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是不是真的
阿斯巴甜,学名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俗称甜味素。那么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是不是真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是不是真的?欢迎阅读!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据报道,在经过外部专家评议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本月早些时候做出了这一决定。这个决定并未考虑个人可以安全摄入多少相关产品,对于个人的建议将由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和国家监管机构决定。
JECFA今年正在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进行审查,该组织自1981年以来一直表示阿斯巴甜在可接受的每日限量内摄入是安全的。据报道,JECFA的审查会议开始于6月底,预计将于7月14日公布审查结果。
IARC的发言人此前表示,IARC和JECFA的研究结果在7月前都是保密的,但二者是“互补的”。他表示,IARC的结论代表了“了解致癌性的第一个基本步骤”,JECFA的审查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在某些条件和接触水平下发生特定类型伤害(如癌症)的可能性”。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人工甜味剂可能存在健康隐患的讨论越来越多。5月15日,世卫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公众不要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阿斯巴甜或“致癌”?7月14日将有结论
路透社报道称,本月早些时候,IARC的外部专家召开了一次会议,最终给出了这项结论。会议的目的旨在根据所有已公布的数据,评估某种物质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然而,IARC在本次会议中并没有确定食用多少阿斯巴甜甜味剂才会有致癌风险。
与此同时,JECFA也在调查阿斯巴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该机构于6月底召开会议,并且也将于7月14日宣布其调查结果。
其实,自1981年以来,JECFA就一直表示,只要在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范围内,食用阿斯巴甜都是安全的。例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达到12~36罐无糖汽水,才会有患癌风险。JECFA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各国监管机构的广泛认同。
IARC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机构和JECFA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在7月份之前都是保密的。不过,两家机构的观点是“互补的”:IARC的结论是“了解致癌性的第一个基本步骤”,JECFA则“进行了致癌风险的评估,确定在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下的特定类型危害(例如癌症)的可能性。”
食品饮料圈开始表态 有品牌紧急回应
阿斯巴甜将被列为“可能致癌物质”,消息一出,食品饮料圈的协会与公司纷纷站出来表态。
国际饮料协会(ICBA)执行董事Kate Loatman说,IARC此说法与长期以来大量的高质量科研结论相悖,或会误导消费者放弃安全的无糖与低糖选择,转而消费更多的糖分。
“我们仍然相信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因为我们与来自90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局对其进行过的安全评估。” Kate Loatman说。
国际饮料协会的回应中还表示,与IARC的结论相反,2022年4月IARC的上级机构世卫所发布的一份审查报告显示,较高的低卡路里或无卡路里的甜味剂消费与癌症死亡率之间“没有明显关联”,也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癌症。
而国际甜味剂协会(ISA)秘书长Frances Hunt-Wood指责“IARC并不是食品安全机构”,并认为该机构对阿斯巴甜的评估“在科学上并不全面,因为它以许多广遭质疑的研究为基础,可能误导消费者。”这个协会里的诸多成员包括了玛氏箭牌和可口可乐,它们都推出了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
此外,也有一些中国品牌立即撇清与阿斯巴甜的关系。
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称,去年11月已经将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罗汉果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提取物“罗汉果糖昔”是天然甜味果糖物质。
而元气森林方面则表示,该公司全线产品也不含阿斯巴甜,“元气森林配料表更干净,元气森林可乐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
据了解,元气森林在无糖饮料这个赛道上是吃到了不少红利。公开报道显示,元气森林在2022年4月15日对外披露部分业绩数据。2021年,元气森林营收是前年的2.6倍,按照2020年其销售业绩27亿元估算,2021年元气森林销售超70亿元。据元气森林官方宣布,截至今年8月,旗下无糖植物茶品牌纤茶2022年业绩突破1亿,同比增长10倍。
“无糖”之后,代糖真的健康吗?
饮料中糖类的迭代,可以说是一部技术升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观念互动的历史。当人们将糖打上“不健康”、“发胖”的标签,主打“0糖0卡”等概念的“无糖饮料”也应运而生。
有的饮料明明打着“无糖”的标签,为什么喝下去感觉还是甜甜的呢?
“糖含量小于等于0.5g/100g,糖含量符合GB28050声称无糖的要求。”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包括无糖饮料在内,部分无糖产品包装有这样的声明。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食品中糖的含量≤0.5g/100g或100ml,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
“无糖”之后,各类饮料如何保证它们的甜度?那就得靠添加各式各样的甜味剂,尤其是代糖。
以无糖可乐为例,尽管标注“无糖”,喝起来却依然甜的原因是,阿斯巴甜、安赛蜜与三氯蔗糖(也称“蔗糖素”)这类合成代糖在“欺骗”味蕾。
甜味剂又分为营养性甜味剂与非营养性甜味剂,前者包括蔗糖、果糖、乳糖及各种糖醇类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含有能量;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代糖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甜度超高且产生能量少。
某知名食品饮料公司经理级别人士何磊(化名)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三氯蔗糖的甜度是蔗糖的约600倍,安赛蜜、阿斯巴甜的甜度则约为蔗糖的200倍。
阿斯巴甜健康争议由来已久
相关饮料还能喝吗?
“(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还是比较意外的。”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顾中一向记者表示,阿斯巴甜一直很有争议,几十年前就有关于神经毒性方面的一些争议,在2005年的时候,曾经有一项动物实验认为非常高剂量的阿斯巴甜,可能导致大鼠出现淋巴瘤和白血病,但权威机构核查证据之后一直没判定其有致癌性,“所以我个人是不担心它致癌的。”
顾中一认为,即使最终权威机构正式宣布阿斯巴甜是可能致癌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甜味剂不能正常用了,“这个跟一般意义上的有毒性之类的是两个概念”。此外,目前可替代的甜味剂有很多,加上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很多大企业的产品中使用阿斯巴甜的也不多,大家日常食用的剂量还是比较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的报道中援引的知情人士并未透露,IARC认定的阿斯巴甜存在致癌可能性的量级,即正常人服用多少剂量才有致癌的风险。
另一位营养领域从业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即使最终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极大可能并不会对普通人的饮食习惯产生太大的影响,之前不少食物或成分都有更明确的致癌性风险,如槟榔与口腔癌,酒精与肝癌,但人们并没有完全远离槟榔或酒精,相关行业也始终存在并发展。
“就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承认,其并不是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的权威机构,而且它‘不提出健康建议’。”ICBA执行董事凯特·洛特曼(KateLoatman)称,“我们仍然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充满信心,因为有压倒性的科学证据和全球90多个国家食品安全当局做出的积极安全决定。因此,我们欢迎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正在进行的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