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疾病防治 >

大蜡螟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OK蜜蜂网

大蜡螟形态特征 

    卵呈短卵圆形,长0.3~0.4 mm。表面不光滑。卵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苍白,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卵块为单层,卵粒紧密排列。 

    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和深灰色(图10-5)。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8mm,重量可达240 mg。


大蜡螟幼虫和成虫

    茧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茧也会被黑色粪粒或蛀屑包裹。长达12~20 mm,直径5~7 mm。常在箱底和副盖上结茧。 

    蛾颜色呈银白色,而以虫脾为食的蜡螟则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虫雌蛾体大,平均重可达169 mg,体长20 nm左右。下唇须向前延伸,使头部成钩状,前翅的前端2/3处呈均匀的黑色,后部1/3处有不规则的亮域或黑区,点缀黑色的条纹与参差的斑点,从背侧看,胸部与头部色淡。雄蛾体较小,重量也较轻。体色比雌蛾淡,前翅顶端外缘有一明显的扇形区,颜色也相对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颜色,根据不同幼虫食料变化也很大(图10-6)。

    ⑵大蜡螟生活史和习性

    大蜡螟的生活史为2个月左右,长可达6个月之久。就周期较长的来说,休眠发生在前蛹期。在我国南方可发生3~5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蛾羽化后既不要食物也不要水分,一般

    经过5h以上才能交尾,多数在4~10 d 后开始

产卵。产卵期平均3.4 d 。产卵量600~900粒之间,个别可产1800粒卵。产卵位置多在箱壁缀隙中。

    蛾寿命在3~15 d ,在30~32℃条件下,多数交尾过的雌蛾会在7 d 内死亡。35℃下,寿命可达10 d 。温度较低,雌蛾寿命会延长。雄蛾寿命较短。平均约为5.5 d 。

    卵在较高气温(29~35℃)下发育快,卵产下3~5 d 后,即开始孵化。在18℃下卵的孵化期可延至30 d 。将卵短期暴露在极端温度下(46.1℃以上70 min,0℃以下270 min)会引起卵全部死亡。

    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在25%~35%时,有1/3的卵不能孵化。高湿环境比低湿环境有利卵的孵化,使卵期缩短1~2 d ,死亡率下降14%。但是,湿度高于94%,卵易发霉;低于50%时卵易干枯,最适湿度为60%~85%之间。

    幼虫期在45~63 d ,初孵幼虫有蚕食卵壳或怕光的习性。幼龄幼虫会先取食蜂蜜花粉,随后会从巢房壁外部钻进花粉内,逐渐向巢脾中部延伸隧道,在那里继续取食、长大,免受工蜂的清除。

    幼虫发育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30~35℃,相对湿度80%有利于幼虫发育。初孵幼虫活泼,爬行迅速,2龄以后的幼虫活动性明显减弱。1 d 幼虫体小,不易被工蜂清除,上脾可高达90%。幼虫期一般6~8 d ,1~2 d 食量小,对蜂儿影响不大。3~4 d 食量大,钻蛀隧道,是造成白头蛹的主要虫期,5~6 d 幼虫个体大,在脾上取食,易被工蜂咬落箱底,不再上脾。

    在蜂群内,大蜡螟幼虫的生长速率是极其惊人。如果食料与温度条件适宜,幼虫在孵化后第1个10 d 内,体重每天就会有成倍增长,这样快的生长速率说明,一旦蜂群由于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群势严重削弱,蜂群内的所有巢脾即可在10~15 d 内被幼虫毁坏。

    发育中的幼虫实际上取食蜂群里的所有蜂产品,特别嗜好黑色巢脾。如果大蜡螟幼虫缺少食料,蜜蜂幼虫也将受其危害。在温暖季节,许多幼虫常在蜂箱底板的花粉和蜡屑中生长,但在经加工的蜂蜡,如巢础或巢蜜上的新蜡上,幼虫无法完成生活史。

    最后1 d 幼虫结茧前会停止取食,找适宜的场所吐丝作茧,通常老熟幼虫会钻入巢框或箱底裂缝处聚集结茧化蛹。少则几十,多则成百,茧呈圆柱形。

    前蛹期的幼虫体显著缩小,体色加深,由浅黄色→浅褐色→褐色→深褐色。蛹多数在傍晚5时后羽化,30℃时蛹历期最短。越冬虫期通常为老熟幼虫或前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