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职业规划 >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时间: 云霞 职业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如果不先认识自己、分析需求,将难以进行职业发展计划,自我剖析与定位,是确定人生战略选择的前提。按照关键性,应该从以下三个序列进行,才能选对方向走对路。

个人天赋是首要考虑因素。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特质,与可以后天培养、发展的兴趣不同,但我们往往不晓得自己的天赋所在,以至于无法出类拔萃,盖洛普公司所发展的优势理论恰如其分地证实了这个观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天赋要求,也决定了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从运动员、音乐工作者的表现可以明显地看出。如果属于严谨型的人,个性上比较注重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细节的精确性,愿意按一套规划和步骤,倾向于严格、努力地把工作做得完美,以看到自己出色完成工作的效果,此种性格则合适担任会计、审计、档案管理员等等。

其次,是兴趣因素。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是大部分人转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并且希望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满足,那么从事室内装饰、园林、美容、理发、手工制作、机械维修、厨师等则非常合适。反之,要他们仅仅参与作业的过程,并在短期内得不到评价的工作,则在缺乏激励诱因之下,会因而逐渐丧失工作的驱动力。在《选对池塘钓大鱼》这本书里,作者雷恩?吉尔森将“钓鱼”和“生涯规划”进行比较分析,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刚刚大学毕业,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待遇高,但与自己的兴趣并不吻合,另一份工资待遇低,却是自己喜欢的,你该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一旦面对现实,当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超出了我们心理承受能力时,大多数人都会心理失衡,反而大多数人真实的想法是:“先接受那份待遇高,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积累一定的财富后,再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迟”。作者认为,仅仅是为了一点点的差距使我们放弃选择一个正确方向的机会,实在是很愚蠢。事实上,低薪水本身就是对个人心态的一种考验,许多人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往往习惯性地模糊自己的追求和兴趣,并且强迫自己和他人相信,这就是最佳的选择。

最后一个因素才是个人的专业。但是对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鲜人来说,在学校花了数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其实并不管用,充其量只是基础知识,更多的隐性知识要在工作中慢慢积累取得。为了迁就专业,有时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成本,毕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类别比起学校里有的专业丰富多了,见树不见林反倒会漏失了不少触类旁通的机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IQ的确重要,这是在对方还不熟悉你的情况之下唯一接受你的指标,而EQ是决定晋升的关键,这与专业无关,却与工作环境去留产生联系,证明了心理素质与性格,比专业在职业上的表现更值得重视。

善用目标路径法则

通过一些职业倾向测验,能够对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观因素,有了初步的认知。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才能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以下介绍一种简单的目标路径法给读者参考:

首先,把您的个人简历拿出来放在一边,准备一张空白纸,在上头画上表格,分别填上时间、公司名称、岗位名称、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您现在的工作内容,然后仔细地填入内容,这是您的现时情况。此外,在另外一张空白纸上,同样地画上表格,分别填上时间、公司名称、岗位名称、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岗位工作内容,按照自己个人生规划时间填写到时间栏目,并且从招聘网站或是报纸的招聘广告上,收集您感兴趣的工作资料,把其它栏目填写进去,这张就是您的计划目标。

现在手上这三张纸,分别视为三个点,原点是您的简历,现在您的位置就是现时情况表格,而各个阶段目标点,在您的计划目标表格上。我们开始记下从原点到现时情况,您花费了多少时间,增加了哪些能力知识和技能,使用同样的方式,记下从现时情况到计划目标,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还需要增加哪些能力知识和技能,所记下来的内容,就是一份过去历史的差距与未来的差距分析表。从这份差距表格,检讨自己在时间上、工作上,以及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否在关联性上的落差太大,或是产生了偏差或滞后,重新检讨计划目标表格的内容。填补岗位跳跃过度的鸿沟,包括在现时情况表格上,尚未到位的还需要补强的资历与能力,调整预期的所需时限。

通过目标路径法完成的这份差距清单,我们才能进行经过反馈与修正的可靠行动计划,分别在心态、基础能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务知识和技能技巧)、业务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规划力、开发力、表达力、交涉力、协调力、指导力、监督力、统帅力、执行力等)、素质能力(智力素质、体力素质、性格个性、态度、自我价值观等)方面,善用学习渠道,比如培训、同行交流、有经验的前辈指导、利用信息平台、利用媒体、参加社团等进行潜能开发。提供几点温馨提示给已经在工作中的朋友,不妨可以争取组织资源,运用企业的培训制度;寻找导师或接近权力核心层人物,参与组织学习,更新技能、态度;或是利用公司内部轮调制度,争取横向流动轮换岗位的机会,展开跨业学习,用以有效降低个人在学习上的投资成本。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

正确评估自我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明确方向,确立志向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效地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今很多工作的人都会在问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啊!”其实,这类人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利用优势,“扬长避短”

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在职业发展上,要做的就是最大化的“扬长”。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研,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最大化地利用优势。特别是在选择创业时,如果没有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就想当然的由着性子去做,在不了解创业要具备的个人优势时,那么你就会不可避免的用自己的短处来打拼,失利就成了必然。

计划分阶段实现目标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把明确的目标细分成具体的步骤,切实于日常生活工的实际之中,实事求是。

及时评估反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反馈,在不断地调整完善过程中进步。

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主体意识,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迎接变化与挑战,你走的弯路也就越好,你的机会也就越多。

职场人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方法

职业诊断——

我适不适合做目前的工作?

出于HR的职业习惯,我习惯从人力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个人究竟适不适合做目前的工作,主要看是否人岗匹配——某人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如鱼得水,产出绩效高,我们就假定这是匹配的,反之就是不匹配或者不太匹配。

这种匹不匹配,主要根据岗位工作要求,看个人特性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其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绩效。

关于“特性”,有的直接等同于性格特征,甚至直接套用某种动物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比方说,你乐观,善于交际,追求舞台表现,那么你就属于孔雀型的人,适合做公关、销售等人际导向的工作,不适合干工程师、程序员等独立性工作……

这种判断究竟靠不靠谱,暂且不说,就其对“特性”的理解来看就很成问题。在我看来,所谓的“特性”,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擅长能力整体呈现出来的外部特征,远非性格这一点所能概括。当然,这主要还是从组织角度来看待问题,属于“外部视角”。个人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则是另一个视角。

那么,如何从“内部视角”对自己的职业做一番诊断呢?

第一、分析自己的特性。

几年前的一天,作为求职者的身份,我去一家集团公司面试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对方的面试官是一个说话很直接的人,没有什么客套,开篇就直接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急需要人,半年要招两千人,你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问了他们公司目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实际招聘需求,因为在不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情况下,任何的贸然回答都可能“入坑”。

他开始有些不耐烦了,直接打断我:“我们的文化就是风风火火,直接解决问题,我看你不紧不慢的,没有做过招聘吧?”

我有些不快,但心里自然明白了几分,他们表面上的招聘岗位是管理,其实要的是一个“纯执行”的人:“让你怎么干就怎么干”,与“管理”并不沾边。而我是一个“分析型”的人,我习惯“谋定而动”,我不适应他们的文化,他们自然更不会因为我而改变原有文化,所以面试通不过早已在情理之中。

其实,很多特性,就是行事风格不同,有的是“立刻行动”,有的是“边干边想”,有的是“三思而行”,不能纯粹的说哪种好或坏,关键要看自己属于哪一种“特性”。那么,与其跟对方争辩,你不如去寻找那种适合你风格的公司。找工作就像谈恋爱,要彼此对眼才行。

在电视剧《欢乐颂》里,很多人被美籍高材生安迪的数字天赋所折服,她所展现出来的特立独行和精准如公式的言谈举止,让人惊叹、汗颜,她高冷、聪慧和干练的气场,让人既喜爱又敬畏。

安迪身上的特性,都是基于她在数字方面的天赋和智商,换句话说,没有这种数字智商,也凸显不了她的自信性格。

可见,一个人的特性其实与他所擅长的地方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并且往往能够在这些方面体现能力并且展现自信:你擅长与人打交道,就去做人有关的工作,比如员工关系专员,你擅长与数字打交道,就想办法做分析师、会计师…

但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一个分析型的人不适合做HR。实际上,HR包含了好几种工作岗位,各种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侧重点是不同的,或许分析型的人,在人力规划、薪酬管理方面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上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特性,是你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做了很多事情之后形成的某种特质。

第二、诊断个人的价值观。

人的外在行为习惯总有其内在的信念在支撑,这种信念往往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乃至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

鲁迅先生是学医的,想以此来医治国人疾病,但是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一次在课堂休息的间隙,插播一段时事电影,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间谍公开枪毙,围观的是一群中国人,还有很多人喊“万岁”,这种场面刺激了他,让他感到十分悲哀,让他觉得,做医生只能救少数人,而唤醒麻木的人群,医治普遍的精神愚昧才是最紧迫和最重要的,所以他选择了当一名作家。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无独有偶,作家冯唐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名诗人,看看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他绝对是一个学霸兼一个成功的公司高管:协和妇科博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曾担任中信资本PE部门高级董事总经理、华润战略部门总经理。

一个人擅长的地方往往就是他的特性,但是有时候会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冲突,这时候怎么办?

"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

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彼得.德鲁克

诊断价值观最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我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该如何作出选择?

诊断自己的价值观,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自问自答,可参见《如何提高个人身价?》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

职业规划的职业方向

将来我要做什么?

预测将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根据一贯性原则,我们可以凭借过去类似情景下作出的选择和判断,来预测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有人说,你今天做的事情是三年前选择的结果,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造成你今天的现状,一定是由无数次行为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而梳理这些历史,你总会发现一些内在逻辑在支配着你的行为。

有关组织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已经太多,而给到个人的职业管理工具却太少,就是市面上流行的那些职业测试工具,多半也只是测试个人职业倾向——发生在将来的不可知的事情或者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已,并没有真正全面的、结合历史的诊断。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做了这种职业测试的人,不仅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反而更加困惑不已的原因。

不能承认和正视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开创真正的未来。所以,在为自己规划未来的时候,下面这几个方面非要做到不可。

第一、区分事实和想象。

“我想有一份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是你想的,本身没有错,但你有没有为此付出过努力?

事实上是你根本没有付出过任何努力,只是想一想而已,没有把这个变成事实。

想象就是脱离了自己掌控范围的那些事情,而事实则是依据你已具备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有人热衷于玩商业模式和资源整合游戏,对一些名企的商业模式创新如数家珍,但是具体到自己身上,却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即便设计出来了一套堪称完美的商业模式,最后发现,竟然没有实施这个商业模式的人。

你是你,别人是别人,这是最大的不同,人家是从1到N,可以创新商业模式,你是从0到1,你凭什么整合别人?别人又凭什么心甘情愿被你整合?虽然那些商业模式你看的很清楚,但是你够不着!

由于你的资源跟别人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同样的商业模式,同一件事情,别人能做,你不能做。那些商业模式和美好蓝图不过是你的想象,而你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才是你的事实。

第二、区分喜欢与应该。

你喜不喜欢目前所做的工作?答案有三种,一种是喜欢,一种是不喜欢,还有一种是无所谓喜不喜欢。

喜不喜欢,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有很多,要么是习惯所致,要么是生存所迫,要么是工作环境氛围决定。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内心里的认不认同,没有价值认同,就很难说是真心喜欢。

但是,有些工作不是给你喜欢的,但它同样需要人做。在通往自由之路的地方,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有时候它需要你付出额外的努力,甚至为此牺牲掉自己的喜欢。

如同一个工程师,他喜欢一个人埋头工作,最好没有任何人打搅,他享受一个人独立工作时的感觉。但是,他要让自己的工作变的更有价值,有时候就不得不暂停手头上的工作,与团队的其他岗位和人员打交道,让团队成员认识到他的工作价值,以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配合,共同达成工作目标。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喜欢,拒绝与人沟通合作,那么,他即便能取得一点成绩,也会极其有限。

一个人做一份工作,首先是作为职业人的身份来开展的,而职业人的衡量标准就是应不应该,而不是喜不喜欢。只有带着职业使命感去工作,才能在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确定放弃什么。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其实不是选择问题,而是机会成本。

什么是机会成本?就是你的付出不是成本,放弃的那些才是。经济学认为,只有那些你干了这件事就干不了的其他事中,价值最高的那个才是成本。

但是你以为你能做价值最高的那个吗?比如量化策略研究员,也许你根本不具备数数方面的.天赋能力,做那个会非常吃力,可以说,量化策略研究员根本不是你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不算是放弃。

反而是做哪一件事情更有优势,更容易实现,那么放弃的这件事,才是你的最大代价。这么说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优势。

当然,也要看工作本身是否符合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果不符合,即便提供了很好的待遇,也要主动放弃。

有个做软件测试的员工入职一家金融公司,待遇很高,但她很快提出了辞职,原因在于这家金融公司的岗位要求与当初她的设想有些偏离。

她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基础,想做的是”自动测试”,但是她入职以后才发觉,这家证券公司所需要的自动测试是一两年后的事情,目前的人工测试就能满足需要,招她进来是为了将来作储备。

由于人工测试的工作内容重复性高,她认为没必要再重复下去,那是在浪费时间。而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又非常清晰,所以很快就提出了离职。

职业规划的职位定位

我做什么最有优势?

说到底,职业定位,就是在何时何地,如何更好的找到自身优势。

——与别人相比,我在哪些方面更具有优势呢?

韩寒被称为“赛车手当中最好的作家,作家当中最好的赛车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自我营销。

找到或者打造自身的优势,首先是从找到差异化开始的。比方说,与一般的开发人员相比,我的技术能力更强,与技术能力更强的人相比,我的沟通能力更胜一筹……

所谓的差异,其实最直观的表述就是:做不了第一,也要做唯一。(可以采用SWOT工具进行分析)

找出唯一之后怎么办?当然是不断强化它,成为专业选手。诚如一些职场专家所说:“我未必忠诚于工作的企业,但我一定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其实好好想想,不无道理。

与专业选手相比,当我们实在找不到自己优势的时候,可以选择渗透进入的方式,包括对行业、公司和岗位的有目的的选择。例如,想开一家小店,但是对这样的小店运营一无所知,有哪些低成本的进入方式呢?

一种是通过打工方式,

潜伏到一个同行业的公司里面去学习技能、积累经验,这种方式其实最为普遍,很多老板往往是在一个公司做销售,或者做出成功的产品后,自己出来创业的,段永平(OPPO和VIVO幕后老板)就是个成功的例子……可以说,一大部分的老板先前都是认认真真打过工的,甚至是在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情做起来的。

一种是投资方式。

这又分为两种,一是自己直接投钱,做投资人,不涉及具体经营,如果是这种方式,选对人最关键。二是自己投钱又负责具体经营,以这种方式进入,好处是边干边学,亲身参与到经营的各个方面,不好的地方是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甚至说要走很多弯路,那么从时间成本上来看,是比较高的,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潜在的“学习经验曲线”,作为一个后进入者,必须走过那些路、翻过一些错误以后才会明白,究竟何为正确。

罗马绝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种优势的建立,需要持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否则再好的职业规划和策略都是白瞎。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主要是从职业诊断、职业定向、职业定位三个方面进行,核心观点如下:

1、根据现状分析自己的特性并且诊断个人价值观;

2、区分事实和想象,区分喜欢和应该,然后确定该放弃什么;

3、找出自己的优势(使用SWOT工具)并且想办法进入,不断积累和强化。

11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