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越冬适龄蜂的时间节点!
培养更多越冬适龄蜂的时间节点!
农业生产强调不误农时,尊崇节令,若楝树开花你不做蓼子开花把脚跺,即使把双脚跺得血淋淋的也无济于事,后悔莫及有何意义?人误庄稼一时,庄稼误人一年,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春天该播种的时节却没播下种子,秋后哪来收获?
养蜂也是一样,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更替,各种各样的绿色开花植物次第开放着不同的鲜花,追花夺蜜,要适时转地放牧,将蜂场转运至不同的蜜源地,让蜜蜂酿造不同的花蜜……还比如早春开繁,这是一年工作的开始,什么时间放王产卵,养蜂人要根据各地的蜜源状况,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去决定开产时间,我国地域广大,各地蜜源气候和地理等因素差异悬殊,远在东北黑龙江的尚志县和云南罗平越冬,两地开繁时间要相差四五个月!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比如进入秋繁,先要将蜂场选好有利的场地,接着要育王换王,利用换王的断子结合治螨,同时扑杀胡蜂,还要防止盗蜂,粉源充足需要脱粉,饲料不足需要进行饲喂,与此同时,还必须抓住最佳时机培育更多的越冬适龄蜂,为来年的春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要培育更多的越冬适龄蜂?养蜂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从秋繁开始直至扣王停产,跟着就进入越冬期,结果你会发现有些蜜蜂安全过冬,直到蜂王开产,参与新蜂的哺育工作,担任新老交替的传承的重任,可有许多蜜蜂还没等到开繁就消亡,不见踪影,可谓功亏一篑,有的就在越冬中期就销声匿迹,参与越冬,却没参与春繁哺育,过早牺牲,实在可惜!
同一群蜜蜂,同样都是“秋生”的,同样参与越冬,可为什么半途而废中途消失?要说原因,很简单,凡在秋繁期间幼蜂出房后参与了吐浆哺育,然后同越冬大军一同越冬,这些都不是属于“越冬适龄蜂”,中途死亡,实属正常,其寿命决定了她们等不到春繁时节!而另一些蜜蜂,她们羽化出房后并没有参与担任幼虫的哺育饲喂工作,出房后又正常习飞和排泄,在整个越冬期间一切正常,由于出房后没吐浆饲喂,其寿命延长了,她们当然能安全过冬,直到春繁开始,这些“过来蜂”自然承担了新老交替的重任……
越冬适龄蜂经过漫长冬季的考验而安然无恙,这样的蜂越多,越冬越安全!怎样培养更多的越冬适龄蜂来确保来年春繁的快速展开?说得简单点,在即将进入越冬前扣王停产的时候,巢内有一定的封盖老子脾,多的有四到五张,少的也有两三张,这些封盖老子脾其实就是“越冬适龄蜂”,子脾羽化出房后,巢内无育虫任务,她们羽翼丰满后就进入越冬期,在越冬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这样的蜂群过冬非常的安全,来年春繁是有保障的。
养蜂人要不断地探索,从自己的多年实践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地处沿江江南地区的培育越冬适龄蜂的最佳时间节点是茶花期。
茶花开放,秋繁工作渐渐地趋于尾声,前面的栾树,盐肤木。拉拉藤,辣蓼花等蜜源也相继开花,蜂群繁殖顺利,在这些花出房的新蜂是参与越冬,但不是越冬适龄蜂,为什么?因为这些蜂在过冬前期,或者中期就“自然减员”地消失,还没到开繁,她们就没了踪影,哪能担任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而越冬前的一个蜜源——茶花是培育越冬适龄蜂的理想蜜源,在茶花花期,养蜂人要精心管理,紧紧抓住茶花的有蜜有粉的有利时机,通过奖饲方式,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劳动的这两个积极性,千方百计地保障蜂王有足够的产卵空间,尽可能多地让蜂王多产卵,解除巢内“蜜粉压子”现象,不耽误蜂王产卵,确保巢内饲料充足,促使工蜂处于一个旺盛的工作状态,保证在扣王停产后封盖子脾面积是入秋以来的最大值,这样,待到外界温度下降,决定扣王停产,巢内有数张完全封盖老子脾,这些老子脾就是越冬蜂适龄蜂,她们的羽化出房,然后习飞排泄进入越冬,她们是来年春季繁殖的生力军,新老交替的桥梁,春季繁殖的接力棒,来年蜂群发展的希望!
总之,培育更多的越冬适龄蜂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不断的探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准时间节点,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可忘了时节,错过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