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文秘工作 > 工作报告 >

广州市工作报告

时间: 小龙 工作报告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交通枢纽,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最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广州市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广州市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突出矛盾,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为民,用心做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1.67万亿元,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3%。城镇登记失业率2.26%。进出口总值1306亿美元,增长9.8%。广州第四次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

——质量效益持续提高。源于广州地区财政预算收入4834亿元,增长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1.53亿元,增长8.7%(可比口径12.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差距继续缩小。

——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三次产业比重为1.42︰33.56︰65.02。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速壮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治安等领域取得新进步,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民生发展指数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是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消费、投资、外需均衡增长,协同拉动经济稳中向好。

促进投资提速。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进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总额1109亿元。举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会,加大重大发展平台投资力度,鼓励吸引民间投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4889.5亿元、增长14.5%,民间投资增长24.9%。

挖掘消费潜力。着力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加快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建设,完善商贸功能。开展一系列专题商贸展贸活动,促进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新型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旅游综合竞争力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7.85亿元,增长 12.5%。

开拓外需市场。着力改善外贸环境,自贸试验区申报成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有新进展,落实出口退免税401.1亿元。拓展国际市场,开拓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鼓励企业在国(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参加国际展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跨境电子贸易进出口 13.1亿元。全年商品出口总值727.15亿美元,增长15.8%。实际使用外资51.07亿美元,增长6.3%。对外投资31亿美元,增长 70.7%。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围绕解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改革作为根本之策,全面展开13方面226项改革事项。

加快行政领域改革。从政府自身改起,大幅度简政放权。动态调整99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公布10个部门权责清单,推进居民办证制度改革,95.7%的行政审批事项可网上办理。开展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全面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设立市场主体增长28%,注册资本增长108.7%。

加快财税领域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全口径政府预决算编报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收支预算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公开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广州财政透明度排名全国第一。坚持科学理财,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20xx年下半年以来化解存量债务800亿元(其中,市本级552亿元,区248亿元),存量债务削减26.7%,有效化解系统性政府债务风险。全市一般债务率15.5%(市本级 13.5%)、专项债务率26.4%(市本级25.7%),债务率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或降低1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通过减税清费为企业减负285.5亿元。

加快投融资领域改革。创新金融平台,南沙新区金融改革创新15条政策获批,国际金融城入驻一批金融机构。新设法人金融机构12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企业36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突破1000家。与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新增一批社区及农村金融服务站、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普惠金融机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手国资国企改革总体设计,将65户直接监管国有企业整合成32户,推动上市公司重组整合,推进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筹建国资发展资本投资和运营平台,加强国资监督管理和廉洁建设。

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济增长理念,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为广州长远发展增添后劲。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加快推进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等系列措施,开展专业批发市场转型试点,促进产业升级。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增加值突破万亿元,特别是金融、物流、会展发展较快。工业发展稳中提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增长7.9%,汽车、石化、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业态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农业发展平稳,增加值 237.52亿元,增长1.8%。

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创新城市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启动财政科技经费、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倍增计划,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伯明翰大学广州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挂牌运作,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连续4次全球第一名。现有国家级实验室28家、工程中心18家、质检中心10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吸引信息产业总部落户,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001.36亿元,增长9.1%。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14589件、授权量4590件。

四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围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环境治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加快白云机场扩建、南沙港三期、国铁、城轨、地铁、高快速路和市政路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机场第三跑道竣工,贵广、南广高铁和广乐高速、肇花高速花都段、新化快速南段建成通车,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开通,同德围南北高架路、金沙洲大桥拓宽、洲头咀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及立交等59个路桥项目竣工。新开100条公交线路,新增1000台公交运力,新建50公里公交专用道。推进一批科教文卫养老政法等设施建设,“四馆一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和9个儿童公园建成开放,少年儿童图书新馆即将开放,惠爱医院江村院区扩建工程完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开展空气治理,实施燃煤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完成一批重点企业脱硫脱硝工作,淘汰1016座小锅炉和8.7万辆黄标车、老旧车,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2.2万户,中心城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会同周边城市开展联防联控。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82天,占77.5%,增加22 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7.5%。开展水环境治理,推进市内河涌和广佛跨界河涌整治,新(扩)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城乡自来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北江引水、北部水厂一期抓紧推进,珠江广州河段平均水质为Ⅳ类。开展垃圾治理,启动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工作,推广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改造56座垃圾压缩站,3个资源热力电厂开工建设,逐步解除“垃圾围城”难题。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减少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达85%。开展生态园林建设,建成岭南花园6个、绿道3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29公里、生态公益林10万亩、4个湿地公园,完成森林公园和市内公园升级改造,“花城绿城水城”格局基本形成。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强化规划引领,推广“三规合一”成果,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867个行政村规划,推进重大平台核心区控规。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查处闲置土地93宗、434公顷,查处违法用地1228宗、涉及耕地5458亩。开展“三旧”改造,加快成片连片改造,盘活“烂尾楼”35 宗,整治37个城中村安全隐患和448个专业市场管线,城市面貌出现新变化。

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314个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城管综合执法,提高市容景观管理水平,集中整治乱摆卖和占道经营,拆除违法建设110万平方米、违法户外广告3.1万平方米,查处违法施工2720宗,整治“群租房”2.2万套。推进平安广州建设,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打假治劣态势,破获食品药品类犯罪案件768宗,推动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新增1110间学校食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组建反恐力量,组织“六大专项”、“雷霆扫毒”等整治行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刑事、治安类警情下降8.9%,群众治安满意度持续提高。

五是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高度重视民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3%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组织职业培训,应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3%,城镇新增就业27.08万人。完成2998人积分入户。筹建保障房(含租赁补贴)1.56万套、基本建成1.96万套,改造农村泥砖房和危房9000户,着手建设来穗人员公租房。五险参保人数达2649.7万人次,连续8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突破3000元,农转居人员养老金提高9%。改造升级农村敬老院和413个老年人活动站点,动工新建8325张养老床位。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发展,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异地中考,实施教育城建设和大学城提升计划,完善民办教育财政差别化扶持机制,9个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推进文化繁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启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扶持非国有文物保护,举办系列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完成惠民演出、免费门票、广电节目覆盖等惠民实事,基本完成《广州大典》编纂出版,音乐剧《西关小姐》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广镇村医疗一体化管理,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组织全科医生培训,推行家庭医生契约服务,组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应急机制,防控登革热、埃博拉、禽流感等疫情。推进人口计生服务工作,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发展体育事业,举办10余项国际体育赛事,30个小型足球场、36个“一站两点”、公共体育场馆优惠开放等惠民实事全部完成。

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1.3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增2.1万亩标准化菜田。发展现代农业,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10.9万亩。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成集体经济“三资”交易平台。建设27个美丽乡村和3个名镇、41个名村。市财政安排4.85亿元扶贫,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成效。

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广州奖及20xx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成立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广州成为世界大都市协会亚太地区总部所在地并当选首任联合主席。开展经济普查,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少数民族服务体系。推进梅州、清远、湛江帮扶,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成效明显。国防动员、海防和打私、双拥和优抚安置、宗教、司法行政、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侨务、对台、贸促、口岸、应急、气象、地震、民防、审计、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六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听证目录和专家论证办法,政府决策更加科学透明。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8.65万条、依申请公开事项8939宗,市政府定期组织新闻发布会,开通市政府常务会议数据库网页。整合34个部门和各区的55条热线为“12345”政府服务热线。推进依法行政,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制定政府规章13项和规范性文件27项,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1337宗。高度重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决议、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建议373件和政协提案510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推进年2件和20xx年1件议案决议的办理落实,加快“珠江黄金岸线”建设和城市废弃物处置利用,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三公”经费较上年减少23.4%,实施公共服务廉洁化“双十部门、双百实事”工程。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受到惩处。广州被《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xx》、《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估报告》评为第一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GDP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既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对经济运行规律把握不够好的主观原因。经济增长亮点少,工业投资规模小,缺少大项目支撑。产业层次不高,金融、总部经济、科技和人才存在明显差距,新兴产业处于初创时期、体量不大,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劳动力、土地综合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未来几年偿债量较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市政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风险依然突出,大气、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任重道远。防控登革热等流行性疫病存在薄弱环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依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少数公职人员不勤不廉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扎实有效解决问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厚望。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围绕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合作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深切期望。我们要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主动作为,勇闯难关,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法治建设,突出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华南交通枢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可比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商品出口总值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2%、 1%、1%和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广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要围绕激发市场活力,以经济改革为抓手,以城市创新为动力,以克服短板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争取启运港退税、汽车整车转口保税、汽车平行进口、跨境人民币贷款、离岸数据服务等改革试点,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措施,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继续简政放权,再调整一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实施权责清单,推行审批事项联网通办,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推行“三证合一”工商登记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化财税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推进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完成“营改增”扩面任务,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体系。深化投融资改革,出台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进企业上市“双百工程”,鼓励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创业及股权投资市场。深化国企改革,实施“清单管理”国资监管模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强化资本运作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构建集群集聚集约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做优十大重点产业,打造产业高地。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电动汽车,培育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基地、再生医学等一批高端项目,加快航空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移动互联网创新产业基地、国际生物岛、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创新城、全生物降解塑料等重大园区和项目,重点发展手机游戏、可穿戴电子产品、高端医疗器械、高端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促进新业态发展,加快建设新业态总部经济产业园、汽车服务业产业园、融资租赁产业园等15个示范园区,发展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3D打印、大数据应用、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基本完成“退二进三”任务,推进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专业批发市场向展贸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推进财政科技经费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倍增计划,以“一区多园”模式统筹科技园区发展,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引进和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广州超算中心应用推广,实施羊城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主体体系,争取新设一批新型金融机构,重点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和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举办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出台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业务,促进新型金融服务业态的集聚发展。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力度,实施总部招商行动计划,建立总部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加紧在建总部项目建设,吸引航空、会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一批总部项目落户;培育本土总部企业,推进华南地区大中型骨干企业新业态总部基地建设,发展泛珠总部经济区,支持楼宇经济提升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企业航母”。

(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发挥“三驾马车”均衡拉动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抓住国家推进消费升级的机遇,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促进网上购物和农村电商发展,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办好广州国际美食节,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和时尚消费。着力打造商贸平台,组建国家级珠宝玉石交易所,设立华南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物流标准化试点、餐饮业转型试点,强化消费集聚功能。拓展广货市场腹地,积极参与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珠三角、泛珠三角合作,推进广佛肇、广清一体发展,开展高铁沿线城市展销活动,继续推行“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展贸活动,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潜力,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增长机制。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重点项目带动,推进156个基础设施、产业、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年度投资118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举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活动,利用广交会、达沃斯分论坛等平台拓展招商渠道。扩大民间投资,推出一批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在准公益领域面向民间资本开放,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推动投资便利化,实施外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引进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口岸管理“三互”等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物流、租赁贸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鼓励企业赴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参与海外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大宗商品进口。推进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中新知识城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等合作项目,组织开展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拓展国际友城交流,深化穗港澳台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发挥南沙、黄埔、增城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主引擎作用。南沙要用好用足国家战略政策,抓住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双重政策优势,谋划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投资、贸易、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加紧实施金融创新15条政策,落实部际联席会议15条支持事项,抓紧推进港口、地铁、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航运金融、物流和海洋经济,迅速壮大经济体量,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黄埔要抓住区划调整的契机,以“两城一岛”为核心,抓紧推进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电子商务、检验检测、智能装备、港航服务等专业园区建设,发展知识经济,打造知识产权枢纽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高地。增城要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加快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低碳总部园、电子五所、健康医疗综合体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中小微金融服务区和普惠金融,快速提升经济实力。同时,空港经济区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外贸展示、飞机维修制造和租赁等临空产业。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乎城市未来。围绕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和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科学规划,注重长远,打牢基础,重点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3个空港项目、5个港航项目、9个铁路工程、6条城际轨道、11条地铁、11条高快速路和130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推进白云机场噪音区治理,新建一批公交设施和停车场,抓好与周边6市58个互联互通重点交通项目,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四馆一园”、海事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粤先贤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第三少年宫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市属三级医院建设,加快政法设施建设,推进老人院、日间托老机构等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扩大“三规合一”成果应用,加快重大项目规划审批和用地保障,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更新改造步伐,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现城市岭南文化特色,推进同德围、金沙洲、罗冲围、国际金融城、大坦沙岛、广钢新城、广纸片区、鱼珠旧城、海珠生态城等成片连片改造项目,支持历史街区活化利用,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开展垃圾处理、管线下地、消防隐患、管道煤气和安全用电整治行动,加强对乱摆卖、“三非”外国人、出租屋集中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开展专业市场整治行动,推进安全隐患整改,改善城市面貌。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5个万亩蔬菜生产基地、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设海鸥岛生态旅游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深化农村改革,铺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全覆盖。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名镇名村、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开展农村土地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新一轮市内农村扶贫工作。

强化空气和水环境治理。开展清洁能源和火电机组改造,推进“无燃煤街(镇)”创建工作,完成7台燃煤设备超洁净排放改造,完成水泥企业降氮脱硝及除尘改造,淘汰7.77万台黄标车及老旧车,增加管道燃气用户50万户,加强建筑工地和煤、沙码头扬尘管理,完成60%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治理,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提升空气质量。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强流溪河水源地保护,推进16条广佛跨界河涌整治,新(扩)建16座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5%。新建12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6%。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厂一期及牛路水库工程,完成农村自来水改造,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北部旅游、中部休闲、南部滨水生态片区,新增生态景观林带80公里、绿道300公里、森林公园10个,推进生态景观工程,完成儿童公园建设。建立受污染工业场地清单,开展未批先建、无证排污、偷排偷放等整治行动,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提高环境质量。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四)统筹做好民生社会事业。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制度,推进“区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加强抗战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送戏下基层,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升级,举办音乐金钟奖、戏剧梅花奖、纪录片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发展。发展卫生事业。继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推进医联体试点,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加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做好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加强人口计生服务工作。发展体育事业。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推进“六五”普法,深化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援疆、援藏、梅州、清远等扶贫工作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海防、打私、侨务、统计、对台、应急、地震、民防、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水平,在来穗人员和城市公共服务人员公租房建设上有所突破,构建健全有序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失业人员、老龄人口、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的基本生活。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机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农村劳动力就业帮扶,保持就业稳定。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建立工伤保险待遇调节机制,制定残疾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办法,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险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居家养老指导服务平台。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

推进平安广州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违法行为,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社会共治,建设“食得放心”城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维护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六乱”黑点,查处违法户外广告,重点打击违法建设,加强“五类车”治理。实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培育司法社工机构,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社区矫正工作。防范和打击涉恐涉暴违法犯罪,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加大金融和通讯诈骗犯罪打击力度,动态监管重点地区和场所治安形势,加强地铁公交等重点行业技防物防建设,提升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重点经营主体(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实施100%监督抽检,对食品品种(28大类加工产品、6大类食用农产品)实施100%监督抽检,累计抽检不少于23000批次。加大对农贸市场、食杂店等经营主体的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二是促进和稳定就业。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万人,实现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以上,帮扶1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三是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新建50个日间托老机构,实现全市所有街镇建有日间托老机构。四是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50元,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从7月1日起,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100%达到当地农村上年度人均收入水平。五是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为60万名高血压患者和17万名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首诊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随访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六是加强城中村整治。推进城中村用电改造,缓解78个频繁停电城中村的用电难问题。新增城中村视频监控摄像头9000个,提高城中村的视频覆盖率。七是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新增50公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快速通行能力;优化调整及新增公交线路50条,投放110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增加交通信号自动化控制路口40个,实现全市80%以上的路口自动化管理; 加强对自动化设备的检测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达95%;优化芳村大道等36条“绿波带”交通信号灯设置,使交通更加顺畅。八是加强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37万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00户。扩大户籍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将户籍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线准入标准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0663元调整至29434元。住房租赁补贴标准从每平方米20元提高到25元。九是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管理,继续推广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全力推进全市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3000吨/日。十是加强社区文化康乐设施建设。建设34个社区小型足球场。推进全市12个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

(五)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节俭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出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加强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地方法治体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理顺市、区、镇(街)行政管理权限。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智库建设,完善公咨委制度,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序参与。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进一步扩大行政权力公开范围,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公开“三公”经费,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扩大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政务大厅职能范围,打造阳光政府。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健全村(居)务公开,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完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重点推行“五个一”治理模式。“一卡”,全面推行市民卡,拓宽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一卡式”社会事务服务。“一号”,进一步整合非紧急类政府服务专线,完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一格”,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五级联动、三级指挥体制,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一网”,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推进网上大厅、实体大厅“五统一”。“一窗”,实行全市上下所有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提高审批效率。

建设廉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系列要求,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完善作风监督举报平台,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行政问责和执法监察,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重点查处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纠正“四风”,重点查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严格落实 “一岗双责”,强化权力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赋予重托,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广州人民的期待和梦想而努力工作。

下一页更多关于广州市工作报告p副标题e

广州市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420.14亿元,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1.79亿元,增长10.8%(按可比口径增长1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6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887元,增长12.5%;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6%。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改善营商环境,确保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内需拉动明显增强。围绕重点产业和重大发展平台招商,拓展投融资渠道。举办“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投资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优质项目进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54.55亿元,增长18.5%。组织广货展销活动,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新兴消费市场,汽车消费逐步回暖,时尚消费持续兴旺,网上消费增势迅猛。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优化消费环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2.85亿元,增长15.2%。

外需市场保持稳定。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认真落实促进外贸发展政策,优化企业服务机制,促进外经贸稳定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外商投资商业保理业试点,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发展取得突破。全年商品出口总值628.06亿美元,增长6.6%;实际使用外资48.04亿美元,增长5%;服务贸易总额567亿美元,增长41%;服务外包业务增长22%;对外投资增长1.8倍。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暖区、暖企、暖项目”活动,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审批代办、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基本完成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制定和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出台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9”政策文件,实施《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优化投资环境。试点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两建”工作,完善“营改增”配套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广州三度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发展理念,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优质发展平台,提升科技含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制定《广州市加快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为1.5∶33.9∶6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963.89亿元,增长13.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一批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558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会展业持续活跃,展览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总部经济不断壮大,新认定总部企业89家。旅游业稳步增长,总收入2202.39亿元,增长15.2%。工业发展稳中提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10.24亿元,增长12.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43%,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16.3%。广汽集团入选“世界500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7.8%和17.1%。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认定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农业平稳发展,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2.7%。新兴业态亮点纷呈,聚集52家产值超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商企业交易额超万亿元。

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坚持把战略性发展平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构筑“2+3+9”平台体系。加大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投资强度,重点推进市政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向新城区延伸。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建设启动,蕉门河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新知识城吸引近百个高端项目进驻,科学城功能进一步完善,生物岛建设加快推进。花都中轴线北部启动征拆,从化新城起步区完成征地工作,增城挂绿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国际金融城开工建设,海珠生态城启动十大项目,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土地征收基本完成,南站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试验段动工建设,花地生态城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国际健康产业城、空港经济区、国际创新城、黄埔临港商务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按计划推进。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创建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创新机制日趋完善。成功举办第十六届留交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增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全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新增1家国家质检中心。“广州光谷”建设重启。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6家,孵化面积410万平方米。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9751件,其中发明专利12156件、增长23.8%。

(三)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等功能建设为着力点,把优化环境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推进“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完成平台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22个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进1142个村庄规划编制,构建了新型城市化规划体系。“三规合一”成效显著,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128.8平方公里。开展节约集约用地量化评价,实施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亿元GDP消耗土地减至0.83公顷,比年下降58%。开展国土管理改革试点,节约建设用地80多平方公里,拓展了发展空间。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获省委、省政府“四年大发展”考核验收第一名。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一轮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基本完成新建或在建的284公里地铁、208公里高速公路征地、借地和拆迁任务。推进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楼开工建设,开展机场噪音区治理,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200万人次,居世界前10位。加快建设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31万标准箱,居世界前列。加快推进贵广南广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建设,广州火车北站、南站和新塘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加紧推进。地铁6号线首期开通运营,在建的6条地铁进展顺利,新建的7条地铁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开工建设。海珠桥维修工程完工。凤凰山隧道、花城大道东延线、猎德大道北延线等项目有序建设。新投放公交车500台和出租车1500台,新开通公交线路50条,新建公交专用道50公里,优化开通新水巴航线12条,完成25个交通拥堵点治理,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电网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推进。儿童公园、儿童医院、老人院、福利院等惠民设施加快建设,176家社区金融服务站顺利完工。南汉二陵博物馆、大小马站书院街、南粤先贤馆、海事博物馆等建设全面展开,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历史城建项目工程结算扎实推进。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实施花城绿城水城规划,新建成300公里绿道和156公里景观林带,3个岭南花园和2个森林公园对外开放,完成19条高快速路、国省道的95个出入口和7条铁路景观整治。广州荣获全国“十大绿色建筑标杆城市”称号。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石井河截污、猎德涌改造、荔枝湾涌三期、东濠涌二期等河涌治理工程顺利推进,番禺金山湖、花都湖一期、南沙湿地二期建成开放,增城挂绿湖、天河智慧东湖、凤凰湖、广州北江引水、北部水厂一期、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西郊沙滩泳场二期、海珠湿地二期、广州水博苑等工程加快建设。增加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供应量,天河区建成无燃煤区。推进空气污染综合防治10大行动,控制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0天,比上年增加4天。

城市更新管理加强。按照“政府主导、利益共享、储备优先、成片开发”的原则,推进“三旧”改造,审批19个改造项目,总面积1.82平方公里,新增经营性用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1.4平方公里。“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建设取得进展。115项烂尾楼、烂尾地、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项目基本得到解决。完成农村泥砖危房改造10118户和城市零散危房改造9.88万平方米。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力度,拆除违法建设140万平方米、违法户外广告招牌12万多平方米,查处违法施工1926宗。推进新一轮314个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推广越秀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加强黄埔区“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民生为先、底线思维,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市本级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经费46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2%。全力兑现十件民生实事,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文化惠民等事项超额完成。解除垃圾围城取得进展,一批收集、运输、处理、综合利用设施设备投入使用,资源热力电厂规划建设取得突破。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着力保障就业,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帮扶22.09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资助标准每年320元以上,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91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近130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30元提高到150元。新增申领社会保障卡440万张。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40元,农村平均低保标准提高到505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为20万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动工兴建1.2万张养老床位,新建成40个日间托老机构。落实中央和省房地产调控措施,筹建保障性住房18110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418户。设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平安广州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市受理刑事、治安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8.1%,广州荣获全国综治工作“长安杯”称号。全面推进“食得放心”城市建设,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4672宗,破获食品药品类犯罪案件657宗。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强化。

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发展,公办幼儿园占比超过3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超过50%。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1028所,覆盖率为99.9%。大学城提升计划进展顺利,广州教育城一期加快建设。开展新一轮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重点文物修缮工作抓紧推进。举办广州艺术节、第六届中国国际漫画节、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取得好成绩。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类3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开通全市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广州地区 38 家大型医疗机构接入统一预约挂号系统。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不断优化。新建一批体育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和优惠人数约550万人。广州职业足球夺得亚冠联赛冠军并蝉联中超冠军。举办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与温哥华、伯明翰、里昂、布里斯托尔、法兰克福、汉班托塔等友城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我市行政首长连续3届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联合主席。

城乡一体扎实推进。规划建设8个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0家。建立“菜篮子”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3个蔬菜标准园、5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4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养猪场,国家华南亚热带良种奶牛繁育中心落户从化。市、区财政投入7.5亿元建设14个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9万亩,实现全市集体土地登记全覆盖。在430个贫困村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站、“三资”交易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民普法、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梅州、清远、湛江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面启动。对口支援帮扶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成效明显。国防动员、打私和海防、双拥和优抚安置、民族宗教、司法行政、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侨务、对台、贸促、口岸、应急、气象、地震、民防、审计、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大力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办好议案决议和建议提案。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人大议案决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1005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继续推进年两件议案决议的办理落实,加快“珠江黄金岸线”建设和城市废弃物处置利用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20xx年1号议案决议,制订《广州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办法(试行)》。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行政立法工作,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审议通过政府规章9项和规范性文件30项,清理行政处罚职权3138项、行政审批职权391项,办理行政复议1112宗。推进3705项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公开。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市政府召开全体会议4次、常务会议48次、市长办公会78次。在全国首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和市规委会议事现场直播,建立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制度。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加大对政府合同的审查力度。加强复议规范化建设,强化行政层级监督。广州分别被《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xx》、《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评为第一名。130户市属国有企业全部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基本完成。

大力转变政府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市性会议比上年减少37.5%,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发文比上年减少16.7%,考核检查评比表彰项目减少71%。设立机关作风“曝光台”、“回访台”和“排行榜”,在10个民生部门开展公共服务廉洁工作,促进政风行风好转。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预算审查制度,率先在全国实现三级政府“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压减部门公用经费5%、经常性专项经费30%,努力建设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和衷共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不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风险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乡之间和城区两个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转变职能不够到位,一些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勤政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政策利好增多,有利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攻坚,砥砺奋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增创发展新优势,抢占经济制高点,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创新社会治理,更加注重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为民,用心做事,认真落实100项重点工作和100项重点工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商品出口总值增长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1%和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实施《中共广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努力增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新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城乡发展一体化新优势、社会发展新优势、文化发展新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新优势。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大国资”监管模式,优化国资布局,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坚持增收节支还债建设并重。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企业股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和航运交易市场,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体制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整合卫生与计生、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机构。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改革和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法定机构试点。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铺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企业投资备案制,提高行政效率。

深化治理机制改革,推行政民协同善治。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制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健全重大社会决策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推动村居治理创新,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和自治章程治理制度,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完善“村改居”社区管理机制。强化村民自治制度,推动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事务三分离。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培育、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机制。

学习先进城市经验,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争取服务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推进中新知识城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放开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与友城交流合作,办好第二届“广州奖”和中国国际友城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完善穗港、穗澳合作机制,加快南沙新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依托航空枢纽、高铁和高速公路,拓展桂、黔、湘、赣、闽腹地,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省会龙头作用,加大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力度,加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梅州、清远、新疆疏附对口帮扶工作,做好对湛江、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的挂钩扶贫工作。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落户广州。大力推进136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年度投资1090亿元。推进汽车新项目、液晶显示、电子商务、互联网、通信导航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投资领域探索设立负面清单,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改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9”政策文件,提供全方位政府公共服务,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或代办机构,遴选一批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纳入重点库,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为民营企业开展股权登记、托管、查询等服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民营银行,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广州基金投资运作,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出台鼓励工业设计、融资租赁、健康服务、游艇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优化消费环境,打造16个都会级商圈,提升16个区域级商圈功能,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力促广货“中扩北上西进”。 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市级公共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全力发展重点产业,突出重大平台招商。认真落实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全力发展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十大重点产业。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和统筹协调,创新产业集群招商、联合攻关、聚集发展思路。加强平台招商,创新开发模式,实施分类扶持政策,引导重点产业向重大发展平台集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2+3+9”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和白云综合服务功能区。瞄准全球1000家行业龙头、国内1000家知名企业,建立招商引资目标库,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广州。加大资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十大重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力争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3800亿元。加快萝岗日化和黄埔石化产业基地、南沙中船海洋工程装备、番禺和花都南车轨道交通装备、白云机场飞机维修基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发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支撑作用,推动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和云安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岛、广药白云基地一期和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建设。抓紧引进广州民营科技园新材料龙头企业。加强“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制定碳排放交易实施办法,加快太阳能和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带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进大罗珠宝城、狮岭皮革皮具城、新塘牛仔城等升级改造。优化琶洲会展区规划设计。加快广州民间金融街三期建设。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时尚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创造条件申报自由贸易园区。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R&D占比。改革科技服务与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作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质检中心、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达到70个。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新增20家创新型企业和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发展计划,争取孵化器数量达85家、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中新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动高技能人才精工项目和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以自主关键技术为核心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加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州质量”、“广州标准”的影响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善政惠民维护公平正义

对照先进城市标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巩固提升华南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中心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落实大学城提升计划,推进广州教育城建设,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做好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弘扬传承岭南文化。办好“一区一品牌”民俗文化活动。建设“四馆一园”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华侨博物馆、粤剧博物馆、西关泮塘建设。试点建设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改造。组织文艺院团送戏下基层。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培育国有骨干文化单位和领军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市第八人民医院二期项目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医疗服务业,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完善落实基本药物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推行基层首诊,建立基层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完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和优生促进工程,落实国家和省“单独二孩”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推进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物业管理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气象现代化,强化气象为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海防、打私、侨务、对台、应急、地震、民防、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等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确保底线民生。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提升就业援助服务精细化水平,加强失业形势动态监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资助力度。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加大养老机构建设统筹力度,实施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行政府补贴,支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体系,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和扩大对来穗人口的公共服务,落实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和落实科技兴农政策,鼓励农村金融创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推进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抓好5个万亩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10个蔬菜专业村、1个现代化奶牛场等市内“菜篮子”基地建设。推进市外“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对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做好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集体经济规范管理。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配套政策出台和流转试点工作。完善农民宅基地制度,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机制。推进解决从化、增城历史留用地欠账问题。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持发展成果惠民。一是保持就业稳定。帮助1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5万名以上本市持培训券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以上,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二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1000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00户。三是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完成1000家中小学校(职业中专、技工院校)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四是加快清洁能源改造。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0万户。完成1000台燃煤燃重油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五是改善公交出行。新增投放公交运力500台、公交线路 25条、公交专用道 50 公里。六是整合政府非紧急类服务热线为12345。实现热线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打造“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七是改善老人、妇女和儿童福利条件。改造和新建 400 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免费为全市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推进“1+12”儿童公园建设,一半以上儿童公园(一期)建成开放。八是实施特殊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计划。研究开发特殊教育专用教材学材1套,建设随班就读指导中心2个、随班就读资源室24间。为各区12所特殊教育学校各配置特殊教育专用教学器具、仪器1套。实现残疾儿童义务阶段教育“零拒绝”。九是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建设30个小型足球场。推进36个街镇“一站两点”(文化体育工作站、国民体质监测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试点工作。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和优惠时段分别由每周10小时增加到14小时。十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免费安排群众文化活动1500场、艺术进校园20场及发放惠民文艺演出、节展及展览等文化活动门票10万张。推进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实现广州市广播、电视第一套节目在行政区域达到90%以上的覆盖率。

(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调整完善城市功能

强化规划功能引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控规的实施,应用“三规合一”成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生态用地保护,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优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严格落实产业用地标准,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持政策,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与产业升级、土地节约集约和储备、住房保障、文物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完善和用足用好用活“三旧”改造与城市更新政策,集中开展成片“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国际金融城、广钢新城、大坦沙、黄埔临港商务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改造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推进“三线入地”,推进水、电、气、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均等化。积极推进“珠江黄金岸线”建设,加快“幸福同德围”、“美丽金沙洲”建设,启动罗冲围综合整治,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大执法力度,遏制违法建设。

强化交通功能引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白云机场第三跑道、第二航站楼建设和噪音区治理,开展商务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南沙港区集装箱三期、深水航道拓宽、散货码头等工程建设,推进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完成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加快地铁5条续建线路、6条新开工线路建设。完成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推进大广、广明、凤凰山隧道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同德围南北高架路、洲头咀隧道、流花湖隧道、空港大道二期、花城大道东延线、猎德大道北延线、黄埔疏港道路、海珠环岛路等市政项目。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建成2个公交站场和100座公交候车亭,完成15个交通拥堵点整治,加强公交与地铁、BRT线路衔接。强化中心区与高快速路网、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推进3座50万伏变电站等电网工程落地,加快输气工程建设。

(五)继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丽生态广州

建设花城绿城水城,展现城更美水更清。加快岭南花园、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和碳汇林建设,新建绿道300公里。落实省政府水环境治理目标,开工整治石井河、流溪河、白坭河等19条广佛跨界河涌及市区部分河涌,开展对已整治河涌的复查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排水系统,建设东濠涌深层隧道试点工程。抓紧推进石榴岗河水闸、北部水厂一期、石井净水厂和广州北江引水等工程建设。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天河智慧东湖、凤凰湖、增城挂绿湖、西郊沙滩泳场二期、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海珠湿地二期、广州水博苑和长洲岛新担涌水闸工程建设。划定生态控制线,完善经济补偿机制。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按照珠三角大气环境治理要求,加强空气环境治理。全面使用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淘汰营运黄标车7000辆,高污染汽车限行范围扩大到528平方公里,严控冒黑烟和排气超标车辆上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执法检查。推进燃煤电厂技术改造。加快新能源利用设施建设。加大车辆使用新能源力度,发展电动汽车。强化对餐饮业油烟的排放控制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严肃查处违规排放企业。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运输。完成第二批垃圾压缩站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多功能中转站。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试点,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健全建筑废弃物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建筑废弃物前段源头减量、过程监督控制、后端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综合管理。加快落实资源热力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填埋场等设施建设。

建设文明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成第二批27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和验收任务,开展第三批创建点选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体系建设。

(六)用心做事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为民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务实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法治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和决定,落实重大决策之前向市人大会报告制度,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坚持依法办事,严格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建设勤政廉洁政府。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加强政府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政府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体系。扩大行政决策公开领域和范围,探索推行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制度。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系列要求,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强化重大项目经济责任和绩效审计。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梦想创造奇迹,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广州,必须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广州人民的期待和梦想,为建设低碳、智慧、幸福广州而倍加努力工作!

广州市工作报告(篇1)

广州市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亚残运之后增创新辉煌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为民用心做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增后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5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地区生产总值1.8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较2010年净增7352亿元,连续27年位居国内城市第3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8.5%,有效防范化解财政和金融风险,财政透明度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认定总部企业320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26︰31.97︰66.77。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5年来,政府财政投入民生社会事业881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预计去年分别达4.66万元、1.93万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0.8%、12.4%。5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1.54万人,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人均增长89.41%,新增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6.68万套,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10.8万户、覆盖率56%。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开工建设,广州图书馆新馆、13个儿童公园建成开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进步,所有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州大典》一期编纂出版,人均期望寿命等居民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民生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城乡面貌有新变化。5年来,巩固提升亚运成果,“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取得新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达标天数312天,比上年增加30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下降20.4%。水环境治理取得进展,珠江广州河段保持Ⅳ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解除垃圾围城难题,6个资源热力电厂全面建设,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建绿道3000公里,海珠湿地、南沙湿地、花都湖等公园建成开放,森林覆盖率达42%。旧城面貌发生新变化,同德围、金沙洲、金融城、琶洲西区、广钢新城、广纸片区等成片连片城市更新项目稳步推进。市民对城市形象满意率比2010年提升16个百分点。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5年来,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城市路网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机场旅客吞吐量5520.94万人次;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21亿吨、1762万标箱;广珠、广深客运专线和贵广、南广高铁相继开通;高速公路通车972公里,地铁通车9条266公里;光纤覆盖用户超过700万户、入户率62.3%,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运算速度全球6连冠。城乡水、电、气等民生及科教文卫政法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活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5年来,保持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南沙新区、南沙自贸试验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旅游综合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进,4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创设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当选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大都会协会联合主席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63个,3次评为“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承办亚信20xx年首次特别工作组和高官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广州马拉松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职业足球夺得2次亚冠联赛、1次足协杯、5次中超冠军。

过去5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5年,我们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坚持把握发展主线,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发展。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功能,5年安排42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4200亿元,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2.7%,去年总投资5405.95亿元,是2010年的1.66倍。连续开展系列招商引资引智引技活动,吸引乐金显示、北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腾讯、国美、小米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优质品牌和总部企业进驻。推进南沙自贸试验区、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功能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支撑全市发展的平台。

以扩大和提升有效需求促进增长。持续开展国际购物节、美食节等促销活动,推动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和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开展系列商贸改革试点,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信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千年商都地位巩固提升。去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居全国第3位。全力提振外贸转型升级,出台稳定外需政策措施,发展外贸新业态,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商服务试点等14个开放型经济平台,增强了外需拉动作用。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3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11.6%;跨境电商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居全国第一。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41.8亿美元,境外投资100.51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和6.2倍。

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出台“1+9”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实施财政科技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和枢纽城市建设,支持设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去年财政科技支出71.7亿元,是2010年的4.68倍,科技企业孵化器119家、孵化面积650万平方米,分别是2010年的4.25倍和3.76倍,在孵企业超过6000家,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20.56亿元,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比上年增长44.4%,企业专利质押融资1.34亿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积极培育卫星导航、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3.5%,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9%。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完成“退二”企业314家,推动6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组建智能装备研究院,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是2010年的1.63倍;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39.6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亩标准化菜田和一批“菜篮子”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农业龙头企业增至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51家。

(二)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增城、从化、黄埔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公布权责清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动态调整行政审批备案事项641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口岸管理“三互”机制,探索企业投资“三单”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5年新增商事主体7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4万亿元。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全口径政府预决算编报体系,率先全国公开三级政府“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落实“营改增”和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停征堤围防护费和停征或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70项、5年为企业减负65亿元。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建民间金融街等6大金融功能区,设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等5大金融交易平台,组建广州基金投融资平台,上市企业1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6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994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筹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推动上市公司二次混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企兼并重组,5年累计上缴收益和税费2300多亿元。深化价格改革,实行居民用户阶梯水价和气价制度。深化社会管理改革,铺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在荔湾区开展“一窗式”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创建一卡、一号、一格、一网、一窗“五个一”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成集体经济“三资”交易管理平台,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率达99.6%以上。

加快南沙新区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把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带动南沙新区和全市创新发展。创新制度机制,推行“一口受理”新模式,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推动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组建国际航运仲裁院,首创“智检口岸”模式和政府购买查验服务,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明确功能片区定位,铺开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57亿元,累计新设企业7589家。开展汽车平行进口,建立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706家跨境电商企业完成检验检疫备案,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深化交流合作。创建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200多个。积极参加国际区域合作,成功举办20xx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和第九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合作,泛珠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永久会址落户广州,加强与周边六市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及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推进梅州、清远、湛江帮扶,对口支援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贵州黔南等地区成效明显。

(三)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始终坚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动摇,着力提升城市核心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一江两岸三带”、重大发展平台、江心岛、都市区生态轴廊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专项规划,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实施“三规合一”,实现国土、规划和经济空间“一张图”动态管理,盘活用地128平方公里。推进37宗“烂尾楼”盘活工作。开展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试点,5年新增土地红线储备253平方公里、实物储备结案面积77平方公里,供应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完成889条行政村规划,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名镇名村,建设89个美丽乡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白云机场扩建、南沙港三期、国铁、城轨、地铁、高快速路和市政路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白云机场第三跑道投入运行,新增13条国际航线,机场噪音区治理稳步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建成,新增外贸班轮航线15条,新建10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四期、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加紧推进;新建成311公里高速公路和234公里市政道路桥梁,开通海珠新型有轨电车试验线,开工建设3个国铁项目、5个城际轨道项目,推进11条地铁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375公里,优化14条水上巴士线路。大学城提升工程、教育城一期、5个医疗机构项目建设取得进展,动工建设9个公办养老机构,其中5个完工,38个政法基础设施加紧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落实“天更蓝”八大措施,完成21台煤电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总装机容量463万千瓦,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298台、黄标车18万辆,4个区建成“无燃煤区”,实现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全覆盖,强化工地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餐饮业油烟排放控制,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128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推进51条河涌整治,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在建1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4万吨/日,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2.5%、48%;完成城乡自来水厂达标改造,加强流溪河饮用水源保护。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完善垃圾分类收运配套建设,完成91座垃圾压缩站分类收运升级改造和36个“一镇一站”建设,加快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固体废弃物等土地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花城绿城建设,建设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实施碳汇造林,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打造北部旅游、中部休闲、南部滨水生态片区。

强化城市综合治理。加强城管综合执法,提高市容景观管理水平,集中整治“五类车”、乱摆卖和占道经营,5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600多万平方米、违法户外广告30万平方米,查处违法施工2.5万宗,完成151条城中村安全隐患和826个专业市场管线整治。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68%,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推进平安广州建设,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强化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及防灾救灾能力建设,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推进“食得放心”城市建设,持续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破获食品药品环保类刑事案件998宗。组建反恐力量和反电信诈骗中心,组织涉毒涉黑等“3+2”等专项打击行动,累计建成视频监控点55.9万个,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去年刑事、治安类警情下降5.9%,群众治安满意度持续提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97.9%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99.6%的社会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170个街镇建成“一队三中心”,50%的社区建成幸福社区,推广“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模式,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健全村(居)务公开。加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开展出租屋专项治理,整治“群租房”2.66万套,完成1.65万人积分入户。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群体间公共服务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加均衡全面地惠及全体市民。

发展教育事业。7个区成功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72.8%。推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普通高考上线率97%。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全部专业纳入一本招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中职教育延伸。

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举办音乐金钟奖、戏剧梅花奖、国际漫画节、国际纪录片节、国际粤剧节等活动,举办中国图书馆年会,完成全市文化遗产普查,保护修缮文物建筑109宗,打造《西关小姐》等一批文化名片,做大做强游戏动漫、时装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增至34家。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21家医联体试点,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加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做好埃博拉、H7N9型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

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进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2.38平方米。率先全国完成地方足协改革,举办134项国际国家级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获得2项奥运冠军、58项世界冠军,第七届全国城运会和首届全国青运会获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第一名。

其他事业取得新进展。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第7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完成经济普查和“六五”普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推进民族宗教设施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取得成效。国防动员、海防和打私、妇女儿童、人口计生、残疾人、侨务、对台、贸促、口岸、应急、气象、地震、民防、审计、统计、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修志、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进步。

(五)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人民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每年办十件民生实事,市本级财政5年累计投入399.7亿元,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去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去年扶持创业2.67万人。社会保险五险缴费人数2840.7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58.46%。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3200元,农转居人员月均养老金869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3.56%和53.26%。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66.82万元和30.28万元。连续9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成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救助体系,5年新建1142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70个日间托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5万张、比2010年增长87%。

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5年配合市人大完成地方性法规草案30项,提交市人大会审议通过23项,出台政府规章82项、政府规范性文件182项,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6920宗,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法治政府建设位居全国前列。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听证目录和专家论证办法,实行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制度,首创市政府领导定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后即时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廉洁化活动,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持之以恒查纠“四风”,推进市管国企巡察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加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廉情预警评估及廉政风险防控,成功整合公共资源交易五大平台。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5年办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7件、市人大议案决议5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1801件、省市政协委员提案2649件。去年的932件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回顾过去5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保持战略定力,推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激发创新活力,共同面对棘手问题,勇于解除发展难题;必须牢记坚持为民用心做事的施政理念,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认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阳光行政,注重廉洁高效,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各位代表,过去5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穗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工业投资增速较慢,各区产业结构趋于同质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先进制造业新增长点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总部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地位不相适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整合利用不够,社会创新意识不浓,高端人才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不多,成果转化率不高。城市环境还有待改善,生态环境污染压力增大,农村污水处理率较低,河涌治理进度较慢,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城市治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不高,部分城中村、出租屋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及防灾救灾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民生社会事业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有待加强,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水电气等民生社会事业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勇于担当,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进入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和产业转型发展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我市千年商都底蕴深厚,科教文卫体资源集中,环境宜居宜业,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发展态势蓬勃向上。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市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推动政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突出价值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广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走在前列。

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工作落实:

——着力推动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价值创新为引领,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形成“多点支撑”格局,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链对接,拓展发展新空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实施人才强市和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的网络经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着力统筹协调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学布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海港、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快速路和地下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新一轮地铁线网、高快速路网建设,继续实施公交都市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环境,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加快中心城区周边市政道路建设,提升大交通综合枢纽地位。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容貌景观治理,加强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全面实施城市更新政策,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生态宜居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组织开展幸福社区提升计划,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开展群防群治,深化平安广州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镇村基础设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美丽乡村。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软实力。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森林城市,实施重点林业园林生态建设工程,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全面建成绿道网络体系,森林覆盖率达42.5%。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河涌、空气、土壤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强化江河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加强防洪排涝水利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深化垃圾分类处理,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南沙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投资准入、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南沙新区建设走在前列,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新一轮对外开放大平台。建设“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产能合作和贸易往来,发挥龙头带动和主枢纽作用。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和中欧、中以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继续实施友城拓展战略,加快外经贸优化升级,推动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深化穗台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构建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提升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多层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商品出口总值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突出价值创新引领,推进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 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水平,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价值创新引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先发优势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一是加快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抓紧出台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方案,制定实施全面创新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科技创新“1+9”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计算科学应用、智能制造等专业孵化器,孵化器达到120家,孵化面积达800万平方米,新增毕业企业1000家。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一批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运用标准化手段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提高知识产权交易量,发展科技金融,举办创新科技成果交易会,推动科研机构体制和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重点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总部新区、中科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改善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在广东国际创客中心、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天河智慧城、创意大道、岭南V谷、番禺节能科技园、增城低碳总部园、中大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等园区,发展一批创客空间,创建创客空间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设立风投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制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行动方案。支持国企和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落后过剩产能,严把环保审批、产业政策关,杜绝新增落后产能,推动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富余产能向外转移,巩固“退二进三”成果。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研判,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效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跨市场跨业务的风险传递监测,防范互联网、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风险扩散。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开辟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项目建设等领域的绿色通道,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科技、金融和总部经济实力,增强城市“软实力”。

三是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围绕重点建设“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格局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开展“多规合一”,加快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组织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海绵城市规划研究。推进重大平台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南沙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大学城创新谷等重点地区规划设计。加快白鹅潭经济区、白云新城、黄埔临港经济区、南站商务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等功能区建设。推进天河路商圈、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优化提升和状元谷、花地河、新塘牛仔谷等电子商务区建设,打造对外贸易集聚区。

四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提升需求质量。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举办国际购物节、美食节等主题展销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时点带动传统消费,发展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消费,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强化投资带动,全年安排186个重点项目、投资1056亿元;举办国际投资年会和南沙自贸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天河中央商务区推介活动,利用广交会、达沃斯论坛、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和主题论坛等平台渠道,吸引一批成长性好、实力强的项目落户;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推出一批民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大宗商品等进口,鼓励开展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发展旅游购物、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申报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国家试点,推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支持民营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走出去”企业服务力度,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企业赴境外投资。

(二)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一是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体系,推进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金融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数据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台。新设民营银行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和组织。推动政府投融资改革,支持各区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发展17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新增1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快速增长。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餐饮业转型,发展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产业。继续推进传统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推进一批生产服务功能区和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在穗设立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着力打造华南总部基地。建设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广州超算中心大数据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高端信息服务外包业态。做强广州航运交易所,探索设立珠江航运指数,发展金融保险、融资租赁、法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政策落地,发展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健康、新材料与精细化工、轨道交通、能源及环保、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与卫星应用、都市消费工业十大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重点发展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设备等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发展光产业,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启动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推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支持新材料、汽车、船舶、医药、食品等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提升传统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启动工业大数据示范应用试点,支持企业应用大数据开展生产、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发展观光休闲等都市型农业,推进农业精细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牲畜屠宰和肉品流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化屠宰场规划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开展市外定点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认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各项任务。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远洋捕捞和养殖,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三)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广州打造成开放、包容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一是推动关键领域改革落地。继续简政放权,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改革。进一步放宽商事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条件,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绩效。深化“营改增”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普惠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效运作,实施“清单管理”国资监管模式,继续推进国有资产清产核资,筹建国资产业发展并购基金,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试点,推动公益类企业转型发展。推进国有林场和电力体制改革,组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

二是推进南沙等功能区改革创新。推进南沙新区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大通关体系、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和监管、法治环境、港澳合作模式等方面加强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发展以航运金融、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特色金融,推动期货保税交割仓政策落地;开展出口采购集拼,发展汽车进口和保税中转业务。创新国家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推进广州开发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和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建设,扩大增城开发区管理权限,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纳入国家战略,推进国家侨梦苑建设。

三是发展高水平开放与合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加快中欧区域城市合作试点,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探索设立丝路发展基金。继续推进“三互”通关改革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穗港澳深度融合,推动穗台交流合作,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重点推进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经济合作区、跨界河涌整治等重大合作项目,带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推进与国际城市组织合作,举办第三届“广州奖”。做好对口帮扶梅州、清远和援疆援藏援黔工作。

(四)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围绕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

一是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白云机场二期扩建、6个港航项目、4个国铁工程、7条城际轨道、11条地铁、8条高快速公路和一大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完善交通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建设一批公交设施,抓好与周边6市互联互通交通项目建设。加速国际航运、国际航空服务要素集聚,吸引国际航运服务机构落户。改革空港经济区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航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空港经济区上升为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进中澳新韩自贸产业园建设。推进港铁、空铁联运交通综合枢纽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二是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加快建设精品珠江,重点打造3段10公里珠江岸线,突出一桥一风景、一桥一特色,优化提升桥梁景观,完成临江大道生态景观带、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5A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水陆双线景观。加快建设黄金三角区,推进琶洲大道、地下空间、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批意向投资企业落户建设,推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

三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大气污染源清单,推进燃煤电厂环保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中供热建设,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全面完成209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污染治理,加强港口船舶尾气污染防治,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管道燃气用户50万户,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国家标准。全面开展流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推进51条河涌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其中16条广佛跨界河涌治理,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和57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加快建设北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厂一期及牛路水库工程,完善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加快12个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巩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打造景观品质提升工程、森林生态工程和绿道、社区绿化等民生工程,推进海珠湿地等工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发展。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功能区、轨道交通沿线等存量土地为重点,推动15平方公里土地储备。落实城市更新政策,完善制度体系。巩固提升同德围、金沙洲更新改造成果,加快推进罗冲围、大坦沙岛、广纸片区、鱼珠旧城等成片连片改造。推动中心城区旧厂房升级改造和旧社区、旧村庄微改造。盘活21宗“烂尾楼”,整治59条城中村。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强化地下管线管理。健全城市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新建16座变电站。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71个市级、89个区级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深化中心镇建设,创建第二轮名镇名村。

五是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整治违法建设、“六乱”和违法户外广告,推进“五类车”综合治理。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年”活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实施食品药品最严格全过程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全民安全教育,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机制。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反恐机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监狱、看守所、戒毒所等政法设施建设。完善“五个一”平台综合信息系统。开展幸福社区提升计划,加强城乡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试点,实施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加快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健全重大民生决策公众咨询监督及社会建设评价机制。实施“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区矫正和人民调解机制,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加强来穗人员动态服务管理,开展重点地区和出租屋专项整治,创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

(五)持续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秉承坚持为民用心做事的理念,突出民生福祉,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群众。

一是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今年市本级投入50.8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3.促进创业就业;4.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5.缓解交通拥堵问题;6.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7.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8.强化困难群体住房保障;9.提升公共安全保障;10.推动体育惠民。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帮扶。扩大五险一金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扩面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缴费标准,推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实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推进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整合。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与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衔接机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探索实施前置救助和支出型救助,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适度普惠,推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三是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幼儿园规范化、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15年免费特殊教育,加快广州教育城建设,加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市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有序推进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高考,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医疗卫生高地,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加强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培训,提升妇产科、儿科的服务能力,做好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发展文化事业,加快28个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举办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国(广州)纪录片节、国际版权博览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大型活动,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周末剧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粤剧红船名片。发展体育事业,提升体育惠民服务水平,继续办好广州马拉松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竞技体育比赛。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气象现代化,继续做好国防动员、海防、打私、打假、侨务、统计、对台、应急、地震、民防、参事、文史、文化遗产保护、档案、保密、修志、慈善等工作。

(六)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突出任务来抓,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行使权力,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切实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贯彻广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要求,创建珠三角法治政府示范区。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事项,推进电子征信应用,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方便市民群众办事。依法及时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高质量和成效,自觉接受监督。

二是坚持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和机制,拓展政务公开内容,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健全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党委政府、各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继续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定期组织政府新闻发布会。

三是坚持廉洁从政。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及时发现处置懒政怠政现象,严防“四风”反弹。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问责力度,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建立预防腐败清单制度,开展巡察工作全覆盖,加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专项经费等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今年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积极作为,为巩固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7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