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对我们来说,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的理论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但是我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或技术,它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互联网时代新思维,以供大家参考。
互联网时代新思维:
周以真(J. M. Wing)教授在《计算思维》一文中[1],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自2006年被提出后,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很大,国内外学者也对计算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多方位的完善,探讨了在多个计算机课程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途径[2]。计算思维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而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思维[3]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网络思维的产生网络思维是认识网络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群体思维和社会思维,是计算机时代个体思维的拓展。网络是现实世界系统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形态。在自然界中,存在蛋白质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系统和河流运输网等多种物理网络,存在人造的电力网络、城市交通网络、航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网络。在人类社会中,有商业网络、人际关系网等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整个世界呈现出不断网络化的趋势,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网络化时代。目前对理解、设计和管理网络的结构化知识的需求普遍存在,并且这种需求在日益增长。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周以真(J. M. Wing)教授在《计算思维》一文中[1],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自2006年被提出后,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很大,国内外学者也对计算思维的概念体系进行多方位的完善,探讨了在多个计算机课程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途径[2]。计算思维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而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思维[3]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
网络思维的产生
网络思维是认识网络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群体思维和社会思维,是计算机时代个体思维的拓展。
网络是现实世界系统存在的一种基本结构形态。在自然界中,存在蛋白质网络、神经网络、生态系统和河流运输网等多种物理网络,存在人造的电力网络、城市交通网络、航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网络。在人类社会中,有商业网络、人际关系网等各种类型的社会网络。整个世界呈现出不断网络化的趋势,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网络化时代。
目前对理解、设计和管理网络的结构化知识的需求普遍存在,并且这种需求在日益增长。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训练了人们新的思维模式。开放性、协同性、系统性等是网络思维的特征,也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和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在理解、分析、设计和运行维护各类网络系统的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认知的对象来看,网络思维是将复杂个体进行结构化剖析的思考方法,是基于多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对个体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所在系统的整体行为进行认识的分析方法。映射到思维空间,网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恰似复杂系统的网络结构,是系统思维在网络时代的具体体现[4]。
从认知的主体来看,网络思维是一种群体思维,是一种依靠群体行动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有效分解,并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支撑下,众多个体思维的成果通过彼此的对照、关联、表决等运算以及聚集、涌现等效应,形成了群体智能(collective intelligence),例如社会搜索、市民科学、基于热度的资源排序或基于网民打分的商业推荐等。
李德毅院士对网络计算与传统图灵计算的关系有比较好的描述[5]:网络计算以交互为中心,一台计算机可以通过数据影响另外一台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各个计算节点之间存在弱耦合关系,顺序、准确的输入不能描述互联网同时存在的人机、机机、机人交互,互联网不等于一台虚拟的图灵机模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网络计算是人机融合的网络计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的计算机领专栏域的分布式计算。通过人类的有效交互和功能互补,例如图片标记,可以帮助计算机网络实现图像的辨识和搜索。
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是将社会行为与计算系统融合交叉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式。社会计算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计算系统中运用社会信息、考虑社会上下文、应用社会学模型或方法,实质是“of the people”。例如多智能体系统、基于社会关系的网络安全、社会感知的移动计算等;二是人们以计算机通信系统为中介,例如使用社交网站、即时消息、微博等工具,进行更为社会化的交互、信息传递或协同行动,即“for the people”;三是将计算的含义拓展为广义的问题求解和行动,作为社会群体的综合行动,即“by the people”,强调信息网络平台上的群体力量和广泛参与的聚合、放大等网络效应,例如人肉搜索、合作过滤与社会标签等。当然有的融合系统可以综合体现上述两种或三种内涵。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言行等进行多时空尺度的理解、预测或者调控机制的研究,整体来看属于计算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其处理的信息是和人类社会相关的,所以对于其中的计算技术而言,可以认为属于社会计算的“of the people”类型。
《连线》(Wired)杂志的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著作《失控:新生物文明的崛起》[6]中指出:“网络是21世纪的图标”,“下个世纪的科学象征是动态的网络”。网络科学[7]系统地研究和描述各种网络的互连结构和行为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并对网络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可行的方法,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交叉科学,日益受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网络科学将整个世界看作大量的人、组织、生物和机器以多种方式互连形成的巨大、多样、复杂的网络。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单独分析一些实体时是有效的,但是在解释实体内部和实体之间的交互依赖关系时存在不足。网络科学就是将这些复杂、互相关联的实体域模型化的方法。
吉姆·格雷(Jim Gray)提出,科学研究的方法除了基于实验、基于数学理论和基于计算模拟的三种范式之外,基于数据探索的第四范式正在形成[8]。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在《计算机科学的未来》[9]一文中指出,对现实世界海量数据的分析,对有效信息、有用知识的提取,成为计算机科学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网络分析是数据探索和挖掘的主要方法和核心任务。
网络思维的特点与应用
网络思维是理解、改造和防护网络化世界的有效工具。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应该学会分析、懂得组织、善于协作,在思维素质上要乐于交流、追求创新、能够奉献。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网络分析的方法,善于分析各类网络。文献[10]指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图式,将会带来不同的认识结果。并分析了点状图式、简单点线关系图式向复杂网络图式演化的历程,这正是网络思维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轨迹。文献[10]还对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具体应用给出翔实的剖析,展示了社会学、生物学、语言学、信息科学各类网络中对网络分析方法的贡献。
网络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统层次结构的网络化改造。例如传统企业结构的扁平化,使更多的人直接面向用户和市场,实现产品的定制化和需求的快速响应;二是利用网络科学对网络结构特征和行为规律研究的成果,实现网络系统的优化设计,例如为万维网、对等网络、社交网络等网络的搜索过程设计高效算法,提高电力网络的健壮性,有效利用疫苗资源,遏制谣言扩散、控制蠕虫病毒传播、加快路由信息传递、实现病毒式营销(viral marketing)。
利用网络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包括利用群体智能进行问题求解和依靠社会计算实现行动合作两个方面的内容。例如,维基百科(Wikipedia)、百度问答等是一条崭新的基于群体智慧获取知识的道路。维基媒体(Wikimedia)、社会软件、微博通信等也为基于群体力量完成协作提供了平台或渠道。众包(crowd sourcing)是利用互联网协同求解的有效形式。这些人机融合系统需要精心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和人人协同逻辑,在利用群体智慧的同时还要克服人类自身计算的不精确性[11]和社会交互语义的混沌特性。
在开放系统模型中,符合协议的结点可以自由联入系统。因此,网络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网络协议描述了通信实体之间交互的语法、语义和时序过程。因此,大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有助于合约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养。互联网先驱普斯特尔(Jon Postel)在请求评议(Request For Comments,RFC)1122中提出了网络协议实现的基本原则:“Be liberal with what you receive, conserva-tive with what you send”。网络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待人处事原则,从而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大有裨益。
在网络世界浏览的过程中,人们利用超链接技术灵活自如地在信息空间遨游,思维的发散性得到训练和强化,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网络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网络交互产生变革的动力,通过连锁、聚合、扩散等网络效应,可以催生设计者意料之外的涌现行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网络技术的创造性和谷歌、Facebook等网络公司的年轻员工创造的奇迹无不激励着当代大学生探求未知的热情和意志。
本文初步阐释了网络思维的概念。网络思维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界定还只是刚刚起步,有待国内外网络科学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计算思维有望成为社会上每个人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而网络思维是网络化时代更高级的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承担起理解、改造和保护网络化世界的重任,对于广大互联网参与者实现基于网络的协同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不只是内容的使用者和阅读者,也是内容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很多网络软件鼓励网民付出,例如百度文库通过上传资源来获取下载别人资源的积分,百度问答通过回答别人的问题来获取提问的积分;惩罚自私性,例如一些点对点(peer to peer,P2P)软件,如果限制了上传的带宽,那么下载的速度也会变得很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养成协作与共享的思维方式。从社会规范的层次看,这也是社会公平与政治文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