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考编哪个难
考研和考编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大家都想挑选一个简单的去考,好像简单一些上岸的概率就会大一些,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考研和考编哪个难,欢迎阅读!
考研和考编哪个难
一般是考研更加难,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考生在知识积累这块可能比较偏向考研的内容,所以复习起来比较顺利,但是有的考生可以偏向考编这块,所以复习考编更加轻松。大家可以自己评价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看更加适合哪个考试。
大家在选择考研还是考编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去根据哪个更容易而选择哪个,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职业规划和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做选择哦!考研如果上岸是需要几年没有收入的,这个开销要能承担的起哦,考编后基本就定死了,变动会很有限,大家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哦!
考研和考编的区别
考研是很多毕业生考虑的去向,这件事一般要在大三就确定下来,然后学生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学习,希望能够乘上研究生的这艘快船,驶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另外一个摆在学生面前的选项是考编,毕业生在校招的时候见识了自己专业的受欢迎程度,要是专业不对口,学生个人能力不突出,前路发展会受阻,所以考编制也成了好选择。
一些同学就会纠结到底是考研还是考编呢?二者虽然不同,但是一时之间权衡不出利弊,觉得哪一种都很好,但是哪一种上岸都不容易,接下来笔者就为同学们整理一下二者之间的差别,希望对那些纠结的同学有帮助。
毕业生考研还是考编?二者含金量不同,可以从多方面来看
有比较就有长处和短处,研究生和编制工作哪一种的含金量更高一些,还要从具体的几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考上编制的同学,能够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晋升方向,以及已经可以实现的到手薪资,这些都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上岸以后还是学生的身份,在导师的指导下会有更大的成就,但是对于未来毕业以后的发展还没有定数,是否能超过本科毕业就考编的同学也不一定。
家长和亲戚的眼中二者不一样,哪一家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家长定是十分欣喜的,但是毕业以后的工作如何是亲戚眼中关注的事情,在亲戚的眼中,似乎编制工作的含金量更高。
在成就感上有差别,很多同学考上研究生以后,会跟着老师学习新的知识,在见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层面的探索更加深入了,所以觉得自己研究的领域很有用处,自信心显然会增加。
而编制内的工作往往会因为安逸而让毕业生们觉得生活没有积极性,按部就班地工作,完成每天的任务量,清闲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年轻气息都少了,而且一些编制工作的“按资排辈”很明显,有时候会让学生觉得心累。
做出选择5年后差别更明显,希望毕业生没选错
说到底,这两种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一种是学生继续保留学生的身份,还有几年可以自由自配的时光,一种则是按时长大,开始体验生活的不易。
但是在学生们做出选择的5年后,很多人就觉察出了更明显的差别,比如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工作的时候可以选高薪的,比普通编制工作拿到手的工资更多。
虽然人们觉得编制内工作的福利待遇更好,但是研究生毕业若是进入不错的企业,奖金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年终奖要比编制内丰厚,而且还有机会拿到分红。
对于家长来说,学生上大学,考研究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学生们的工作可以成为择偶的重要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工作的时间和环境比不上编制内轻松,但是到手的薪资是一张“王牌”。
编制内的工作如今竞争很是激烈,往往上岸率更高的是一些小地方,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除非是作为人才引进的高才生,所以选择哪一种,希望学生们更多考量。
是金子到哪都发光,希望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自我价值更有体现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再多的分析和说辞,到了学生那里,适合自己发展目标的才可以,有些同学选择在研究生毕业后再进入考编行列,这也是当下学历“内卷”的一种方式。
喜欢学术研究的同学就去考研,觉得自己本身的第一学历没有达到梦想,可以再次依靠考试进入好的大学学习,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了新的方向。
自己本科所在的学校也可以作为学生们决定的标准,若是本身身处名校,在第一学历上存在优势,其实学生们在校期间就会通过努力获得保研的资格,对于考研不需要去专门准备,可以分散一部分精力去准备考编。
笔者寄语:大学生们提升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提升学历是一方面,完善自身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学生们能够从考编还是考研的纠结中走出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擅长的领域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考研?考编?区别在哪?怎么选
一、考研优势:
1、国家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有了更多的机会!
2、延缓就业压力,现在社会的就业环境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20届有些学生还没找到工作,21届的学生就要毕业了,考研能够延缓就业压力的到来。
3、学历高,晋升会容易一些
4、对于学科可以继续深造和学习
二、考研劣势:
1、持续的研究生扩招,会造成学历贬值
2、毕业后还是要面临着就业压力,因为学历更高,年龄偏大,试错机会更少,所以压力会更大
3、不确定研究生期间是否能学到对未来有用的知识,但是因为对其他方面无经验,改行更难
三、事业单位优势:
1、国家也出台了关于加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聘力度的通知,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
2、工作稳定,不用担心业绩不好随时走人
3、拿到了“铁饭碗”,国家发工资,有保障
4、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国家工作人员,有面子
四、事业单位劣势:
1、人际关系较复杂,想要晋升,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2、对于年轻人缺少一些激情
3、待遇相比来说,只能算是中等,不能大富大贵
考研还是考事业单位是个选择题,却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
如果你没有一个对未来的明确规划,或者想要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时候,可以选择考研;
如果你想要毕业之后就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发展的时候,可以选择考事业单位。
特别是在新政策的加持下,事业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可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块可挖掘的宝藏,所以应届生们要好好把握住今明两年考事业单位的机会呀!
第一步 确认是否有必要跨专业
考本专业容易,跨专业往往比较难。
现在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强,本科时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因为自己对计算机并不感兴趣,加上学校老师水平也确实有限,所以三年过去,小强觉得自己在计算机学科上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为了多一些选择,小强考察了几个外专业,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法律硕士,但最后小强还是决定报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研究生。
因为他自己觉得,虽然没从本科的计算机专业学到多少实际操作的技能,但毕竟已经受了三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科基础也不差,再加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应该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很大提高。
后来的事实证明,小强不仅在专业上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给自己当时考研复习省却了不少的力气。
现在他回头看看那时本科班上报考了外专业的同学,无一例外的在考研上失败了,就暗自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的明智。
跨专业报考的风险大,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特别是在对所报考专业仅限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跨专业报考是要冒较大风险的。
在教育部把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由 5 科变为 4 科,专业课由 2 门改为 1 门后,专业课的难度一般来说是加大了。
因为很多高校都把原来 2 门,甚至 3 门考试内容融合在 1 套卷子中,这使很多跨专业报考的研友甚至不知道某一道题是出自哪一门课程,想答对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说,考本专业容易,考外专业难。即使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甚理想,难度也比对外专业的专业课没有基础要小得多。
第二步 确定报考冷门、热门还是新兴专业
考冷门专业一般非常轻松,热门专业确实很难挤进去,新兴专业的难度与热度往往居于前两者之间。
2004 年,全国报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总人数为 35510 人,位居报考总人数第二,仅次于报考人数逐年下滑的工商管理学硕士专业。
2003 年,报考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总人数为 2000 余人,但除去保送名额,该专业只招收 40 人,录取比例高达 50 比 1 。
这就是热门专业,它们的特点是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强劲,所以就业前景被人看好。例如建筑、会计学、贸易、新闻、计算机、生物工程都属于这一类热门专业。
但这类专业的特点就是报考人数非常多,因此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远高出研究生录取平均比例,可以达到 10 比 1 以上。
选择报考热门专业的研友,一般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而选择报考冷门专业的研友,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静心的研究生活。
由于冷门专业的发展一般比较完备,知识积淀也较深厚,考试难度小,竞争不激烈,所以非常适合想做研究工作的研友报考。
另有一类专业是新兴专业,这类专业兴起不久,未来社会对其有较多的需求。比如前些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属于新兴专业,但短短几年后却已跨入热门专业的行列。
新兴专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刚兴起不久,报考人数一般不多,竞争也远小于热门专业,所以已经成为了很多研友的选择。
第三步 确认是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还是相反
由于学科性质,理科转工科、理工科转文科往往难度较小。反之难度则大。
危旺在本科时学的是应用数学,这种专业如果在名校就应该出国深造了,但危旺就读的只是一般高校,而且学这种专业的找工作比较困难,他就只好选择考研。
" 幸好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这种专业想转绝大多数工科或文科专业都并不费力气,像经济或计算机这种专业的导师更是喜欢数学出身的学生。 " 危旺说。
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系的计量经济学专业,并且由于自己的应用数学专业背景,在复试时很受导师青睐。
理科转为工科,或理工科转为文科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因为前者的学科往往是后者的理论基础,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才能够有比较大的突破。
但相反的,如果没有极高的天赋,基本不会有人选择从文科转为理工科,或是从工科转为理科。因为其不仅脱离就业,难度也相当大。
第四步 确定报考本校还是报考外校
报本校信息往往比较畅通,也容易考取,而外校则相反,信息闭塞,考取难度大。
如果决定报考外校,那么一定要做好调查,报考的学校一定要比本校在各方面高出至少一个档次。因为只要是外校,就意味着并不好考。
即使是清华大学毕业,报考一所二流学校的本专业也未必考取,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潜在的出题、录取规则。再好的学科基础都可能在所报考学校的专业课题目上折戟沉沙,再好的面试技巧都可能在复试中被拒以千里。
所以同样是不好考,就必须确认目标学校比本校高出的档次足以让自己去冒这个风险。
但如果选择本校就轻松得多,毕竟在这个学校上了4年的学,有比较大的交往圈子,即使报考本校的其它专业也可以轻松地找到老乡帮忙获取相关信息。
第五步 确定目标学校的性质,小型院校、综合性高校还是科研院所
一般来讲,小型院校往往有一个主干专业全国领先,但也缺乏多元的学科和校园文化;科研院所主要是研究性质,一般没有本科培养;而综合性学校学科丰富,又有文化底蕴。
这三类高校一般没有难考或容易考的区别,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出题与录取规则,抓住这种规则,名校就不一定比小型院校难考。
关键在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如果原来见多识广,现在想找个安静的学习、科研环境,那么就可以选择报考科研院所。如果刚从小型院校出来,想接触形形色色的同学、参加多样的校园活动,那么报考大型综合学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