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广州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是从哪里传入的呢?具体的猴痘病例症状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州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广州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从哪传入?
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病例发现后,我中心已指导广州市按照相关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市民朋友要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或有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和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猴痘病例症状是什么?
早期症状: 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痛(肌肉疼痛)以及倍感无力(精神不振)
晚期症状: 不同阶段的皮疹几乎同时出现在脸上、手掌和脚掌上以及躯干部位;病变的数量从少数几个到几千个,影响到口腔黏膜、生殖器以及结膜(眼皮),还有角膜(眼球)。
皮疹多少不等,均同时发生,经过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后留有瘢痕,此外,猴痘可造成局部淋巴结肿大。潜伏期为7~14天,前驱期为2~5天,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疲乏、头痛、肌痛、背痛,有时有咽喉疼痛等。发热1~3天后出现皮疹,开始为斑丘疹,以卵圆形至环状的红色肿块为特征;很快发展为疱疹,形成小脓疱,伴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皮损有出血倾向;最后结痂、脱落。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出现,然后向肢体部位扩散,口腔、生殖器等处亦可出现皮疹;但也可从身体其他部位首先开始出疹。皮疹历时2~4周。
在人类中,猴痘是一种散发性偶见疾病,其体征和症状类似天花,病情通常较轻。而大多数医务人员对猴痘及天花均感陌生。猴痘感染者有动物接触史,最初表现类似“流感”的症状,随后皮肤出现疱疹、经历脓疱、结痂后留有瘢痕。
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
猴痘的传染源是猴痘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与病人的猴痘疱疹、分泌物、血液等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空气飞沫传播是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而传播。此外,一些日常物品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如污染的毛巾、衣物等。需要注意的是,猴痘只能通过与病人
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本身的接触和飞沫传播传染,与被感染物品接触的风险较小,但还是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清洁,避免与患者相关的任何物品接触。
猴痘病毒传播方式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羊等家畜,然后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方式传播。
1、接触传播:与感染动物接触,如接触牛、羊等或者处理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然后触摸感染动物,就有可能感染猴痘;
2、飞沫传播:猴痘是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人类对猴痘缺乏免疫力,所以人类很容易通过咳嗽、大声讲话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预防猴痘主要应该注意避免与感染动物过多接触,对于从事高危工作的人群,更应该注意防护;
3、空气传播:与感染动物长期接触,猴痘病毒可能污染环境,再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所以避免接触猴痘感染者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猴痘病毒的浓度;
4、其他途径:如医源性传播,若是在治疗或者护理猴痘感染者时没有遵守规章,或者猴痘感染者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等器具没有严格消毒,就可能会导致人体感染猴痘。此外,如果孕妇感染猴痘,也有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羊肉,同时避免接触感染动物及其排泄物。另外如果家中有猴痘感染者,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并且积极接种猴痘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