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养蜂业
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消费蜂蜜最高的国家。德国统一后,全国约有蜜蜂 160万群,其中原联邦德国1988年有蜜蜂107万群,年产蜂蜜1.8万吨 3原民主德国有蜜蜂50多万群,年产蜜6000吨。合计年产蜂蜜2.4万吨。
一、简史
养蜂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饲养业。卡罗大帝(742~814)曾发布保护养蜂业的命令,要求官吏了解养蜂业的实际情况。《萨克逊法》(Lex Saxonum)规定盗窃蜂群将处以价值6倍的罚款。卡罗九世皇帝(1316~1378)于1350年发布一项森林养蜂法,规定在皇家园林内的养蜂人免征商品税,而且可以砍伐生活所需的木柴。科尼兹 J C(1816~1899)在他使用的活梁蜂窠上加置了贮蜜继箱。齐从 J受到俄国普罗科波维奇的启发,也使用了活梁蜂箱,他把活动巢脾介绍到德国。德国第一位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养蜂家别尔李比西 A B(1815~1877)支持齐从的蜜蜂孤雌生殖学说。他还把活梁蜂箱改造成活框蜂箱。山德尔 E(1873~1957)发现了蜜蜂孢子虫病的病原,并定名为Nosema apis Zander。昆虫学家弗里希 K von (1886~1982)在对蜜蜂感觉和通讯方式的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生产与销售
德国原来饲养本国的欧洲黑蜂。农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使辅助蜜源植物大量减少,两个主要流蜜期之间的间隔期延长,主要蜜源植物只有春季的油菜、刺槐和秋季的甘露,以及牧草等少数几种。因此,需要换用春季群势发展快的蜂种。科技人员研究了蜜蜂品种和良种繁育,进行大规模普遍换种,已经用卡尼鄂拉蜂完全取代了欧洲黑蜂。养王业发达,有许多训练有素的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并在波罗的海中的岛屿上建立多个管理良好、控制严格的交尾站,专门培育纯种蜂王。
养蜂是德国人一项较普遍的爱好,一般家庭养蜂6~8群,放在庭院内。为减少占用土地面积,习惯采用开后门的蜂箱,把蜂箱紧靠在一起,叠成两层(每群两个箱体,共4个箱体高),下面有底座,上面有房顶,构成房屋形状。养蜂也是为了给果树、蔬菜和花草授粉。副业养蜂者饲养20~120 群蜂,以增加额外收入。专业养蜂者饲养的蜂群在110~120群上下,多进行转地养蜂。备有可移动的养蜂室,即把蜂群固定在拖车上,有的还在拖车上设有采蜜车间、卧室。
原民主德国每年生产的蜂蜜仅够自己的消费,有时还从苏联进口蜂蜜。原联邦德国每年从其他国家进口七八万吨,并向邻国出口1万余吨,本国消耗8万多吨,1987~1988年人均消费1.4千克,人均蜂蜜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
三、科研教育
德国的许多大学都开设养蜂学课程,有的还附设养蜂研究所(室)。原联邦德国有16个养蜂科研单位,为了协调养蜂科学研究计划,70年代在法兰克福大学养蜂研究所基础上,扩建为国家养蜂研究所,有 8个设备精良的研究室,还有计算机室、标本室及图书资料室。原民主德国的养蜂研究工作在小动物研究所内进行。他们对欧洲蜜蜂的各主要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卡尼鄂拉蜂在德国性状及经济价值最好,育种工作主要是用不同品系的卡尼鄂拉蜂交配,培育精选的纯种蜂。此外,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蜜蜂的通讯方式、蜂王和雄蜂的交配行为、雄蜂聚集区、孢子虫病防治、非洲蜜蜂品种、雅氏瓦螨(大蜂螨)生物学和药剂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四、养蜂组织和期刊
原联邦德国养蜂家协会是由15个地区的养蜂协会联合组成的。宗旨是促进养蜂事业的发展,代表养蜂界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有关组织联系。协会的一项特殊任务是保护养蜂者的利益,会员可采用协会制成的绿色商标标准蜜瓶, 会员自产蜂蜜的零售价格可比进口蜂蜜高出50%~100%。原民主德国的大部分养蜂者都加入了园艺家和小动物饲养家协会养蜂组。该协会也注意吸收儿童和青年,由高等技术学校有经验的专家传授养蜂知识。
原联邦德国养蜂家协会与法国农业研究所合办出版《养蜂学》季刊,瓦敦堡养蜂家协会出版《养蜂》月刊,此外还有《德意志养蜂月报》及《蜜蜂》月刊;原民主德国在《园艺和小动物饲养》双周刊发表养蜂文章。 (黄文诚)
引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农业出版社,1993)
1645上一篇:新西兰养蜂概况
下一篇:走进意大利养蜂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