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观后感 >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今日妈妈带我去南洋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表面上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这个举动被称为“流浪地球”,之后全球的人们齐心协力拯救地球的故事。

让我最感动一段是讲述了各国救援队已经都在撤离途中了,但当大家听到韩朵朵在广播中期望大家能回到一齐伸出手出一份力时,大家为了拯救自我的家园,决定进行最终的一搏,哪怕这挽回地球只是一种0%成功几率的奢求。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机器,是因为人在应对任何困境的时候,哪怕这件事是一种妄想,可是人类的情感往往会让人去试一试。而里面的莫斯,则是里面最理智的东西了,所有的事情都会计算好,只要有一点失败的可能,莫斯都不会去冒这个险。

我认为,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即将毁灭,人类再无挽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这样大家就会团结起来,打败困难!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十分有意义!虽然电影资料是虚构的,但我们必须要爱护地球,珍惜现有的资源,不要让电影中的某些情景成为现实,这样的话真的太可怕了!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2

"在这个世界上,希望和钻石一样珍贵."如果你选择希望,你就有理由坚持生活。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太阳进入老年,地球上的人们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以求生存。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灾难来临时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有勇气去做,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它们不努力工作,而是舒适地等待灭绝,结果会完全不同。即使前面的过程很困难,但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即使过程简单,也注定要灭亡。这是希望的力量。

钻石很珍贵,因为它能反射成千上万种颜色的光。希望,给它一束人类的光辉,它一定会给你一个多彩的成功世界,所以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

小说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叛军想把坚持在地球上游荡的5000名士兵冻死。但是5000名士兵中没有一个人屈服并乞求怜悯。他们说:“让人类永远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们选择了全人类的希望,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死刑执行一小时后,氦闪爆发,太阳开始死亡,所以5000名士兵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选择拯救了人类。这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希望的例子,比如“猪很强壮”。如果它没有选择希望,如果它在废墟中坚持了九天的希望,它今天怎么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呢?还有最美丽的老师张丽丽,她为——个孩子的未来选择了更高的希望。她继续努力,把三个学生从疾病中解救出来,给了他们生命和健康。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真诚的情感,但它能带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选择希望吗?

我想是的。当生活、学习和工作不令人满意时,我们应该选择希望并坚持下去。每当我穿过峡谷,沿着崎岖的小路行走时,一片绿荫出现在我面前,我的心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如果你选择希望,希望也会选择你,给你带来光明的未来。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比钻石更珍贵!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3

今日看了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一部小说拍摄的。以前对刘慈欣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略有耳闻,记得我们班长经常拿着他的《三体》看。故事讲的是地球未来的状况,由于太阳老化会吞噬地球,不得不从太阳系中逃出来,采用动力“搬家”到另一个星系。没想到地球在逃脱途中经过木星时候却犯了难,被木星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偏离原轨道,引起灾害,人类竭尽全力拯救地球的故事。本片拍的异常像好莱坞大片,视觉效果实在是太震撼了!走出影院后心境也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的地球拯救行动叫做“流浪地球”,意思是地球从此脱离太阳系,走上长久的流浪之路,就像一叶小舟,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当中,直到到达另一个“太阳系”。一开始,对影片呈现的场景感到有点惶恐——那是一种落寞的白色,白茫茫的,是没有目的地的那种迷茫感,把观影的人都麻痹了。

接下来的剧情还是很具感染性的,情节的承接渲染的很好,节奏紧凑。结合影片开头呈现的雪景一样,几十年后的北京破败不堪,一片荒瘠,零下八十多度已成了常态。人类不惜巨资在地球上建了一万个地下城——地下几千米的生存空间,供给给遇难的人,供他们及时避难。所以,能到地面上瞅一眼都成了难事。看到那里,我的心境有些沉重,为影片中地球的惨状而痛心不已。

影片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贫瘠的,毫无生机的。由于迁徙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几十年后的地球表面已经不再适合人居住了,环境恶劣地惊人,让人可怕,毫无人活过的痕迹。只能在“地下城”中感受着麻木的、机械的生活,滴答滴答地,等待着自然规律的终结。

主角刘启的父亲刘培强是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了十七年,做地球流浪的指引工作,即将面临服役到期而回到地球。走之前,他陪着刘启最终一次观星,指着木星告诉年幼的刘启说:“爸爸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在天空中看着你。当你看到木星在你眼前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这是一个谎言,因为在北京处于逃离太阳的阳面,根本看不到星星。在影片的最终,这句话终究也只是个留下的念想而已,因为爸爸回不来了,最终自我牺牲变成了“星星”。

影片中有些情节让我异常感动。记得主角的姥爷韩子昂在参与救援经过被雪覆盖淹没的上海市的时候说过:“在那个时候,人们根本不会关心太阳呀什么的,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那时候我赚不到钱,可是我每一天都是很开心的,每一天回家就吃你奶奶做的面,其实你奶奶根本不会做饭,她做的面呀,太咸了,可是我啊,一点都不敢剩。”这才是最滋润的小日子,不会为钱而活,可是并不代表活得没有意义,其实对于物质的藐视不是做作的表现。人类并不明白这个“毁灭”从何而起,或许是一次坍塌,一次火山喷发,一个物种的销声匿迹,只可是人类没有注意到而已——人类太注重所谓物质的输入,这才是最可悲的。其实地球早就开始了发出抗议的警报,然而无人问津,所以它撑不住了,生命迹象已化为乌有。

然而,“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这是刘培强最终发出的感叹。地球濒临死亡,顷刻间会被木星吸引过去并且进行自行“解体”,很多人真的不忍心,在于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当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紧要关头,所有人的沉寂了——

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东西多自然好,可是真的把握地住吗?以往以为地球是所有人永远的乌托邦,可惜没有人聆听地球的呻吟,人类只会不断地夺取,夺取,夺取,却从未感激过馈赠给我们物品的那个被我们自以为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库。

在这个时候,要想让人坚持理智,实在是一种奢求。所以刘启最终提出了一个计划避免地球和木星相撞,所剩不多的救援人员开始实施。得知消息的刘培强恳请联合政府批准派救援队支援,联合政府准许后进行全球播报,正在撤离的救援队听到播报后果断转头返程,放弃了最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只是为了为地球争取可能的机会,看到那里我的眼泪又不自觉的留了出来。

既然如此,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期望。影片中主角的妹妹韩朵朵在呼吁救援的时候说:“我原本不相信期望,可是经过今日,我相信了,期望是一个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是回家时的方向。”不一样于开头是教师提问的时候回答的不真实,相反,这是没有掺杂虚假的真实。可是,为什么成功率为0的计划仍然要执行?是因为失去的够多了,不怕再失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只要有一线期望都不要放弃。可是期望究竟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的一节政治课,教师在讲生命这一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航370明明已经隔了那么长时间,根本不可能找到飞机遗骸和乘客尸体,可是仍然在继续进行徒劳的寻找?再找下去,岂不是浪费时间?之后教师解释是因为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对生命给予尊重的态度,这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爱护,更是一种安慰,对遇难者的亲人,家庭的安慰。我一向觉得这句话异常玄乎,太哲学,实在是搞不懂。结合马航370事件来看,我认为“流浪地球”计划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坚守,是对地球的职责感使然,无法摒弃对地球的不舍,所以宁可拖着地球走也不扔下它不管,有一点新的可能就放手一搏,总之大不了都死罢了,这是一种深深地眷恋。

影片还提到了“家”,像韩朵朵在爷爷死后在雪地里哭喊着:“没有了爷爷,我们能去哪啊?哪里是我们的家啊?”嗓子里堵着苦苦的,咽不下去的都是咸咸的泪水。在爷爷死的时候叫着了韩朵朵的名字——那是他死去的女儿的名字,这个捡来的女孩是他想念女儿的载体,他想着,在零下八十多度的铅色天空和有些发黑的雪堆中冻僵了。看到那里,我哭了,我看到很多人趁着黑,转过头向我投来鄙夷的眼神,似乎在说“这孩子太入戏了”。而我不解的是大多数人难道对“家”没有一种发自于心的自然情感吗?昨日我在咖啡馆偶然听到两个姐姐在小声议论,其中一个时不时地照镜子,兴趣颇浓地拨弄着卷曲的头发,然后说“我真想找个有钱的干爹,要不然我都没钱整容了”,另一个则附和着:“真是的,过年期间我妈非让我串门去,天天见七大姑八大姨,整的我都不认识我祖宗了”,我打心底很排斥这种叛逆期过早唤醒的惨绿“社会人”,不由的把椅子挪得远了点。

《流浪地球》看完之后,影片中呈现的东西:家园、团结、亲情、爱、自我牺牲、期望……让我流了很多次泪。我忽然发现我对地球家园爱的那么深沉,对外面的很大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近乎于本能的不舍——因为2500多年后,一百代人的接力都在贝加尔湖畔等待着“冰”化成“水”呀!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4

最近由吴京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在国内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堪称国内影片史上第一。

是由山西作家刘慈欣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影片中讲述的是未来地球可能面临的处境未来地球地表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都在地下生活,想让到达地表需要获得认证并穿上厚厚的服装。用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来推动地球在宇宙中前行。地球在流浪的过程中在路经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的作用地球可能会与木星相撞。一群人为了保护地球,不与木星相撞,努力奋斗的故事。其中吴京饰演在空间站的上校,为了保护地球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空间站30万吨燃料加上地球中所有发动器的能量引燃了木星中90%的氢气使冲击波推动地球离开木星的引力范围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未来人们所面临的处境,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地球减少污染,加强对科学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急时刻想出解决的办法,让人类文明延续下来。另外告诉我们要永不言弃,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要不放弃希望。希望就像钻石一样灿烂。人们有了希望才有无限可能。

单从影片的特效来看,不亚于好莱坞,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富强起来,相信有一天中国会雄于地球。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5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6

昨日,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可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宏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光里,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我们细细品味。

期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应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绝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期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期望时,他们依然期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绝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可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所以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我,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仅情节扣人心弦,并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7

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

看了流浪地球的观后感作文篇8

20__年2月11日爸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

有一位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爸爸,他叫刘培强,他是一位中国航天员,因地球离太阳太近,太阳会毁灭在即,地球也将随之灭亡。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即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人类把它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所以他只能陪伴儿子刘启4年,4年后前往国际空间站,妻子因病去世,所以只有外公韩子昂陪伴刘启长大。转眼17年过去刘启长大了,他带着妹妹韩朵朵偷偷从地下城跑到地面上,偷开外公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后来,莫斯最后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刘启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对他说的话:儿子你知道吗,木星90%都是气氧,刘启说:那是不是像一个大气球?刘培强: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刘启:嗯。最后,刘启把上万座发动机聚集在一个发动机里,冲击木星,木星在反弹给地球,地球受到冲击就会离开木星。最让我感动的是,因有些发动机缺少燃料,刘培强就驾驶航天器撞击木星,在驾驶的同时他最后对儿子说:“儿子,爸爸要去执行任务了,你闭上眼睛,数321,抬头看向天空就能看到爸爸了”。这可能是刘培强给刘启的一个念想,因为距离太远,就算用天文望远镜,刘启也很难看到空间站。但最后的这一刻,地球由于被吸引,已经离火星很近了,而刘培强点燃火星,造成巨大的燃烧、爆炸,刘启肯定是能看到的。在最后一刻,刘培强牺牲自己,救了地球,也兑现了给儿子的承诺。

可能在生活当中,我们人类有些人每天只在乎今天生意好不好,今天吃什么,今天去哪玩,并不在乎地球外面的事情。也许是压根儿都不理,也不管航天员们正在干什么,做什么,只顾着自己。

1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