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职场聚焦 >

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

时间: 思恩 职场聚焦

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如今,正值高校招生录取阶段,最近一些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的留学率却被某些“自媒体”拿来做文章。下面小编带来了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供大家参考!

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

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

如今,正值高校招生录取阶段,最近一些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的留学率却被某些“自媒体”拿来做文章。有人还引用不实数据,将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列为“罪状”之一。为此,“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引用该校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辟谣:“2018届-2022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最高也不过16.5%,而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

学生媒体针对网络流传的不实言论辟谣,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也是捍卫母校荣誉使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评价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绩,“留学率”并不是最关键的指标。学生留不留学与是否爱国无关,拿留学率评价高校办学水平高下,恐怕只是为了流量“恰爱国饭”。大学生及其家庭在作出是否留学的选择时,不应背负任何道德压力;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更不必为毕业生留学人数较多感到自责。

“媒体评将毕业生出国留学列为罪状”思考

一个人是否爱国,和在哪里生活、学习并不构成必然关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团结广大爱国人士,让各界爱国者分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荣耀。不管在国内各行各业一线,直接为国家发展建设挥洒汗水,还是在异国他乡心系祖国,都是爱国的体现。站在边疆哨所,践行“祖国山河寸土不让”的誓言,是爱国;客居他乡,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也是爱国。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奉行的留学政策,是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和途径之一。实现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国际化人才。公派留学制度至今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一如既往支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体现了教育者与决策者的远见卓识。对于目前占多数的自费留学生,国家也为他们在海外学习生活创造各类便利条件,为他们回国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扇开放的门,既包括贸易、技术、资金的物质之门,也包括文化、教育、心态的理念之门。教育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不等于留在当地,更不等于忘记祖国。针对一些有留学打算的大学生搞道德绑架,无疑是短视,也是狭隘的偏见。

警惕抹黑清华的舆论倾向

每到毕业招生季,互联网上总会传出一些有关各大高校的“花边新闻”。夸张的标题、片面的解读,赚足了公众的注意力,却让高校与师生深受其苦。

针对网络传言越来越多清华大学的谣言,北京校园微信公号发布“网络关于清华的谣言,不要信!”。

“警惕抹黑清华的舆论倾向”各方如何说

有律师表示,真对网上传播谣言和恶意攻击渠道,清华大学深受其害,所以应该加强管控这些所谓的造谣。

不少网友也是纷纷支持,希望能够严惩这些造谣者。

有专家指出,其实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育和宣传,让公众了解清华大学的真实情况和成就,消除误解和谣言。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让公众能够获取准确、及时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抹黑清华的舆论解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科研实力的稳步增长,国际排名和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国内做科研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社会对“海归”的认识趋于理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出国留学不再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而“清华的留学生几乎都留在国外建设其他国家”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平台的权利,只要看看清华校友会公布的数据就会发现,到2021年4月,2002-2011年出国的清华校友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回国工作,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在学术没有国界的今天,国家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只会越来越多。除了自费出国留学,各种学术会议、访问学者、公派交流项目都起到了国际交流的作用,其中不乏国家主导的项目。如果说向西方学习是“讨好西方”,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今天更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更多的海外教授由国内高校全职引进。他们不是“讨好东方”吗?

历史早已证明,“闭关锁国”是一种狭隘的民粹主义思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封闭只会导致更快的衰落和落后。2021年起,我国开始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这是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的重要举措。

利用民族情绪炮制争议话题,煽动对立,早已是很多无良自媒体账号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尤其是这些涉及知名高校和公共机构的谣言,“不管真假,先踩你一脚”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舆论的常态化运作。

清华和中国其他顶尖大学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吸收了国家的大量投资。所以任何与之相关的事件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有些批评过于尖锐和偏激。但有些媒体因为高校招生时间而刻意污名化一所大学,实在是“别有用心”。

此外,一些无知的网民习惯于让先发泄情绪再核对逻辑,先发表意见再核对事实,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这也说明,在今天,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全社会需要补课的必修课。

5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