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对美幼病的防治效果
美洲幼虫腐臭病(AFB)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类幼虫芽孢杆菌(Pacnibacillus larvae)引起的蜜蜂幼虫病害。由于它的芽抱能长时间存活,因此该病难以防治。以往常用土霉素防治,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已出现抗四环素的菌株;其他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和林肯霉素也能有效防治,但却没有关于替米考星(Tilmicosin)防治美幼病的信息。替米考星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动物专用抗生素。阿根廷研究人员设计了三方面的实验,一是检测23株不同地域的芽抱杆菌对替米考星的抗性或敏感性;二是检测该抗生素对成年蜂和蜜蜂幼虫的毒性;三是用田间试验评价该抗生素对感染AFB蜂群的防治效果。
实验用的23株类幼虫芽孢杆菌分别来自患病虫尸和蜂蜜样品,其中3株对四环素具有抗性。实验内容之一为敏感性实验:一是利用琼脂稀释技术对替米考星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浓度分别为0.0078、0.015、0.0313、0.0625、0.125、0.25、0.5和1 μg/mg培养基,37.8℃ 培养48 h;二是琼脂扩散试验(ADT),将含有替米考星15、10和5μg的滤纸片分别放于涂布芽孢杆菌的营养琼脂平板中央,37.8℃培养48 h,然后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判断该抗生素对菌株的抑制作用。实验内容之二为成年蜂口服急性中毒测试和对蜜蜂幼虫毒性的田间试验,其中前者测试浓度为50、100、200和400 μg/只成年蜂,用乐果作为毒性对照,50%蔗糖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在24、48和72 h统计死亡率,并计算成年蜂死亡一半时对应的剂量(LD50);后者用12群意蜂,每群2万只成年蜂,2张子脾,6框蜂和2张蜜粉脾,测试组分别为含有l g替米考星的糖45 g+5 g樱桃软糖(作引诱剂)47 g水和含有1.25 g盐酸土霉素的糖45 g+45 g樱桃软糖,包于纸包中饲喂,,每群标记136个幼虫房(1~5日龄),并在给药后7 d 和21 d计录卵、末封盖幼虫、封盖幼虫和空房数量,统计死亡幼虫。实验内容之三为检测田间效果,用30群蜂,每群1.8万只成年蜂,5张子脾(3张末封盖和2张封盖),2张蜜粉脾和3张巢础,进行AFB病原接种,蜂群感染AFB的临床表现由Alippi等设计的7水平法表示,进而对比替米考星与泰乐菌素、林肯霉素和应用最广的土霉素的防治效果。用30群蜂,6种处理方式,分别是含有1 g替米考星的糖45 g+45 g樱桃软糖+5 g灭菌水,含有1.25 g盐酸土霉素的糖48 g+5 g樱桃软糖,泰乐菌素酒石酸盐和林肯霉素按土霉素的方法配制,不加抗生素的糖纸包作为空白对照,这些处理是在蜂群感染美幼病30 d后进行的。每2周评估一次,共150 d,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AFB感染程度的比较。
根据上述三方面的实验得出所有供试菌株均对替米考星高度敏感,其中MIC值为0.0625~0.5 μg/mL,另外,使50%和90%的菌株受抑制的MIC值(MIC50和MIC90)为0.25 μm/mL;琼脂扩散试验得出所有供试菌株对替米考星敏感,含有15 μm 的替米考星滤纸片对应的抑菌圈直径为21~50 mm;通过口服急性中毒试验得知,替米考星对成年蜂在24、48 和 72 h 的LD50分别为10478.438、1539.876和1316.164 μm/只蜜蜂,而乐果的LD50分别为0.324,0.198和0.158 μm/只 蜜蜂;由蜜蜂幼虫的毒性实验得知,经替米考星处理的蜂群死亡率为13%。14%,这与健康蜂群的正常死亡率14%相一致,泰乐菌素和林肯霉素对应死亡率为12%~26%,并且替米考星较土霉素安全,而土霉素有伤蜂现象。可见替米考星对成年蜂和蜜蜂幼虫均无毒性。将含有1 g替米考星的糖饲喂感染美幼病的蜂群,在60天后,与未处理的蜂群对比,可观测到加入替米考星的蜂群病情症状受抑制,这是对替米考星抑制美幼病的首次报道。其中重要的是3株对四环素有抗性的类幼虫芽抱杆菌均对替米考星高度敏感,MIC值为0.0625 μg/mL,另外4株对四环素中度敏感的类幼虫芽孢杆菌也均对替米考星敏感。根据田间实验结果和对幼虫与成年蜂无毒情况进行分析,得知替米考星与泰乐菌素效果相似。
目前主要用抗生素来防治蜜蜂(幼虫)细菌病,其中在对美(欧)幼病的防治方面,加拿大和阿根廷用土霉素,美国用四环素和泰乐菌素,墨西哥用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欧洲不允许在蜂群中使用抗生素。目前,在养蜂业中备受关注的是食用蜂蜜药物残留问题,鉴于这种考虑,应该鼓励养蜂者采用卫生管理等措施来综合处理幼虫病害。此外,应禁止在流蜜期使用上述化合物,以减少抗性菌株的产生和抗生素在蜂蜜中的残留。
吴艳艳 译
《中国蜂业》2009,60(6)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