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知识 > 关于蜜蜂的知识 >

蜜蜂_关于蜜蜂的知识_蜜蜂的资料和蜜蜂图片很详细

|OK蜜蜂网

蜜蜂的详细介绍,关于蜜蜂的知识,蜜蜂的资料和图片

蜜蜂,蜜蜂的身体结构,蜜蜂的特征,小蜜蜂图片,蜜蜂图片

图:蜜蜂高清细节图片,蜜蜂的身体结构、构造图片,蜜蜂的特征图片,小蜜蜂图片,蜜蜂图片 

蜜蜂(昆虫纲动物)[mì fēng] 
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图:蜜蜂采集花蜜的图片

1.蜜蜂的形态特征

蜜蜂(Bee/Honey bee)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属膜翅目、蜜蜂科。

图:蜜蜂细节图片,包括蜜蜂的口器、触角、翅膀等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基本特征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这技术其实是骗术,可见就连聪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骗的时候。

蜜蜂的多食性

  
如图:采集到花粉的蜜蜂,蜜蜂腿上的就是花粉团,花粉是蜜蜂主要蛋白质营养来源,哺育幼蜂必备。成年蜂主要吃花蜜就可以了

图:蜜蜂在蜂巢中酿蜜图片,蜜蜂用口器采集花蜜,口器把蜂蜜吸入蜜囊里,然后回家把蜜囊的蜂蜜放在蜂巢里

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从一定颜色的花上(不限植物种类)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

寡食性即自近缘科、属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准蜂。

单食性即仅自某一种植物或近缘种上采食,如矢车菊花地蜂。蜜蜂各种类采访的花朵与口器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较短的种类采访蔷薇科、十字花科、伞形科、毛茛科

放的花朵;而切叶蜂科、条蜂科和蜜蜂科的种类由于口器较长,则采访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

蜜蜂的筑巢本能复杂,筑巢地点、时间和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据筑巢的地点和巢的质地,可分为以下几类蜜蜂:

①营社会性生活的种类以自身分泌的蜡作脾,如蜜蜂属、无刺蜂属、麦蜂属等。巢室为六角形。

②在土中筑巢的种类最多,巢室内部涂以蜡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内的湿度。

③利用植物组织筑巢的更为多样,例如切叶蜂属可把植物叶片卷成筒状成为巢室,置放于自然空洞中;黄斑蜂属利用植物茸毛在茎上作成疣状的巢;芦蜂属和叶舌蜂属在枯死的植物茎干内筑巢;熊蜂属的一些种类在树林的枯枝落叶下营巢;木蜂属在木材中钻孔为巢,等等。

④其他如石蜂属利用唾液将小砂石粘连成巢,壁蜂属在蛞蝓壳内筑巢等等。

社会性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雌蜂和雄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比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蜜蜂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的生产力。


2.蜜蜂的种群现状

蜜蜂的分布:

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全世界已知蜜蜂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蜜蜂类的地理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蜜蜂科的熊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到北极地区,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记录。短舌蜂科分布于澳大利亚;蜜蜂科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蜜蜂科的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不同景观均有蜜蜂分布,大多数栖居在草原、森林、河谷、山地和荒漠。各景观带均有代表属或种,例如地熊蜂为森林草原种,拟地蜂属为典型的草原属,准蜂属以草原种居多。

中蜂现状、中华蜜蜂的现状:

图:华南中蜂蜂王、华南中蜂雄蜂、华南中蜂工蜂图片

中蜂(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我国,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我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我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这
将导致这些植物种类减少甚至灭绝,最终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拯救、保护中华蜜蜂已刻不容缓。

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除此而外,科研人员指出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为此我国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龙江饶河建起相对封闭的中蜂、黑蜂保护区,并开始寻找野蜂,使中蜂不致灭绝。

北京本土野生中华蜜蜂已经灭绝,而人工养殖的国内中华蜜蜂蜂王也开始由于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华蜜蜂(也称中蜂)种群的减少。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高寒山区的植物,华北地区的很多树种都是早春或是晚秋开花的,还有的是零零星星开花的,如果没有中蜂,植物的受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

一只优良的中蜂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可是近些年蜂王的寿命越来越短了,有的竟活不到一个夏季。

然而20世纪末,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据了解,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仅北京地区中华蜜蜂的数量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

可怕的是,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为我们解开了蜂王之死的谜团,并且我国北方还建立了惟一的中华蜜蜂保护区。

中蜂节省饲料,这一可贵的优良特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蛰居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中蜂结团紧密,越冬期内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结团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围,蜂团集中而紧密。消耗少量饲料,少量运动产生微热,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动,保持群体所需要的生存温度,这也是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族生命延续的生活习性。

中蜂泌蜡能力强,经常毁弃自己苦心营造的巢脾,而不厌其烦地重新泌蜡造脾。这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习性,能随时应付在环境突变、天敌入侵时,迁居后及时营造新居,只有具备这种特性,才能保持在万变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自己。客观上也起到精理蜂巢、减少细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虫的虫卵,保持群体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发育。能使蜂王始终在新巢房产卵,卵虫在宽大的巢房里发育成长,培育出健壮的新个体,具有优生优育的客观效应。

中蜂个体小,尾较短,采集力虽然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奋,抗寒能力较强,早出晚归,在9℃时就能正常采集活动,弥补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强,维持的群势比西蜂小,群体增长数量多,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生存机率大,这也是与生存斗争的另一种表现。

中蜂定向力较差,容易迷巢,这种习性是和长期在广阔的野外生活、群体间距大、接触机会少有关。这一习性对人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产卵现象,虽然是生存斗争中一种特殊现象,但必然无法使该群体生命得到延续。

3.蜜蜂种类发展

如图:意大利蜂蜂王和工蜂、雄蜂图片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记载蜜蜂第一个属(Apis)和第一个种(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于当时采集标本的范围、对蜜蜂生物学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种类的证据不足等原因,所以当时世界公认的蜜蜂种类只有4种,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东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国的学者对采自云南的6种蜜蜂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昆虫地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等多学科对比研究后认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独立的蜂种,并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

1988年国外的学者又确立了由Buttel-Reepen 于1903年描述并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为独立的蜂种—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确立了蜜蜂为7种。

当时比较公认的,蜜蜂属的7个明确的现生品种(现生种:指地史上出现的品种,已发现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品种)依定名先后为: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东方蜜蜂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1998年,德国的尼古拉夫妇(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马来西亚的丁格(Tingek)报道了他们发现的一个蜜蜂新种——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蜜蜂的分类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经过多年的形态学和生物学对比研究,确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的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为一个独立蜂种。因此,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 种。

(1)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绿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苏拉威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8)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意大利蜂(西方蜜蜂)为主,占2/3;中蜂(中华蜜蜂)集中分布区则在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省区,以浙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占1/3。还有很少部分黑蜂。

4.蜜蜂的具体分工

蜂王

蜂王的任务是产卵,分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对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别照顾,一直到幼虫化蛹以前始终饲喂蜂王浆,使蜂王幼虫浸润在王浆上面。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生物激素,对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蜂王幼虫的生长,工蜂把台基加高,最后封盖。

 

如图:蜜蜂蜂王个头最大,最长。

蜂王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经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经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家养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蜂王一次交配后可以终身产卵,如果蜂王经行二、三次交配的话,则蜂王寿命会变短。

羽化出房的新蜂王身体柔嫩,由工蜂给它梳理身上的绒毛,交配成功的处女王不久便开始产卵。处女蜂王交尾后除了分蜂以外,一般不再出巢。蜂王体型细长而稳重,它的寿命一般在三至五年,最长的可活八九年。在春天和花期前后产卵量最高。

雄蜂

雄蜂的职责是和蜂后繁殖后代。雄蜂-生只有一次与蜂王的交配,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但是,这些雄蜂在蜂巢中会不断扇动翅膀,无意中也维持了蜂巢中的温度。但是日子久了,众工蜂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个体比工蜂大些。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在较大雄蜂房里发育,工蜂对它的哺育也较好。整个发育过程。雄蜂幼虫的食量要比工蜂幼虫大一、二倍。雄蜂生殖系统的发育需要较长的时间,羽化出房后还要经过八至十四天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雄蜂性成熟时,其精巢内的精小管有大量的精子成熟,并逐步地排到贮精囊中,一般一个雄蜂的贮精囊中的精液量为1.5——2.0μL(微升)。每微升精液平均有精子七百五十万个。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对蜂群后代的遗传性状和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选育优质遗传后代的种群做父本与选择优质蜂王同等重要。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黑色圆点。

工蜂

工蜂是一种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在蜂群的雌性蜜蜂中,仅有蜂后拥有生殖能力。但有研究发现一些工蜂通过繁殖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欺骗蜂王。多数的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成为工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成为蜂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蜂王)。在同一蜂巢中的工蜂,因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生理上不同的工蜂群——保育蜂、筑巢蜂和采蜜蜂。工蜂蜇人后,其蜇针连同肠脏留在人体皮肤中,故其很快就会死亡。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建造蜂巢、保巢攻敌等工作。蜂巢内的各种工作基本上是工蜂们干的;工蜂与蜂王一样也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哺育工蜂对它们的照料不如对蜂王幼虫那样周到,仅在孵化后的头三天内饲喂蜂王浆,而自第四天起就只饲喂蜜粉混合饲料。因为这种饲料的营养不如蜂王浆高,而且缺乏促进卵巢发育的生物激素。因此,工蜂的生殖器官发育受到抑制,直到羽化为成蜂,其卵巢内仅有数条卵巢管,失去了正常的生殖机能。所以,她们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

工蜂的寿命一般是三十至六十天。在北方的越冬期,工蜂较少活动,并且没有参加哺育幼虫的越冬蜂可以活到五至六个月。每群的工蜂量决定了蜂群的兴盛。

蜂巢特点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种蜜蜂多年集中于一个地点筑巢,从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属的巢口数可达几十个甚至达几百个。
群间关系

蜜蜂虽然过着群体的生活,但是,蜂群和蜂群之间是互不串通的。蜂巢里存有大量的饲料,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它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形成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蛰针是蜜蜂的主要自卫器官。

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能够根据气味来识别外群的蜜蜂。在巢门口经常有担任守卫的蜜蜂,不使外群的蜜蜂随便窜入巢内。在缺少蜜源的时候,经常有不是本群的蜜蜂潜入巢内盗蜜,守卫蜂立即搏斗。但

在蜂巢外面,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在花丛中或饮水处,各个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敌视,互不干扰。

飞出交配的母蜂,有时也会错入外群,这时工蜂立即将它团团包围,刺杀母蜂。

雄蜂如果要错入外群情况就不同了,工蜂不伤害它,因为蜜蜂培育雄蜂不只是为了本群繁殖的需要,也是为了种族的生存。

5.蜜蜂的繁殖方式

处女蜂王(雌性)与雄蜂交配后便将精子保存体内数年.蜂王可以自由选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
蜂房有3种规格。最小的是工蜂房(水平地面),雄蜂房直径比工蜂房大1毫米,蜂王房最大最少通常在培育蜂王时工蜂才在蜂巢底部开始制作蜂王房,面朝下(垂直地面)。
蜂王在雄蜂房里产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孤雌生殖)。
蜂王在工蜂房和蜂王房里产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和蜂王。
所有蜜蜂幼虫头3天喂蜂王浆,工蜂和雄蜂幼虫3天后喂蜂蜜和花粉.只有蜂王房里的幼虫始终喂蜂王浆发育完全成为蜂王。
性别决定
生物的性别并不一定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蜜蜂和蚂蚁中,性别决定于染色体的数目(或染色体的组数),而不是性染色体。蜜蜂和蚂蚁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每个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雄蜂个体在群体中的数目很少,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n=16)。单倍体雄蜂是怎样产生精子的呢?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减数第1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减数第2次分裂,则是1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染色单体相互分开,而细胞质则进行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含16条染色体)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也含16条染色体)则逐步退化。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只产生1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是单倍体细胞。这种特殊的减数分裂称为“假减数分裂”。
发育过程

图: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
蜜蜂的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它们是: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幼虫
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 2日末化蛹。

图:蜜蜂幼虫和蜂蛹图片,蜂蛹和幼虫都是在蜜蜂蜂巢中成长,发育过程中不能动

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成蜂
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6.蜜蜂的分类进化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在分类上,蜜蜂总科与泥蜂总科接近,其祖先可能起源于泥蜂总科的一支。但因食性不同,形态特征也趋向分化。蜜蜂的进化特点是:嚼吸式口器,采粉器官形成,体毛分枝;成、幼期均吃花蜜和花粉;群体和社会性生活方式出现;多态型和总科内寄生性的出现等。
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7.蜜蜂与人类的关系

经济意义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通常广泛指的是生产用蜂种: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它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
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
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蜜蜂除了向人们提供蜂蜜、蜂王浆、蜂毒、蜂蜡外,更主要是为各种农作物授粉起增产作用。人类食物的1/3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昆虫授粉,而这1/3之中的80%是由蜜蜂完成授粉任务。蜜蜂是各种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虫,被誉为“农业之翼”。
蜜蜂在众多的授粉昆虫中能成为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是因为蜜蜂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蜜蜂的舌管(吻)较长,同时具有灵巧的花粉刷、花粉栉、花粉耙和花粉篮,能适应多种作物花朵的采集,不伤害花朵。蜜蜂周身长有绒毛,有的还呈分叉羽毛状,便于黏附花粉。一只蜜蜂全身携带花粉可达500万粒,每天采集成千上万朵花,其授粉效率可想而知。蜜蜂采花具有专一性,它每次出巢只采集同种植物的花蜜和花粉。蜜蜂是一种群居昆虫,一群蜂有5万—10万只之多,它可以大量饲养和繁殖,这样对大面积开花的农作物、果树人们可有计划地利用蜜蜂授粉,达到大面积增产的目的。
下面两张图片:左边是养蜂人的蜜蜂蜂箱图片,蜂箱巢门口有很多蜜蜂,右边是蜂巢上的蜜蜂图片  

蜂蜜的采集

图:蜜蜂在蜂巢中酿蜜,亮晶晶的是蜂巢里的蜂蜜

蜂农(俗称养蜂人)是农民中较为辛苦的一种人,收入也比较低,需要常年风餐露宿,走南闯北。中国大概有600-700万群蜜蜂,蜂农约20-30万,从事蜂产品加工的约有5-6万人。一个蜂农的“标准配置”是50箱蜜蜂,按平均每箱2万只计算,一个蜂农大致要照顾百万之众。养蜂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大多数蜂农都要追逐花期、转地养蜂。在我国,蜂农转场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东北线,从海南沿海北上,经江浙、安徽、山东直到黑龙江,再向南从湖北、湖南折回南方;二是西北线,从云南到四川到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每年2-5月,在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油菜花产地都会看到蜂农和蜜蜂忙碌的身影。

图:蜂农,养蜂人管理养蜂场图片。刷有白色油漆的蜂箱

蜂农大多是半个专家,必须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摇蜜、繁殖蜂群、培养蜂王、给太强大的蜂群分家、采集蜂皇浆、采集花粉等。每天早上6点就需要检查蜂箱,看看有无马蜂、蛤蟆之类的蜜蜂天敌;另外要经常交换巢脾,把有幼虫的巢脾转移到蜂箱上部,把空巢脾转移到下部供蜂王产卵;然后就可以采蜂王浆了,大致每三天采一次,一群蜂一年可产蜂王浆5-10公斤。摇蜜一般在下午,晴天一箱蜂两天可以摇一次。对蜂农而言,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冷和阴雨,阴雨天蜜蜂就无法采粉,一开始还可以吃蜜,等蜜吃完后就可能大批饿死,此时蜂农就需要使用白糖来喂养。我国的养蜂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现养蜂密度不足欧洲国家的20%。据美国农业部实验,蜜蜂的授粉行为可使农产品增产30-40%,最高可达80%,其中雄蜂对大棚植物的授粉效果最好。可以说蜜蜂授粉使农产品增产的产值是养蜂业本身产值的60-80倍。
蜂蜜是一种活性物质,保存不易,所以蜂农通常采取边放养边销售的模式,如果需要质量好的蜜,最好直接从熟悉的蜂农处购买。不同种类的蜜价格也大不相同,最好的一等蜜蜜源来自荔枝、柑桔、椴树、槐花、紫云英、荆条花等,油菜等为二等蜜。从产量上看,我国的蜂蜜年产量约为20-30万吨,一半用于出口。其中油菜花蜜产量最高,约占25-30%。国内蜂蜜销量每年60-70万吨。也就是说,国内现销售的蜂蜜有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蜂蜜。在蜂王浆产量中,油菜花蜜为基础的要占到一半;由于蜂王浆是维持蜂王生存必须的食物,产量比较少,很多蜂农都不卖蜂王浆,纯的蜂王浆“劲道”非常大而且味道特别,难以下口,人的肠胃很难适应(会拉肚),极少直接食用;市面上的蜂王浆大多已经是混了多次蜂蜜的结果,按蜂王浆和蜂蜜3:7的比例混合的所谓“蜂王浆”(市面产品)已经是很不错的,一般比例更低一些。一般来说,蜂蜜特别是从蜂农处直接购买的蜂蜜,颜色和沉淀都很可能不一致,如有包装特精美、蜜的颜色和外观又特统一、价格又特低(低于10元/斤)的就要小心了。
危机
首先是外来物种导致本地蜜蜂减少。如我国,早在1896年就引进了西方蜜蜂,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又两次大规模引进西方蜜蜂。引进的西方蜜蜂体型较大,它们野蛮地盗取中华蜜蜂的蜂蜜,干扰中华蜜蜂交尾,并带进了病原体,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很难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群。同样的情况在许多国家也都存在。
蜜蜂的大量消失让人不得不再次想起爱因斯坦那句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我们遑且不论,但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蜜蜂是授粉昆虫的一种,在传授花粉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传授花粉。蜜蜂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将随之下降。据2008年一位科学家研究,所有的授粉昆虫对食用作物产生的价值(不包括牲畜饲料)每年约为1530亿欧元。野生授粉昆虫的持续减少和培养的困难使得谷物的生长越来越依赖于蜜蜂的授粉。英国在1950年~1980年和1980年~2005年的数据都显示:在蜜蜂减少的同时,很多植物也相应存在平行的减少趋势,也就是说,蜜蜂的减少和植物的减少是正相关的。尽管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尚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蜜蜂和相关植物的灭绝存在某种因果联系。
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持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把整个自然环境和其中的各种组成部分都当成了人类的工具,借助于现代科技和机械手段,站在更高级生命的地位上,以自己的意志、愿望和利益,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进行改造,除了被人为选择基因的蜜蜂,还有各种转基因动植物等。这些被改造出来的生物,失去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和存在自由,还有天赐的选择权利,同时也导致生态失去了原本的平衡。自然选择的力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考验,很多物种的存亡对生态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出来的,也许蜜蜂消失4年之后人类的消失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些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的断裂,往往会很快地导致整个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链的断裂。地球上的每个物种、每个生命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利用人类的力量让自然环境与生态更加和谐美好,才是人类根本的生存之道。

8.蜜蜂相关知识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夏季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季它们的寿命是6个月。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蜂巢内会有一种叫做“加热蜂”的蜜蜂专职加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4摄氏度.
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值得一提的是,蜜蜂的发声不是由于翅膀振动,蜜蜂双翅的根部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鸣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这是蜜蜂发声的原因。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

9.蜜蜂的社会生活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当食物在10~100m时,多数品种的蜜蜂,工蜂跳的圆舞逐渐地变为“镰刀舞”或称为“新月舞”。镰刀舞是圆舞向摆尾舞的过渡形式。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1000米。侦察蜂在做这种表演时,周围的工蜂会伸出头上的触角争先与舞蹈者的身体碰撞,这也许是从它那里了解信息吧。侦察蜂跳的“摆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离蜜源的远近,也起着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人们也许要问,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原来它们是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抚摸工蜂身体时,使“舞蹈语言”转换成“接触语言”而获得信息的。这种传递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10.被蜜蜂蛰了怎么处理,如何治疗蜂蛰

图:蜜蜂蜇人图片,蜜蜂一般不会蜇人。蜇人后蜜蜂会死去

一个蜜蜂家族可以有几千到几万只蜜蜂。通常由一只蜂后(即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组成。蜜蜂家族中不同成员尾部的针具有不同的功能。通常会蜇人的工蜂,是蜂群中繁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从卵中孵化后,如果连续吃五天的蜂王浆,蜂体的发育速度就很快,16天后能发育成蜂后。工蜂的针是产卵管退化形成的,位于腹部的末端。平时蜜蜂把针收于体内,当遭到侵犯时,就会将针从体内伸出。
蜜蜂并不会无故地蜇人或其他动物,这仅仅是它自卫的本能。然而,蜜蜂蜇人后,自己也会死去。原因是,蜜蜂刺针是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其末端同体内的大、小毒腺及内脏器官相连,刺针尖端带有倒钩。蜜蜂蜇人后,刺针的倒钩会挂住人的皮肤,使刺针拔不出来,当蜜蜂用力飞走时,它的内脏会被拉伤甚至脱掉,所以它们蜇完人后都会死。
蜜蜂的刺针还带有毒液,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及缩氨酸的混合物,并且毒液中还存在某些物质会吸引其他蜜蜂共同发动攻击。不同蜜蜂对人的伤害程度不同,通常都会引起局部肿胀、发红、起疹、作呕、腹痛、晕眩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休克或死亡。通常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和酒、葱、蒜等刺激性气味。如果人穿着黑色衣服或带有上述气味,更容易激怒它们。
被蜂螫后轻者伤处见中心有淤点的红斑、丘疹或风疹块,有烧灼感及刺痛。如螫伤后20分钟无症状者,可以放心。重者伤处一片潮红、肿胀、水疱形成,局部剧痛或搔痒,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痉挛、昏迷。有特异体质者对蜂毒过敏,可迅速发生颜面、眼睑肿胀,荨麻疹,喉头水肿,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亡。
处理方法如下:
(1)不要紧张,保持镇静。
(2)有毒刺入皮肤者,先刮去毒刺。
(3)选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氢钠水、食盐水、糖水洗敷伤口。
(4)玉露散或菊花叶捣烂敷贴。
(5)黄蜂螫伤,可用食醋或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抹。
(6)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11.蜜蜂饲养知识

蜂蛹病症状
患蛹病的蜂群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色。死蛹无臭味,挑取无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干枯状,有的呈湿润状。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养蜂者称之为干蛆。
部分死虫为浅黄色,患病群巢门外可见到各色死蛹。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1对翅或3支翅,无生产力,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张,容易死亡。
蛹病防治
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它的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选育抗病蜂种,由于蜂场采取近亲育种的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这是蜜蜂蛹病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和大范围来看,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进行远缘杂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抗病育种,国内外已有选育抗病品种的先例。这是一项长远而经济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种可从生产、科研两方面着手。生产上,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但要注意,一定要杀灭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交配。
在科研上,可利用杂交选育、突变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品种。蜂场在引种时,必须对蜂王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后方能用来育王。注意卫生条件蜜蜂蛹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故为蜂群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在春秋季,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不应将蜂群放在阴暗、潮湿、温度起伏比较大的场地及污浊的地方。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对患病群进行蜂箱、巢脾消毒时,可用福尔马林、蜜蜂消毒灵等。
加强饲养管理用优良抗病蜂王换掉病群蜂王,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环节;饲养强群,紧框缩脾,保持蜂多于脾,注意蜂群内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证幼虫能得到足够的饲喂和孵育;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巢内温度上下起伏;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优质蜜粉饲料。
慎用药物防治生产实践证明,下面几种药物(配方)对防治蜜蜂死蛹病有较好效果。黄柏lO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海南金不换10克,雪胆10克,党参5克,桂圆5克,五加皮5克,麦芽15克,红参2克。每副加水1—1.5千克,先烧开后再用文火熬半小时,滤去药渣,取药液按1:1比例加入白糖或按1:2的比例加入蜂蜜配成糖浆,每晚喂1次。每付药喂30群蜂,连喂3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也可在傍晚进行喷喂,次数与前面相同。
对未发病的蜂群,可用此药预防。病毒灵3片,维生素c。片,磺胺类1克,柠檬酸5毫升。将药研磨成粉后加入l千克1:l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饲喂每群每次0.2~0.3千克(每群蜂10框蜂计),喷喂至蜂体有一层薄雾为止。也可加人花粉中喂给蜜蜂,连喂7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连喂3个疗程。蛹康宁中草药颗粒剂。将药颗粒每袋先加入少许化匀,再加入0.25~0.50千克1:1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每群每次0.2—0.25千克,喷喂至蜂体有一层雾状为止。2~3天1次,4—5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