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疾病防治 >

什么是白蜡哈氏茎蜂,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

|OK蜜蜂网
  白蜡哈氏茎蜂,属于膜翅目,茎蜂科。近两年在河北省中部黑龙港流域严重危害白蜡树,去年华北石油任丘矿区的白蜡树有虫株率达到80%以上,严重的区域有虫株率达到100%,平均每棵树有虫10条以上。从幼虫越冬情况来看,栽植两年的树木越冬幼虫达到5条以上,有虫株率达到78%;胸径10厘米的白蜡树越冬幼虫达到15条以上,最多的达到48条,有虫株率达91%。因此,白蜡哈氏茎蜂为害非常严重,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抓住有利时机是防治的关键。 

    危害方式 主要危害白蜡树当年生长旺盛的嫩枝条髓部。初孵幼虫从当年新生枝条第一对叶柄处蛀入嫩枝髓部,然后向上串食前进,其排泄物充塞在蛀空的隧道内,一般每一被害枝条内有1至5条幼虫,致使被害部位的复叶青枯萎蔫,影响景观效果。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3毫米至15毫米,黑色,有光泽,分布有均匀的细刻点;触角丝状,27节,鞭节褐色;翅透明,翅痣、翅脉黄色。雄成虫体长8.5毫米至10毫米,触角24至26节,其余特征同雌虫。幼虫乳白色或淡黄色,体长约12毫米,头部圆柱形浅褐色,腹部9节,乳白色或淡黄色。蛹为离蛹。 

    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当年生枝条髓部越冬。3月上中旬至3月底(白蜡芽萌动前后)陆续化蛹,4月上中旬(白蜡树当年生长旺盛的嫩枝条长约10厘米至20厘米、弱短枝停止生长时)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初孵幼虫从复叶叶柄处蛀入嫩枝髓部危害,5月初,可见受害萎蔫青枯的复叶。幼虫一直在当年生枝条内串食为害并越冬。 

    越冬幼虫识别 幼虫在越冬前横向啃食木质部,蛀孔仅留枝条表皮,在枝条上的症状表现为直径5毫米至7毫米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点,斑点中央有一个直径为2毫米仅留下枝条表皮透明状的圆孔,此处即为成虫羽化孔口,它是查找该虫的重要标记。每个当年生枝条有羽化孔1至4个,幼虫在羽化孔的下方1毫米至3毫米处的枝条髓部,在此处折断枝条可以发现幼虫。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树木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 

    2、区域联防。白蜡哈氏茎蜂成虫有较强的飞翔能力,防治时应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联防联治,封锁成虫的生存空间,缩小扩散范围。 

    3、化学防治:根据白蜡哈氏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与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喷雾:采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1500倍液加增效剂对叶面及枝条喷雾。叶面与枝条喷到、喷匀即可。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喷施为宜。 

    (2)防治时间:防治白蜡哈氏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