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蜜蜂研究院对山西养蜂情况的调查研究 打造蜂蜜大省的建议
2017年10月初,中国蜜蜂研究院宣布正式落户山西,将从指定标准、规范行业、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孵化基地等方面为山西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山西境内山川交错、沟整纵横,地型地貌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全省约有蜜源植物500余种,其中具有较大商品价值的主要蜜源17种,素有“华北蜜库”之称,是全国有名的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山西省已经成为刺槐、枣树和拧条蜜源的大省。
如图:养蜂人在管理蜜蜂蜂群,准备收蜂蜜
智库专家:中国蜜蜂研究院发起人杜正春建议:
第一,要规模化养蜂。山西省养蜂产业要想实现规模化饲养,最终必须要建立起“公司+农户”方式的“饲养一产品一销售”一条龙的联合供应体系结构。
其次,要建立地方养蜂法规。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养蜂业的地方法规,保护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建立起从资源保护、病虫害的防治到蜂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质量标准一体化体系,以助于规范生产行为。
第三,要加快研制新产品。要不断加大对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投入,进一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相互合作;开展蜜蜂饲养技术与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要不断推进无公害天然蜂产品的生产进程。山西可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成功模式,建立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天然蜂产品的生产技术,积极组织推动天然优质蜂产品的生产。
第五,大力开展蜜粉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养蜂生产,鼓励人们对蜜粉资源进行有效地综合利用,出台蜜粉资源保护利用政策,鼓励有关部门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还草活动中多种蜜粉源植物。
第六,要不断推进蜜蜂授粉产业化进程。可以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蜜蜂授粉示范园区建设,为拓展农业增产途径和农民就业门路做出新的贡献。
如图:山西春季油菜花蜜源场地的大型养蜂场
山西省在蜂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产品质量低。一直以来,大部分蜂农由于缺少养蜂专业知识,缺乏用药常识,盲目用药,造成蜂产品中抗生素超标。我国蜂产品现阶段主要是以原料出口为主,科技含量比较低,质量相对低下,使得蜂蜜浓度降低,蜂花粉活性也降低。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掺假的原料,使大部分消费者对蜂产品质量真假难以辨认,使得普通消费者对蜂产品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大大降低蜂产品在广大消费者中的形象。
其二,蜂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虽然,从2000年开始,我省养蜂生产正在改变过去以单纯生产蜂蜜为主的格局,开始生产蜂王浆、蜂胶等产品,养蜂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生产蜂蜜为主的特色,蜂蜜收入仍然在养蜂收入占有主导地位。根据省蜂业协会统计,蜂蜜收入一般在养蜂收入中约占80%以上,蜂王浆、蜂胶等产品的收入约占20%。而在江浙等养蜂发达地区蜂蜜和蜂王浆等产品的收入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在许多地方甚至是蜂王浆等产品收入占有主导地位,高者可达80%以上。因此,蜂产品的多元化仍将是以后我省蜂业的发展方向。
其三,授粉的重要性未得到重视。蜜蜂授粉产业化工作有待加强蜜蜂授粉产业化程度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养蜂业发展水平。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蜜蜂授粉知识没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养蜂扶持政策,没有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蜜蜂授粉的重要性,并没把蜜蜂授粉当做促进本地农业高产、高效的必不可缺的技术措施来重视。另外蜂农对于蜜蜂授粉缺乏充足认识,养蜂产业缺少稳定、明显的优惠政策,也没有专门用于养蜂产业的发展经费,蜂农还是基于最原始的追花采蜜方法养蜂,主要以生产蜂产品为主。
其四,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外市场对无公害蜂产品需求的增加,市场对无公害蜂产品需求量是越来越大。而我省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很不适应,亟待加强。
最后,市场无秩序竞争。目前,我省蜂产品市场还没有形成相对有效的约束机制,再加上造假者法律意识比较欠缺,商家之间也存在恶意的竞争,蜂产品价格比较混乱,扰乱了蜂产品市场正常运行,形成恶性循环。
如图:蜜蜂采集花粉回来,蜂箱门口安装脱粉器收集花粉的图片
编者语:
养蜂产业作为一项保护本地区自然资源、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供给人们优质保健蜂产品的绿色产业,现在己经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增强蜂产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实力,扶持蜂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单位,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蜂类产品,不断促进蜂产品的深加工,加强蜂产品的药用价值的研发力度,将成为未来山西省蜂产业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只有充分发挥养蜂产业存在的劳动力成本低下的优点,同时采取比较先进的质量标准以及养蜂技术规范,不断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山西省蜂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