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蜜蜂网 > 蜂产品生产 > 蜂产品营销 >

我国蜂产品保健食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

|OK蜜蜂网

2 蜂产品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其他保健食品行业一样,近年来在蜂产品保健食品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其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进—步发展。

2.1 市场发育不良

蜂产品行业从整体上呈现出企业主体实力较弱,产品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复严重的局面,企业经营陷于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状态。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众多小企业一哄而上,导致行业总体企业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大部分产品类型重复,相互跟风,缺少创新和突破。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蜂产品加工企业是固定资产小于1000万元的小型企业,多数企业设备陈旧,厂房、生产线和工艺流程大多不符合GMP规范。因而生产的产品大都雷同,低水平重复,规模化、集中度、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不尽人意。

2.2 科技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

行业内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强,甚至淡化。用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即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很低,对蜂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致使蜂产品原料及粗加工产品相对过剩,而精深加工产品却较为缺乏;蜂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严重滞后于自身产业的发展;国内消费和出口的绝大多数蜂产品仍以原料型产品或经简单加工的产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蜂产品的加工技术较陈旧、落后,科技含量较低,高新技术在蜂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很少。

2.3 行业整体信誉不高

我国保健食品存在的一个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问题便是缺乏诚信。企业和政府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信任危机。尽管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都在呼吁保健食品讲信誉,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是,在巨大利益空间的诱惑下,企业违规失信行为依然屡见不鲜。在这样不规范的生存环境下,真正按照规范运行的企业也难以有所作为。一些企业今天还把“讲信誉”当作“招牌菜”,明天就做起违法的事情。所以,要使保健食品行业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还有赖于消费者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赖于企业家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有赖于监管体制的完善和法制的严明。

2.4 生产企业重营销轻实力,广告宣传言过其实

在蜂产品的营销中,以保健产品代替药品,误导消费者,“概念炒作”现象比比皆是。珠海某公司生产的花粉产品因为涉嫌违法宣传保健功能,受到了查处。北京某公司生产的蜂胶产品更是多次涉嫌违法宣传疗效而受到全国不同部门的警告。

过分“谨慎”的宣传,同样给行业带来危害。2004年,浙江一位业内人士十分臆断和想当然地提出“蜂胶是一种典型的天然抗生素,健康人群绝对不宜长期服用,否则会给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结论,造成了f肖费者对蜂胶的误解。虽然各级协会及相关专家强调蜂胶不是抗生素,正规厂家的产品可以放心食用,但很多消费者对蜂胶的安全性依然心存顾虑,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5 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不力

从监管环节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审批环节,对研发、生产和流通都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造成了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的被动局面。

从近年来对蜂蜜质量的监测结果来看,我国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偏低。1991年第四季度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1个省市34家企业生产的38种蜂产品,合格12种,抽查合格率31.6%。1993年第一季度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0个省市39家企业生产的41种产品,合格19种,抽查合格率46.3%。1996年第四季度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3个省市28家企业生产的31种产品,合格14种,抽查合格率45.2%。2003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蜂蜜商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发现蜂蜜商品标识混乱,蜂蜜缺乏质量保证。抽查涉及40种蜂蜜产品,合格率为50%。而各省市对蜂产品抽查的抽样合格率也多在五成以下。

3 建议和对策

未来保健品消费市场需求巨大。全球保健食品销售额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5%,达到2000亿美元,且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我国保健品市场的两大消费人群“白领市场”和“银发市场”对保健品需求旺盛,购买力强劲,成为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生力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31元/年,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以目前全球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来推算,中国保健品消费还将大幅增长。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天然的保健品将发展成为保健品市场消费的主流[1,2]。因此,对蜂产品保健食品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3.1 完善蜂产品标准,加强市场宏观管理

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产业质量标准和法规,加强产业管理,并增加执法与管理力度。强化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等,使产品研发和生产做到有章可循。对已审批生产的,也应该根据统一的新标准重新审核,做到标准和尺度相一致,使各厂家能够公平竞争。据悉,近期我国有多个与蜂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已通过审定或正在修订中。

3.2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加强科技投入迫在眉睫。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蜂产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蜂产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使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要加强蜂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如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因子、生物学作用等,达到第三代保健食品的要求。同时,还要拓展蜂产品在药品、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注重对蜂产品的采集方法、加工工艺、检验新技术和新剂型、新包装等方面的研究。

3.3 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不同的产品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保健品有不同的需求,应根据群体的特征性开发不同的产品。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入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也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期望,使家长舍得在营养保健品上投资,这就为滋补壮体型、益智型、营养均衡型、食疗型等保健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4 注意开发大众消费市场,尝试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目前,保健食品被定位为高档奢侈消费品,其价格较昂贵,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地区,保健食品的市场开拓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大多数保健食品在价格上还存在比较大的降价空间,如果生产企业采取适度低价策略,实行规模经营,企业由此所获得的规模效益不仅可弥补降价所造成的损失,而且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市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广告策略和市场推销模式。

3.5 进行正确的产品宣传和引导

成熟的产业离不开成熟的消费者。因此,今后的蜂产品广告宣传要从功效宣传转向保健知识宣传,以保健知识宣传和品牌宣传为核心,加强信息交流,广泛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蜂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功能作用等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共同谴责和制裁自吹自擂、贬低同行、损害全行业整体利益的不道德行为和虚假宣传。

3.6 研究国外保健品行业的先进经验与规则

发达国家的保健品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结构调整,注重技术的开发与新产品的研究,重视产品生命周期和消费规律的研究,较少有雷同产品。即使同一功能的产品,也力求有自身的特色与优点。在厂房、设备、产品生产、工艺和规范上舍得下功夫,重视GMP、GSP、GCP、GAP、ISO等国际标准的软、硬件建设与职工培训,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将不合格或不适应市场及潜在市场的产品果断地淘汰出局。各个企业都应视产品质量的合格性、宣传广告的真实性、企业行为的合法性为企业的生命。我国的保健品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借鉴吸收国外保健品企业的成功经验。

3.7 中小型企业应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蜂产品行业的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事实上,中小企业要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应充分整合起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资源,以求得企业与产品最大的生存机会,同时产品的精耕细作,在某些局部区域市场建立自身的宣传网络和资源优势,为以后的市场拓展提供样板示范效应,并进而延伸品牌带来的影响。同时,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和国家政策,明白行业存在的缺陷,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策[3]。

据悉,为了进一步端正和健全保健品市场,国家即将颁布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新《办法》实施后,保健食品将和药品一样,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企业在申请保健食品注册时,必须对产品进行试验,从而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这对中小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新《办法》也为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例如,为申报新功能、使用新原料留下了空间。新《办法》允许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7项保健功能范围以外的保健功能,但必须提供新功能研发报告和功能学评价方法等。同时,新《办法》允许申请新原料和辅料,但是“必须提供相应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报告及相关的食用安全的资料”。所有这一切必将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保健食品市场。

参考文献

[1]继成.2004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展望[J].中国保健食品,2004,(6):59~61

[2]余正,胡天佑.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药业,2004,13(5):11

[3]于斐.低成本营销——中小企业的策略[J].医药世界,2004,(4):34~35

引自《蜜蜂杂志》2005(7)

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