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养蜂技术 >

高寒地区蜂群越冬失败原因分析!

|guangning

  高寒地区蜂群越冬失败原因分析!

  “蜂好养,冬难越”,在黑龙江地区早已流传,如今老调重弹,可见近年来蜂群越冬损失严重,在我地区已成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利自然条件

  蜜蜂是自然界中群体昆虫,自然条件(气温、蜜源)好坏直接影响蜂群一年的兴衰。近几年来,受不良气候影响,我地春季寒流频繁、气候多变;夏季干旱;秋季多雨低温;而冬季又出现暖冬现象。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制约了蜂群发展和生产,同时也对蜂群越冬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秋蜜不佳

  众所周知,蜂王产卵快慢取决于外界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蜜粉源。以双鸭山地区为例,在 20 世纪无论浅山区或丘陵,到了秋季,苕条、落豆秧 8 月份落满枝头开遍山野。9 月份最后蜜源秋荆芥在骄阳下蜜粉丰富,不仅能为蜂群越冬提供优良蜜脾,而且贮存整张花粉,又为来年春季开繁提供了充裕的蜂粮。如今,过去天然的蜜源场地已被开垦,大面积白瓜种植基地已被玉米所取代,秋蜜在一些地方只能繁蜂自给,若遇连续阴雨还需人工补喂。不仅培育越冬蜂数受到限制,质量也受其影响。

  三、秋繁开始晚,适龄蜂减少

  秋繁开始无固定日期,养蜂者要想做出正确决策,确定出最佳秋繁日需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流蜜期结束早晚灵活掌握,无论春繁还是秋繁,都不应凭借老经验、套用公式的做法。近几年来,笔者在不利气候条件下,采取晚春繁(距柳树开花前 10~15 天),早秋繁(8 月5 日),早秋繁管理方法未出现“春衰”和“秋衰”现象,并且繁蜂理想。出现秋季越冬蜂不壮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秋繁较晚(8 月 15 日)。秋季是蜂群从强盛走向衰弱过度时期,秋蜜开始蜂王产卵进入高峰期,工蜂饲喂幼虫积极,把繁蜂日确定在 8 月上旬立秋前,培育幼虫期处于秋蜜黄金季节,封盖子满脾且密度大,质量好,月末结束。晚开繁、蜂群下降严重,蜜源逐渐稀少,气温日渐降低,由此可见,要想培育出强壮越冬蜂群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顾此失彼,越冬蜂质量受影响

  所谓越冬适龄蜂是指秋后即未参加哺育幼虫又未参加采集的体质强壮、生理器官发达且保持青春状态的工蜂,部分蜂友为了抓效益,忽视繁蜂工作;有的蜂友王浆、蜂蜜同时抓,结果哺育工作超出了工蜂饲喂极限,且不说王浆产量下降,幼虫营养不良导致后天体质弱,越冬期提前死亡。

  五、饲料不佳,越冬期疾病发生

  目前,养蜂者大部分以糖作为蜂群越冬饲料,关键是饲喂时间和方法。最佳方法应该是在当地蜜源接近尾声时,根据蜂群饲料情况进行适量补喂,这样既起到奖励作用,同时又可利用老蜂搬运和酿造越冬饲料,可获得优质全封盖的越冬蜜脾。

  而有的蜂友却在越冬蜂出齐后(10 月初)大量饲喂,不仅给越冬蜂增加大量负担,往往因后期气温下降,蜂群结球蜜脾封盖面积不足,越冬期吸收过多的水分,蜜蜂食后产生痢疾。笔者还发现,有的蜂友怕越冬饲料不足,超量饲喂,框梁处、挡板外出现大量赘脾,使工蜂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六、组巢不合理

  经验所得,黑色品种单群越冬不能低于 1.5 万只工蜂,5 张脾组巢,每脾重量在净重 2.5 kg,蜂路在 1.3~1.5cm;黄色品种应拥有1.8 万只工蜂,6 张蜜脾越冬。这种格局蜂群结球大,脾间容纳工蜂多,抗寒能力差,相对消耗饲料多,死亡率高,甚至出现饲料耗尽,越冬后期受冻饿全群死亡。

  七、甘露蜜中毒死亡

  9 月份若遇连续高温,蚜虫及植物茎叶也分泌出一种甜液,工蜂采回后酿制成甘露蜜,特别松树甘露蜜糊精成分不但不能被工蜂消化吸收,反而会使越冬蜂中毒死亡。有的蜂友放松对蜂群箱外观察,未及时清理使甘露蜜掺入越冬饲料之中,出现越冬后期死亡严重。

  八、螨害

  上一年秋季治螨时留下隐患及受其他场传染,螨害严重,封盖子出现白头蛹,受害幼蜂无翅、残翅、头尾发黑,在蜂场到处乱爬,致蜂群严重秋衰,即使合并,越冬死亡率也高。

  九、环境不适

  安静、黑暗、适宜的温湿度是室内越冬蜂群的安全保障;背风、向阳、良好保温是室外越冬的必备条件。在北方越冬期,无特殊情况不能开箱检查,只有通过箱外观察了解巢内温度正常与否,利用巢门这一窗口调节巢内温度高低,室外越冬群保温过重易导致蜂群受闷“伤热”,巢门受阻,箱内缺氧,工蜂窒息而死是室外越冬蜂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鼠害也不容忽视,破洞入内后,干扰蜂群结球,破坏巢脾,置蜂群于死地。室内越冬干湿不宜,都会因多食饲料产生大肚病。总之,养蜂周年管理必须环环相扣,忽视每一个环节就会给蜂群发展带来损失。灵活性是养蜂的重要原则,养蜂年年分四季,四季年年法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养蜂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