成体系,高标准建设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瀚天科技城、新媒体产业园等国家级孵化器。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专业化、集成化、开放式创客空间和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创业服务环境。支持分享经济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共同发展。弘扬创新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精神。

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着重引进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和行业技术人才。实施科技型企业家成长计划,引导本土企业家开展技术变革、管理变革和二次创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的职业经理人。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弘扬精于设计、工于制造的“工匠精神”,培育一批现代产业工人。推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新校区建设,构建“大学+龙头企业+一流科研院所机构”新模式。扎实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加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佛山)国际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建设,完善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坚持向改革要红利,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大力推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和先进做法,构建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投资便利规则体系、贸易便利化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体系,努力成为自贸区的延伸区、联动区。全面推进“互联网+易通关”改革,降低企业通关门槛和成本。积极探索开展泛家居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发挥国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服务优势,完善跨境电商综合配套服务,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动网上办事大厅与“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深度融合,建设市民个人网页、企业专属网页,争创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商事活动后续监管。健全企业投资“三单”管理和政府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完善政府基建投资项目代建模式。推进财政预算编制、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基层善治体系,完善镇(街)领导直联制度和村(居)民主议事制度,规范发展基层自治组织功能。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健全“三官一师”[19]联系村(居)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发展协会商会、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股权固化到户改革。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信息化监管网络,推广农村股权管理交易平台,建设覆盖区、镇(街)、村(居)的农村产权管理服务平台体系。探索农村住房抵押改革,认真做好南海区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

四、强化区域合作共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积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努力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资源,再创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

积极推动广佛同城化。实施《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新格局。加强广佛轨道交通规划衔接,加快建设海华大桥、珠江大桥放射线接广佛新干线等项目,打通交界地区“断头路”。强化南海、顺德、三水区与荔湾、番禺、花都区深度合作,重点建设“五眼桥-滘口”和“三山-东沙”示范区。

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为依托,推动沿线城市在产业、环保、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把握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和西江黄金水道扩能升级机遇,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重要枢纽。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拓展佛港澳合作新空间。落实中央和省下达的各项扶贫开发任务,开展对口帮扶云浮、湛江。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科技和文化合作交流,巩固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引导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完善扶持企业境外建设工厂、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的政策体系,鼓励有实力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发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中德对话论坛等平台作用,加快从德国及欧美等先进国家“引制、引智、引资”[20]步伐。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加快城市升级步伐。继续推进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实施“强中心”战略,加快城市中轴线和东平河水轴线建设,打造城市发展脊梁。促进城市组团协调发展,推动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禅城老城区改造以及听音湖片区、顺德新城、西江新城、北江新区等片区建设。加快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宜居社区、特色古村落和美丽乡村,全面完成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完善“三旧”改造政策,引导“三旧”改造土地更多用于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南海区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省新一轮深化“三旧”改造综合试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地铁三号线、广佛环线等项目建设,做好佛山地铁四号线、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线、广佛江珠线等前期工作。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启动一环西拓工程,力争打通魁奇路东延线、汾江路南延线等20条“断头路”。加大能源、电网建设力度。推动光网城市建设,提高光纤网络、4G通信网络和公共场所WiFi覆盖率。

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三网融合”[21]和国家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和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建设“智慧佛山”。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四化”工程[22]和城市管理考评,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整洁度、美观度。健全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积极研究BRT[23]模式,优化公交资源和线网,实现公交提速及服务提升。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弘扬陶瓷、武术、粤剧等岭南特色文化,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强化公共资源品牌保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国际男篮世界杯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办好佛山国际龙舟赛等赛事。实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文明村居、文明公交及“微文明”市民活动,打造乐善之城、志愿者之城。

六、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狠抓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互联网+”环保建设,建立全市统一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提升监测监管执法能力。大力整治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机动车尾气污染及扬尘污染,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内河涌“一河一策”整治计划,抓好广佛跨界流域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建成区主干河涌基本消除黑臭。推进100个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提升。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试点,加快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绿色社区示范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3C”绿色电网[24]建设,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经验,打造“互联网+”能源及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配式建筑[25],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倡导低碳出行,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配套充电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开展海绵城市试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行低影响开发模式,增强城市水资源涵养及排水排涝能力。实施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推进森林公园体系和“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建设,建设“佛山一环”环城百里花廊等项目,建成一批特色主题公园、花色主题景观道路及滨河绿化景观带。

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推动群众幸福感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服务,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提高六类底线民生待遇水平[26]。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卫生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城乡社区“10分钟文化圈”。以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工作机制。实施革命老区后续帮扶工程,夯实老区发展基础。

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二是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工作任务。三是提高市属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扩大全市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指标生范围。四是完成100项环保民生实事,新建污水管网300公里。五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六是建设15项重点民生水利工程。七是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提升至40%。八是完成市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建设佛山全民健身中心、34个社区体育公园和15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九是落实新市民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高考政策,实行二代身份证免费办理居住证。十是新增公共场所AP接入点1.5万个,全市光纤接入用户达149万户,光纤入户率超65%。

全面推进平安佛山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五大行动计划”和村级工业区安全本质提升工程[27],推进安全监管模式改革创新,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推进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实施“十大食品安全工程”[28],建立健全最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应急救援机制,预防和处置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抓好人民满意政府建设,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创建珠三角法治政府示范区。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论证制度,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积极推行综合执法模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新闻发布常态化、规范化。

积极主动作为。加强整治领导干部“为官不为”,落实“三个区分”[29],鼓励支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提振党员干部信心。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建立政府部门行政问责、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狠抓政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做到求实务实抓落实、正风正己尽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廉洁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建设党政机关廉政风险科技防控平台,筑牢制度“篱笆”,防范权力“越线”。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我们开启新征程。让我们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共同创造佛山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p副标题e

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工作回顾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坚定不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3.28亿元,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82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2.45亿元,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0.58亿元,增长13.1%。进出口总值688.18亿美元,增长7.6%,其中出口467.20亿美元,增长9.9%。

——质量效益得到提升。实现财政总收入1579.01亿元,增长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73亿元,增长14.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36.1%、6.9%,同比提高0.3、0.6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城市形象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全市PM2.5下降15%、PM10下降21%[1]。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4.25%,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削减目标。

——人民生活得到实惠。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37.3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4.3%。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0%、9.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6.94亿元,比年初增长3.7%。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产业转型力度,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产业转型有新进展。工业结构调整提速。省委、省政府要求佛山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我们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启动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落实省技术改造扶持政策,设立市优质技改创新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78.56亿元,增长23.7%。推进“两化”深度融合[2],22家企业获批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试点企业,27家企业入选广东省电子商务百强。一汽大众二期、福田汽车[4]、南车制造基地等项目陆续开工,阿格蕾雅光电材料、亨氏食品、村田纳米陶瓷电容器材等项目投产。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增强。出台扶持服务业特别重大项目实施办法,南海万达广场、万科广场开业,中国慧聪家电城及家电博物馆项目运营,季华中央商务带、桂澜路千米商贸长廊建设加快,佛山华强广场动工,国通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产业园成为全省有影响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区域。长鹿旅游休博园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桂城平洲玉器街、乐从国际会展中心、高明盈香生态园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佛山)机械装备展览会、第七届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博览会。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发展计划,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现代农业园区18个。

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引进超千万美元的外资签约项目98个,投资总额82.88亿美元。引进超亿元的内资签约项目147个,投资总额963.23亿元。福田汽车、风发科技智能电机生产基地等项目,本田汽车零部件、萨克米机械、爱信精机等外资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广东集成芯片研发与产业培育中心、广东化工交易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重大平台建设有新进展。佛山国家高新区引进阿里巴巴·佛山产业带、大金智地高端产业服务区等项目,佛山科技街初具雏形。中德工业服务区引进及洽谈德国安联财险、瑞曼迪斯集团、库卡机器人集团等项目。广东金融高新区引进广东金融结算中心等54个项目,投资及募集资金90多亿元。南方智谷、智慧新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广东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佛山塑料制品国际采购中心等平台建设和招商顺利推进。

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有新亮点。全市财政安排创新型城市建设资金21.07亿元,带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南海区获批全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顺德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南海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启用,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挂牌成立,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材料产业园投入使用。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总数达618家;中国驰名商标16个,总数达134个;集体商标[5]4件,总数达21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87个,总数达399个;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995件,增长55.2%。新增省级、市级创新团队13个,省级、市级工程中心96家,引进国家“__”专家23人,设立院士工作室29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市、区财政出资5亿元设立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成立佛山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产业金融引导基金,启动佛山科技保险试点。成立市金融发展与稳定领导小组,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创新有新进展。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融资38.6亿元,佛山民间金融街引入60多家金融机构。全市新增银行2家、保险公司4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股权投资企业56家、融资租赁公司10家、新三板企业11家、上市企业2家。

民营经济做强做大有新成绩。民营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9.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79.8%。完善各级领导挂点重点培育企业工作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帮扶,研究解决重点培育企业发展难题。认真落实中央“营改增”、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全市减免各项税收122.09亿元。鼓励实施“两化”融合、机器人应用、品牌营销等举措,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全市产值超千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11家。举办民营企业精英研修班,引导中小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二、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城市形象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升级成效突出。“强中心”战略深入实施。禅城老城区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大祖庙商圈”初具规模,岭南天地三期加快建设,梁园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初步完成,仁寿寺改造顺利推进,汾江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完成;禅西新城绿岛湖行政服务大厅、欧洲工业园A区启用,人才公寓、国际中学等建成使用;桂城千灯湖片区金融公园、灯湖广场等项目建设顺利;佛山新城中欧(中德)服务中心等平台主体建成,中德高技术实验园研发楼及人才公寓即将竣工,交通枢纽中心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城市组团建设成效显著。狮山博爱湖、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等城市配套项目进展顺利,西樵听音湖片区雏形显现;顺德新城保利商务综合体、美的广场、置业广场封顶,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加快推进;西江新城基本完成核心区示范工程建设,明湖公园、秀丽河公园、丽江水廊建成;三水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稳步实施,荣获全省“三旧”改造一等奖,北江新区“三旧”综合改造项目、高明江滩滨河景观工程成为样板。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广明高速陈村至西樵段、肇花高速三水段正式通车。市域路网中禅西大道二期、G321南海段改造、三花公路改造、南庄至九江公路复线、佛陈大桥扩建和樵乐路、龙湾大桥、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完工。贵广、南广铁路佛山段通车,三水南站投入使用。佛山西站、佛肇城际线、广佛地铁二期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南海新型交通系统试验段工程开工,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开展前期工作。能源、水利、通信宽带、智能电网等建设加强。国家重点项目500千伏“西电东送”换顺线工程[6]、500千伏东坡变电站、16个110千伏以上输变电项目投产。光纤入户率达34.5%,新增4G基站8322个。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考核机制。开展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建设工地和泥头车污染源头管控、户外广告清理、水浸黑点治理等专项整治。整合数字城管资源,建立渣土运输GPS监控平台和工地视频监控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乡村延伸,实施农村整治“1060”工程[7],切实改善乡村面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禅南、禅顺公交一体化提速。全市新增49条公交线路、993辆公交车、4800辆公共自行车、54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建成38个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提升至30.1%。

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建立环保责任考核追究机制,设立“环保警察”,强化环保执法。基本完成100项环保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扩大限燃区域至中心城区面积60%;深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整治污染企业804家;严厉打击黑烟车,全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8.05万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征收扬尘排污费。坚持“一河一策”治理水环境污染,19条重点整治河涌基本达到V类标准。新建污水配套管网217.84公里。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面清理。强化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管理,积极推进南海垃圾焚烧发电一厂等改扩建,大力开展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总数达19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720.73公顷,创建绿色建筑175万平方米。建成智慧公园、九江外滩景观工程、丽江水廊等10个大型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村居公园和社区体育公园。完成珠二环高速顺德段、东平河两岸等10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谢边互通立交、顺峰山东入口等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基本完工,完成33.9公里“五位一体”[8]沿街景观综合整治。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活力增强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编制实施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审批清单和市场监管清单。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29万户,工商登记“全城通办”进展顺利。在省内率先推出政府权责清单。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提速,市、区两级网上服务事项4971项,二级以上办事深度事项占97.43%,三级占56.21%[9]。设立616台“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39万笔行政服务通过终端办理。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成。成为省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稳步实施。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社区协同共治、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禅城区开展社区“一门式”服务试点,南海区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三水区推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顺德区试点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各区均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全市社会组织达4663家。成立社工人才培育基地、市社工协会和市志愿者联合会。全市村(居)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9.9%。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颁发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禅城区完成农村“股权固化”,南海区稳妥推进确权确股式股权改革,三水区和顺德区均安镇、容桂街道试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和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交易资产累计7.7万宗,合同标的总额426.09亿元。高明区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计划[10]。三水区探索实施村民自治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两级议事会”治理模式。

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境外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增长283.2%。实际利用外资26.56亿美元,增长5.4%。顺德区获批国家级出口家电质量安全示范区。广佛同城化取得新进展,交通路网和轨道交通对接进展顺利,两市金融机构资金结算技术上实现同城化,环保协作、民生合作不断深化。佛港澳合作有新成效,汇丰环球运营中心、广发金融中心一期投入运营。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与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波兰斯达洛加勒德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建立对口帮扶云浮工作新机制,举办7场招商会,投入对口帮扶云浮财政资金4.1亿元,加快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扶贫开发“双到”完成年度任务。对口援建新疆伽师、西藏墨脱取得新成效。

四、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民生保障有新提高。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11]。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14.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增长12.5%。城乡低保标准提高8.5%,城乡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平均达80%,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平均增长26.4%。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成为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市五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评估。实施技能晋升培训补贴,5.1万人参加技能培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616万元,成功创业6662人,带动就业3.6万多人。“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新增非公立医疗机构57家。新市民入户及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统一积分,符合条件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居民医保享受同等财政补贴,实行异地务工人员大病救助。

文化活动魅力彰显。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市文化馆新馆封顶,佛山大剧院加快建设。祖庙、仁寿寺、梁园等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四大名镇[12]城市交流活动、佛山秋色欢乐节和亚太地区龙舟公开赛等活动。“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精彩纷呈。顺德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龙狮表演、剪纸、陶艺、香云纱等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展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微文明”、“微志愿”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平安佛山建设有新举措。基层“平安村居”和各行业“平安细胞”创建覆盖面80%。公安“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获得全省第2名,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0%。禅桂新中心城区“禁摩禁电” [13]平稳推进。出租屋管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和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试点,里水、大沥、北滘、伦教镇被评为“全国安全社区”,新增安全生产达标企业6272家,总数达19251家。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试点推行家禽“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打造肉食品“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模式,新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点100家、阳光厨房695家、市级“菜篮子”基地19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00家。强化疫情联防联控,有效遏制登革热、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

五、全面启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六个政府”[14]建设扎实推进。出台《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方案(-)》和11个行动子计划,筹措项目资金76.1亿元,其中197项民生项目完成145项。建立人民满意政府第三方评价体系。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估,年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总体评价82.46分。

依法行政不断深化。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为基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配套制度和程序。健全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273件,办复率100%。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全面推广集中复议制度。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发布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佛山法治政府建设排名第3。

深入整治“四风”问题。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全市会议数量下降2.4%、文件数量下降6.1%。深入推进市级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公开,市级财政预算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建立镇(街)领导干部每周定期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构建全省首个狠刹“四风”网络监督平台,打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信息管理等平台,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实施意见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强化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审计、粮食储备、民族宗教、双拥优抚、台湾事务、档案方志、社会科学、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异地务工人员,中央、省驻佛山单位,驻佛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佛山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较多,稳增长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不牢固,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经营困难;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有待改进;环境治理任务较重,大气和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12·31”事故教训极其深刻,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亟需强化。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年工作安排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市发展面临许多有利因素,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第三产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一批重点项目和高端平台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城市形象品质不断提升,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综合环境持续优化。总体而言,我市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坚定不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存量优化、增量优质的深度调整,对全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起支撑作用,争当全省改革发展排头兵。

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总抓手,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开放水平,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规划“十三五”发展任务,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3.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抢抓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研究“工业4.0” [15]计划,结合佛山实际,推动佛山制造智能化转型。坚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力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落实省政府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规划,集聚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装备服务业等重点装备产业,力争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努力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培育一批拥有核心部件制造技术的“高、精、专”中小型配套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跨越发展,加快构建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全力推进落实重点支撑项目[16]和珠海签约10个项目[17],加快一汽大众二期、福田汽车、南车制造基地、陆地方舟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形成产能。

力促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提升发展第三产业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服务、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国药集团中药南方总部、苏宁电子商务运营基地、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等145个重大服务业项目,1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总部经济基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石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融合,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以技术改造为核心促进存量优化。贯彻落实省、市扶持技术改造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省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市、区财政3年配套2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未来3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完成130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半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整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实施“百企智能制造提升工程”、“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计划,推动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先进城市。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加强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运用,促进更多制造企业“登云上线”。推动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制定产业联盟标准,培育细分行业龙头,打造行业区域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促进增量优质。树立“大招商”、“招大商”、“择优择强”的招商理念,进行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策划,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城市实施定向招商和主题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优秀人才。充分挖掘本土企业增资扩股潜能,重点推动我市龙头企业与国际装备业巨头开展合资合作,带动引进一批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不断提升佛山国家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重大平台的产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加快南方智谷、智慧新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中科院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产业平台建设,增强承接吸纳国内外优质项目和高级人才的能力。

做强做优民营经济。落实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各项政策,发挥民营企业在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的主力军作用,发展壮大产值超百亿元企业队伍。坚持各级领导挂点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除发展难题。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民营资本与国际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继续开展高级经理人、企业接班人培训。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努力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好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美的等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究院,各区重点帮扶一批创新型、科技型骨干企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华南家电和机械检测基地、广东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等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佛山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申报中国佛山(陶瓷)、顺德(家电)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强金融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型、智慧型企业。加快建设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试验区和产业金融改革试验区,完善“政策金融、科技金融、民间金融”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佛山民间金融街、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深交所路演中心等平台作用,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众筹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政策,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科研团队、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加快“产业社区”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努力解决人才居住、子女入学等问题。实行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在引进中高端企业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团队,实现产城人三者良性互动。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把握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机遇,全面提升佛山城市价值和竞争力。

实施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深化“强中心”战略,打造佛山城市中轴线[18],加快佛山新城建设、南海千灯湖片区拓展、禅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建设和禅城老城区提升。推动城市组团提升发展质量。加快顺德新城、沥桂新城、西江新城、三水新城等片区建设。围绕绿岛湖、博爱湖、桂畔海、明湖、云东海等水道和生态片区,打造一批生态景观带和滨水区。推动城市升级向乡村和社区延伸。实施百村升级计划,推进30个特色古村落活化[19]、30个城中村(旧社区)改造和48个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宜居社区。加强特色古村落历史风貌及古建筑保护,实现历史文脉延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南站)、佛肇城际线建设,配合广州地铁7号线延伸线、广佛江珠线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广佛环线(佛山西站-白云机场)、肇顺南城际等项目。推动轨道二号线一期工程、南海新型交通系统建设,启动轨道三号线建设准备。加快建设佛山西站、佛山新城交通枢纽中心等项目。推进高速路网中广明高速广州段、广中江高速顺德段、佛清从高速南段等建设,加快市域路网中魁奇路东延线二期、岭南大道南延线、汾江路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等建设。积极开展佛山新机场建设可行性研究。加强能源、水利、通信、电网建设。推进220千伏顺德奎福输变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完善我市“三旧”改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支持南海区开展广东新一轮深化“三旧”改造综合试点。提升改造村级工业园区。推进高速公路沿线改造,专项整治高速公路沿线300米范围内旧厂房,再造百里绿色长廊。推进沿街、沿河、沿湖景观“五位一体”改造,开展内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管理“四化”[20]工程,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加强道路卫生、绿化管养、污染源头管控、户外广告清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整洁度、美观度。推动社会化市政管理模式向城中村、城乡结合区域、主干道两旁延伸。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项目,加快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和市民文明素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文明城市“八大环境”[21]建设,强化巡查督办和考评问责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微文明”市民行动,打造佛山“微文明”品牌。支持发展志愿服务,推广南海区桂城街道“社工+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积极发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弘扬乐善好施、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佛山

对生态环境倍加重视,对资源能源精打细算,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以蓝天、净水、绿地成为佛山新常态为目标,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环保综合执法体系和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强化市、区、镇(街)、村(居)四级环保责任,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内河涌“一河一策”整治计划,重点推进汾江河、西南涌、芦苞涌等广佛跨界河涌综合整治,确保完成整治任务。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有效提高污水收集率。整治改造小锅炉、VOCs[22]排放企业,实施电力行业超洁净排放,加速淘汰黄标车,依法整治黑烟车,努力实现大气质量状况持续改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快全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全市供水及水源地优化整合。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进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落实电机能效提升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减排。对重点耗能企业和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监察,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加快低碳能源管网规划建设,扩大低碳能源使用范围。抓好全国电力需求侧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建设,加大“3C”绿色电网[23]建设力度,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工程,探索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规范管理。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发展生态集约、观光休闲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城市绿化增量提质、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扩面、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加速构建森林生态屏障、城乡绿地、水系湿地生态、绿色生态廊道体系,确保完成3万亩森林碳汇工程造林任务,河涌绿化整治659公里。加大社区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市政公园规划建设力度。

五、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以更开放的胸怀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以更开放的举措谋转型、促发展,以更开放的视野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抢抓“一带一路”[24]建设机遇,以经贸往来、科技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把佛山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加强与欧美、东盟、非洲、中东、南美等地区在投资贸易、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承办好中国(广东)-印尼经贸合作交流会。支持鼓励民间文化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市形象推广,提升佛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扩展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交往,发展与我市产业、文化相匹配的国际友好城市。

密切佛港澳台合作。深入落实CEPA和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贸易投资、先进服务业、科技文化、人才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佛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业项目,谋划打造粤港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25],鼓励开展与香港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加强佛港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加快国通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推动广佛同城化,抓好地铁线网规划对接、海华大桥建设、珠江大桥放射线接广佛新干线等项目,加强广佛交界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对接。支持顺德区与南沙加强合作,融合对接广东自贸区。参与泛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交流合作,着力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加快佛山云浮一体化帮扶,3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3.5亿元,加大超亿元优质项目招商力度,助推云浮跨越发展,力争对口帮扶工作在全省领先。做好新疆伽师、西藏墨脱对口援建工作。加强全市统筹规划,落实《佛山市推进区域合作工作方案》。

六、深化各项改革,充分激发佛山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环境。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健全企业投资全链条、全流程、全行业的“三单”管理[26]模式。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实现企业准入“宽进严管”。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国资优债工作。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广行政职权标准化建设,实现量权限权。总结推广禅城区“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试点经验,方便市民办事。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改革发展市民建言献策平台和12345统一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企业专属和市民个人网页。推进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工作机制,构建社区自治体系。发挥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作用,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健全社工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管理。完善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和信访工作机制。

探索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安置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区、镇(街)、村(居)三级互联互通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27]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七、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入实施民生政府建设系列行动计划,确保完成民生政府建设重点项目任务,稳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深化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加快佛山科技学院新校区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措施,指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增加高技能人才总量。完善全征地农村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扩大社保覆盖面,推动社保业务网络延伸到村(居)。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加强新市民积分制服务管理,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启动实施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建设岭南风韵突出、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28]。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实施艺术惠民工程,开展“佛山韵律”系列文化活动。承办第九届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推动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城市中央休闲区[29]。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完善体育设施,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体质。

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省下达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投入6.82亿元推进河涌水环境治理等民生水务工程。新建300公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实施100项环保民生实事。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提高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免费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建设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落实一镇(街)一律师顾问团和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10个。加快推进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惠民建设。加快“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布点,实现村(居)全覆盖,推动全天候自助服务区建设。落实公交提升计划,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达32%。完成迳口华侨农场2629户危房改造任务。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平安佛山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市民安全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基层“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做好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深化及验收工作,健全“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完善食品监管体系、责任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进程。设立“食品药品警察”,加大执法力度。抓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性疾病防控,防止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八、扎实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方案(-)》和11个行动子计划,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治以法尊”理念,自觉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设权责明确、便民高效的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程序,制订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大力创建法治镇(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配合做好行使地方立法权准备工作。

建设责任政府。完善行政职权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政府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增强行政责任意识,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抓好审计监督,推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市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违法行政、懒政怠政的行政监督、监察力度,强化重点部门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政府机关廉政风险科技防控平台建设。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努力实现服务企业稳增长、服务社区促和谐、服务群众保民生。强化政府绩效管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把握新常态、激发新动力。展望未来,我们对佛山发展充满信心。让我们在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创新有为,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佛山”而努力奋斗!

佛山政府工作报告篇1

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工作回顾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顺利完成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0.17亿元,增长10.0%;来源于佛山市财政收入1486.70亿元,增长17.8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88亿元,增长14.01%;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40元,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03元,增长1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5;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7.8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抬升。“三驾马车”实现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3.65亿元,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4.10亿元,增长12.1%;进出口总额639.4亿美元,增长4.7%,其中,出口425.3亿美元,增长5.9%。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61.9:36.1。以“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搭建“中国在线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实施“百企携万家登云”计划,全市累计有106家龙头企业、1万多家中小企业上线运行。佛山荣获“中国十大智慧城市”称号。以产业链招商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引进北汽福田、中国南车、三全食品等一批大项目。一汽大众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带动45家汽配企业进驻,二期正式签约,投资超150亿元。以节能减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新增省级清洁生产企业39家,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2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三水区工业园成为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行动计划,第三产业发展有新突破。欧司朗亚太总部、毕马威大中华区后援中心、慧聪中国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苏宁电子商务运营基地、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华南新加坡城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我市成为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

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出台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分别推出“醒狮计划”、“北斗星计划”和“顺德18条”,三水区实施产业培优工程,高明区建立“企业服务卡”制度。45家骨干企业制定了做大做强计划,9家企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其中碧桂园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产业载体集聚效应凸显。中德工业服务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议,定位为“广东工业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引进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VJP知识产权事务所、F+U教育集团等一批德国工业服务机构。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区与狮山镇实现“园镇融合”,加快打造狮山汽车产业城,做大做强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全省高新区考核跃升至第3名。广东金融高新区获批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累计引进14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93亿元。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南方智谷、广东工业设计城、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欧洲工业园、海尔(三水)创新产业园等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二、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创造能力提升

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全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超过20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事业单位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44项,同比增长1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6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5个,总数达118个;集体商标1件,总数达16件;有效发明专利4537件,增长19.4%;11个项目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禅城区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院校合作不断深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70个、成果转化项目240个,实现产业化项目120个,带动产值40多亿元。西安交大广东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7个重点创新平台加快发展,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南海瀚天科技城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顺利,选取铝型材、陶瓷、家电、3D打印、工业机器人领域进行全球技术招标。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初见成效。新增省级、市级创新团队15个,吸引国家“__”人选6名来佛山投资创业。

金融创新成绩显著。金融创新“九个一”工程[1]顺利推进。建成佛山民间金融街,吸引金融、中介机构近50家进驻;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注册企业已达242家,融资意向60亿元;新增5家银行机构、21家小额贷款公司、45支股权投资基金。深交所企业上市路演中心进驻南海,天交所广东运营中心落户顺德。设立产业金融引导基金,在全省率先出台小额贷款公司分类管理办法和监管实施细则。美的集团和佛山总商会分别牵头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申请。中国集成金融集团、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分别登陆香港、上海主板市场,美的集团实现A股整体上市,我市上市企业总数达39家。

三、大力推进城市升级,城市形象品质进一步提升

城市升级亮点纷呈。《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通过部、省联审,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通过国际竞赛确定实施方案。中心城区建设和改造提速。禅城老城区中山公园敞开绿化空间,与汾江河景观融为一体,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及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禅西新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佛山市外国语(国际)学校等项目动工建设,智慧新城启动区全面建成。佛山新城中德工业服务平台等CBD九大项目加快建设,公共文化综合体主体竣工。千灯湖片区金融公园、灯湖广场等建设顺利,金融高新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实施狮山环境配套提升工程,博爱湖、南海中央公园、南海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顺德新城路(绿)网建设取得进展,43个重点项目完成10个,东拓步伐持续加快,大良、容桂中心区域明显优化。西江新城明湖艺术公园、君御温德姆至尊酒店初步建成,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封顶,成为新城开发的新亮点。三水新城市政道路建设、北江新区拆旧建新同步推进,北江体育休闲公园基本完成。城市升级由点到面成效初显。涌现出佛山新城滨河区、季华商务带、千灯湖片区、西樵听音湖片区、德胜河南岸滨水区、西江新城核心启动区等一批片区景观,以及江湾立交、广珠西线顺德站出入口、顺峰山公园东入口、高明大道海天立交、三水健力宝立交等一批节点景观,佛开、广梧等高速沿线及北江沿线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26.4公里。中心城区沿街景观综合整治和道路“五位一体”[2]改造同步展开,禅城区松风路,南海区佛平路(军桥—桂澜路段)、博爱路(佛山一环—虹岭路段),顺德区伦教羊大路、新成路、北滘林头村道路,三水区广海大道成为改造样板。北滘等镇(街)绽放小城魅力。“三旧”改造助推城市升级,岭南天地二期对外开放,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开业,伦教霞石村整体改造成效显现。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贵(南)广、佛肇城际佛山段征拆工作基本完成。佛山西站、广佛环线动工建设,广佛江珠轻轨开展前期工作,广佛线二期完成工程总投资的15.71%,地铁2号线TOD[3]招标完成,南海区新型公交系统试验段动工建设。广明高速西延线建成通车,广明高速陈村至西樵段工程一期、肇花高速三水段完成投资过半,汾江路南延线、魁奇路东延线佛山段、顺德环城快速干线等一批重点路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龙湾大桥主线和油金大桥扩建工程建成通车。东平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国家重点项目500KV“西电东送”换顺线工程及东坡输变电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佛山南部、北部电网得到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出台最严格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整治工业锅炉、VOCS[4]企业,推广粤IV车用汽油,启动黄标车抓拍系统,设立黑烟车检测点,实施奖励政策提前淘汰黄标车,更新黄标公交车695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口水道、西南涌、芦苞涌等广佛跨界重点河流治理,汾江河告别劣V类水质;启动42条重点内河涌“一河一策”整治,丰收涌、谢边涌等治理成效初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4间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各区污泥处置设施基本建成。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21个镇(街)成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新建和改造孝德湖公园、海逸社区公园、兆祥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城市管理考评实现常态化。深入开展乱摆卖、乱搭建、建设工地不文明施工等城市“乱象”整治行动,重点区域和路段“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稳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五个五”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5]顺利完成,“一区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垃圾设施全面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通过“管限引建”[6]推进交通治堵工作,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局部缓解。城市公交线路持续优化,禅城、南海、顺德三区公交对接加快,新增公交线路29条、公交站场13个、公共自行车4000辆、公共停车位7369个,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从前年的22.04%提高至23.7%。

《规划纲要》实施进入新阶段。“四年大发展”考核位居珠三角第4名,“九年大跨越”[7]工作启动。广佛同城化取得新进展,番顺公路五沙大桥扩建新桥建成通车,珠江大桥放射线接广佛新干线开展招标,西二环乐平互通立交开工建设。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推进顺利。佛港澳合作进一步深化。佛山新一轮对口帮扶云浮工作正式启动,建立两市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对口帮扶指挥部,两市进入携手合作快车道。

四、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

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不断加强。古椰贝丘遗址、顺德糖厂和清晖园获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寺改造提升进展顺利,祖庙古建筑修复工程、梁园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完成。传统文化“走出去”取得良好成效,佛山陶艺文化系列活动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佛山粤剧、武术、醒狮赴国外展演均受好评。

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南海区、顺德区博物馆新馆建成使用,佛山市图书馆新馆、佛山大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村(居)全民健身工程和“五个有”[8]标准社区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年秋色欢乐节、佛山龙舟文化节和佛山美食节。“寻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文化艺术夏令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魅力佛山”艺术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梦想舞台”成为市民展示艺术才华的圆梦平台。

市民文明素质稳步提高。以“微文明·微志愿”活动品牌,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组织“道德模范巡讲团”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近50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4.5%。“创文”工作在年度国检中取得良好成绩。

五、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

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开建4647套,基本建成6494套,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实施学前教育三年保教费补助制度,惠及学前三年户籍幼儿9.63万人,补贴金额4589万元。实施学前教育户籍在校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每生每年100元。全市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对象扩大到所有在校生(含民办学校)。新建6家健康村(居)。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报销最高限额20万元。完成未就业残疾人摸底统计。对本市户籍居民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的夫妻,每人每月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和800元。发放低收入群众物价上涨补贴2421万元,惠及群众近6.5万人次。新增家庭服务中心19个。率先实施生育保险新政策,共核发生育津贴3.08亿元。常住人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9%。户籍人口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全额免除。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财政民生支出313.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24%。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成为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体系。佛山科技学院新校区动工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城镇新增就业9.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6%,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8%,“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城乡居民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住院医保实现市级统筹,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增至2135元/月,失业保险金增至1048元/月,居民住院报销比例达7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平价医疗服务,设立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和平价药包。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动工建设。稳定物价水平,新建平价商店114家。“两建”[9]工作全省领先,在全省考评中位居非试点城市第1名。对口援建和革命老区扶贫“双到”任务全面完成。

平安佛山建设成果突出。平安佛山细胞工程建设[10]扎实推进。公安专业化精确打击战略深入实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专业化管理在全市推广,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2%,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城市应急综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增至1.03万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23个,建成省级市级“菜篮子”基地29个、阳光厨房1483家、食品安全示范点1028家、食品集中加工中心10个,全市实现肉品冷链统一配送。成功举办第二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

六、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增强

行政体制改革呈现新亮点。合并卫生、计生部门,重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调整佛山新城、乐从镇管理体制,委托顺德区管理,实行区镇融合、联动发展机制。佛山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省领先,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全市可网上申报审批事项达97.34%,全程网上办理事项达24.07%。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实现1300多项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在禅城、南海成功试用,12345政务平台实现全市热线统一呼叫和指挥调度。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全面实施,登记时间压缩到7个工作日,初步建立“宽进、快审、严管”企业管理新模式。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改革实现三级联动,验收时限从约100个工作日压缩到平均7.8个工作日。顺德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国内率先发布企业经营审批事项目录,南海区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序化和电子化运行。

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整合集中优势资源,稳步推进政府优债工作。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项目管理体制。成功举办第九届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会。引入财政支出项目“过程绩效”管理机制,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范围;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比例达100%。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11]改革,规范农村“三资”[12]管理。探索统计体制改革,新增“四上企业”[13]入库1199家,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工作推进顺利。

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市新增社会组织656个,增长18.5%。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市、区、镇(街)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试行社会组织登记和年检委托制。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财务监管。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培育发展“街坊会”、“邻里中心”等社区社会组织,实现民办社工机构五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坚持走群众路线,创新开展政务微博、“微访谈”活动,通过“线上收集、线下解决”方式,广集民意、广汇民智、共谋民利,丰富了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公开“三公”经费,精减文件、会议,大力整治“四风”,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以打促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此外,审计、粮食储备、民族宗教、双拥优抚、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档案方志、社会科学、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群策群力,风雨同舟,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市民,异地务工人员,中央、省驻佛山单位,驻佛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佛山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重道远;资源能源要素制约仍待化解,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偏弱,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基本公共服务向外来人口全覆盖仍然不足;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仍需深化。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

年工作安排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必将激发全国各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从佛山实际看,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活力足、后劲强,支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优良,经济发展稳步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阶段。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举措,将有助于我市进一步发挥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民营经济较为发达、政府服务高效快捷的综合优势,加快打造佛山经济升级版,实现新形势下新跨越。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抓手,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佛山”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产业提升、城市升级和环境优化,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佛山发展新优势

发挥佛山善于改革、勇闯新路的传统优势,全方位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不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营造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为目标,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14],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通讯等公共服务领域,增加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市场供给。健全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市场投资多元化、流动自由化、运作高效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企业注册登记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全面实施企业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赋予企业更大的自由投资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推进“金财工程”[15]建设,试行重大建设项目跨年度预算管理办法。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健全“两建”工作机制,完成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联合征信系统。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三单”[16]管理制度,构建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推广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政府审批服务,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权。以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重点加大网上办事服务力度,推进“三网融合”[17],完善12345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联合执法、统一执法。进一步完善大部门制改革,调整优化机构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加强对基层事权监管和业务指导。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法定机构试点。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开展“城乡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18]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构建社区自治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各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制度,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全社工人才评价办法,引导本土民办社工机构健康发展。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和信访工作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村居“政经分离”、“政社分离”改革,加强“两个平台”[19]监管,完善“三资”管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区建立农村集体股权管理交易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安置制度,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和发展农民权益。支持南海区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顺德区深度推进基层治理改革,三水区探索村民自治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切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

二、推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扎根实体经济,充分激活科技、金融、人才等发展要素,助推佛山产业二次腾飞。

创新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把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作为今年重要工作任务,研究出台更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跨境电子贸易商务,促进物流、信息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文化娱乐、康体休闲、商务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发挥佛山中医药文化优势,做大健康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业;稳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公(水)路货运业提升发展;继续开展“万企触电”电子商务行动,促进“广货网上行”。认真落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行动计划,加快广东工业设计城等1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国药集团中药南方总部、苏宁电子商务运营基地、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普洛斯丹灶物流园、王府井商业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

坚定不移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继续实施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一汽大众项目二期、北汽福田、南车高明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经济新增长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依托“中国在线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推动装备制造、家电、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产品、服务、技术、标准、品牌、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转变。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环境保护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三旧”改造,进一步落实“三旧”改造政策,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沿线旧厂房、中心城区旧村居、旧物业等改造,解除产业转型升级的土地瓶颈。做好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以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兴农为路径,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

助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坚持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土地、金融、财税、人才等扶持政策,实行“一企一策”,推动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产值跨越1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以美的集团、一汽大众等重点企业为行业龙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全产业链集群竞争优势。大力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继续开展高级经理人、企业接班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帮助企业拓展俄罗斯、南美、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重点支持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等骨干优势企业加速海外生产、投资、并购步伐,打造世界名牌。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改革政府科技投入体制和评价机制,用好用活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打造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公共研发平台;推动企业与中科院产业育成中心、弗劳恩霍夫协会等科研院所、高校开展项目研究和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和应用;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各类标准制定和修订。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持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力争建立一个专利技术交易平台。支持禅城区建设“广东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南海区建设“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实验区”,顺德区建设“广东省自主创新特区”,高明区建设“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材料产业园”,三水区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集聚发展各类金融创新机构和金融服务产品。创建“广东省民间金融改革发展试验区”,激发民营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改革、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科技保险试点和国家专利保险试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区域融资租赁模式,搭建区域集优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平台。做好企业上市的各项工作,支持企业股改并参与“新三板”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合票据、私募债等融资产品。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加快重大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佛山高新区要认真实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核心区建设,推进一区五园协同创新发展;建设佛山科技街,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力争3-5年内进入全国高新区20强。中德工业服务区要深化中德合作,加快聚集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政务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制度和生活配套环境,建设广东工业服务高端国际合作区、广东工业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欧洲工业园为中德工业服务区研发成果提供产业化支撑。继续推进南方智谷、智慧新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载体建设。夯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和培养符合我市发展需求的创新科研团队、创新领军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企业生产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进一步放开各类人才入户条件,加快“产业社区”建设,解决人才居住、子女入学、科研、文化娱乐等难题,提升城市凝聚力,以良好的事业平台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吸引留住人才。

三、全面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建设宜居宜商魅力城市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速推进城市升级和管理,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组团清晰、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城市格局,让产业更高端、城市更美丽、人民更幸福。

力促城市升级提速增值。突出“强中心”战略,成立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跨区域开发建设。禅城老城区要以中轴线规划为统领,力争中轴线北部门户等重要节点开工建设。继续推动祖庙—东华里片区、莲花路—升平路片区等升级改造,形成浓缩岭南历史风情的文化高地。禅西新城要加快佛山市外国语(国际)学校、研发中心、市民广场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华南国际化产业集聚区”。佛山新城要抓紧推进CBD九大项目和各项城市功能配套建设,确保商务中心一期、图书馆、科技馆投入使用。千灯湖片区要加快万达广场、广佛智城、广佛国际电商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千灯湖特色步行街、虫雷岗山公园等休闲项目改造升级,彰显现代都市风貌。加快推进狮山新城、顺德新城、北江新城、西江新城等组团城市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轴线和节点更新改造。以水为媒,高标准设计和建设东平河两岸景观灯饰工程,力争打造成为佛山中心城区璀璨靓丽的夜间景观带;以汾江河、绿岛湖、博爱湖、听音湖、德胜河、明湖、云东海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滨河、滨湖生态景观区域。全面建成佛山新城东平水道至乐从、北滘潭洲水道30公里长的滨河景观带。抓好各区主要道路“五位一体”改造,完成禅桂中心区29条沿街建筑景观综合整治。实施佛山市域5条高速公路两侧300米范围内旧厂房改造提升工程,促进城市升级形成整体连片改造效果。

打造岭南田园魅力城镇。以田园城市理念[20]为引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立足佛山岭南水乡特色,遵循组团城市发展规律,依托南庄、北滘、里水、西樵、白坭、明城等镇(街),建设一批集约、智慧、低碳、绿色田园城镇,努力形成“1+2+5+X” 网络型城乡空间结构。加快城镇土地、产业、人才等要素融合发展,推进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高效率、慢生活”的高品质生活方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明、肇花、江罗、广中江高速佛山段、佛清从南段、佛江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广佛肇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各组团间、组团内部交通路网联接,促进组团城市加速融合发展。重点加快中心城区的禅西大道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绿景路东延线、桂澜路北延线、魁奇路东延线二期、汾江路南延线、岭南大道南延线和顺德区的乐龙路(一期)、南国路东延线、滨河路、海尾立交桥、红旗路(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广佛线二期工程、贵(南)广、广佛肇城际轨道、南海新型公交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佛山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广佛环线、佛肇城际轨道7个站点TOD开发建设。加快佛山西站、佛山新城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抓好佛山新港码头、澜石口岸码头搬迁工作。加强能源、水利、通信、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容桂站等一批220KV输变电项目建设,确保国家重点项目500KV“西电东送”换顺线II期工程和500KV东坡输变电工程如期投产。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做好4G基站布局和服务推广。

狠抓城市综合管理。重点加强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和绿化管养提升、建设工地和泥头车污染源头管控、户外广告清理和违法建设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的整洁度、美观度。落实城市管理考核新机制,实行暗检为主、明检为次,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新水平。进一步整合数字城管资源,打造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中心,促进各区数字城管资源联通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开展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等城市地下管线专题数据普查,促进数字化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进程,推进智能公交建设,统筹优化公交资源和线网布局,提高线路覆盖率。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佛山市推进区域合作工作方案》,统筹推动五区协调创新发展。扎实开展对口帮扶云浮工作,创新帮扶机制,突出产业对接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城建设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对口帮扶,推动云浮振兴发展、跨越发展。落实“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加快推进48个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广佛同城化,抓好地铁线网规划对接、佛陈路东延线接番禺新桂路(海华大桥工程)、魁奇路东延线接番禺南大干线、三山长江路对接广州南浦大道等工作。推动广佛肇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加强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国家级平台对接合作。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合作,推动佛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把握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契机,加强与广西、东盟地区的经济互动。

四、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美丽家园

实施低碳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佛山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进一步优化我市城镇化规划布局和功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建立生态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和综合管理制度,严格功能区分类管理,推动各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对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力度,在高明区探索生态保护区试点。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持顺德区开展省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新路径。

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及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村。落实最严格的环境责任考核,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力推进水、气、土壤等环境综合治理。推行“河长制”[21],实施“一河一策”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工程,抓好广佛跨界重点河涌及42条重点内河涌的综合整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22],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强化污染物指标约束、遏制扬尘污染、整治黑烟车、淘汰黄标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措施,缓解PM2.5、PM10[23]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今年要完成所有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脱硫改造。全面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养殖场污染治理。强化危险物品产生和经营单位管理,加快建设综合性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环保联动协调机制,提升跨区域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治水平。

加快低碳绿色发展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低碳能源管网规划和建设,扩大低碳能源使用范围。抓好全国电力需求侧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建设,推广三水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项目,推进电能替代工程,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发展绿色建筑,全面完成8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建设,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试点。试行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在陶瓷、家电试点行业,推广碳标志等低碳认证制度。深化禅城、顺德低碳示范区建设,支持佛山新城申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开展低碳教育,创建低碳社区。全面开展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推进佛山植物园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完善垃圾设施建设,改进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优化垃圾处理工作流程,加快建设有害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或储存中心,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发展和规范垃圾处理行业,推广狮山环保产业园经验,打造垃圾处理高效产业链。

五、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岭南文化名城

千方百计加快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比翼齐飞,显著提升佛山城市软实力。

加强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仁寿寺、梁园改造提升,加快图书馆现址改造和祖庙古建筑修复工程建设。依托梁园等历史建筑改造,充分挖掘提升中医药和粤剧文化,在汾江河两岸逐步形成佛山古镇风情浓郁的岭南传统文化、商业聚集区。加大对陶塑、武术、剪纸、木版年画等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魅力佛山”艺术惠民工程,大力引进高雅艺术展演。不断扩大“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受益面,开展“开心广场·百姓舞台”公益流动演出活动,努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办好第八届市运会,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村居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快亚洲龙舟联合会总部及洲际龙舟广场建设,今年内建成世纪莲游泳馆户外游泳池并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扶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陶瓷工艺、传媒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体育、旅游相结合,整合祖庙、仁寿寺、南风古灶、梁园、西樵山、清晖园、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路线。继续办好佛山秋色欢乐节、佛山龙舟文化节、佛山陶瓷艺术节、佛山美食节。支持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和佛山文旅街建设,以“一街两脉”[24]文旅轴线为支撑,努力打造佛山文旅绿芯和岭南文旅第一极。

着力提升佛山城市知名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民间文化交流,组织佛山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艺术精品到国内外巡回展览(演),推动佛山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媒体推介和新闻统筹力度,将文化、旅游、经贸、科技、外事侨务对外资源与佛山城市形象宣传有机结合,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城市形象推广,在海内外进一步提升佛山的知名度。

力争“创文”通过国家测评。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测评年。要进一步强化创文工作“一把手”工程,以建设“四品佛山”[25]为抓手,全面动员,针对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强化巡查督办和考评问责机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大力抓好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文明旅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重点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显著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力冲刺“创文”大考,力争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导向,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度。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抓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打造佛山特色德育品牌。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深化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推进特殊教育优质内涵发展。加快佛山科技学院新校区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巩固平价医疗服务成果,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探索门诊医保跨区就医办法,完成全市户籍人口和在我市参保的异地务工人员社保卡发放工作。指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企业欠薪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加快公办及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发展,试点实施民办养老福利机构承接政府供养对象收养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科学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进新粮食储备库建设。做好新疆伽师、西藏墨脱对口援建工作。

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异地务工人员基础服务和基本保障“底线均等”,健全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就业扶持、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让异地务工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热爱佛山、融入佛山、扎根佛山。充分发挥工青妇、红十字会等群团、慈善组织优势,培育异地务工人员社会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扶贫济困、社交婚恋、法律维权、技能培训等服务。

深入推进平安佛山建设。落实平安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专业化精确打击多发性犯罪模式,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抓好“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提升市民安全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加强特殊人群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基层“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扶持“菜篮子”基地、“智慧菜篮子”项目建设,健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流通网络,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系统,构建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新开工建设公租房3360套,基本建成8339套。计划投入6.48亿元建设水环境治理等13个水利项目。加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今年建设130公里。实施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向全市常住人口子女全覆盖。城乡同步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推进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加快残疾人康复工程中心建设。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各区至少建立1个市级示范点,为签约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公办养老床位建设。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鼓励开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在景区评A、饭店评星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全面启动“市民之窗”网上办事自助服务终端项目,确保全市四级行政服务中心布设“市民之窗”终端设备。加大对高明革命老区和三水南山镇的扶持力度,抓好高明苗村及附近区域铺设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三水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

七、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建设的试金石,全面推进“六个政府”建设。

建设民生政府。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建立政民互动大平台,让群众参与政府治理。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健全“微访谈”机制,建立改革发展市民建言献策平台,整合民生直通车、12345政务平台等现有渠道,线上线下问计民生、汇聚民意,纾解民困,形成全方位、常态化的政民互动体系。

建设高效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调研,找准改革突破口,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化”,做到“任务、时限、责任人、要求、措施”五落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五个一”[26]服务模式,促进治理水平现代化。深化绩效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绩效管理与考核挂钩促进政府治理创新。

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权威,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落实《佛山市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市政府重大决策运行机制,将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普法宣传和舆论引导,重点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化政务信息公开,重点抓好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

建设责任政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推行权力清单工作制度,有序推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制定和公布,明确权责主体和关系。试点实施岗位职责说明书制度,把行政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建立政府部门行政问责、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和工作绩效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建设诚信政府。加快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编制政务诚信征信目录,开发政务诚信信息平台。保障重大政策、规划和重点工作的延续性,坚决兑现对群众、企业和投资者的各项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培育诚信政务文化,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的诚信意识。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预防腐败机制创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提升对招投标领域的有效监管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网络监督,完善网络舆情反馈处理机制。严厉惩处失职渎职、贪污贿赂行为。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减少文山会海,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各位代表!新一轮改革的春天已经来到,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开创佛山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7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