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处12.5万年来最热期
地球正处12.5万年来最热期?具体什么情况?大家了解吗?高温天气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地球正处12.5万年来最热期,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地球正处12.5万年来最热期
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处于大约12.5万年以来最热的时期。伦敦格兰瑟姆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保罗·塞皮表示,根据冰芯、树木年轮和沉积物等气候数据,“12.5万年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温暖的天气”。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可能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燃烧有关,这些燃烧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到无法用自然变化来解释的水平。
高温天气将越来越常见
伯克利地球组织成员罗伯特·罗德称,“全球变暖正把我们带入一个陌生的世界”。
专家指出,这种不寻常的高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极北半球夏季到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可能与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燃烧有关,这些燃烧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到无法用自然变化来解释的水平。
《今日美国报》援引斯坦福大学气候科学家克里斯·菲尔德的话称,类似的高温纪录是全球变暖的又一个证据,人类正面临一个更热的未来。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里·塔拉斯在一份声明中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高温天气的可能性,并在世界许多地区和海洋中引发更多的极端高温。”
据悉,厄尔尼诺现象平均每2到7年就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到12个月时间。
世界气象组织强调,厄尔尼诺现象是在人类活动改变气候的背景下发生的。上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16年,当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此外,专家称,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还导致南极的冰面缩小到197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程度。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世界上大约40%的海洋正在经历海洋热浪,这是自1991年有卫星追踪数据以来最多的一次。
今年,残酷的热浪已经导致全球数十人死亡。根据初步数据推算,上个月至少是自1940年以来,地球上最热的6月。
而7月,高温天气才刚刚开始。科学家认为,日高温纪录可能会在今年夏天被再次打破。
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安德鲁·德斯勒说,由于人类没有停止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高温天气将越来越常见。
“未来几代人在回顾2023年的夏天时,将认为这是‘一生中最凉快的夏天之一’”。
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全球变暖有哪些危害
重绘地球地图
全球70%的淡水都被储存在冰川中。如果冰川融化,海平面将上升大约70米,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会被淹没。根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北极将完全成为开阔的海洋,只有北极点附近漂浮着零星的冰山。
饥饿的威胁
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二氧化碳在北极的泄漏
二氧化碳捕捉热量,增加温室效应。北极是世界碳储量的巨大宝库——在冰冻深度储存了高达18500亿吨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由于人类活动,自1850年以来,只有3500亿吨二氧化碳被分配到大气中。在北极,由于气候变暖,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变暖。
海洋酸化
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CO2),使海水逐渐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大规模灭绝
地球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灭绝,研究人员发现了灾害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一些专家确信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始于这个星球。最脆弱的是两栖动物——全球变暖已经被认定是橙色蟾蜍和丑角蛙消失的罪魁祸首。
天气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更加残酷的世界
由于洪水和干旱,许多地区将变得不适于居住。为了寻找新的土地和资源,移民将面对当地居民,这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战争。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有哪些
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也可以提高常规能源中水能的利用比重,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先进经验。
4、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5、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逆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6、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开发空中水资源,海水淡化等。
7、改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气候变化诱发疾病预警系统等。
8、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等。
9、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让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0、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11、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增信释疑,开展务实合作,增进各方对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和措施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我国负责任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