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职场焦虑
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取对的人,说对的话,去介绍自己获得信任建立有效的人脉网络等等,于是这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些,用我的经历来告诉你如何去认识你一直很崇拜的想要靠近的那些人和团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避免职场焦虑,希望能帮到大家!
首先亲身感悟之前,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还有如何锻炼交际能力:
一、Networking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像上面的这张图,类似艺术的Networking的直接意思,当然在国内,我觉得可以有更广阔的的含义,比如一些线上平台的活动,私信和友人代入等等,比较直接的说法就是人际交流,陌生人交际的意思,不仅仅限于职场这种。
二、它的作用是?
我们很多人会有交际的交流,不仅仅因为有些朋友内向,而是包括我自己即使是乐天派,看到身边人去了不错的企业,或者获得很好的岗位之后,会着急,会把信心满满消耗殆尽,这个着急就会产生比较焦虑的感受;另外进入职场之后,我不能再打学生牌了,按部就班往上爬可能需要很久,又没有办法和领导去建立良好的关系,好的项目和资源也会引发焦虑的产生,这个时候会有一些技巧来改变这些情况:
Networking的作用有很多,如果你去某系知识平台提问,会有一堆人讲述一堆好处,比如我自己就是通过参加沙龙认识了大咖,然后聊天去获得机会证明自己后晃进了4A;我身边也有设计朋友大学的时候就关注各种设计论坛然后撩到大公司设计,获得内推进入知名设计公司的情况。所以Networking就是提供了两个很重要的发展条件:方向和机会。
三、给社交尴尬的一些建议
其实很多人都有社交尴尬,不单单是那种内向的,比如我遇到不对路的人在一起吃饭,也是默默夹菜不说话,另外也有想很安静的看会书的时候,我觉的这都不是大问题,那很多讲社交的人或书会说到:锻炼口才。
比如去大庭广众作死,我觉的特别特别的傻……还有一些莫名的口语练习,其实之所以不爱交流,更多的还是我们没有找对人,没有兴趣,于是“懒”的说话。
首先我觉得不管是谁在职场社交这块都是可以去训练的:
第一:我们可以从每天搭讪开始,比如以往有些人可能不太愿意说话,见面微笑或者完全没有表情,那么从明天开始,你可以先和同事说声你好,或者道个早安,看看大家的反应,这个事情要慢慢来的,不用去着急。
第二就是换一个场景去交流,我遇到很多新人,不善于说话,但是写简报写的挺好,做事情也很得体,所以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感情丰富的一面,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不一样,如果你喜欢非面对面交流,也可以试着把工作中的汇报,变成电邮等形式。
第三个就是适当的时候回到舒适区,这个很多人都会强迫自己去社交,弄得压力很大,其实我觉得性格上如果真的是不爱社交,那么没必要要求自己去时刻感受冷眼旁观,适当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在你的梦想企业或者行业的道路上,筛选下,有多少人可能成为你的帮助,然后试着和他们从日常尬聊变为,工作上的取经。
这个是我知道国内现在有很多高效,在校招开始前会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去做宣讲,比如百度校园行、网易校园行等等,如果你的学校里没有,你也可以去查阅下临近高校,一般毕业季的前后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我们学校当时是有当地的一个传媒公司来做的宣讲,结束之后回短时间的提问题之类的,这里就建议大家不要提和工作无关的问题,比如能挣多少钱,之类的这种问题每年都有人问,还要行业发展这种;
我当时的问题是有没有管培生,如何进,当时的负责人作了比较清晰的解答,之后我也按照那个方法去投递了,面试的时候对方也记得我,没有去的原因是我学的法语,他们要求英语比较专业,于是互加了电邮之后保持了大概2年的联系,期间还咨询过简历问题。
所以如果你的学校有这样的机会,不妨邀请好友一起去,咨询的环节也多多去争取,来问一些诸如,如何获得管培生,如何去实习等问题,大部分企业很喜欢这样的学生。
毕业招聘这块我相信是很多新人的问题所在,很多新进入公司的人都会抱怨说表现的不好,那个谁直接做了管培生的岗位,而自己是个助理之类的。
我认为首先很多新人在求职的时候,参加毕业的招聘动力不够,我当年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去参加校招,大二兼职写软文,兼职做校园活动所以比较了解广告行业,于是大三去校招我找的都是大小周的企业,这样周六我可以去上班,另外毕业的校招我又做了三个事情:
1 把简历制作的好一点,这里的好不是好看,而是充分一点,很多新人去企业要做面试题,然后就是聊,我还额外带了大学兼职写的软文,还有做活动执行拍的照片;
2 针对某些技术类的岗位,我一个朋友做程序员的,面试带着平板电脑,里面装满了他设计或者练习的程序,现在进了搜狗,我也见过有些新人来面试设计,我说能不能吧案例留一份给我,对方说我打印好多钱的哦……其实可以用U盘的,这个就是自己准备的问题。
3 搭讪的方式去面试,见面先说你好,结束后说期待公司再见,这种简单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方法,很多人焦虑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这里特别说一些,大部分新人进入职场后觉得无依无靠,多数是因为没有人“带”,很多企业承诺有前辈带领,多事是在工作方面,比如做事情评价或者简单的布置工作,也没有哪个资深大咖有时间天天手把手带你。
所以我觉得国内其实有一些很不错的工具,是被大家忽略的,比如我毕业那会用领英,现在用赤兔,还有某些职场社交的软件,他们都是为了职场来服务,同时线上交流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同时多多去提问,去讨论话题可以让大咖注意到你,大部分在这种平台上发言的活跃大咖,都比较好说话。
行业沙龙是我现在也别喜欢的一种形式,特别是针对不太愿意社交的人群真的很合适,平时我们和同事聊得不好有可能是工作聊得少,净说一些有的没的题外话,于是小部分人觉得没意思或者搭不上话,于是不合群之类的标签就出现了;
我最早是参加的顶尖文案的台湾行,然后又参加过创意沙拉的活动,这里面的各种性格的人都有,但是大家的目的很纯粹,沟通起来也特别的舒服,上周我去外地出差,刷豆瓣同城活动的时候看到一个讲微软BI(数据图表)的,于是去旁听,讨论的时候还客串上去讲了下,认识了BI的两个中国区的前端。
所以类似这种机会,比如豆瓣同城、活动行这种网站都可以找到很多,免费也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在的行业去看看,我有个朋友参加一个技术大牛的分享会,自己也说了些见解,现在去了百度,另外对方推荐他新的岗位比原先的要匹配的多。
这个方法给觉得自己岗位不合适,也是给职场焦虑的你一个额外的选择,比如我还没进4A的时候,个人兴趣是分享经验和一些行业问答之类的,然后接触到了新人、职场中的人、活动咖之类的,然后在这段时间用空余时间去参与一些项目,认识了行业的大咖由对方内推到了现在的4A广告公司来,我认为兴趣本身来说对于每个人是可以增加动力的事情,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很喜欢写文,虽然做的是会计,当时她在贴吧和一些小说网站都有发文,从短篇写到长篇,现在签到了《乐活》杂志,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如果你做的行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先不要盲目辞职或者跳槽,先去做一些了解,参与一些目标行业的事情,或许机会来了就可以直接获得很好的岗位。
在国内求职来说,大多数人选择就是招聘会或者网络的比如智联、前程这种网站,其实求职还有一个求职的标签叫做:info面试;它是一个非正式的见面形式,比如国内的【在行】这个网站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它收费。
我认为很多新人可以尝试info来寻找工作,比如通过我前面介绍的软件,去约见大咖,站内信的形式咨询问题约见,最好找对他们来说临近的位置,比如咖啡店等等,也不要人太少保证双方的安全问题,然后站内信最好以咨询的目的来说,如果你们沟通的不错,可以提出时候内推的可能性,这样对方不是觉得太突兀。
info我觉得是比较舒适的一种状态,可能你面试会焦虑,会讲错话,但是单独的场合,闲聊的口吻来说,对于大多数有职场焦虑的新人是特别友好的形式,我有的时候会约人的朋友出来玩,我们也谈很多工作的事情,也谈项目,但是整个氛围特别好。
总结下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首先职场焦虑多数是因为个人压力过大,谋求提升但是没什么方向,和同事关系也不像学生时代那么和谐,很多人会有一种孤独感的存在,所以必要的去寻找舒适圈,还有寻找话题志同道合的人,这个就是我的一些经历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