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应用写作 > 心得体会 >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1

“抗美援朝”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可能只是普通的四个字,但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且还在世的老兵来讲,那是一段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历史。《金刚川》通过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在战场上的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个过桥、修桥与炸桥的故事,随着这部120分钟的电影,我们仿佛又被拉回了那个惨烈而不该被遗忘的年代。

去看电影前,我并不知道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全是凭借对张译个人演技的欣赏就奔赴影院了。当荧幕打出导演是“管虎、郭帆、路阳”时,我心中是有疑惑的,这样的组合会拍出什么样的影片呢?毕竟管虎导演是以拍“小人物”起家的,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虽然反响巨大,但毕竟是“3D巨制”,路阳导演他们真能“讲好故事”吗?如果“讲不好”,我这巨贵的电影票钱就又白瞎了,坐在电影院座椅上的前几分钟,我的脑子一直在转这些……可当看完后,我却想说:值回票价,并且主观的认为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多多益善。

这部电影中出现最多次的就是“炸桥”与“修桥”。一直在修,原因是一直在被炸。炸了,工兵就顶上去修;修好了,美军的飞机就来炸。一次次炸,一次次修,波涛汹涌的金刚川上唯一仅剩的这座桥成了我军增援的必经之路,唯有修好它,我军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当美军飞行员得意洋洋的向基地汇报“此处已被完全炸毁”时,却在还没飞回去的途中就收到“轰炸地点探测到有生命迹象”,美军飞行员返航看到的是中国士兵们前赴后继向前冲去的情景:一部分人冲进湍急的水流中,将木板抗在肩上,架起了“人桥”,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正像剧中最后活下来的美国士兵所说:你们虽然不信神,但你们确实创造了神迹。

张译的演技越加成熟。说实话,我都有点替他担心,太过于沉浸“张飞”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他有可能“跳出不来”。剧中的张飞,前后反差较大,在师父老关面前,他腼腆,甚至有些“软弱”、“拿不定注意”,可当他看到师父被炸死之后,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之前他不让师父抽烟,之后却在师父坟前亲自点上一支烟;之前他为了节省弹药,即使“瞄准”了敌机,也不曾“不管不顾”,甚至还因节省炮弹和师父起冲突;之后他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过桥机会,毅然决定以“自杀式”的攻击方式向敌人发起猛攻,并用最后的炮弹将敌机击落。在他下命令以“自杀”的方式进行攻击时,身旁战友愣了几秒钟,这几秒钟也许是对生的渴求,而当他再次下命令时,所有士兵没有半分犹豫。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什么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生命是珍贵的,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一往无前,将生死置之度外。

战场上的士兵,连悲伤都是有时限的。张飞眼看着最亲的师父被炸死,却连哭泣都来不及,和战友的对话也仅限于那句“你只管修桥”;面对美军战机的再次挑衅,他指着高炮都不一定打的着的飞机,怒吼着“决一死战”,到后来被炸断腿脚、血肉模糊却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看到此时我不经感慨,那句“血肉之躯铸就新的长城”绝非虚言,有他们70年前的奋不顾身,才有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一个国家的进步也许表现在他关注的范围更广,一个民族的复兴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相比起那些留在战场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烈们,我们已经非常幸福了。缅怀那些长眠英雄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衣食无忧还焦虑无比“,不要“吃喝不愁还无病呻吟”,要知道,活着就是幸运的。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2

那座“人肉桥”

这是一个久久难以忘怀的夜晚,在电影院里重温了抗美援朝的艰难岁月。一座桥,看哭了所有人;一座桥,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一座桥,让我们缅怀沧桑岁月的同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这是工兵连筑起的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一座桥。看《金刚川》之前,以为是大场面战争片,看完才发现,其实整部剧都在“修桥”。虽然电影的笔墨重点给了几位主演,但看完最令人感触的,是那些根本没怎么露脸的工兵连战士们。每一次轰炸之后,战机刚转头离开,他们便冲上来灭火、救战友,然后继续修桥,直至最后,所有人用血肉之躯搭起了那座通往胜利的桥。工兵连的战士们将自己葬于冰冷的河水、葬于冲天的火焰、葬于无情的冲击波,只是为了在战场上将战友平安送达。这是工兵连战士用最简陋的大锤、铁楸,用肩扛,用手托,架起的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一座桥。

这是高炮手筑起的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一座桥。“飞得远的打不着,飞得高的打不着”,反映了这种高炮的局限性。但是高炮手张飞那声“来吧”令人记忆颇深,这声吼,喊出了志愿军战士无畏强敌的气势,也喊出了志愿者战士们一往无前的决心。高炮手在完全劣势下,以革命大无畏精神,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了抗美援朝生命线的畅通,建立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最后一个高炮位,最后一个炮手,年轻的身躯上,爆炸失去了一条手臂和一条腿,筑起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一座桥。

这是志愿军筑起的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一座桥。“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能闻见那股焦糊味儿,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踏上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因此魂断异乡,埋骨他乡。当志愿军遗骸回家时,全场人早已泪流满面。为了保家卫国,智勇忠诚、浴血奋战、坚持到底、不惧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最后大桥巍然屹立在那里,先辈们守桥、建设新桥,维护残桥,最后人力成桥。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视角来看,是个极小的细节,但是胜利就是来自于每一位志愿军的付出,每一次坚守,每一份不退却,就是这一点一滴,最后汇聚成了胜利的海洋。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3

在“不可能”中汲取榜样力量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这是《金刚川》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是的,在志愿军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岩里桥”一次次被敌军炸毁,志愿军们不放弃、不抛弃,一次又一次不惧生命危险修桥、补桥,叙述了一个“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感人故事,如钢铁般意志的“人桥精神”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在这种“不可能”精神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在“不可能”中践行坚毅。对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修桥片段,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那样火力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们一次次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了,是敌人的地狱,被阻挡,就是我们的地狱。志愿军们没有退路可言,他们只能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炸弹轮番上阵,志愿军们并没有受此影响,依然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桥修好,炸了修、修了炸,因为通过那座桥是他们共同的目标。敌军说:“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志愿军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式的坚毅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地守护着“岩里桥”,新时代下的干部要学习志愿军们身上那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用水滴穿石、绳锯木断、铁杵成针的坚定信念去践行“不可能”式的坚毅。

恪尽职守、披荆斩棘,在“不可能”中诠释坚守。“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志愿军们宁愿失去生命也要捍卫“岩里桥”,影片最后的“人桥”温情而又悲壮。当时的中国还只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高科技技术,有的只是志愿军们的身躯,他们冒死用自己生命撑起的桥梁,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畅通,他们恪尽职守、披荆斩棘,只为在“不可能”中诠释坚守的意义。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当代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愿护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的艰苦岁月,我们致敬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学会积蓄力量、奋发图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在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桥精神”中凝聚顽强品格,炼就钢铁意志,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临危不惧、英勇无畏,在“不可能”中书写坚忍。“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影片中高炮连排长张飞同志咬着布条、断臂止血,用一根树棍做支撑,在身体残缺的情况下蹒跚挪步,只为在生命的尽头再射一发炮弹。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在一场看起来“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中用生命书写着坚忍,这只是千千万万名志愿军们的一个缩影,这些平凡而又勇敢的战士们,用意志和鲜血创造了非凡的历史,改变了世人对中国的看法。反观如今的一些党员干部,做事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愿担当、不敢担当,遇到一点不如意之事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志愿军这些先辈、这些榜样对我们的启示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我们要在重温历史中继承先烈遗志,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勇往直前、坚定前行。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4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5

基层年轻干部 当好三种基层“兵”

《金刚川》以“燕山部渡江,工兵连修桥,高炮班掩护”的故事生动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历史。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深有感触,在基层,我们也要当好“工兵”“炮兵”“步兵”,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当好逢山开路的“工兵”,为实现目标默默前行、奉献自我。在美军派出多架轰炸机和侦察机的袭扰下,工兵连不计生死,拼命修桥,架起一座“无法被炸毁的桥”供战士们渡江,为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谷文昌等,都是基层年轻人的榜样。基层年轻干部要怀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脚踏实地、不务虚名,多干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干好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事,树立多做“潜绩”的价值取向,在基层民生事业中默默奉献,做好一名“甘为人梯”的“工兵”。

当好手握重器的“炮兵”,为寻求突破蓄势待发、一击即中。高炮连战士用了2架高射炮和不到100发炮弹,等待最佳发射时机,成功击落了2座美国“海盗”战斗机,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基层年轻干部要站好基层岗、谋好关键事,成为干事创业的核心力量。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勤于积累,不断增强捕捉机遇的敏锐性、把握机遇的自觉性,注重培养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精于谋划,如“炮兵”静如处子般等待时机。另一方面,当看到机会时,要做到迅速出击,不迟疑、不犹豫,敢作为、有作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为抢占先机、拔得头筹、赢得主动做好一名“蹲点待发”的“炮兵”。

当好冲锋陷阵的“步兵”,为夺取胜利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下,为了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步兵战士以血肉之躯扛兵器、过大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基层年轻干部要传承志愿军战士敢闯敢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身处最基层“神经末梢”,我们决不能畏首畏尾,不能怕担责、怕出错、安现状,必须撸起袖子,拿出“闯”的胆识和“冲”的拼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夺取党和人民事业的全面胜利做好一名“冲锋一线”的“步兵”。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6

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在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关于金刚川河流上的一座木桥所开展的金城战役。中国志愿军须在次日5点前横渡金刚川,保证6点前抵达金城主战场进行最后的决战,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护好渡江的唯一通道--工兵桥。而在前进过程中美军为了阻击志愿军大部队挺进,全天候24小时轮番炸桥,两小时内向载重桥投下了700多枚炸弹,志愿军们毫不畏惧,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工兵桥,保障了金刚川的水上通道,整部电影也就是围绕敌我双方炸桥、修桥的殊死较量展开的……

影片里,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与粮食补给悬殊巨大,美军用的是轰炸机、榴弹炮、燃烧弹,而我方军用的是一枪一上膛的栓动步枪;美方军用的是无线电通讯设备,而我军用的是喊话、口哨、手电、红绿旗帜;美军吃的是罐头,而我军连一个玉米棒子都要推让,传递多人也舍不得吃掉……。可是,即便没有强大的硬件设施和补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仍旧愿意头顶飞机,脚踩炸弹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木桥,修好的桥仅有10分钟通行时间,或许能通过20个战士,亦或是30个、40个战士,但只要通过就有希望。时间在流逝,生命也在消失,眼看过桥时间即将过去,志愿军们已经没时间修桥,一句“来吧”让一个个战士头顶木板、跳进大江,为过江的同胞撑起了一座“人桥”。终于志愿军大部队在5点前顺利过桥,在6点按时抵达了金城主战场。团结一致,一心向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战胜美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过去的70年里,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我们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0年,北京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从此奠定了亚洲体育强国的地位;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预示着中国国家能力的跃升。70年风风雨雨,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强权打倒,而是越 战越勇,今日的中国也不再是70年前的中国,未来会有更多的华夏儿女涌现出来去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小动作不断,“中国威胁论”再一次甚嚣尘上,到处煽风点火,对此,中国坚定地说“不”,我们绝不会受任何国家的任意摆布。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朋友们,我们作为年轻一代,更要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担当,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7

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18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这样一部经典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重温当时的记忆,内心深处是感动,感谢我们的先人用生命以及顽强的意志,为我们拼来今天的大好河山、乾坤盛世,然而心灵深处更多的是震撼,电影镜头中有不少惨烈悲壮的画面,翻阅史书,真实的战争远远比几个电影镜头要残酷。想起小时候每到周一大家都要升国旗唱国歌,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感觉歌词里那句“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有点太过于血腥,在观看《金刚川》后,我明白了一句简单的歌词,记录的是歌词作者对当时战争的准确描述,生活在和平年代或者说是一个更繁荣更幸福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知足,更要铭记历史。

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十几年的教育让我了解不少历史,那些书籍以及影视作品里的历史,虽然了解过,但是远远没有体会到他的深刻意义。在和大家集体观看电影《金刚川》后,看到了在整个战争中,“跨过鸭绿江”这个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都让我们的先辈们付出宝贵的生命,也就不难理解“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样一句歌词为何会在我们国家流传。所以在电影结束后,我去写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影评,希望有更多国人能够看到《金刚川》,看到我们的先辈如何在战争中用信任铸长城,不计生死英勇奋斗,在我们广袤的中华大地乃至异国他乡,都曾经洒满先烈们的鲜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在前辈们的功勋簿上继往开来。

记得小时候去一个爷爷家做客,当时爷爷已经白发苍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他穿着军装坐在轮椅上,胸前挂满了勋章,一直在唱战争年代的军歌,他给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讲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我听得有点懵懵懂懂,甚至觉得有点枯燥,长大后的我,却恨不得当时自己再大几岁,这样就可以听懂他讲的故事了。抗美援朝战争是老爷爷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我们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铭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降到历史冰点,通过新闻媒体我们也看到盛世繁荣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危机。先辈们为我们换来了和平的生活,而我们这一代人依然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奋斗。这种感受很宏观,曾经,有一位姐姐给我讲过很多次我们年轻人再过多少多少年,在这个社会以及家庭中都是中流砥柱,要担多少责任,我当初感觉这种宏观方面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距离我们太遥远,但是现在想想,把宏观拆解开,不就是我们一个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不就是我们每一个“小人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微观画面吗!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8

筑起《金刚川》中 那座“炸不毁的桥”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金刚川》热映,剧中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英勇抵御敌机狂轰滥炸,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为战争的胜利奉献出了智慧和生命的情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金刚川》中的这座“炸不毁的桥”是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殷切向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高强的本领、过硬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在职责担当、党性修养、意识形态中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不断带领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苦练本领、忠诚履职,筑起职责担当中“炸不毁的实心桥”。影片中,工兵连战士能在规定期限内,先后7次修复被敌人炸毁的大桥,这跟他们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忠诚的职责担当是分不开的。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在这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使了党员干部的履职担责能力必须向广度和深度同时延伸,这时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政策理论学习上面下功夫,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后,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要在多种岗位上进行磨炼、从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中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经风雨、长才干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实心桥”。

强化作风、提升品格,筑起党性修养中“炸不毁的廉心桥”。影片中,工兵、步兵、炮兵在异常紧张的局势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把“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视死如归的个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包含着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也贯穿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和自我约束,形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品质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随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和得失,心无旁骛地为民办事;要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在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中,筑起“固若金汤的廉心桥”。

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筑起意识形态中“炸不毁的初心桥”。影片最后,无数工兵连战士跳进波涛汹涌的清川江里,用身体搭起“人桥”,让大部队顺利过江,直到被江水吞噬,他们身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坚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不能忘记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是“种子和土地”关系,离开了人民的“土地”,党员干部这颗“种子”就无法生根开花。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常怀一颗爱民之心,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是不是能为群众解决难题,是不是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幸福指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为民实干、为民苦干中,筑一座“坚如磐石的初心桥”。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9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转眼即逝的30年光阴,浦东地域上的“一张白纸”已成为飘扬在江海连接处的“一面旗帜”。“‘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那么,年轻干部如何成为勇于担当、敢为先锋,装“点”好自己的关山,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多一点付出,努力成为开路先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要做敢为闯将,在工作中时刻都能多一份付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学习浦东开放中年轻干部的榜样,如陈维、徐敏对事业的热情、对岗位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用点滴绘就平凡而又辉煌的工作业绩。

多一点用心,努力争当排头兵。粒沙中看世界,滴水中见人生。试想,许多年轻干部同样是每天不断重复“看数据、点鼠标、按回车、定目标”,但往往有的同志就成长成熟得快一些,成为了所在单位、部门或所在系统的工作能手和排头兵,其中的差距,关键之一就在于用心。要不断用心工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在用心中淬炼党性、强化修养、提升能力。

多一点坚持,努力形成实践范例。近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正在热映之中,影片中志愿军面对敌人日夜不停地炮火打击,工程连官兵们无畏枪林弹雨坚守金刚桥,一直执着地坚持到大部队过江。年轻干部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要在这种坚持和执着中汲取前进力量。特别是面对三大攻坚战、“六稳”“六保”等工作挑战,要敢于坚定必胜信念,时刻牢记“只要努力坚持,一切皆有可能”的信条,保持奋斗的姿态,发扬“三千风格”和“四特精神”,理性对待挑战并努力坚持下去,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创造更多工作中成功的实践范例。

多一点创新,努力多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提神剂、清醒剂。30年来,浦东的改革开放、创新创造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作为年轻干部,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多一点创新精神,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增长才干,不断提升七种能力,不断想在前干在前,为今后扛起更大的责任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保持挤时间、抢时间的状态,对那些涉及全局、大局的重点工作,不能左顾右盼,观望拖拉,要提高速度、集中力量、多想一点新办法,努力把困难克服掉,多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变不可能成为可能。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年轻干部只要坚持“四个多一点”,就一定能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交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金刚川心得体会200字篇10

《金刚川》,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联合指导的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原本我以为它会像《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一样,用点点滴滴的动情故事让我们感受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然而三位导演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通过士兵、敌人、炮兵三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还原这不平凡的一天。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喀秋莎”火箭炮,三个不同视角下,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含义。在普通士兵的眼中,白日里受尽美军狂轰滥炸之后,“喀秋莎”的尾焰犹如暗无天日的黑夜里火柴带来的光亮和希望;而在美军空军的视角里,是从他们的侦察机边擦肩而过的,直接插入心脏的死神镰刃;最后在炮兵,也就是视死如归的主角眼中,在炮火连天的夜幕下残破却依旧挺拔的身姿中,也是对宿命的淡然,为祖国安好燃烧自己的勇气;同时,“喀秋莎”火箭炮也象征着当时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们对现代化武器的向往与渴望,十六发喀秋莎划过夜空,我不仅看到了我们所面之敌的恐惧与怯懦,也更是看到了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志愿军们对祖国繁荣强盛的希望。

接下来,在人物方面令我潸然泪下的是在第三幕中出现的由张译饰演的高炮兵张飞,导演对他的刻画尤为细腻,在炮弹物资紧缺,每发炮弹都要精打细算,必须确定实打实命中的情况下才肯开炮的情况下,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向他要十发炮弹时,他却能点头答应。这里不难看出这份沉甸甸的战友情谊。关班长因为在战场抽烟被罚由连长降为班长,却依旧处处以领导自居保护下属的安全,两个人在故事中,没有争功劳争表现,有的只是勇敢地争抢更危险的位置,争抢着让自己代替战友暴露,代替战友牺牲,他们的对话虽然平淡,但是每个字都是那么的颤动人心,镜头聚焦的烟草和口哨声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是两个人关系的纽带,是不舍生离死别的战友情。

最后,在故事的情节中,最初我十分不解,士兵刘浩在看到远处作为炮兵的战友为了掩护其他人,不惜自杀式的暴露自己的位置时,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到离开自己的阵地,独自一人扛着圆木前去支援前线。但接下来的一幕幕,不论是在美军视角下侦察机之上的轰炸机给我带来的强烈压迫感,亦或是接下来一名亲身参与者,战场老兵的独白,他们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以后,当我再次看到刘浩宛若一尊石塑一般站在桥头时,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会情绪失控,也终于通过故事的串联,让我读懂了何谓“我们不认识,但我们是战友”这句台词。无论是违背军令牺牲自己偷袭炮台的普通士兵,还是染血拼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打掉侦察机的炮兵,都充分证明了美国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脆弱的,是可以战胜的。而在美国人眼中的那份“不可能”却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份不可能正是我们的“集体精神”,唯有“集体精神”才可以充分发扬一支团队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号召我们最勇敢志愿军勇士用血肉搭建起通往胜利的桥梁,咱们志愿军勇士不信神,他们只相信唯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神迹,才能书写美好的未来新篇章。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光荣的保家卫国战争,是证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它不仅留下了至今依旧可以震动世界的辉煌业绩,更是作为现今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它也将被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的事迹中,被人民永远铭记。若没有当年的英雄儿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我们今时今日驰骋世界疆场的江湖儿女,先烈们将自己的大好的明天埋藏在了昨天,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努力投入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浪潮中,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自己作为青年的力量。

5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