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建议
一、“九五”期间蜂产品行业发展现状
蜜蜂产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蜂产品行业蓬勃发展,蜂产品年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蜜蜂产业大国。
(1) 养蜂生产稳定, 蜂产品产量增加
近几年,我国饲养蜜蜂量基本稳定在650万群左右。蜂蜜年产量1996年为18.4万吨,1999年达到21.3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2000年达20万吨;蜂王浆70年代末年产约150吨,90年代初增至1000吨,2000年已达2000吨;蜂花粉年产量1996年达到2000吨,2000年大幅增至2500吨,为历史最好水平;蜂胶是近几年畅销的蜂产品,需求旺盛,2000年产量已达300多吨。
(2)国内、国际市场对蜂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对蜂产品品质质量的要求更高,蜂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过去我国蜂产品主要供应出口,国内消费量很低。“九五”期间,经过社会各界、行业同仁积极努力,广大国内消费者对蜂产品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绿色食品、营养保健品消费量的增长,国内蜂产品消费市场逐步扩大,初步改变了过去单一依赖出口的被动局面。1996年以前蜂蜜国内消费量一直徘徊在3-4万吨,目前已达到5.5-6.5万吨。2000年出口蜂蜜10.29万吨,创汇8400多万美元。蜂王浆市场产销两旺,价格稳中有升,2000年销售总量首次突破2000吨大关。2000年蜂王浆出口1091吨,比1999年增长21.20%,出口额为1657万美元,同比增长29.4%。国内市场销售近1000吨,大幅增长,占总量的近50%。蜂花粉国内销量也逐年增加,1996年约占年销量的44%,2000年占50%;蜂胶2000年国内销量为180吨,占总量的60%,超过出口量(120吨)。蜂蜡1994年出口1753吨,创汇323万美元。1998年出口2591吨,创汇808万美元。2000年出口2401吨 ,创汇624万美元。
(3) 科技投入增加,蜂产品新品不断涌现
市场机制的建立,“科技兴蜂”意识的增强,促进了蜂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科研单位、院校、质检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产学研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出现了多赢、双赢的可喜局面。许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了企业科研开发中心,研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企业科技进步。近些年,对各类蜂产品的科学研究,已深入到各个领域,研究课题广泛,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例如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因子、生物学作用等基础性研究,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对蜂产品的采集方法、加工工艺、检验新技术的研究,对蜂产品新剂型、新包装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重要成果。蜂产品品质质量不断提高,推出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新产品,形成了一批深受消费者信赖的名牌优质产品。
(5) 蜂产品行业企业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努力,蜂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有较大发展,企业领导比较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力量强、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蜂产品行业拥有一批生产加工、科研教学、质量检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的蜂产品生产和科研开发水平与加工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通过中国蜂产品协会及全国蜂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全国蜂业四个产业间建立了广泛联系,逐步形成合力,为我国由蜂产品大国向蜂业经济强国转变奠定了基础。
蜂产品行业发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养蜂生产尚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亟待提高科学化、组织化程度,更好发挥蜜蜂授粉对发展高效、优质、创汇农业的作用,加快蜂业产业化进程;二是产销矛盾依然突出,市场销售严重制约生产发展,亟待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不少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粗放,一些蜂产品品质质量尚不稳定,亟待提高技术水平,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全行业人员的素质和产品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蜂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是蜂产品生产、销售、出口等标准的制订有的尚未与国际接轨,面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冲击,亟待加强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二、“十五”蜂产品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蜂产品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必将促进蜜蜂授粉、蜂产品精深加工和蜂业产业化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为蜂产品生产经营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我们贯彻实施“科技兴蜂”方针,推进蜂产品行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中国加入WTO,为我国蜂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严峻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1) 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蜂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以法、以德治蜂,科教兴蜂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结构、技术创新、开拓市场、提高质量为重点,以科学文明生产、绿色健康消费为目标,发展蜜蜂文化和蜂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蜂产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速实现蜂业现代化。
(2)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蜜源植物资源和人才、市场、科技等优势,经过10-15年奋斗,使我国由蜂产品生产大国逐步发展为蜂产业经济强国。阶段目标是:“十五”计划末,即2005年,全国蜜蜂饲养量发展至700万群左右;单产蜂蜜达30-33公斤/群,年总产量达到23万吨左右;蜂王浆年产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蜂花粉年产量3500吨左右;蜂胶年产量350吨左右。
蜂蜜国内市场销售量达到10万吨左右,出口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1亿美元。
蜂王浆国内市场销售量达到2000吨,出口量稳定在1000吨左右。
蜂花粉国内市场销售量2000吨,出口量稳定在1500吨左右。
蜂胶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产品出口额达到4000万美元。
三、“十五”期间蜂产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规范蜂产品市场秩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内销售,积极扩大出口,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方针。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科学宣传力度,加强信息交流,广泛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蜂产品的特点、使用与保存方法、功能作用等的认知程度,重点培育和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二是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创立优质品牌,使更多的天然、安全、有效、具有较强营养保健作用的蜂产品丰富市场,进入城乡居民和百姓家庭。三是探索企业新的营销策略,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特色经营,有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可以试行网上经营,发展电子商务。四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制定行业“市场规范条例”,反对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共同谴责自吹自擂、贬低同行、损害全行业整体利益的不道德行为和虚假宣传。五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与稳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质量监测,进一步提高出口蜂产品质量,树立我国蜂产品良好形象,维护我国蜂产品信誉,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倡导与组织蜂农生产自然成熟蜜,直接进入市场。推广使用各种新型包装桶,鼓励与监督企业,适时更换破旧包装桶,不断提高原料蜂蜜质量。
(2)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教兴蜂”之路
要提高全行业人员的素质和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鼓励和支持对养蜂生产、蜂产品开发利用深层次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要多渠道融资,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大中型企业应建立科技开发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注重研制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品质与附加值。
在养蜂生产领域,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普及科学饲养蜜蜂知识与技术,生产优质高产蜂产品。继续开展定向育种研究,重点地区建立良种场,采取措施保证我国蜂蜜品种优良率达到50%以上。目前,我国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十五”期间,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充分应用国内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适时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成果。
(3)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
“十五”期间,国家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蜂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经济实力的蜂产品加工型、经营型企业为“龙头”,通过蜂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联合,组织广大蜂农,建立优质蜂产品原料基地,实行养蜂生产与蜂产品加工经营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引导千家万户蜂农进入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市场。“龙头”企业与蜂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正确引导蜂农发展生产,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蜂农积极支持与指导,促进科学化、规模化养蜂,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类优质蜂产品,并将养蜂生产基地作为蜂业的第一车间,从源头抓起,把好蜂产品质量关。“十五”期间,着重抓好5-10个大中型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蜂业产业化。 我国西部地区蜜源植物丰富,蜂产品质量好。蜂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政策契机,与当地蜂农联合,扩大养蜂生产,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有利于形成优质原料基地。
(4)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蜂业质量管理水平
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是逐步解决产品趋同与低水平重复生产问题。实现由原料型、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型转变;由单一传统食品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医疗保健品领域延伸。并稳步向化工、医药、添加剂等行业拓展。二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营的原则,集中优良资产,组建若干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小型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挥各自优势,逐步解决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比较落后,产品成本较高,资源浪费较大的问题。三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质量水平,不断开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逐步形成一批能带动蜂产品行业发展,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优质名牌产品。积极组织评审,并向社会推荐蜂产品行业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支持、培育、保护、监督、促进名牌优质蜂产品发展。
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蜂产品行业发展的关键。成立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蜜蜂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切实加强与组织领导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工作。各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强化与规范产品质量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产品质量法》,积极开展ISO9000和ISO14000国际质量、环保体系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已颁布实施的蜂产品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继续完善与制定新的行业标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5)尊重与培养人才,提高蜂产品行业整体素质
人才是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强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要将发现、培养、使用、关爱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及使用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设立的蜂业专业,扩大招生,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利用学校、科研单位、质检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蜂协各专委会等人才聚集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普及与提高蜂农、蜂产品行业职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蜂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组织人才交流,积极引进人才,并组织派遣出国留学与进修,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学术及管理经验的交流。切实加强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尤其是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素质。
(6)加强蜂协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中国蜂产品协会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全国性蜂产品行业社团组织,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协会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在稳定现有会员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会员。积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办好《中国蜂产品》报,扩大发行量,搞好“中国蜜蜂网”的建设与运营,为会员单位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并组织开展业内外的电子商务。进一步发挥蜂协各专业委员会、各分支机构的作用,根据会员单位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会员提供有较强针对性的各类服务。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商会、学会和各地蜂产品协、学会的联系,鼓励与支持各地建立蜂产品协会,加强地方蜂产品行业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共同做好为蜂产品行业的服务工作。发扬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细认真、精益求精,乐观进取、开拓创新,遵纪守法、无私奉献的蜜蜂精神,为我国蜂产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自《中国蜂产品协会》
1161上一篇:国际蜂蜜市场的未来走势
下一篇:建立养蜂基地 狠抓源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