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毕业生社招面试秘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季,大家想顺利求职,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求职技巧,这些求职技巧都会对我们面试有很大帮助,那现在来看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毕业生社招面试秘诀_毕业生社招面试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试技巧:HR们最看中的七点关键能力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们最大的心愿,而进入那些知名的大企业更是广大毕业生的梦想。如何应付这些企业的面试成为了毕业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这些名企的面试往往有一定的程序,绝非草草而就。因此,一定要有所准备才能“百战不殆”。而要在面试前得到有关信息,常常采用的有这样几个方法:
(1)充分利用人际关系,与近年进入该企业工作的师兄师姐沟通,以预测面试题目的方向;
(2)查询该企业的资料,深入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联系当前情况,自己预测考题;
(3)利用网络资源,登录该企业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及面试题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普遍也最为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向往届毕业生咨询相关信息。
面试题往往与各公司的企业文化和重点关注的东西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1)忠诚度:面临跳槽,企业往往会看重应聘学生对忠诚度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更为重视员工的忠诚度。在近日康佳集团的招聘中,面试官就提出了“请分析职业技能和忠诚度哪个对企业更重要”的问题。
(2)实践能力: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相当多的企业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经历。例如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就表示他们要招聘的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机器”,在校期间实习、兼职、家教的经验都是积累社会经验的好机会,这都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
(3)团队协作精神:经营规模宏大的名企往往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该公司尤其欢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应聘者。
(4)创新精神: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离开了不断的创新,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应聘者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也是重点要考查的。如联想集团在面试中就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5)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常常会考虑到员工是否能够认可和适应该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这将决定员工是否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例如SONY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把员工能否适应日本文化尤其是索尼的企业文化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在招聘中也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认同GE的价值观,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6)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如SONY把人际沟通能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而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则透露,毕博在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沟通技巧,因为作为未来的咨询师,应聘者一定要具有与客户沟通、协调的能力。
(7)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具备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基本上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应该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很多企业都坚持这一原则。通用电气的公关总监表示,公司不是很在乎应届生与公司要求之间的差距,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培训体系非常自信,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一定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脱颖而出,因此在面试中这两项考核十分关键。
面试官的语言陷阱,一定要小心
面试最难的地方,有时候不仅需要你把答烂的问题答出新意来,还需要你反转局面,面对面试官的层层“逼问”和“激将”,沉着应对,跳出面试官设好的陷阱。这其实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准备。
重压之下,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面试最难的地方,有时候不仅需要你把答烂的问题答出新意来,还需要你反转局面,面对面试官的层层“逼问”和“激将”,沉着应对,跳出面试官设好的陷阱。这其实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准备。
面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太友好的发问,来试探面试者的反应,同时也刷掉了大批的人。虽然面试的人理智上知道这并不是针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但情感上依然会慌乱不已,面红耳赤。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识别这些语言陷阱,从而巧妙地绕开呢?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1、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
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 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2、挑战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3、诱导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 ”,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 NO ”,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这样的回答,其实你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4、测试式的语言陷阱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 10 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也许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可以从正面绕开,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回答说:“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对方抓住把柄,再度反击。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考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态度,“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
这句话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在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面试中,面试官也许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但是只要看准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求职者如何报期望月薪最科学?
面试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特别集中体现在谈薪资这件事上——应聘者希望在拿到offer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一些收入;而招聘者希望在找对人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人力成本控制在承受范围之内。
可以说,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是这场面试成败的关键。
一、为什么薪酬范围通常是个区间值,而不是固定值?
投简历时我们会注意到,绝大部分岗位的薪酬描述,都是个区间值,而不是固定值,为什么会这样?几个原因:
1、留下涨薪空间
对于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大型公司而言,都有比较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即便岗位相同,待遇也会因为员工能力、经验、当年绩效的不同,而有所浮动。
在同一岗位上,设置区间值,便于给后续例行涨薪(同岗,未达到升职标准)留下空间。
2、留下议价空间
应聘者学历、能力、在前公司的薪资标准等必然不同,针对不同的面试者,雇主一定会有不同的策略,目的都是一个:以最合适的价格,雇佣到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人。
3、网站模板就是如此
多数招聘网站定制了模板,在企业填写招聘信息时,薪酬部分,本来就是个区间选项,而不是固定值。
4、公司的猫腻
比如,某公司在网站上写某岗位薪资是8k-12k,最大的可能,是他们本来就只想给到8k。那么,如何达到12k?
这显然得加上你的预期绩效和奖金,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而事实上,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要达成这个指标,难度往往高得离谱,996都未必做得到。
很多小公司经常玩这一手,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应聘者投简历的概率,将其“骗”去面试,再用各种画饼蛊惑说服而已。
二、谈薪的雷区
雷区一:“4000-6000(给出一个区间)”
很多人因为不太确定公司能给出多少薪资,都喜欢给自己定一个自己理想的工资区间,觉得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例如4000-6000这种,但其实这样做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就等于告诉公司,你的底线是4000,这样的话,如果他们打算录用你,就会以4000作为你的工资标准,再多也不会多到哪去,相信我,最多也就5000,不能再高了。
雷区二:“随便,都可以”
这种回答真的可以说是蠢了,张伟前面三份工作都是这样回答的,结果全都被淘汰了。能给出这种回答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市场,对自己,对公司没有一点了解,是真的不知道要多少。二是迫切的想要留在这家公司,只要能留下来,不在意薪水。但无论是哪一种,面试官都不会满意的。
雷区三:说的太高,或者太低
很多人以为自己说的越高,公司给的就会越高,于是开始“狮子大开口”,其实,这样做很危险,因为你很容易给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当然了,如果你的能力确实强而且公司确实能够开出这么高薪资,你可以试试。
还有的人害怕说的高了,进不了公司,于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回答。如果公司想要你,当然乐意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你发薪水了,不过更大的可能是面试官会觉得你没什么能力,缺乏信心,而且还对自己没有要求,直接把你淘汰掉。
三、面试谈薪的技巧
01、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
每项工作都有一般市场价值,在回答薪资问题之前,先查找薪资数据,了解求职岗位以及自身经验、技能水平可以拿到的薪资范围。
02、事先做功课,了解目标公司
在美国,只有不到15%的公司会在职位发布信息中注明薪资范围,在申请岗位前,可以先做市场调查,从官网或者前雇员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求职岗位在目标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培训机会、成长空间等,再是福利待遇。
除了薪水,我们还可以看公司是否提供以下的福利。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的位置很重要!同一个公司及岗位,工资可能会根据工作地点大幅度变化,需要关注地域因素。
03、推迟回答,不要给确切的期待薪资数字
面试官第一次提出薪资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用直接回答。一个好的回应是可以试图推迟回答,将话题转移到岗位职责或要求上。
如果你已经更好地了解这个工作是怎样的,而且确定自己想要这个工作,当面试官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要马上给出一个具体确切的数字,可以给出一个期望的薪酬区间,为自己保留谈判空间。
04、关注薪酬体系,给出一个期望区间
不要只关注基本工资,灵活应对薪资,关注公司的薪酬体系,有些公司提供的薪水不多,但其他福利非常完善,那么也可以看是否有自己最看重的补偿方式。
在回答期待薪资问题之前,即使自己已经做过功课,也可以再跟面试官确认公司的福利方案。表明对于公司所提供福利的灵活性,包括对你来说很重要的选项,比如假期、在家办公等,或是通过减少部分现金支出或提高工资,实际上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更多的。
四、想要高待遇,树立个人口碑是核心
说一千道一万,想让老板根本无视招聘信息,毫不犹豫给你开你想要的高薪,唯一的途径,是先在业内树立起你的好口碑。
圈子其实真的很小,如果你的客户称颂你,你的同事认可你,你做过的项目都成为了范本,根本轮不到你再纠结到底要多少钱的问题。毕竟,如果做到这程度,有的是猎头给你打电话,迫不及待要把你卖出一个更高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