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神奇而独特的特异功能
|OK蜜蜂网
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
夏季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季它们的寿命是6个月。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1,舞蹈语言;
2,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
3,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昆虫的舞蹈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这种作用在蜜蜂中表现尤其突出,在蝴蝶中也很明显。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l000米。侦察蜂在做这种表演时,周围的工蜂会伸出头上的触角争先与舞蹈者的身体碰撞,这也许是从它那里了解信息吧。侦察蜂跳的“摆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离蜜源的远近,也起着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人们也许要问,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原来它们是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抚摸工蜂身体时,使“舞蹈语言”转换成“接触语言”而获得信息的。这种传递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蜜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蜜蜂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也能像传花粉给植物的昆虫一样行动。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濒危现状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我国,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我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我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这将导致这些植物种类减少甚至灭绝,最终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拯救、保护中华蜜蜂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除此而外,科研人员指出目前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为此我国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龙江饶河建起相对封闭的中蜂、黑蜂保护区,并开始寻找野蜂,使中蜂不致灭绝。
近年,北京本土野生中华蜜蜂已经灭绝,而人工养殖的国内中华蜜蜂蜂王也开始由于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华蜜蜂(也称中蜂)种群的减少。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高寒山区的植物,华北地区的很多树种都是早春或是晚秋开花的,还有的是零零星星开花的,如果没有中蜂,植物的受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
一只优良的中蜂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可是近些年蜂王的寿命越来越短了,有的竟活不到一个夏季。
然而20世纪末,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据了解,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仅北京地区中华蜜蜂的数量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
可怕的是,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为我们解开了蜂王之死的谜团,并且我国北方还建立了惟一的中华蜜蜂保护区。
中蜂节省饲料,这一可贵的优良特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蛰居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中蜂结团紧密,越冬期内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结团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围,蜂团集中而紧密。消耗少量饲料,少量运动产生微热,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动,保持群体所需要的生存温度,这也是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族生命延续的生活习性。
中蜂泌蜡能力强,经常毁弃自己苦心营造的巢脾,而不厌其烦地重新泌蜡造脾。这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习性,能随时应付在环境突变、天敌入侵时,迁居后及时营造新居,只有具备这种特性,才能保持在万变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自己。客观上也起到精理蜂巢、减少细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虫的虫卵,保持群体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发育。能使蜂王始终在新巢房产卵,卵虫在宽大的巢房里发育成长,培育出健壮的新个体,具有优生优育的客观效应。
中蜂个体小,吻较短,采集力虽然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奋,抗寒能力较强,早出晚归,在9℃时就能正常采集活动,弥补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强,维持的群势比西蜂小,群体增长数量多,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生存机率大,这也是与生存斗争的另一种表现。
中蜂定向力较差,容易迷巢,这种习性是和长期在广阔的野外生活、群体间距大、接触机会少有关。这一习性对人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产卵现象,虽然是生存斗争中一种特殊现象,但必然无法使该群体生命得到延续。
相关信息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一汤匙蜂蜜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足够的能量。
夏季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季它们的寿命是6个月。
蜂王的寿命一般是4至5年。
借助5只复眼和3只单眼,蜜蜂的视角几乎可以达到360度。
1,舞蹈语言;
2,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
3,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昆虫的舞蹈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这种作用在蜜蜂中表现尤其突出,在蝴蝶中也很明显。
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以“圆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侦察蜂便改变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时间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则约l000米。侦察蜂在做这种表演时,周围的工蜂会伸出头上的触角争先与舞蹈者的身体碰撞,这也许是从它那里了解信息吧。侦察蜂跳的“摆尾舞”,不但可以表示距离蜜源的远近,也起着指定方向的作用。蜜源的方向是靠跳“摆尾舞”时的中轴线在蜂巢中形成的角度来表示的。如遇阴雨天,利用舞蹈定位的方法就有点失灵。蜜蜂还会及时变换指数,依靠天空反射的偏振光束来确定方位,及时回巢。人们也许要问,工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原来它们是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抚摸工蜂身体时,使“舞蹈语言”转换成“接触语言”而获得信息的。这种传递方法,有时也会失灵。为此它们还要利用翅的不断振动自发出不同频率的“嗡嗡”声,用来补充“舞蹈语言”的不足和加强语气的表达能力。
蜜蜂的主要天敌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蜜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蜜蜂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也能像传花粉给植物的昆虫一样行动。
雄蜂数目很多,在一群体内可能近千个。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配,交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交配后雄蜂的生殖器脱落在蜂王的生殖器中,此时这只雄蜂也就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而死亡。那些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回巢后,只知吃喝,不会采蜜,成了蜂群中多余的懒汉。日子久了,众工峰就会将它们驱逐出境。养蜂人也不愿意在蜂群内保留过多的雄蜂而消耗蜂蜜,因而对它们进行人工淘汰。由此看来,工蜂在这个群体中数量最多。养蜂者对一个蜂群中保持的工蜂多少,因不同季节而异,一般为2万一5万个工蜂。工蜂是最勤劳的,儿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仅是指工蜂说的。除采粉、酿蜜外,筑巢、饲喂幼虫、清洁环境、保卫蜂群等;也都是工蜂的任务。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同时,它们还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峰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好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蜂则向外转移,它们就这样互相照顾,不断地反复交换位置,渡过寒冬。在越冬结球期间它们是怎样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互相传递的办法得到食料。这样可保持球体内的温度不变或少变,以利于安全越冬。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末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待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新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和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都是普遍饲养的益虫。在饲养过程中,新蜂王出世后就要人工替它分群,否则会有一个蜂王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走而损失蜂群。养蜂者用人为办法生产蜂王浆,实际上就是用人工制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内,供蜂王产卵,待小幼虫孵出,工蜂们用蜂王浆饲喂时,养蜂人即将蜂王浆取出。
濒危现状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我国,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我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我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这将导致这些植物种类减少甚至灭绝,最终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拯救、保护中华蜜蜂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除此而外,科研人员指出目前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为此我国已在北京房山和黑龙江饶河建起相对封闭的中蜂、黑蜂保护区,并开始寻找野蜂,使中蜂不致灭绝。
近年,北京本土野生中华蜜蜂已经灭绝,而人工养殖的国内中华蜜蜂蜂王也开始由于不明原因死去,造成了中华蜜蜂(也称中蜂)种群的减少。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高寒山区的植物,华北地区的很多树种都是早春或是晚秋开花的,还有的是零零星星开花的,如果没有中蜂,植物的受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
一只优良的中蜂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可是近些年蜂王的寿命越来越短了,有的竟活不到一个夏季。
然而20世纪末,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据了解,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仅北京地区中华蜜蜂的数量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
可怕的是,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为我们解开了蜂王之死的谜团,并且我国北方还建立了惟一的中华蜜蜂保护区。
中蜂节省饲料,这一可贵的优良特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蛰居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中蜂结团紧密,越冬期内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结团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围,蜂团集中而紧密。消耗少量饲料,少量运动产生微热,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动,保持群体所需要的生存温度,这也是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族生命延续的生活习性。
中蜂泌蜡能力强,经常毁弃自己苦心营造的巢脾,而不厌其烦地重新泌蜡造脾。这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习性,能随时应付在环境突变、天敌入侵时,迁居后及时营造新居,只有具备这种特性,才能保持在万变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自己。客观上也起到精理蜂巢、减少细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虫的虫卵,保持群体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发育。能使蜂王始终在新巢房产卵,卵虫在宽大的巢房里发育成长,培育出健壮的新个体,具有优生优育的客观效应。
中蜂个体小,吻较短,采集力虽然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奋,抗寒能力较强,早出晚归,在9℃时就能正常采集活动,弥补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强,维持的群势比西蜂小,群体增长数量多,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生存机率大,这也是与生存斗争的另一种表现。
中蜂定向力较差,容易迷巢,这种习性是和长期在广阔的野外生活、群体间距大、接触机会少有关。这一习性对人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产卵现象,虽然是生存斗争中一种特殊现象,但必然无法使该群体生命得到延续。
相关信息
蜜蜂数字知多少,你知道吗
下一篇:养蜂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