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心得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创新教育理论心得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创新教育理论心得有帮助。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1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

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有些稍难一点的知识,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识,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2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威廉从牛顿安静、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识地感觉到牛顿身上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牛顿,在期末考试中总是处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学就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舅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威廉经常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顿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师都能像牛顿的.舅舅那样,耐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唱歌、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3

孔子的教育理论有很多,给我很深印象的是一篇“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孔子在教学时,将自己的学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孔子非常喜欢将自己认为满意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人生体会与信仰传授给学生。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因为有教学时间不足等借口,自己在课堂上往往是提出了问题,想让学生完成“捉鱼”的过程,自己又很少把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让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方法完成这个捉鱼的过程,这时我就怕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耽误了自己宝贵的教学时间而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叫停,然后自己把问题的答案整理给他们。这样,虽然促进了学生成绩的相对提升,却造成了学生能力的相对下降。学生在我这里只学到了低年级课本上的知识,却没有从我这里得到相关年级段能力的培养,更别提有多少令其终生受益的方法的获取和习惯的养成了。这也让我明白了这段话的含义:“学生能否感受到教师的爱,或者感受多少老师的爱,也只要回忆一下老师是否曾给自己传授过“渔”,传授过什么样的“渔”。反思一下,自己其实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多少真正触及他们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就确实没有多少理由抱怨学生离开自己的班级后,便把自己忘了”。

一、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宗旨首先是“有教无类”。大意是说任何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那又凭什么说“人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呢?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知识是改变客观世界极为强大的力量,而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地球人的义务,可没有权利接受教育,如何改善环境?这个先进性通过发达的美国把“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镶嵌在教育部墙壁上,可以得到证实。

二、指出立德的恰当时间

做事是改变环境的直接体现,但决定做事性质优劣的是做人,而决定做人优劣的是品德。我们的圣人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方向:“朽木不可雕也”,正确的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那么凭什么说孩提时期是树立优良品德最佳的时间呢?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研究表明:(0~5岁)开始认识世界,到青春期(12~18岁)形成基本了世界观。那么这个树立品德的黄金阶段再不进行恰当的德育,却追求知识教育无疑是舍本求末之举。等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了,再教育就如同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一样了。所以从小建立优秀品德是涉足人生极为关键的第一步,是以“做不好人更做不好事”的总体角度出发,如此即可确保立世创业的根基,所以从小立德是极为深刻高远、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如此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具备先进性?

三、教育、学习理念具有科学性吗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而是在了解学生的习性和个性心理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纲领。那么为什么说因材施教就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呢?我们知道建设人类的共同家园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因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每个人天赋、个性自然各异,那么不论智力的高低快慢,均采取一刀切、满堂灌的教育方式难道就具有科学性了?发达的西方社会告诉我们:简单的教育模式,只能获得单一的人才。而采取顺势疏导,流速更快,力度更大,所以科学地教育在于因人而异地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4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一本指导老师或者家长促使儿童美育发展和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有效用书。为美术教室研究儿童美术有一定的帮助。此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的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下篇讲的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作者根据40年的教学实践和20年的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全面的论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体会,作者从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到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再到建构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向读者讲述了尊重儿童教育与启发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性。上篇主要是针对儿童写的,而下篇就是为教师而写的。从教育观与教学方法到叫的艺术里面,作者举了很多实例穿插。那么下篇其实讲述的就是教学法的实施与探究。

作者引导美术教师要尊重职业,热心教育,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选择了教师等于选择了一份天职,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儿童的美育发展,还考虑到儿童成年后通过美育学习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与美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也在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师对本专业不仅要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世界多元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能给学生提供参考与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开拓知识。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5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总之,我读了教育类这书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教育类的书籍,但在这几年没怎么看过,是因为没有,可现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时都会看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有些随机带到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当前教育的须要,特别是这位教授写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读的几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浅。

创新教育理论心得篇6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8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