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
在人们说起三伏天的时候,第一感受应该就是热了,而三伏也分为了初伏,中伏,末伏,每个时间都是有所不同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为何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大全,欢迎参阅。
为何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
三伏灸是将中国传统农历节气、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最早见于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著作,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现在每年农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的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灸,就是在中国农历节气三伏天,采用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中医外治疗法,因其所产生的反应和功效与艾灸类似,故称“三伏灸”,也称“三伏贴”。
选择三伏天是因为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即人应顺应自然界规则而存活,在预防或诊治疾病时也应注意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对人体阴阳平衡的影响。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春夏阳气较盛,因而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很有必要,故有“春夏养阳”之说。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阶段,这时人体皮肤毛孔打开,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是驱散体内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灸所贴敷的药物基本以温阳散寒为主,所贴敷穴位也主要是起温阳散寒的功用。因此,最佳温阳时机、温阳药物、温阳穴位三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祛除邪气,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灸常选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往往根据病情需要选取并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针对病情所选的穴位上。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每伏选取穴位可有所不同。成人一般贴3-6小时,儿童1-2小时。贴敷后皮肤常有发热感或灼痛感,不同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局部的皮肤起疱,效果往往会更好。三伏灸常每个伏天贴敷1次,1年贴敷3次为一疗程,可连续3年;病程长的患者还可适当延长疗程。
三伏灸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及一些免疫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体虚易感等。其中尤以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因此三伏灸是中医“冬病夏治”特色疗法的最佳代表。
由于三伏灸的特殊疗效,已经被广大慢性病患者接受;每年三伏天季节,全国各级医院都会提供三伏灸治疗,为防病治病的切实需要提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为全世界健康服务的亮丽名片。
三伏天养生食物推荐
苦瓜
苦瓜是清热下火的首选之菜。苦瓜有排毒,降温,防署的功效,另外,苦瓜还富含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美容养颜护肤的效果。
番茄
番茄是夏季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是女孩子美白护肤首选的蔬菜。另外,番茄还有杀菌,防癌,凉血,清胃健脾之功效。夏天食用番茄,还可以防暑。
黄瓜
黄瓜中含有粗纤维、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消肿利尿,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热痢便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黄瓜还有减肥疗效,夏季蔬菜,黄瓜是不可或缺的。
芹菜
芹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P的含量较多。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含量更是高于一般绿色蔬菜,芹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药用价值。芹菜还是凉性蔬菜,夏天可以根据饮食爱好适当食用。
三伏天如何防暑降温
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湿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三伏天的意含义
三伏天一般都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着来计算的。
三伏天名字的由来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