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职场文库 > 职业规划 >

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时间: 小龙 职业规划

军工企业想要获得更迅速的发展,就得事先制定好一份优秀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以供大家阅读。

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一)

一、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的发展过程

2世纪7年代末,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国防工业基础也随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要执行“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的方针,贯彻“成套论证、成套设计、成套试制、成套交付”的原则,对型号研制普遍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的技术指挥线和各级行政调度负责制的行政指挥线。坚决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及科研项目,集中较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保证重点任务尽快完成。在导弹和航天技术方面,确定2世纪8年代前期重点任务是研制远程导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通信卫星以及为这三大任务试验所必须的各型远程测量船。如198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导弹成功;1982年1月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1984年4月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

2、1985年中央军委举行扩大会议,根据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分析,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做出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定

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战备状态,转入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国防科技工业从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转移到为国家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服务。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国防科研、生产能力,合理安排军品、民品生产结构,并腾出力量大力发展民品。国防工业企业进行了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大多数企业已开始由过去单一的军用品生产转为多元化的品种生产。

3、1998年3月,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总装备部成立

国防科工委作为国务院主管国防科技工业的部门,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监督等方面的行业管理。总装备部主管武器装备的计划和采购,它们为国防工业运行机制带来了新的政治影响。1999年7月,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总公司等五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十大集团公司。通过改革,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优化结构和改革布局,精干军工队伍,增强平战转化能力,努力建立开放式的新军工体系。

4、2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决定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同时,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这次机构调整,将从管理体制上更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竞争和发展,更有利于军民结合、军地融合,更有利于发挥军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搞活微观经济,从而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战略方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推进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精干、高效的科研生产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军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军民两用主导产业为主体,以军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吸纳各行业的先进民用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推动军用和民用高技术双向转移。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生命科学、海洋工程等高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军工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军工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优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以产品和资产为纽带实施战略性重组。推进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改制步伐,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

加快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采用先进生产模式,推进专业化生产,提高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通过提升重大项目总体及关键分系统等核心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扩大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的竞争范围,逐步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社会化大协作体系。重点加强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军工特色的技术、产品和关联产业,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25年,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军品和民品的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总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4.3%、2.7%、21.6%。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以总体设计、总装制造和试验验证为龙头,以核心系统和设备专业化研制为支撑,以社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的武器装备研制创新体系;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骨干、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结合高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带动高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实现国防科技的整体跃升。推进武器装备系统研发平台、国防科技实验室体系、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和军工技术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率突出、军民互动的科技基础条件。提高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吸引国防科技工业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我国国防工业基础改革发展的展望

目前,我国的国防工业基础虽有明显改观,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军品生产任务,开放性、社会化协作程度低。军工企业集团“集而不团”,不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军工企业,产业竞争程度弱;而政府对国防工业各环节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上,决定对国防工业实行机构改革(对国防科工委)和政策调整(对军工企业),从而有助于激励管理者提高效率、提高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在未来几年里会对国防工业现代化产生深远而持久地影响。今后,我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发展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军品和民品优势资源,打造新的创造军工核心能力和抢占国际制高点的跨行业跨国大型军工龙头企业集团

以形成战场导向型的国防工业基础为目标,以陆、海、空、天、信息战武器系统为主导,打破军民界限、行业界限,破除部门观念,对现有的军工企业集团下属企业进行重组,以市场手段积极吸纳部分民品高新技术企业加盟军工集团。

2、面向社会加大国防工业的开放度

放松或解除企业的进入壁垒,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人非核心领域,鼓励创新性强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进入。在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以法律承诺的形式开放国防工业市场。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文化障碍。

3、与国际机构合作,从而更好地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是三个最复杂、最成熟和最高层次的国际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推进国防工业全球化。国防工业全球化是当今相对和平环境下各国以综合国力为核心而进行合作性竞争的结果。军事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以及科技的推动。和平时期,各国的军事需求大大减少,军工生产规模不断萎缩,国防工业的发展则成为各国政府沉重的负担。面对国际军品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为了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各国努力通过合作生产、签署协议和合作开发等手段,不断推进国防工业的全球化。通过联合研制和生产,共担研发费用和风险,可使武器的研发更加经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可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武器生产成本,通过合作各方共享技术成果,促进本国技术进步。这不仅开辟了军品的国际市场,也带动了非军品的大量出口。

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二)

从建国初期至今,陕西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经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军民分离”阶段、战略转变期的“军转民”阶段及战略机遇期的“军转民”、“民进军”并存阶段。其中,战略机遇期的“军转民”、“民进军”并存阶段又可以从民用企业参与军工领域和军工民用产业发展两个层面研究。由于陕西是全国的军工大省,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在拉动陕西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仅从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角度来进行研究。

一、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3多年的探索和市场考验,陕西目前已有近3种民用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其中有39种民品已成为企业的支柱产品。“十一五”以来,全省军工民品产值持续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陕西的军工企业在实行了军民分立、主辅分离、军民品分线的运行模式后,具有民品研发生产管理的单位明显增多,并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他们吸引了社会各界来参与军工民品的开发生产。如西飞集团与瑞典的VOLVO客车公司、庆安集团与日本大金公司、惠安集团与日本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合作等。

研发的民用产品品种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截止24年底,形成规模效应的民品达295个品种,年销售额95.3亿元。其中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品种就包括空调压缩机、西沃牌豪华客车、微型汽车、铝合金型材、航空零部件转包、摩托车、柴油机、纺织用高速并条机等19个。军工民品涉及的领域比以前更广泛,包括民用航空、制冷设备、新型纺织机械、民用核工业、精细化工、民用爆破及油气井爆破器材建筑装饰材料及工程机械、医疗设备仪器、柴油机发动机等动力装备产品、民用航天、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等等。

从总体上看,陕西目前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的现状较之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观,由军转民初期的低层次市场需求向高阶位市场需求转变。如在军转民初期生产的主要是摩托车、锅碗瓢盆、洗衣机等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现阶段的产品则转向航天、航空、核、精细化工等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产品。二是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密集型转变,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三是产品规模明显扩大,并向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四是品牌意识增强,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增强;五是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二、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调整,使发展军工民用产业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其次,国家加大国防投入的战略决策,推动陕西军工民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产业的发展,使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再次,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陕西军工民品产业发展搭建了有利的发展平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明确提出:“支持军转民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最后,陕西地方政府的重视,为陕西军工民用产业的生存和壮大提供了机会。陕西省政府很重视发挥军工优势带动全省经济,大力支持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

(二)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拥有丰富的内部资源

陕西省是全国的军工大省,其国防科技工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西安聚集了全省9%的军工科研院所和6%的军工生产企业,陕西军工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陕西省大量高素质的军工资源的聚集发端于“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投资布点。经过这三个时期的国防建设,陕西形成了较强的国防工业基础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军工规模优势。陕西军工规模居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七五”以来,全省军工每年承担的国家重点军品研制试制项目约5余项,取得科研成果3余项。

2.技术人才优势。陕西省军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5年7月,全省军工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2万人,占军工职工总数的41.76%,占全国军工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17.3%。其中,高级以上职称有1.821万人,两院院士15人,博士31人,国家级专家25人(不含军工电子和院校),部省级专家28人,省“三五人才”48人。

3.科技实力优势。陕西的科技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和科研条件较好。全省有各类科研院所176个,专业技术人员85万人,普通高校52所,军队院校1所,民办高校66所,国家级重点学科65个。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较好。

4.行业优势。陕西省经过5多年的国防建设,已形成了跨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等几大行业。

(1)航空工业优势。陕西省航空工业综合实力占全国25%以上,是全国集飞机总体设计、生产制造、试验、试飞、试航审定、产品支援和教学为一体的最大的航空工业基地。在微型汽车、豪华客车、纺织机械、制冷设备、微型飞机开发生产和航空零部件转包生长方面成绩显著。如航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已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展,西飞公司、西航公司、庆安公司、红原锻铸公司等单位积极参与到航空零部件研制开发的国际合作中来。

(2)航天工业优势。陕西省航天工业的运载动力、卫星通讯、测控导航及地面站设备研制等方面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并有“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美誉。如陕西航天工业研制开发了5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3多种型号的东风系列中远程固体火箭发动机,5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陕西航空工业在航空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开发生产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3)兵器工业优势。陕西也是我国各类火炮炮弹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陕西军工电子在全国居前列,不仅为部队提供了大批通讯、雷达及导航装置,还开发了冰箱、空调、彩电等家用电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p副标题e

(三)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军工民品经济所占的比重小。近年来,尽管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其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仍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到24年末,国防科技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等效益指标均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水平,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低6.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低1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低.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低2.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低1.31个百分点,产值利税率低6.8个百分点。在24年,陕西军工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为26亿元,其中,民品产值为8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2%,出口交货值为1.8亿元;完成军工总产值19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16%;企业完成的增加值54.6亿元,占全省增加值的6.28%。“十五”以来,陕西军工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平均为9.25%,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平均为6.49%。

由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军工经济与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民用产品在军工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更是少之又少。陕西省作为军工大省,其军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没有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民品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经济形成。民品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民品发展的比例不协调。陕西军民品发展的差距比较大,尽管在“十五”初期曾一度达到过5:5,但近几年来,军民品的发展差距又逐渐拉大,军民品比例为6:4。从全国来看,军工企业军民品的比例为4:6,有些省份的民品发展势头好,其军民品的比例达到3:7。可见,陕西军民品发展比例失调,军工大省的优势在军工民品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行业和企业间民品发展也不平衡。从行业看,陕西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的民品产值不平衡,军民品比例不协调。如截至24年底,航空工业民品产值48.8亿元,军民品产值比例为6:4;航天工业民品产值3.25亿元,军民品比例7:3;兵器工业民品产值14.36亿元,军民品比例7:3;船舶工业民品产值3.4亿元,军民品比例4:6。从企业看,各个企业的民品产值差距更大,民品产值上亿元的单位只有庆安公司、惠安公司等13个公司。

(3)形成规模的民品品种所占比例较少。陕西未能发挥自己军工大省的整体优势,多层次、多品种地开发高技术和高效益产品。据对陕西省295种民品的统计,军工企业民品产值上亿的仅占5.4%,而产值在1万以下的品种占到56.9%。要实现民品品种的规模化发展,必须把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有机结合,使支柱产品、拳头产品、短平快产品同时发展,从而带动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4)名牌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小。由于陕西军工企业“数量型投资而非高质量型投资”的不合理投入结构,导致企业在发展的众多民用产品中,市场知名度高、品牌效应好的产品不足1个(如西飞的“沃尔沃”旅行客车、西飞的铝型材、秦川发展集团的“西安奥拓”小轿车等)。即使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民品,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较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军工企业缺乏对产品的适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的关注,导致开发的产品即使在满足了规定质量标准的情况下仍缺乏市场竞争力。

3.民品投资主体相对单一,限制了军工民品产业化发展。通常投资主体由中央政府投资主体、地方政府投资主体、企业投资主体、个人投资主体和国外投资主体等构成。长期以来,我国军工单位习惯于单一的国有投资,尽管近几年来,为解决军工企业国有股一股大的问题,大部分单位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但单一的国有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十一五”期间,为提高军工企业自身素质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国防科技工业需要通过改变投资现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目前就陕西而言,其军工企业在发展民品上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国有投资,不善于吸收民间资金推进民品的混合所有制。据不完全统计,现陕西军工在民品领域由母体企业直接投资建立的147户公司中,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有73户,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国有股占7%以上。这种投资主体单一的现状,束缚了军工民品的产业化发展。

4.军工单位对军工技术直接转化为民用产品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军工单位在开发民用产品时,往往不肯花大力气通过研究现有技术转化为民用来形成新产品、新产业,而是十分重视“另起炉灶”。比如民用船舶导航,我们有现成的军工技术,却没有直接转化为民用产品,致使我国民船导航还是一个空白,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依赖进口。还有许多军工技术在使用一次或几次后,就被束之高阁。在规划军工技术创新时,没有同时考虑转化为现实民用产品的条件,因而难以形成“以民用产业的发展支持军工产业的升级,以军工的高技术带动民用产品的换代”的良性循环。

三、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合我们对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必须从陕西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政府为依托,发挥军工企业优势。在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陕西军工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促使军工民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抓住国际、国内机遇,在国家实行国防工业改革的契机下加速民用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紧密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实现少走弯路,加速发展的目标。

第四,提高军工民用产业能力,降低风险。军工民用产业还要顺应环境的变化,寻找有利的机会,制定相应得发展战略,增强军工民用产业竞争力,增强把握机遇的能力,促使军工民用产业向产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因此,陕西要大力发展军工民用产业,必须从陕西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抓住机遇,促使军工民用产业向最佳状态迈进。

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三)

一、引言

新的时期,国家国防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高国防建设水平和建设能力对于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军工企业作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和技术研发的重要部门,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更加凸显。随着国家对于军工市场的开放,军工企业的发展形势逐渐从以往的集约型到开放性的过渡,因此,这对于军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当前而言,我国军工市场的特点较为明显,例如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为明显、市场的整体容量较为有限、价格体系的确定较为特殊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与我国传统军工企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相关性。随着市场开放化逐渐增强,军工企业营销方法和影响策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整个军工市场中企业营销问题进行分析,为军工企业的市场开拓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军工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1.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在市场为开放之前,军工企业的存在形式基本为国家所有制企业,在产品的生产需求层面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因此,军工企业根本不用考虑市场营销问题。而随着市场的高度开放,国家对于军工企业的所有权慢慢变化,使得军工企业与其它企业类型一样需要面临来自市场的挑战。当传统的计划产业营销理念与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理念相互碰撞时,对于企业本身的影响则较为显著。很多企业在面临开放化的企业时根本没有基本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会“做”不会“卖”已经成为很多军工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本身无法认识到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企业仍然认为军工产品不需要影响,市场发展的规律与未开放之前相同。这种观念使得企业很难在现代化市场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和生存。

2.营销管理体系不完善

意识的缺乏使得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所能够规划的管理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军工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很多军工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军工企业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市场营销管理流程和制度,销售方式比较单一,销售资源投入不足,销售网络缺乏整合性,营销人员的规模和整体专业素养与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营销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营销活动的科学性、精确性不够,激励机制还不能适应大的市场竞争环境。

3.品牌营销管理意识单薄

品牌营销管理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当前,很多军工企业在品牌营销及其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足够重视,使得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过程中处于下风。当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军工企业市场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影响。以往,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国家规划的对口产品,因此,企业在产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方面并不需要投入多大的精力。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这种固有观念使得军工企业在品牌营销过程中无法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品牌占有率降低,使得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三、新时期军工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

新的形式下,市场的全面开放对军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军工企业应当以次为契机,强化企业的市场营销,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1.树立良好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市场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重要营销产物,是企业市场开拓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依托。就军工企业当前的市场发展困境而言,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化的市场影响理念,将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市场发展秩序。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不仅要将产品的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要提高对于市场的认知,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营销系统。

2.构建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

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是企业市场营销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竞争经历的军工市场,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础,而营销管理体系则是营销开展的标准。针对当前的军工市场特点,企业应当从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营销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完善需求管理、产品管理、研发管理、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流程,把市场系统、开发系统、销售系统、供应链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整合为统一的营销体系,使各部门、各单位在营销体系中发挥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4P”营销策略是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它将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四个单元作为统一的整体,使得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与用户和市场的利益相互连接,从而达到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的运营相互统一。但由于军工企业的特殊性,这一方法并不能作为其发展的依托策略。根据军工企业的特点,认为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应当将实力(Capability)、价值(Creationofvalue)、信誉(Credit)和关系(Connection)四个维度进行相互连接,形成典型的“4C”营销组合策略。这其中,同用户建立长期共赢的战略关系是基础,良好的信誉是保障,深度挖掘和引导用户需求,在竞争中占据先机,通过超强实力战胜竞争对手,最终为用户创造卓越价值,进一步增进关系,提高信誉。

看过“军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6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