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
公务员考试是过“过五关,斩六将”很考验人,这个过程很奇妙!既然这样,那么你知道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供大家参考。
公务员相关资讯
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国考考试内容有哪些
国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公务员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含行测和申论。专业科目是部分要求有专科科目考试的岗位要考察的科目。公务员面试包含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
公务员考试考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含行测和申论两部分,公共科目是所有考生必须考的科目。而专业科目是部分要求有专科科目考试的岗位要考察的科目。
国考都分在哪些地方
国考和省考。
国考一般都是中央部委一级招考的,比如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等,以及国务院下属的各个局(部级单位)。
在地方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主要有部委的派出机构如银监局、保监会等。还有一些就是国家直属部门,如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铁路警察、国税、海事等。
省考是省属以及下面的市、县级单位和乡镇一级。
公务员考试的当代意义
当今大学分为这么几派:考研派,公务员派,法硕派,出国派,世袭派。不用解释,相信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明白。这些分派已形成当今大学生和知识青年所追逐的方向,公务员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本文仅谈论公务员考试之当代意义,力求达到谈其一而知其三。 让我抛弃一些肤浅的批判,抛弃对某个群体的偏见,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角度审视公务员考试。
一、公务员考试为阶级流动提供了一种有限的可能,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增进社会阶级流动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它却使社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这一群力求通过考试这一相对公平公正的手段由平民变为政府部门中的一员,跃升为老百姓眼中的“国家干部”。不管该考试的实际操作如何,它代表人才由下层向上层流动的可能,使一部分有志于仕途的人相信能够透过一种公正公平的手段获取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机会,从而体现出执政党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几可比于中国历史上的“士”。他们对社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日常与百姓接触,同时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政府作为。公务员考试将知识分子中一部分人吸纳到政府部门,继续着中国自古及今的文官系统。为官家代言,为百姓办事,与中央平衡着权利的两端,体现着一定范围内的工具理性。
三、为政府选拔人才。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部分类别加试专业课。这易使人联想到中国隋唐以来的科举。虽世殊世易,在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方面,两者作用相同。公务员考试沿袭了科举文官考试以笔试为主的传统。在此方面虽受部分学者诟病,但他通过相对灵活的考试内容,将一部分知识分子规定为需要的人才,从而为政府选拔后进人才做了充足而有效的储备。
四、推动社会变革。从正的方面讲,公务员考试选拔的人才代表着中国政治的未来,人才的变革即意味着政治的变革,公务员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变革的成本,这些知识分子由民间进入统治阶层,他们本身就是变革力量,可以一定程度减轻民间要求改革的压力。从负的方面讲,公务员考试在某些地区已经偏离了工具理性,走向了权利垄断,即上面谈到的“宗族”现象,“世袭”现象,或通过权钱交易使官商之间能够各取所需,从而加深社会贫富对立,加重公权力和某些行业的垄断,改变了经济发展预设的方向,加深中国社会寡头政治倾向。这种偏离不能一味往负的方面讲,纵观历史与各国的政治制度,一国政治之得失,关键不在于人才选择的公平合理(固然此项也很重要),在于如何规约选拔的人才,将人才的使用置于一种适当的制度之中,而制度的选择,从来都要依从时代与国民。中国无论走向西方式民主,寡头政治,还是一党专制,都将顺应时代与国民之选择。
根据海德格尔的哲学,一个人的存在从来都是作为与他人共在的整体而存在,个体的决断从来都难以摆脱他所处的环境之总决断。一个人生活的可能性被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事先决定。制度如是。如将近年来公务员热,与上述意义关联,即可知,其实属必然。近年来中国社会由上到下各方面都出现着种种变化,从上往下讲,种种变化要求政府吸纳大量新人才进行改革;从下往上讲,变革力量要求参与变革,民众中的知识阶层,即变革的代表,会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一方式实现阶层流动,来完成这种变革理想。当然,有人会讲公务员考试的腐败、考试科目不合理、公务员腐败等现象会阻碍变革,但如上二、四条所述,这种制度只是一种工具理性,而制度的选择乃时代与国民之共同选择,究其偏离原因,则非为一人一制度之弊病,实乃一时代一国民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