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业科研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一、养蜂业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与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转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对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工作。而发展养蜂业无论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原因如下: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无论是蜂群数量,还是蜂产品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位。全国约有700万群蜜蜂,其中,约有400万群为西方蜂种。1999年蜂蜜总产量为18万吨,约10万吨出口国外;蜂王浆总产量约1300吨,约700吨出口国外,约占全国世界蜂王浆产量95%以上的份额;蜂花粉产量约1200吨,约400吨出口国外;蜂胶产量约300吨,约100吨出口国外;总产量达20亿元,年创汇1亿美元。 发展养蜂业不占耕地,无污染,投资小,见效快,是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好副业。
发展养蜂业不但可以获得蜂产品,为人类健康提供保健食品,更重要的是养蜂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冠以“农业之翼”的美誉。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自然界中的昆虫数量日益减少,蜜蜂和熊蜂已经成为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授粉昆虫。据美国农业部1980年统计,蜜蜂授粉使农作物增产约200亿美元,而蜂产品本身的价值约为1.4亿美元,增产值比蜂产品本身高143倍。通过蜜蜂授粉,作物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品质;例如,利用熊蜂为温室中番茄、茄子、青椒等蔬菜授粉,可使产量增加15%以上,还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并可以减少因喷洒激素造成果实的污染。总之,养蜂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
但是,我国养蜂业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蜜蜂饲养规模化程度低
养蜂发达的欧美国家早已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强群收获成熟蜜,达到高效、高产、优质,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现代化蜂场一个养蜂者饲养4000群蜂,年平均收入11万美元,与中国一个养蜂者饲养30群蜂,年收入4000元相比高出200倍。
2 螨害等蜜蜂主要病虫害猖獗
雅氏瓦螨是对我国养蜂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害。多年来,我国主要采用化学药物为主的防治方法,虽然控制了螨害,但由药物防治带来的抗药性和对蜂产品的污染问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掘和强化生物体本身对天敌的抗御机能,选育抗螨蜂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旦突破将在我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效益。
蜜蜂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大问题。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蜂群损失为20%左右,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亿元。我国目前仍以药物防治为主。而化学药物和抗生素除产生抗药性外,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对蜂产品的污染。以往由于出口蜂蜜中抗菌素和农药残留超标,曾造成多次退货索赔,经济损失惨重。近年来,欧盟对动物源产品进口实行卫生监管制度,不断增加对我国蜂蜜质量指标要求。目前,已经停止对我国动物源食品的进口,我国必须有足够的对策。
3 缺乏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蜂产品
我国虽具有蜂产品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足,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蜂产品除直接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外,制品大多为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保健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蜂产品药物资源未充分利用。亟需开发具有确定成分、功效和结构的高技术产品。
4 蜂胶生产技术落后
蜂胶是近十几年来广泛受到重视的新药物资源,目前我国蜂种普遍产胶能力低下,加上生产技术落后,群年产量仅50克,全国年总产量仅250~300吨,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需求。
5 熊蜂周年繁育技术及温室授粉应用技术急待产业化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内缺乏昆虫授粉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授粉昆虫,许多生产者往往用喷洒激素的方法促使植物座果,从而降低了果实质量和品质,并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熊蜂由于其吻较长、身体上被毛较多、能适应较低的温度和光密度而成为温室中理想的授粉昆虫;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为温室中果菜类蔬菜授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设施农业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实现熊蜂周年繁育技术的产业化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此外,若有资金支持,尚需进行熊蜂病虫害防治、熊蜂资源调查等多方面研究,以推进熊蜂周年繁育技术及温室授粉应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6 我国有关蜂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不配套,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检测能力欠缺
首先,我国与蜂产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标准体系远未达到实际的需求,诸多的标准有待制定、修订、贯彻执行。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性高度重视,除了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外,还有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和卫生。而我国目前尚无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
其次,我国蜂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在人员素质、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水平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入世后实际工作需要。
二、养蜂科研的目标与重点
为了研究建立养蜂产业化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养蜂科研的选题上应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住以下重点进行研究和开发:
1 蜂胶高产蜂种的选育,优质高产蜂胶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蜂胶(propolis)是蜜蜂(Apis mellifera)从胶源植物的芽苞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再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等形成的一种芳香味胶状固体。蜂胶含有约300余种复杂的成份,除30%左右的蜂蜡外,富含高良姜素、咖啡酸、阿魏酸、乔松酸、槲皮素、山奈酚等40—50种黄酮类物质及各种萜烯类、有机酸、醌类、氨基酸、维生素、酶类、多糖和矿物元素等,其中,目前广受重视的医疗活性物质—黄酮类富集达10%以上。由于这些成份的多种生物活性和协同作用,使蜂胶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果、降血脂、抗肿瘤等医疗保健功能,并对人本无任何毒副作用。对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因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患,尤其是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皮肤病及咽喉炎、牙病、胃溃疡等都有明显的疗效。此外,蜂胶用作食品防腐保鲜抗氧化剂和防治畜禽疾病的饲养添加剂也有很好的效果。是近十几年来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瞩目的新药物资源,也是我国蜂产业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
我国是世界上蜂胶生产潜力最大的国家,但由于对蜂胶生产技术和有关生物学问题研究的明显滞后,目前在我国养蜂生产中,蜂胶这一极具经济价值的产品尚无专门生产技术,仅靠从蜂箱的四角、缝隙、副盖、盖布、框梁上刮取获得,属非专门生产的副产品,因此蜂胶品质差、产量低,群年产量仅50克,全国年总产量仅250~300吨,其中一部分低价出口,价格只及巴西蜂胶的1/5,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需求,成为我国蜂产品中唯一供不应求的产品。而且普遍存在蜂胶中含铅高、杂质多、农药残留超标等品质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蜂胶生产潜力,提高养蜂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为蜂胶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迫切需要开展优质高产蜂胶技术的研究,包括蜂胶高产蜂种的选育、优质高效采胶器具的研制,采胶生物学与饲养技术等问题的研究和推广。
2 高效中西药复合型系列蜂药的研制开发和抗螨蜂种的选育
蜜蜂传染性病害是严重危害养蜂业发展的大问题。每年由于病虫害造成的蜂群损失为20%左右,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由于昆虫没有淋巴免疫系统,无法使用疫苗,因此目前对蜜蜂的传染性病害和寄生虫病以药物防治为主。而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除了疗效是否可靠、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外,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对蜂产品的污染。特别是蜜蜂的外寄生虫—雅氏瓦螨(大蜂螨Varroa jacobsoni)能使受感染的蜂群于1~2年内因衰竭而死亡,对世界养蜂业已造成极大的危害。占我国蜂群数量2/3的西方蜜蜂100%感染大蜂螨,所有蜂群每年至少需用药物治螨2次。由于大蜂螨已对国际通用的首选治螨药物氟菊酯逐渐产生抗药性,不得不逐年增加使用药量和频率,一些有毒农药如双甲脒、杀虫脒也屡禁不止,加重了蜂产品的化学药物污染。
目前世界蜂蜜进口国对蜂产品中各种化学药物、抗生素残留均有明确要求,并且其限量标准一再提高。如对蜂产品中常见的农药、兽药残留的最高限量为:杀虫眯0.01㎎/㎏、抗生素0.05㎎/㎏、氟胺氰菊酯0.02㎎/㎏、磺胺0.1㎎/㎏,英国要求进口蜂蜜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不得检出。随着加入WTO,国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农药残留超标蜂产品进口的严格限制,研制、开发新的、无公害或毒性较低的绿色蜂药,减少化学药物、抗生素的使用量势在必行。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大多数中草药本身具有疗效可靠且对人体无毒或低毒的特点。而且往往一种植物包含多种成份,使用这些药物可起到“一箭数雕”的作用。特别是迄今人类仍难以找到能有效杀灭病毒的化学药物,而一些中草药却有很好的抑制病毒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主治本,西药主治标,互相配合便可标本兼治的功效,近年来我国医药研究人员正在将研究重点转向中西医复方制剂治疗人和动物疾病的研究,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投入市场,成为医药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药物更新、换代的一个研究热点。大量实验数据和临床应用结果均表明,应用植物性和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人和动物疾病,可降低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鉴于此,研制开发对蜜蜂传染病和寄生螨具有高效低毒的中草药及中西药复方制剂,对于提高我国蜂产品的质量,保障我国的养蜂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充分发掘和强化生物体本身对天敌的抗御机能,选育抗螨蜂种,从非药物的生物学途径上解决困扰我国养蜂生产40年,并严重影响我国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螨害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旦突破将在我国以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的效益。
3 蜂产品深加工制品开发及产业化
⑴蜂蜜果糖的开发和产业化
蜂蜜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营养食品,蜂蜜中含有极丰富的约35%的果糖,果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在果糖激酶的催化下人体即可正常吸收利用,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因此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和营养品。同时,果糖在等甜度下的能量值低,可在低能食品中应用。
通过深加工提取和转化技术,将商品价值低的次等级和积压陈旧蜂蜜加工成蜂蜜果糖,同时添加某些功能因子,将能成为适用于广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具辅助疗效的保健食品,也广泛适合于其他人群。目前,我国年产蜂蜜20万吨上下,其中约有3万吨为口感差的低等级蜜,另外每年都有2万余吨库存陈蜜,如将这5万余吨低值蜜转化成高附加值的蜂蜜果糖制品,这将会给国内蜂蜜加工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蜂胶抗心血管病等系列制品的研制与开发
蜂胶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含量高达10%的独特而宝贵的天然资源,蜂胶成分复杂,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如能针对不同功效,将蜂胶中不同有效组份分离、提取、纯化、合理组配,以强化其药用功能,将能开发出系列药用制品。蜂胶中的黄酮类物质如槲皮素、山奈酚、高梁姜素等能降低血脂、扩张冠脉血管、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清除管壁积存物,增加心血管流量,对心血管病有良好的药理作用。本项目拟采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蜂胶中对防治凡血管病具有主要活性作用的黄酮类组份,开发出对抗心管疾病、清除体内过氧化自由基有效的功能制品。同时,根据蜂胶的强力抗菌消炎特性,以其为主要原料,开发抗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功能制品。
我国目前虽年产蜂胶只有300吨,但资源潜力很大。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使它们能尽快转入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市场,将能大大地提高蜂胶的附加值,改变目前低价出口蜂胶原料,资源外流,以及粗加工制品充斥市场的不良局面,使蜂胶这一宝贵的资源能更好造福于人类。蜂胶原料需求的增长,也将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拉动蜂产业的发展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增长。
4 高效、快捷蜂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及系列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⑴研究和掌握国际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同位素质谱、农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和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⑵根据我国蜂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上发达国家蜂产品的标准,对我国现行蜂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订,标准空缺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质量标准。我国制定与修订的蜂产品质量标准,应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确保我国蜂产品的质量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相关的法律、政策建议与支撑条件
㈠法律、政策建议
⑴建议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与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销售、出口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广泛征求养蜂科研、生产、销售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联合下文,出台有关养蜂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的法律、法规文件,并及时补充、修改现有的蜂产品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合理的蜂产品原料收购价格政策,鼓励养蜂人员生产成熟蜜,保证蜂产品生产的质量。
⑵要加强对养蜂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投入与科研条件建设,强化蜂产品质检机构的力量,在仪器设备和人员经费保证上给予必要保证,将质检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由政府提供运转经费,经保证第三方的公正性。
㈡支撑条件
⑴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关于提高和加强蜂产品质量控制监督的法律、法规,并充分应运价格上杠杆,实行优质优价,确保蜂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⑵加大养蜂科研单位与蜂产品质检机构的投入,确保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工作环境进行养蜂科研与蜂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蜂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加强我国蜂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155上一篇:谈有机蜂产品生产