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观后感
《花木兰》观后感篇1
如何爱国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更是永恒的课题。爱国之情,想必人皆有之。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总隐隐有股爱国之情,它有时像将要喷发的火山,在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有时又像蠢蠢欲动的温泉,越发抑制不住。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有了国,哪来的家?更何况只有更爱国才能更爱家。
现在,许多农民已奔上了小康,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这些生活全是靠过去的战士保卫下来的。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战争的动画片——《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画面,花木兰的父亲花将军要出兵起征,却在回家骑马途中,马绊到石头跌倒,花将军从马匹上摔下来,使其不能走路,对于率兵大战这件事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花将军觉得自己甚是给家族丢脸了。于是木兰跑到山顶上,她的子厚师父托梦给她叫她去当兵,开始了女扮男装的当兵之路。在木兰去当兵的途中,遭遇了三四个劫匪绑架劫粮,好在木兰功底深厚,从小训练有素,即便在蒙眼的情况下,打败了劫匪。他们惊慌失措,逃走了。
这一幕,也被去当兵的刘刚看见了。他们成为了好兄弟。一起打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果不其然,木兰成为了大将军。看到这,我心中暗暗想到:木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后来,在叛军偷袭木兰他们的军队时,刘刚差点死于叛军,多亏木兰相救。
与此同时,在战争间隙,刘刚教木兰写字,而木兰教刘刚射箭。
接着,木兰与刘刚受到汉帝的指示,深入地方,寻找证据,证明了内奸——方丞相这件事。最后掀开了黑幕,方丞相的真面目被——揭穿。即使没有看到结尾,我也知道,木兰他们肯定胜利了,因为“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
在动画片的后半部分,木兰得胜返朝。可她并不接受汉帝封赏给她的官职而返乡。
要知道,像木兰这样有勇气,有孝心的人已经很少了。现在的人把利益看得太重宁愿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能把人的价值很好地发挥出来。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怎样做人?表面上在读书,其实是为了别人而读。不是自己真心想读。我们周围的人都是如此。我们把这样的不正常的现象,当成了平常。我们能够有为了祖国而读书的庄严使命感吗?我们将来能够担负起建设国家,建设家庭的使命吗?
我们中,好一点的学生就是要考个好分数,没有更高的追求;更有一些同学把混日子养成习惯。
面对木兰这样的巾帼英雄,我们只有汗颜啊!
愿木兰唤醒我们的爱国心!唤醒我们的奋发图强之精神!
《花木兰》观后感篇2
花木兰的观后感
小时候,就对木兰诗,特别有感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有时自己也会随口,就会背出这些诗句来.敬重花木兰,是个忠孝节义奇女子。
木兰辞,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这是汉乐府里歌颂女子的三篇诗歌。流传最广的,国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木兰辞。它被改编成了小说,戏剧,电影被历代政府用来对百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熟读《木兰辞》,也看过很多次的豫剧"花木兰",但是,这一次,通过电影"花木兰",才解开"为什么花木兰一个女儿身,在战场上活了十二年,靠的是什么?"的疑惑。十二年中,每个夜晚"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十二年中,身为一名女子,如何忍受在黑暗的夜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阵阵悲凉?十二年,要如何才能坚持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看过"花木兰",才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情,山河泪"。那样的混沌乱世,那样的惨烈沙场,那样的不舍苦恋。
电影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带领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土的爱家爱国之情;木兰和小虎,以及将士们的深厚友谊兄弟之情;木兰和文泰之间的至死不渝儿女之情,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尤显可贵和温情。爱,成了战火连天时期人们的希望所在。
木兰说:十二年来,因为有你,每天早上我才有勇气把眼睛睁开,以后的每一天,也将会这样!
我为这句话流泪,因为懂得,对于木兰,爱是希望,是活着的理由。战场是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
在弹尽粮绝之时,两军对阵,文泰从容走出,亮出了自己是北魏七皇子拓跋宏的身份,以自己当人质,换取花木兰和兄弟们的性命。
我为这样的"舍"而流泪。因为懂得,对于文泰,木兰是希望,是爱着的理由。而在战争停止之时,爱情却要为现实让道。荡气回肠的爱情无奈凝结成无疆之大爱。文泰说:若大爱,请相忘!
木兰说:若真爱,岂能忘?
是啊,真爱,怎能忘?放弃生命容易,但忘记,太难。
影片可能是杜撰的故事,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段旁白让人感动:有人说,离家太远就会忘记故乡;杀人太多,就会忘记自己。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的拥抱生命……
在新版的电影中,故事依然发生在大漠,影片没有过多渲染花木兰从军前的普通生活,而是以很多篇幅描绘了这位女英雄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及发生在花木兰与文泰(皇子拓跋宏)之间的一段辛酸爱情故事。电影情感层面刻画细腻,穿上戎装的花木兰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脱下军装的她又是一个懂得为爱付出且深明大义的女子。大漠孤烟、沙石纷飞的战场,为这段传奇故事增添了一丝丝的无助和苍凉。影片中赵薇与陈坤两位演员的演出可圈可点,作为影片重中之重的赵薇,也圆满地完成了让花木兰从古诗走向画面的任务。但是,陈坤扮演的文泰这个角色的闪光点不容小觑。无论是感情戏还是打戏,陈坤展示了历史最好“水准”。也许是跟赵薇彼此的默契,在感情戏路上的把握,陈坤信手拈来丝毫看不出任何怯场,这可能是一名优秀演员的内在潜质吧。
在整部影片能打动观众的情节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兰欲率领被困峡谷的残部与敌决一死战时唱起的那首挽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环绕于影院四周的音响,制造出了将士把观众合围在中间吟咏的效果,这当是近年同类作品里最悲壮也最具感染力的一幕,如果《花木兰》全部以此格调制作,那么它将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在这个花木兰的故事里,有爱情,但更多的',是责任,是成长,是成全。其实无论男人或女人,在战场上成长都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而在这残酷的历练中,遇到一个为成全你的成长而牺牲自我的人,又何其幸运。我为文泰对木兰的三次成全而动容。
第一次,以死亡的名义,让花木兰走出儿女情长,成为战场上的虎将。对于文泰的诈死,初看起来觉得方式太过离奇极端,但仔细一想,从木兰危急时刻独骑驰骋而来时那一亮的目光,到面对木兰踌躇杀人时“这是命令”的大声狂吼,从河边温和殷切的挽留,到“战场上不能有爱情”的决绝冷酷,相比女人的柔情,这男人的目光太过敏锐通透,在花木兰还未了解自己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她的未来。
第二次,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垂危的木兰和兵士们的绝处逢生。
最喜欢这里的文泰,狂沙过后,那一声绝望的“花木兰”,这个多年来藏在暗处的男人终于袒露了自己的情怀,终于相见的无语凝噎,割腕输血的平静温存,峡谷困顿中的相偎相依,走向敌阵的决断从容,以死相逼,义无反顾,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只寥寥数语,便让对手哑口无辞。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内心的男人,憔悴瘦弱的外表下澎湃汹涌的壮士豪情,让人荡气回肠。
第三次,则是爱情的了断。我常想,文泰“愿意为国赴死,不愿牺牲爱情”,然而在朝堂之上,抬眸垂首,终是无言承受;蓬蒿离离,没有缠绵悱恻,轻轻一抱,便是默然长别。“家国”二字,是个沉重的话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将功成,万户涕泗。
对这样的结局,我不知是悲是喜,惟有无尽遗憾。“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区区二十字,隐藏了多少真实的历史。如果说赵薇版的木兰,英姿飒爽,让我觉得真实;那么陈坤版的文泰,带给我更多的则是感动。因为大爱,所以无私,因为辽远,所以壮美。
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这部影片再一次告诉大家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女人照样可以统率千军万马,也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幸福,选择“大爱”而放弃“小爱”!
因为有爱,才能坚持;因为有爱,沧海桑田才能天长地久;也因为有爱,虽有遗憾,却仍觉人间如此美好。
《花木兰》观后感篇3
当我看完《花木兰》这部影片时,被花木兰替父从军、为父亲而愿意付出一切的事迹所感动。
花木兰聪明好动而又调皮,当得知朝廷又要父亲重上战场和看到父亲的腿受伤却坚持要去打仗时,便有了替父从军的决心。可刚去习武时,花木兰却需要做很多她从未做过的活,每天要没日没夜地练武等等。花木兰不太明白该如何练习,闹了许多笑话。一想到父亲,花木兰便心痛不已。于是她白天努力,晚上也丝毫不放松,最后靠自己的机智勇敢打败了匈奴,皇上也原谅了花木兰,非但没有赐她死罪,还赐给她一把宝剑。
当今社会的儿女,哪个能和花木兰相比?恐怕千万个人里只有一个。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个娇生惯养,活脱脱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哪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更不用说孝敬父母了。如果现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是花木兰的话,恐怕最多只会为父亲着急,而没有要替父从军的信念。
就拿我认识的一个小妹妹来说吧。当她看到生病的奶奶卧床不起,床边还有一个红苹果时,就毫不客气地把那个苹果消灭了。接着,也不问问奶奶的病有没有好一些,就独自去玩了。在看她把苹果一点一点地吃掉时,我觉得自己的心也就像被一条自私的虫宝宝吃掉了。我问她:“小妹妹,你为什么不问问奶奶的病情,还把奶奶房里唯有的一个苹果吃掉了呢?”小妹妹满不在乎,挥手一说:“为什么要问呢?奶奶的病又不是不会好,至于苹果嘛,那么大、那么红的苹果我不吃,让奶奶吃的话多可惜呀!”这句话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得我直喘不上气来。我万万没想到,一个已经有十岁的孩子,居然还不懂得“孝敬”这两个字!
花木兰那种懂得替父母分忧的品质,确实还有很多儿童比不上。虽然也有一些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当然,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先搞好学习,这样,父母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就能达成了,那时,他们恐怕会高兴得都合不拢嘴了。
《花木兰》观后感篇4
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不仅看到了爱国爱家的闪光点,还挖掘出了属于花木兰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何开发潜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当花木兰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做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时,外人否定她,认为她不能为家人争光;家人则鼓励她,希望她努力改变。是快乐地做自己?还是沮丧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不得不让木兰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
军营的生活并不好过。每天从早到晚的耐力训练,让木兰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脚步。但她从未放弃,还是相信,生活虽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战场上,靠的不仅仅是力气,有时候也得靠智慧。木兰制造的雪崩,使军队胜利。当然,《花木兰》中的木须,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总是不断地在寻求自身的价值,这并不代表我们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声之中,而是对自身的一种自我肯定。当木兰都承认了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假冒的时,她便接近了真实,因为她最终成就了最真实的自己。
终于,她为之努力,又发挥潜能的转折点出现了,替父从军、击败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须所说:“那是因为头盔太脏了,我给你擦擦干净。”也许再擦擦,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自己的美与善良以及勇气。在故事中能令人处处得到启发。人,只有在发挥所长时,才能散发出强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属于它的春天。
《花木兰》观后感篇5
看电影之前,我对《花木兰》的期盼很矛盾。一方面,马楚成这两年的成绩单实在让我无法觉得他是个靠谱的导演,并且能够驾驭好这个题材;另一方面,我真的、万分的,期望花木兰这个主角,能带给赵薇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不管别人怎样看,我始终认为她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即使《画皮》好评如潮,我也不觉得那是她最好的发挥。在我心里,《情人结》和《姨妈》才是她的水准。
结果,在电影开始的那个镜头里,我的第一个矛盾就被解决了。vitas同学以和整个电影氛围十分不搭调的气质,一袭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业的对着口型迎风流泪满嘴沙,然后镜头一转,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传说中的男宠……大哥,难道你也是没钱了就跑到中国演演电影么!整个电影就这样莫名奇妙的开场了,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不到十分钟,花木兰已然“旦辞爷娘去”了(电影里没娘)。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后半段舒服,因为那是典型的“马楚成作品”:节奏明快,剧情简单,台词简单,还有不少笑果。即使这个电影就这么进行下去,或许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无非是多一部《剑蝶》(当然水平要高一点……),只是会遗憾赵薇对花木兰投入的感情罢了。但是坏就坏在,所有人都明白这电影是必然要转型的。几次宣传场合,马楚成话里话外都是家国天下,怎样可能让花木兰就只是和费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于是在急转直下的半小时里,整个《木兰辞》基本被还原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原先诗中关于花木兰的军旅生涯就这么二十个字,而电影里也没费什么劲,几仗打下来,花木兰就成了将军。
能想到么,看到那里我真的很失望。花木兰已经走到了那里,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她还要有什么成长在看电影之前,我始终把它想象成一个女人的史诗,因为用脚趾头想想也明白,这样一个女人,她在军队里有多艰难,她在战争中有多么渺小和无助。花木兰之所以成为花木兰,我觉得,不是因为她能够在成千上万的士兵面前发号施令,不是因为她能够得道多助,而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并且她有勇气、毅力和气魄,在那样一个不属于她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我看来,这种渺小的生存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对于电影后半段的剧情,说实话我真的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太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喜欢那么多符号一样的主题元素被堆积在电影中,也不喜欢那场潦草的高-潮戏。或者是马楚成太钟爱这个题材,也或者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特点。总之就是看的到导演的努力,却也看得到他的力不从心。大场面调度不好(估计也没钱……),室内戏又拍不出紧张激烈,倒是花木兰杀了门独后和文泰四目相对的时候,以及最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的时候,隐约让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愿》……
当然我以上这些,并不是说《花木兰》有多差。其实凭心而论,在最近的国产电影中,我想《花木兰》即使算不上多优秀,但也在平均水准之上,何况还加入了导演演员那么多的心血和诚意,为此我也愿意鼓掌。其实有《木兰辞》做基础,《花木兰》怎样也不会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诗词之外找到一个闪光点。而《花木兰》令我失望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闪光点”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剩余的感情。诚然陈坤这一次确实演得很好,可我却觉得,假如把这个主角去掉,这电影会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难道花木兰就那么需要一段感情么,难道一个女人要成长要强大,必须需要一个男人告诉她这样那样吗难道她真的需要在过尽千帆还要来一句,谢谢你文泰吗花木兰敢于代父从军,已经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样到了军队里,成长为一个统领千军的将军了,却反而连应对死亡的勇气都没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兰成长中的障碍设置为她作为女人的软弱,那么我想,一个费小虎,足够让她长大和应对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说,电影存在的问题是出自编剧的苍白和导演的力不从心。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德和期望,每个人又都对她有某种情结,于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圣女贞德。但在我心里,即使她在战场上总是躲在最后,她依然是个英雄。其实编剧中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对花木兰她爹的改动,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恋战尝期望保家卫国的汉子。这一点对花木兰的性格铺垫很重要,让这个女孩的举动有了一脉相承的气质。
我想无论每个人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对赵薇的这一次表演,就应都会有目共睹吧。以前我总吝啬用赞美之词评价她的表演,《画皮》好评如潮我甚至还泼过冷水,但这一次我真是很激动的在看完之后就打电话传播她演的有多让我感动。当然我不会用那么多类似于有层次、有感情之类的词评价她,我只是真的在电影中,彻底的忘了她是赵薇……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后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最感动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对话那一段,虽然那句“对于你的______(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和平的愿望),我很尊重”让我差点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没什么光彩,对手戏的那个貌似年纪还没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脸青春洋溢,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这个公主的深明大义,却不抵蓬头垢面的赵薇,一句历尽沧桑的“我也只是个女人”。
我也只是个女人呐。《花木兰》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让她多么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动作和神态。而电影虽然给了她女儿身,却有意无意的还是让她成为了一个“男人”。再矫情一点儿的话,听到那句台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的绝不是银幕上那个主角的12年,而是那个替主角说话的演员的12年。其实她也只是个女人呐。一个女人的肩膀会有多宽阔呢,一个女人的内心能够有多强大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不明白,但是赵薇明白……
《花木兰》观后感篇6
木兰转身凝望文泰,随着镜头的拉远,她的身影愈来愈模糊。花开花落,褪去了戎装,褪不去的是一位女子的柔情……她站在那儿,用古代女子特有的温柔誓与时间对立。冰雪早已带走爱人的温度,茫茫雪地里诉说的唯有万分无助。柔弱的肩膀却坚强地承担起天下苍生、黎明百姓的未来。她站在那儿,已然成为一个失去了自我的悲剧……看不清,木兰的眼中是否有泪光。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男子此时却只能留下一个背影,然而,战场的厮杀,12年生死的较量,12年感情的磨砺,早已造就出她一颗坚毅冷峻的心。
为了天下,为了家园,她战胜了害怕,不再去逃避,可是却也远离了自我和自我的爱情。如今,当她换上女儿装时,噩梦本该灰飞烟灭的,但又是为了天下,为了家园,她让文泰离开了。观者的`纠结不知是否是木兰的纠结?当我们都还在悲伤着木兰的悲伤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其实柔然公主和文泰也许也会有一段美丽的姻缘?柔然公主是个可爱的女子,不仅仅将她的善良施与小事小物,而且同样也爱惜天下苍生。谋杀夫君,可谓有着和木兰一样的胆识;侍奉父王,可谓一样的孝顺;心向和平,可谓同样的博爱。她既有母仪天下的胸怀又有贤妻良母的品质。只是,她是在用她的出嫁去交换天下安宁。
柔然公主,不能不说是影片中的另一个花木兰。
与其说这是一曲爱情的咏叹,不如说是对一类有胆有识的女子的歌颂。她们在大我和小我之间完成了转换,找到了她们自己内心的平衡。我们无权说木兰的结局是悲剧,柔然的婚姻是喜剧,换句话说,悲剧其实不悲,喜剧也其实不喜,不过都是到最后一刻时,出自她们内心的选择罢了。如果悲,那么我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为这三个人受到天下的牵绊不能自已而深深的悲伤吧。
《花木兰》观后感篇7
“唧唧复唧唧,木兰户当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句诗正是出自于脍炙人口的《木兰诗》中。
看过《木兰诗》的人都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巾帼英雄,为平定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场上有勇有谋,是一个有孝心的人。她是个女儿家。
这次冬令营,看电影这项活动,我们就看了《花木兰》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里主要讲述了可汗去村子里点兵从军,不巧却点到了花木兰的父亲,父亲体弱多病,有可能一去不回了。花木兰就决心要替父出征。于是,她戴上了沉重的铠甲,手持缰绳,腰别利刀,不辞而别。花木兰从此在战场上披荆斩棘,立下汗马功劳。
花木兰杀了单于之后,皇帝要给花木兰嘉奖,花木兰却不接受赏赐,要回家尽孝道。出征十二年,父亲天天盼着女儿归来,早早拄着木拐去村口等待,终于等来了花木兰。他鬓发已花白,花木兰也扶他进门,从此,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当我看到这里,心里为之一颤,花木兰文武兼备,还有孝心,我震撼之余,不由地称赞花木兰。据说,以前是不准女子从军的,从军是强壮男子的事,婉约女子却只能在家纺织,可花木兰不顾陈腐的观念,在战场上毫不逊色于男子。从此,“女胜于男”就一直传扬在人们心中。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是英雄,也是令人广为传颂的女中豪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