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重点
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她们主要以女性教育者为主,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也就是幼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重点,以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重点:
在教师所有的教育任务中,教学质量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但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往往侧重于仅为幼儿提供回答的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达成幼儿的真实性成就,教师必须进行真实性教学,促使幼儿使用高级有序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探究,追求与课堂外世界的联系,并与幼儿进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支持幼儿的智慧冒险与表达。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来。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等观念似乎日益为教师们所接受、所实践。由此,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无论是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还是比较正规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教师和颜悦色、积极提问;幼儿则举手如林、积极参与。乍看之下,形势喜人,而深入其中,则会明白问题严重:我们在保证幼儿积极发言的同时,却牺牲了至关重要的质量与幼儿发展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早就指出:过去对儿童的支持侧重于提供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可持续性。不幸的是,现在依然如此。有研究表明,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而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可见,教师们在关注自己具体上了哪些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等问题时,很少考虑完成的质量、幼儿的收获等更为实质的问题,致使伪教学的现象日益普遍。
一、真实性教学:教学质量的判断标准
(一)真实性成就:教学的根本目的
student achievement)。真实性成就的达成与学校的一些改革如采取小组式教学、动手做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档案袋方式的评价等,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这些改革只是简单地采纳了新的教学技巧,却没有意识到,更没有去抵制以往学校教育的两种顽疾:一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一定的深度。因此他们不必充分开动脑筋,而仅仅是为了寻求对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寻求信息。显然这种参与而非投入的学习,是不可能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二是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以后在校外的成功没有实在意义或价值,而只是记录他们的学业表现。为此,纽曼等人坚持真正的成就应该包含三条标准:一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即学生会组织、综合、解释或评价复杂的信息,会考虑替代的解决方法、策略或观点;二是学生利用严格的探究来建构意义。即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的思想、理论或观点,包括运用先前的知识基础,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精心准备的交流等:三是学习的目标超出校内的成功,即学习结果可以运用于学校考试以外的实际生活情境,如写出论文、制造出产品、进行表演等,而不只是记录学习者个人的能力。
(二)真实性教学:教学质量的判断标准
纽曼等人认为,若要使得学生达到上述真实的学习成效。前提是教师必须进行真实性教学(Authentic Instruction)。真实性教学是一种观察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智力质量的标准,它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充分地发挥智慧投入学习,而不论这种活动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此。我们评价某种教师的教学活动时,评价的不应该是某种技术过程或学生举手如林的表面参与。而应该是更为基本的质量标准。具体说来。他们认为有五种标准可以判断某种教学活动的真实性程度:
1、促使学生使用高级有序思维能力的程度。
若要求学生接受或背诵事实性信息、或者回答要求再现知识的问题、或者通过重复的程序去应用某种规则和算法。那么这种教学体现的思维水平就是低级思维。而若要求学生转化信息和观点的含义,如学生为了综合、概括、解释、假设或得出某种结论和解释而组合某种事实和观点时,这种教学体现的思维水平就是高级思维。通过这些过程来操纵信息和观点。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对自己而言的新意义和理解。而学生投入高级思维之中时,就会有不确定的因素,教学结果由此并不总是可以预测的。
2、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深度意指抓住了观点的实质特征、以及学生在考虑这些观点时所展示的理解水平。若教学没有涉及到主题或学科的重要概念,所涉及的知识就非常浅显。如果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支离破碎,或者对概念的意义仅仅略知皮毛,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很浅显的。肤浅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注重的是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若教学关心的是主题或学科的核心概念,那么所涉及的知识就比较深。如。当学生进行鉴别、论证、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构建解释或其他相对复杂的理解性活动时,他们所从事的知识就比较深入。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系统地、有联系地研究某些主题,而不要贪求过多的主题。
3、与课堂外世界的联系程度。
这一指标测量的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语境之外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取得学校考试中的成功,仅仅证明学生很好地顺应了正式的学校教育标准,但不能说明这种成功对别人有多大意义。而教学的真实性越强,就会与学生生活的社会背景有更深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教学与外界的联系程度:一是教学是否要求学生着眼于解决某种公共问题,如利用关于无家可归者材料中的统计分析,澄清某一当代问题:二是能否促使学生实际地运用某种知识和经验,如在学校里使用解决冲突的技巧。总之,与外界联系密切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课堂外受众的影响,如与他人交流知识、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给予别人以支持、创造出有使用价值或审美价值的结果或产品。
4、进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的程度。
在没有或缺乏实质性对话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教师详述式的讲演。或传递事前规划好了的信息和问题,而学生只是惯例性地简单回答一下。这样的对话与填空、简答等形式无异,只是填空、简答是书面回答,而对话是口头形式而已。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具备三种特征:一是对论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别、运用概念、加以概括、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汇报自己的经验、事实或步骤;二是交流的过程不是一种观点、答案受到控制的过程,而是共享思想观点的过程。如参与者以完整的句子解释自己的观点、直接对他人的评论作出反应;三是对话是连贯的,以参与者的思想观点为基础,以促进集体的理解。
5、对学生成就的社会性支持程度。
若教师或某些学生的行为、评论及行动打击了学生努力的程度、参与的热情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或者之前的某种消极行为使得课堂的总体气氛比较消极。这些都是没有给予学生的真实性成就以支持的表现。甚至教师对学生的行动或反应所作出的象征性感谢与表扬都不一定是社会性支持的表现。而高程度的社会性支持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期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表现正确的答案给老师和同伴观赏、促使班级里所有的学生学习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班级里所有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等重视那些能力较差或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表现。
(三)真实性教学:同样是判断幼儿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
虽然纽曼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研究中小学教学时得出的,但是正如这些研究者本人所言,这些标准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所体现的智力质量标准。意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充分地发挥智慧、投入学习,而与其具体内容无关、与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无关。可见,真实性教学的维度同样是我们检查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时所应该依据的标准。其实,真实性教学以及真实性成就,也无一不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
二、幼儿的真正发展:幼儿教师应坚持的追求
显然。很多老师并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即幼儿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引导与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落在幼儿的发展之后;而且幼儿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而只有高质量的提问与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应该把教学质量作为自己永远的工作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又不能很好地理顺与处理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之间的关系、幼儿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加上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些观念理解不到位,于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幼儿表现的关注,而去追求教师振臂一呼、幼儿应者云集、举手如林的热闹效应;或者为了所谓的不给幼儿思想以压力而迁就他们简单化的、滥竽充数式的学习。我们从下面的案例中可以理解到教师们的这种矛盾心理:
在一家幼儿园小一班的家长公开示范课上,授课老师播放了两句儿童歌曲(呱呱呱呱呱呱呱,游来游去真快乐,这是母鸭带小鸭)后,问小朋友:儿歌里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小朋友七嘴八舌:是青蛙是小鸡是小鸭等等。老师告诉幼儿小耳朵要听好了之后。又播放了一遍歌曲。这次,小朋友知道了这是母鸭在带着小鸭游戏。随后,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鸭共同玩起了这一游戏,正在这时,录音机里传来了一阵非常恐怖的声音,而且伴随着一阵可怕的脚步声,鸭妈妈连忙带着小鸭躲开了。脚步声走远后。老师问小朋友:刚才是什么东西?小朋友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大灰狼、有的说是狐狸、有的说是鳄鱼,其目的都是为了吃掉小鸭。这时,针对鳄鱼这一答案,突然一位叫扬扬的小女孩举手道:不可能是鳄鱼,鳄鱼看不见黄色的,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我从书上知道的。但是她的声音淹没在老师继续授课的内容中以及幼儿余犹未尽的猜测里,尽管她把手举得很高,但老师并没有让她回答。于是,委屈的孩子只好把头扭向自己的家长,哭泣起来: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回答?鳄鱼只能看见黑色和白色的呀!
事后,笔者对授课老师提起这个女孩的问题,老师很无奈地回答:我并不是没有听到、也不是不想让她回答。可是我先要把自己准备的内容顺利地上完。我没有办法去关注他们‘生成’的话题,因为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也不知道他们在任意发言时会闹成什么样子,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更不能随意讨论新的话题。然而,也正是因为多数教师对授课过程中幼儿生成的问题采取回避、不作反应的做法。使自身遭致了一些批评。
那么,教师到底该作何种选择呢?笔者认为,教师做出选择时应该明确一点:选择预设的内容时。不能说明教师对幼儿的忽略与思想的控制;选择生成的内容时,也不能说明教师对幼儿思想表达的关注。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浅尝辄止地给予幼儿发言的机会、时时都去关注他们生成的问题等事情上,关键的是哪种话题自己更得心应手、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是真实的而不是表面的、肤浅的。其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该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应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等,强调的都是师幼互动的实质内涵,即:师幼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对话的目的不是要获得某种已知的确定知识,而是期望发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指向未知的领域,寻求新的意义。而那种看似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话语机会的教学,也极可能是由教师控制了问题与答案的伪教学。其交流不过是同一个心灵的重复。而不是两颗心灵的沟通。
我们强调真实性成就与真实性教学,与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矛盾。提倡教师在必要时抛开细枝末节的烦扰,是为了防止教学像脚踏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是哪里,当然也不是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话语或提出的问题充耳不闻。倘若幼儿的话题恰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当然应该敞开、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而若幼儿的话题无关紧要、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教师可以事后开辟一定的分享时间,鼓励幼儿自由讨论。总之,教师们切不能以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牺牲了幼儿的发展。
看过“幼儿园老师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