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蜜蜂养殖技术 > 养蜂技术 >

养蜂经验,养蜂大王的科学养蜂经验

|guangning

  养蜂经验,养蜂大王的科学养蜂经验

  江苏省滨海市东坝镇砂铺村养蜂农户张某饲养蜜蜂20余年, 年年获得养蜂高效益, 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0。他的高效养蜂经验主要一条就是让蜂群常年保持强群强势, 越冬期蜜蜂损失少, 春季蜂群繁殖快, 培育的工蜂体质健壮,产蜜量显著提高。

  1调适温度

  蜜蜂(卵、幼虫和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4~35 ° , 主要通过蜜蜂在子脾上的覆盖密度来实现, 温度低时紧密聚集, 温度高时适当疏散。为了减少蜂群在调节巢温方面的消耗, 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温, 炎热时要注意防暑降温。一般来讲, 无论越冬期或春繁期, 箱内保温只适用于弱群, 对较强蜂群只进行箱外包装, 越冬期要以宁冷勿热为原则, 适当放大巢门, 宽度掌握在50~ 90毫米,高度控制在6 ~ 7 毫米; 春繁期则要适当缩小巢门, 其分寸以蜜蜂出入不拥挤为度。

  2 调整蜂巢

  调整蜂巢, 就是调整巢脾的数量、种类和位置。春繁期, 适时扩大蜂巢是加快蜂群繁殖速度的关键。由于开始时巢内用脾少, 工蜂较密集, 只要巢内原有巢脾上的子圈面积扩大到脾的下沿(约占脾面的60% ~ 70% )即可开始加脾。此后,每当所加巢脾上的子圈达到其下沿时则可继续加脾, 使每张脾上的平均蜂量维持在5~ 6成即可。当巢内达到9张脾时就暂停加脾, 使蜂逐渐密集,为养王分蜂, 加添继箱和扩大生产奠定基础。头两次加脾要选择用过1~ 2 年的优质褐色巢脾, 以后随着新蜂陆续出房和气温逐日升高,则可采用新脾。加脾时, 对巢房过深的巢脾要用快刀将巢房适当割浅( 10~ 12 毫米为宜)。秋季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即将结束时, 要逐步抽

  出巢内多余空脾, 使脾上蜜蜂数量保持在8成以上或使蜂、脾相称。秋季调整蜂巢时, 应把新脾和不适于越冬用的巢脾放到产卵区外, 以便将来提出。越冬蜂群内宜脾多于蜂, 如6框蜂用7~ 8 张脾, 7框蜂以上的蜂群则可加添继箱越冬, 巢箱和继箱各放8~ 9张脾。加继箱越冬的蜂群, 要把饲料的三分之二放在继箱内。长江以南

  地区, 夏季酷热、干旱、蜜粉源贫乏, 为使蜂群安全渡夏, 临近越夏时应从蜂群内抽出多余巢脾, 保持蜂脾相称, 并适当放大蜂路。

  3更换老王

  蜂群活动季节, 换王工作应随时进行。春末夏初换王, 有利于控制自然分蜂、保持强群和提高蜂产品产量; 秋季换王, 有利于大量培育越冬适龄蜂和蜂群安全越冬, 能加速春季蜂群繁殖。在实际生产中, 蜂王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年, 少数优质蜂王可用2年。实际生产中不应等到某只蜂王产卵力明显下降时才更换, 而是要有计划地每年更换蜂场三分之二以上蜂王。对于新蜂王,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产卵, 待其腹部膨大、行动稳健时才能诱入生产群, 产卵不整齐、子圈面积小的新蜂王应及时淘汰更换。

  4双王饲养

  试验表明, 早春繁殖用5框蜂起步的双王群,补喂花粉, 经过60天左右群势可达14框蜂以上,全年蜂蜜、王浆总产量可分别提高4616% 和3 6% 。双王群饲养技术的关键在于: 第一, 根据蜜蜂个体发育特点, 每隔10 天检查调整一次蜂群。第二, 流蜜期前7~ 10天对蜂王产卵加以控制, 流蜜期短(约10 天) 要控制到流蜜后期; 流蜜期长

  (约20天), 应在取蜜1~ 2次后才能酌情让蜂王适当产卵。第三, 流蜜期生产王浆可用抽屉式采浆框代替传统巢框式采浆框, 保证流蜜期多箱体蜂群照常生产王浆。第四, 越冬可用继箱双王群越冬。方法是将饲料放置在继箱内, 将两只蜂王同囚在贮王笼内, 用铅丝吊放在继箱中部的蜜脾两侧。生产实践表明, 只要饲料充足, 蜂群就能安全越冬。

  5病虫防治

  蜜蜂病害主要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病等。寄生虫有大小寄生螨、枇杷虱、寄生蝇等。饲养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及时抽出多余巢脾, 常年保持群势密集。二是选用抗病害品种。三是每年更换巢脾、蜂王, 做到脾新、王新, 确保蜂群强健。四是勤清巢, 保持巢内相对干燥与洁净, 每年至少换箱大清扫2 次, 并用开水冲洗消毒。

  五是

  如果发现个别蜂群有囊状幼虫病时, 可抽出病脾更换新王。此外, 在非生产期可用少量中草药调糖浆喂饲治疗: 半枝莲、杠板归各30克, 加水煮沸过滤。取滤液, 按1:1 比例加入白糖, 配成药液糖浆(可喂10框蜂), 每天一次, 连喂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