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文秘工作 > 工作报告 >

发改委工作报告

时间: 小龙 工作报告

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发改委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发改委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04亿元,增长10.5%左右。

(一)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329.5万吨,增长3.9%。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市新增有机蔬菜3.1万亩、苗木花卉2.5万亩、奶牛存栏1.4万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5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9家;落实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26亿元,全年完成造林19.7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7.8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各类工程8540处。工业经济明显回升,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左右,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加大,全市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泰开集团、泰丰矿业等6家企业突破50亿元。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利税670亿元、利润415亿元,分别增长22%、17%和17%左右。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创新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实行指挥部推进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集中抓了一批中央、省投资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航天特车重型矿用自卸车项目、大汶河拦蓄工程、山能集团大型矿用掘进机、泰山会展中心等1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96亿元,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一年。48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0亿元,增长20.5%左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新开工境内招商引资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420亿元,增长21%。

(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泰山瑞奥不夜城、天乐城水世界、泰山温泉城、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7亿元,增长15%左右。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预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873项,其中过亿元项目288项。质量效益逐步改善,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1%。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进力度,市政府制定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肥城市、岱岳区满庄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及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外经外贸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1.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进口总值9.6亿美元,出口总值12.3亿美元,分别增长50.9%和3.7%;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64%和60%。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带动作用增强。泰城泮河水系(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高铁新区建设工程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262套,基本建成和竣工11858套,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村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增长22%。农房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农村住房4.8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有5个镇被列为省级示范镇。新泰市享受沂蒙革命老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持政策,泰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东平县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步伐加快。财政保障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完成140.1亿元,增长18.7%。就业形势稳定,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7.8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72.2万人。幸福教育工程扎实推进,建设完成公办幼儿园168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分别增长13.3%和17%左右,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认真落实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教育、文化、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xx年,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结果。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实体经济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总体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稳增长和调结构压力并存,市场需求疲软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制约矛盾并存,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减与财政增收困难并存,经济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从我市看,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投资方面,在市场环境趋紧、预期收益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仍不强。消费方面,在住房等消费拉动作用减弱的同时,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不小。出口方面,受外需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双重压力,部分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重点工业企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产能发挥不足、产量下降。三是促进财政持续增收结构优化的难度依然较大。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增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依然较大。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较多。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国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强,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价格水平趋于稳定,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陆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党的的召开,将为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市自身来看,一是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有力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投资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农业连年增长,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我市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外经贸跨越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财源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支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四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以上因素,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和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2)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3)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4)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任务。提出这样一组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走势,又考虑了我市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培植后劲等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把精力引导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走持续健康发展路子。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是关键,必须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把增加收入、解决好就业、提高保障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节能减排是转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生态泰安”、“美丽泰安”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作为旅游城市的泰安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三、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扩需求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内投资总额达到2100亿元左右。(1)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电泰安热电联产、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大汶河拦蓄工程、泰山龙曦国际旅游度假地、60万吨/年LNG装备国产化、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二期工程等120个左右重点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投资完成率、竣工率、投产率新突破。按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要求,策划充实一批能延伸产业链条或补充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为投资接续做好准备。加大对新策划项目的前期推进,安排100个左右前期推进项目,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继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营造齐心协力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产业招商指挥部的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字号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3)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有机统一,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年内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依靠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改投入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4)着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坚持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省市重点项目。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推进项目融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对上争取、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点项目建设领域。二是繁荣发展消费市场。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搞好“商贸流通十强培植工程”,加大对30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的督促调度力度,着力改造提升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建设一批重大涉农领域物流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城乡商贸服务水平。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放心肉”、“放心酒”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三是千方百计保持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坚持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以“两市(京沪)、两地(港台)、两国(日韩)、两洲(欧美)”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纺织、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升和汽车及零配件、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招大商引好资,确保利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培植以泰山玻纤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泰开集团、特变电工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以航天特车、现代重工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大力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的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展会的平台载体功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培植壮大“走出去”队伍,引导我市煤炭、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业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基地县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14个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有机蔬菜、奶业富民、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年内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5万亩。加快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优势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力争达到11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抓好林业产业亮点培植、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年内培训农民50万人次。二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继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落实好煤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汽车、输变电设备等十个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好山东尤洛卡煤矿安全检测项目、现代重工挖掘机生产项目、山东新煤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矿用救生舱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工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企业和培植的“百亿企业”上项目,突出抓好“四个一百”项目(100个重点企业、100项技改项目、1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节能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泰邦科技工业园、瑞福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化工程、普瑞特太阳能果蔬干燥系统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泰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加大服务业投入,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汽车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切实做好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加强对载体建设“103030工程”的指导帮扶,确保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均增长15%以上,抓好泰山千古情城、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岳华能源储备物流等项目建设。深化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12个重点产业、4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合力。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等旅游项目集中的有利条件,探索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高起点编制《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市旅游项目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包装推出一批旅游线路,促进全市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营销,抓好泰豪旅游文化商品城、泰山快乐驿站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五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抓好康平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特变电工、宏康机械、宝来利来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和知名品牌。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开发区园区设立园中园,建设高校创业基地。

(三)全面推进生态泰安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好国家、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严格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认真组织实施《泰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加速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下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认真实施《泰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搞好保护自然生态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工作,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生态泰安。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抓好泰城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泰城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泮河公园、时代发展线三期工程等10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104国道泰安绕城西线改建工程、灵山大街东段建设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搞好供水、供热、交通、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巩固北部成果、攻克南部难点、强化常态管理、全面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宜居泰安。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小城市建设标准,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城镇功能,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做好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进一步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按照全省、全市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对县域科学发展工作及考核的调度督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争在综合实力、跨越发展、“两个同步”增幅等方面实现在全省位次的前移。四是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项目建设,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各项工作。做好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平县融入中原经济区和新泰市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工作,主动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对接融合,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渝洽会”、“青洽会”和“喀交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五是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国有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新泰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抓好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精神病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泰安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建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9.2万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保障标准,确保救助标准年均增幅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6.5万人。三是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人口等社会事业。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为总抓手,落实好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2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村文化大院、社会文化中心建设,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升级,搞好泰安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工程,农村健身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四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检查调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平安泰安”建设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作为,创新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而努力奋斗!

发改委工作报告篇2

20xx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很重要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系列措施,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谋划大规划、策划大项目、实施大协调、搞好大服务,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就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有新贡献。

一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9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截止四月份)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 5.5%;完成(截止四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在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9亿元,同比增长8.7%,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21元,同比增长9%,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557元,同比增长10%。

二、在参谋助手水平上有新提高。

1、我委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成立以区委书记为总顾问、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为副组长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源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拟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组建区“十三五”规划纲要起草小组。草拟《安源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共发出39份《安源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我委接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会同区编委办对我区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改革相关单位认定,我区注册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共4个:安源区价格认证中心(保留)、君维律师事务所(脱勾改制)、规划测绘院(脱勾改制)、公证处(暂定)。为全面推进全区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市场化、规范化进程,根据《关于印发推进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萍府办字【20xx】171号)文件精神,我区制定了《安源区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改革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区相关单位对本单位有属于中介机构的制定脱钩改制方案,并做好相关工作。目前,我区已经完成君维律师事务所、萍乡市安源规划测绘设计院两家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并做好了国有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等工作。

3、草拟了安源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并通过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但是区政府办未印发文件。我委主动联系区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印发〈安源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安府字[20xx]11号)及《安源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目录管理办法》(安府字[20xx]12号),并在我区政府网站上公布。4、编制了20xx 年第一期《发展和改革动态》,及时反映国家宏观政策,全国全省投资动态,供区领导参阅,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在项目建设工作上有新成效。

我委坚持把抓好项目工作作为加快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狠抓项目谋划、推进、监管三个环节,项目储备不断增加,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管理水平明显提高。1是做好项目谋划。我区申报20xx年省重点项目6个(其中拟接转3个、新增3个)。分别是:赣湘国际物流港项目、赣湘再生资源加工回收利用建设项目、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环保多功能纳米复合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生产线项目、萍乡市金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年磁铁矿生产线项目、江西标顶科技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风源系统项目。该5个项目总投资31.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截止4月份底,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27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5.77亿元,占年计划50.2%。申报安源区20xx年市重点项目25个(其中含拟申报接转省重点项目3个、拟申报新增省重点项目4个),其中接转20xx年项目13个、新增项目8个、备选项目4个。经过密切跟踪争取,已初步确定了我区17 个项目,其中新增5项、结转12项。17个项目总投资84.86亿元,计划20xx年投资24.03亿元,截止4月份底,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8.5 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7.42亿元,占年计划30.88%。2是加快项目推进。为加强和规范全区重点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项目保障水平和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安办字[20xx]27号文件下发了《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源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等的通知》,内容包括《安源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安源区重点项目推进调度办法》、《安源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安源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以及《安源区20xx年新建续建项目一览表》。

四、在争取要素支持上有新突破。

1是向上争资取得突出成效。3月初我办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报送20xx年争取上级投资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安发改字[20xx]27号文件到各项目单位,并请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报送20xx年拟争取上级投资资金项目计划。4月底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讨论了《20xx年拟争取上级投资资金项目计划表》,区领导再次提出20xx年全区确保争取上级资金8亿元,目前已再次对全区各项目单位的上报资金进行了调整,20xx年我区拟申报上级资金102393.4万元,确保争取上级资金80024.79万元,力争上级资金88099.44万元,计划申报项目个数 149个,并正式下文安府办字[20xx]64号,同时通知了各项目单位领取文件,按照文件要求每月报送项目进度。2是争取省级用地指标取得突出成效。申报省级预留用地指标560亩,分别是江西标顶科技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风源系统项目115亩、赣湘国际物流港项目150亩、赣湘再生资源加工回收利用建设项目 50亩、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环保多功能纳米复合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生产线项目100亩、萍乡市金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年磁铁矿生产线项目145亩。

五、在项目服务与项目监管上有新举措。

1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程序,畅通审批服务渠道,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截止目前,共办理立项批复(含可研、初设)39个,其中:备案14个,批复24个,核准1个。2是积极做好项目资金管理,4月初接市发改委稽查办转发省发改委文件通知,20xx年五月底六月初将再次对20xx年全省项目稽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单位再次进行整改稽查,目前已通知好项目单位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迎接省、市发改委的检查。

六、在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上有新部署。

1是继续深化改革,助推苏区振兴发展。我委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继续落实“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等改革要求,创新、巩固区级改革任务,对去年以来确定的74项改革任务进行进一步梳理,重点推进区“三联动、三畅通、三覆盖”行政服务体制改革和落实公共服务、资源市场化运作的一系列改革。2是加快产业转型,推进苏区振兴发展。我委将以《萍乡市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指导,认真落实《安源区新型工业化三年强攻计划实施方案》、《安源区农业现代化三年强攻计划实施方案》、《安源区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三年强攻实施方案》,争取把安源工业园纳入到省苏区振兴发展30个重点平台中,以安源工业园省级园区为抓手,发挥经济转型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玻璃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大力推进五大新型产业发展,抓出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将安源打造成全省转型示范区,以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推进苏区振兴发展。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围绕中心抓谋划。

1、做好我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我区“十三五”规划草稿。2、全力做好经济监测。及时制定发展改革动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认真分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工作。

3、继续抓好调研分析,着力在提升课题质量上下功夫,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应用性、针对性。立足全区发展实际,积极动员全体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拓宽调研思路、创新调研手段,提高调研质量,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服务。

二、紧贴发展抓项目。

1、全力搞好项目储备。做好20xx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包装、储备和推介工作,申报争取第二批省重点项目。督促和配合各省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尽快完善好各项前期手续,争取尽早上省重大项目调度会,努力争取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做好编制20xx年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和推进计划,对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做好20xx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汇总、梳理、分析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把重点项目推进作为投资发展的重中之重,继续深化重点项目管理,咬定目标、倒排工期、加强协调,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跟,全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坚持提供项目优质服务,为项目引进、审批、建设和投运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主动服务、协调服务、尽责服务。

三、全力以赴争取项目。

继续加强国家重点投向和政策研究,精心指导项目单位做精、做深、做透项目,精心包装整合,努力提高项目质量,确保“命中率”。20xx年,全委力争向上争资突破一亿元,并实行分口落实争资任务和明确争资责任:工口争资3000万元,农口争资1500万元,投资口争资 3500万元,社会口争资1000万元,其他1000万元。

四、强化职能抓管理。

把好项目审批政策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投资导向,认真做好项目审批、备案、核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发改委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发挥项目最大效益,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加大对项目的督察检查,与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机制,经常下基层,盯开工、盯进度、盯结果,力争项目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加强资金管理,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投资项目安全运行,定期到项目单位稽查。

五、继续深入对接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关政策。

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我区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区、享受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深度挖掘项目,力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发改委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04亿元,增长10.5%左右。

(一)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329.5万吨,增长3.9%。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市新增有机蔬菜3.1万亩、苗木花卉2.5万亩、奶牛存栏1.4万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5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9家;落实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26亿元,全年完成造林19.7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7.8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各类工程8540处。工业经济明显回升,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左右,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加大,全市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泰开集团、泰丰矿业等6家企业突破50亿元。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利税670亿元、利润415亿元,分别增长22%、17%和17%左右。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创新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实行指挥部推进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集中抓了一批中央、省投资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航天特车重型矿用自卸车项目、大汶河拦蓄工程、山能集团大型矿用掘进机、泰山会展中心等1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96亿元,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一年。48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0亿元,增长20.5%左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新开工境内招商引资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420亿元,增长21%。

(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泰山瑞奥不夜城、天乐城水世界、泰山温泉城、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7亿元,增长15%左右。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预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873项,其中过亿元项目288项。质量效益逐步改善,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1%。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进力度,市政府制定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肥城市、岱岳区满庄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及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外经外贸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1.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进口总值9.6亿美元,出口总值12.3亿美元,分别增长50.9%和3.7%;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64%和60%。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带动作用增强。泰城泮河水系(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高铁新区建设工程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262套,基本建成和竣工11858套,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村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增长22%。农房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农村住房4.8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有5个镇被列为省级示范镇。新泰市享受沂蒙革命老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持政策,泰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东平县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步伐加快。财政保障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完成140.1亿元,增长18.7%。就业形势稳定,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7.8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72.2万人。幸福教育工程扎实推进,建设完成公办幼儿园168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分别增长13.3%和17%左右,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认真落实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教育、文化、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xx年,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结果。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实体经济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总体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稳增长和调结构压力并存,市场需求疲软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制约矛盾并存,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减与财政增收困难并存,经济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从我市看,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投资方面,在市场环境趋紧、预期收益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仍不强。消费方面,在住房等消费拉动作用减弱的同时,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不小。出口方面,受外需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双重压力,部分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重点工业企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产能发挥不足、产量下降。三是促进财政持续增收结构优化的难度依然较大。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增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依然较大。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较多。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国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强,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价格水平趋于稳定,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陆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党的的召开,将为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市自身来看,一是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有力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投资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农业连年增长,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我市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外经贸跨越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财源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支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四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以上因素,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和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2)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3)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4)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任务。提出这样一组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走势,又考虑了我市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培植后劲等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把精力引导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走持续健康发展路子。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是关键,必须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把增加收入、解决好就业、提高保障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节能减排是转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生态泰安”、“美丽泰安”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作为旅游城市的泰安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三、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扩需求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内投资总额达到2100亿元左右。(1)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电泰安热电联产、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大汶河拦蓄工程、泰山龙曦国际旅游度假地、60万吨/年LNG装备国产化、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二期工程等120个左右重点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投资完成率、竣工率、投产率新突破。按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要求,策划充实一批能延伸产业链条或补充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为投资接续做好准备。加大对新策划项目的前期推进,安排100个左右前期推进项目,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继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营造齐心协力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产业招商指挥部的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字号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3)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有机统一,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年内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依靠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改投入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4)着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坚持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省市重点项目。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推进项目融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对上争取、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点项目建设领域。二是繁荣发展消费市场。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搞好“商贸流通十强培植工程”,加大对30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的督促调度力度,着力改造提升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建设一批重大涉农领域物流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城乡商贸服务水平。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放心肉”、“放心酒”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三是千方百计保持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坚持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以“两市(京沪)、两地(港台)、两国(日韩)、两洲(欧美)”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纺织、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升和汽车及零配件、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招大商引好资,确保利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培植以泰山玻纤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泰开集团、特变电工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以航天特车、现代重工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大力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的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展会的平台载体功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培植壮大“走出去”队伍,引导我市煤炭、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业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基地县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14个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有机蔬菜、奶业富民、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年内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5万亩。加快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优势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力争达到11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抓好林业产业亮点培植、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年内培训农民50万人次。二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继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落实好煤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汽车、输变电设备等十个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好山东尤洛卡煤矿安全检测项目、现代重工挖掘机生产项目、山东新煤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矿用救生舱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工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企业和培植的“百亿企业”上项目,突出抓好“四个一百”项目(100个重点企业、100项技改项目、1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节能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泰邦科技工业园、瑞福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化工程、普瑞特太阳能果蔬干燥系统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泰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加大服务业投入,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汽车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切实做好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加强对载体建设“103030工程”的指导帮扶,确保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均增长15%以上,抓好泰山千古情城、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岳华能源储备物流等项目建设。深化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12个重点产业、4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合力。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等旅游项目集中的有利条件,探索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高起点编制《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市旅游项目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包装推出一批旅游线路,促进全市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营销,抓好泰豪旅游文化商品城、泰山快乐驿站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五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抓好康平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特变电工、宏康机械、宝来利来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和知名品牌。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开发区园区设立园中园,建设高校创业基地。

(三)全面推进生态泰安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好国家、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严格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认真组织实施《泰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加速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下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认真实施《泰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搞好保护自然生态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工作,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生态泰安。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抓好泰城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泰城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泮河公园、时代发展线三期工程等10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104国道泰安绕城西线改建工程、灵山大街东段建设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搞好供水、供热、交通、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巩固北部成果、攻克南部难点、强化常态管理、全面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宜居泰安。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小城市建设标准,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城镇功能,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做好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进一步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按照全省、全市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对县域科学发展工作及考核的调度督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争在综合实力、跨越发展、“两个同步”增幅等方面实现在全省位次的前移。四是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项目建设,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各项工作。做好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平县融入中原经济区和新泰市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工作,主动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对接融合,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渝洽会”、“青洽会”和“喀交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五是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国有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新泰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抓好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精神病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泰安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建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9.2万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保障标准,确保救助标准年均增幅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6.5万人。三是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人口等社会事业。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为总抓手,落实好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2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村文化大院、社会文化中心建设,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升级,搞好泰安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工程,农村健身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四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检查调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平安泰安”建设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作为,创新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而努力奋斗!


看过“发改委工作报告”

7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